遊學「標籤」下的陷阱:「只遊不學」 價格虛高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遊學「標籤」下的價格陷阱 )

隨著暑假的臨近,海外遊學再次成為旅遊市場的寵兒,很多家長已經提前給孩子報名參加海外遊學團、夏令營等,讓孩子出國遊學「長見識」。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遊學機構只是將出境遊產品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實際上很多項目都僅僅是圖書館、大學、博物館等公共設施,並不收費,但是在價格上並沒有便宜,反而比其他出境產品價格更高。此外,一些遊學產品僅僅停留在帶孩子去旅遊、參觀學校,並不能真正達到研學的目的,而在遊學產品中,項目設置單一且同質化嚴重,大多是學習語言、參觀學府以及主題公園遊玩為主。此外,價格虛高、混齡遊學團的年齡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也同樣存在。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遊學產品魚龍混雜,對於旅行社來說,遊學產品教育基因略顯不足;但是旅行社對酒店和機票有長期的控制權,能拿到低價位機票和協議價酒店,這一市場還有待規範。

暑期遊學熱情高漲

目前,教育理念以及消費理念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父母將眼光投向海外教育資源,結合了教育和旅遊兩大優勢的「遊學產業」更是受到偏愛,成為風口上的「新寵」。數據顯示,遊學正在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悉,該行業的利潤增長保守估計每年可增長30%-50%,未來3-5年內遊學市場將發展成千億規模。這也成為很多旅行社和教育機構躋身其中的主要動力。

據途牛旅遊網發布的《在線海外遊學市場消費分析2017》顯示,大部分家長對遊學產品都具有較高的消費意願,尤其是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家庭,希望孩子遊學的意願最高。同程旅遊負責人也表示,家長對於遊學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於大眾旅遊產品。根據攜程旅行網的大數據分析,目前暑期遊學十大目的地分別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紐西蘭、法國、泰國、芬蘭。

不過也有家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孩子參加的遊學產品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幾乎只遊不學。而很多旅遊產品更是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價格虛高。

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旅行社和教育機構借暑期針對中小學生推出海外遊學產品,時間大多是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產品熱賣甚至有些已經售罄。但有些參加過遊學產品的家長表示,很多遊學產品是「到此一遊」,含金量不高,「學」的部分淺嘗輒止。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後發現,遊學產品背後不僅僅存在「只遊不學」的問題,實際情況更為複雜,部分遊學產品還有價格虛高、同質化線路多、混齡遊學團的年齡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價格昂貴的遊學產品在大熱的同時,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從事遊學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學」的程度上來說,遊學產品中的親子遊學團一般上課行程安排較少,因為上課需要將家長和孩子分開安排,操作難度和成本都會增加,因此「學」的部分的確不多,多是以參觀遊覽為主,但其間會增加與校方的交流和介紹,也算是遊學產品;還有以課堂體驗為主的遊學團,安排學生到當地的學校或培訓機構進行一段時間的課程學習,其中名校插班上課的費用往往比較高,培訓機構價格相對便宜,這類產品「學」的部分也就多一些,但實際效果還是以增加體驗和見聞為主。這些產品遊覽段的費用差不多,主要價格差別在住宿、課程和師資這些方面。

遊學「標籤」價格虛高

從親子遊學產品出發,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市面上標以遊學產品的價格普遍比普通旅遊費用高,以親子遊學美國東西海岸十大名校產品為例,行程以參觀學府、博物館以及主題公園為主,加以與兩所大學校方交流,產品的成人價格普遍在3萬元以上,兒童的費用也高達2.5萬元以上,但是在在線旅遊網站查詢非遊學的美國東西海岸14日產品,價格多在1.5萬-2.5萬元區間。遊學產品僅僅只是多出與校方交流及主題公園的收費項目,價格卻高出萬元。另外,以日本親子遊學營5天4晚線路為例,僅在東京一地以參觀博物館、未來館、主題公園以及學府為主,加以半天的日語培訓,價格就在1.2萬元;而東京5天4晚普通旅遊團,同樣與遊學團一樣住宿四星酒店,價格卻在6000元左右。在國外,大部分科技館、博物館以及學府都是免費遊覽,而培訓機構的短時間日語學習花費並不多,價格卻翻倍增長。即使服務質量高一些,但這樣的價格還是令一些家長直呼不值。

從教育機構的遊學產品來說,普遍價格比旅行社高。有專家表示,一方面是由於旅行社對酒店和機票有長期的控制權,能拿到低價位機票和協議價酒店,這是教育機構很難比擬的,導致教育機構的遊學產品價格偏貴,因此一些小的教育機構也在跟旅行社合作;另一方面,教育機構的遊學產品因為受眾的原因,教育因素會佔比高一些,價格也就偏高。但在其中不乏也有以語言培訓+遊覽結合的高費用遊學團。以英孚教育的美國佛羅裡達陽光營為例,行程為一地,住宿寄宿家庭,期間是培訓機構語言課程和遊覽為主,21天的價格在5萬元以上。據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這樣的價格明顯偏高,一方面行程只在一地,節省了中間的周轉成本;另一方面,寄宿家庭相比學校公寓和酒店是最便宜的一種住宿方式,在住宿和交通成本並不高的條件下,高昂的團費並不合理。

此外,遊學產品看似種類豐富,不同線路和課程的產品眾多,但是其中遊覽主題公園、參觀博物館等場地以及語言課程佔據了大部分遊學產品的行程,遊學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同質化和類型較為單一的情況。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一些大型旅行社和教育機構的遊學團對年齡劃分較嚴格,客源足以支撐不同年齡段的遊學團外,其實很多遊學團的成員多是混齡,中小學以及高中的學生接受程度和水平不同,這樣的遊學團對於單個學生的研學針對性也就比較差,起到的研學效果其實並不如預期。

切勿盲目跟風

實際上,「遊學」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而在中國,有些家長不清楚、學生還不了解遊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中國式遊學」。據專家分析,有的家長是看到其他家庭為孩子選擇了「遊學」自己才這麼做,其實是在跟風,是「被迫遊學」,學生並不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遊學項目中來,而是在家長的安排下、抱著旅遊的心態選擇遊學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產業研究所所長張金山也表示,在中國,遊學旅遊產品還表現出獨特的表現形式,就是契合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報考名校的心理,因此現在的很多遊學旅遊產品側重很多知名高校,特別是國外知名高校的遊覽和交流。

遊學過程中的「遊」僅僅停留在帶孩子去旅遊、參觀學校,並不能真正達到研學的目的。一些海外遊學團除了打上「遊學」的標籤外,安排的日程與成人旅遊團並沒有太大區別,學生回來只記得一些旅遊景點,對當地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沒有太大印象,對外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也沒有什麼實際幫助。家長讓孩子出國遊學「長見識」,導致孩子的收穫並不多。有專家表示,市場上真正的「遊+學」產品匱乏,多為淺嘗轍止的「到此一遊」。

與此同時,遊學產品在受到熱捧的同時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利潤空間增加。張金山表示,遊學旅遊產品,特別是高端遊學旅遊產品,與一般的出境旅遊產品相比,有著更高的價格,也是市場的一種反映。但也正是一些家長的盲目跟風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之一。遊學行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遊學課程多種多樣,同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年齡、住宿以及特色課程的選擇,都要擦亮眼睛選擇適合的,識破一些商家並非貨真價實的遊學產品。

宋媛媛/漫畫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關子辰 王勝男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遊學如何才能名副其實?
    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但作為家長,要放平心態,不能指望這種蜻蜓點水式體驗實踐能改變孩子什麼,或者「學」到什麼。「而且,雖然活動的價格不算高,但是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孩子回來咬了一身的包,還發高燒,家長心疼得很。」梁女士表示,以後應該不會再報名參加這樣的活動了。
  • 貨不對板 價格虛高 記者深入調查暑期國外遊學現狀
    今年暑期,出國遊學除了傳統的夏令營等項目,去國外插班學習、去當地夏校體驗校園生活成為一些家長和孩子的新選擇。實際體驗下來,效果如何呢?記者多方調查後發現,部分國外遊學機構缺乏資質,遊學項目存在貨不對板、價格虛高、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
  • 海外遊學切忌「只遊不學」
    但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遊學赴賭城參觀遊覽的報導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海外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家庭收入的上漲,家長們讓孩子出國體會國外的風俗、文化,親身感受國外著名學府的教學氛圍,這對於孩子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處事及適應環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 遊學「貴」族化貴在哪裡?只遊不學不是遊學
    而時下最時髦的暑假活動,不得不首推暑期國外遊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留學機構組織學生出國遊學考察,一般為期10~20天,費用3萬~5萬元。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校遊」,想的是讓孩子增長見識、感受一些國外名校的魅力,為的是對將來送孩子去留學做鋪墊;然而,開銷了這筆高昂的費用後,孩子們所能收穫的能否達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呢?「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為什麼說遊學「燒錢」,遊而不學
    所以,一個「雙拼」的暑假遊學/研學/微留學項目毫無疑問成為「完美」選擇(無論名字怎麼變,諾亞阿諾認為都屬遊學系列!)。只是為何會有「燒錢」遊學,遊而不學之說呢?無論是海外留學還是遊學,最受歡迎的國家是英美其次是加澳新。
  • 寒假未放暑假遊學就熱推,「只遊不學」誰之過?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遊學營的路線在行程安排上,竟然與跟團遊並無太大區別,大部分以遊學、研學為名的冬夏令營也是分包給旅行社執行,「只遊不學」、「遊大於學」成為家長「吐槽」的重點。「遊我所學」的一名銷售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家長儘快報名,很多暑假遊學項目都推出了「早鳥價」以及具體繳費截止日期,以某機構推出的2020溫哥華夏季研學營為例,最終的報名日期為3月31日,而「早鳥價」截止日期竟提前到1月18日。
  • 寒假出國遊學價高者過萬 專家提醒切忌只遊不學
    南方網訊 歲末年初,寒假開始,留學市場又掀起了一股「短期留學熱」,各種為學生推出的「外語冬令營」項目打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既有出國遊學、也有國內「修煉」。   價格 低者一千高者過萬   作為「留學熱」的副產品,出國遊學冬令營已在中國大中城市迅速興起。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只「遊」不「學」,小心孩子的假期遊學成了一門賺錢的生意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被指為遊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模式開啟後,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假期遊學項目,希望孩子在另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學習、遊玩,體驗人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或提升外語能力。家長們的初衷交織著希冀與夢想。
  • 國外遊學價格上漲火熱不減 是「遊」還是「學」
    隨著中小學暑期陸續來臨,部分學校、旅行社、留學中介、外語機構都紛紛打出「出國遊學」廣告。一般2—3周的遊學計劃,動輒費用3萬元—4萬元,就這,還不一定能排得上「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成行?」北京市民梁女士的話語中透露出些許無奈。她原本打算這個暑假讓孩子去國外遊學,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計劃要擱淺了——中意的那家培訓機構所有線路幾乎都已經「滿員」。
  • 暑期遊:12天英國遊學僅1天參觀劍橋 價格比跟團遊貴50%
    而在所有類型的旅遊中,「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產品日益受到歡迎。記者走訪滬上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暑期遊學的價格水漲船高,歐美線路平均售價已達到3.5萬至4萬元。市場異常火爆,但坑也不少。其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只遊不學、價格虛高、缺乏監管等問題最為突出。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家長應分辨課程實際含金量,別被所謂「名校」衝昏頭腦。
  • 價格虛高遊大於學 高價遊學團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遊學團在給孩子帶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同時,也隱藏著價格虛高、遊大於學等衍生問題。  各類遊學團扎堆暑假  什麼是遊學?按照官方解釋,遊學主要是由老師帶隊的以學為主、遊覽為輔的出國旅行團體。行程安排往往會加入住校住家、當地學校課程等學習體驗內容,主要由學校、教育培訓機構、旅行社等合作組織操作。
  • 貼「遊學」標籤旅遊產品就能漲價 遊學市場質量堪憂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遊學熱本無可厚非,但同時,遊學機構資質參差不齊,一些旅遊平臺與教育機構推出的遊學產品有「遊」無「學」,價格畸高,內容注水,加之家長之間盲目攀比,遊學市場一片熱鬧的背後,質量令人擔憂。假期遊學成潮流「近年來,遊學市場增長迅速。
  • 「偽造遊學團」、「只遊不學」,暑期遊學熱背後到底有多少坑?
    「偽造遊學團」、「只遊不學」,暑期遊學熱背後到底有多少坑? 暑期出國遊學火爆,遊學機構宣傳的「浸入式學習」、「海外課堂體驗」、「融入當地文化」等特點,讓很多家長心動不已,不過遊學價格不菲。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遊」與「不遊」,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真會如硬幣的兩面迥然不同嗎?  初中生最熱衷遊學  家住普陀區中江路的陸女士說,早在春節過後,班級家長群裡就隔三差五地出現遊學的話題,還有兩位家長攬下了牽頭組團的活,一個去英國,一個去美國,由家長主動報名,然後再一起去旅行社團購。她說:「我們家是工薪階層,而且去年剛買了房子,存摺上幾乎沒啥閒錢了。
  •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孩子們的暑假如何過?除了補習功課、學習文藝、旅遊觀光外,近年來,短期海外遊學營逐漸火爆起來。
  • 不要讓海外遊學成為只遊不學的貴族化旅遊產品
    每逢暑期,海外遊學就成為熱詞,今年也不例外。美國和英國幾乎是最受中國學生青睞的海外遊學目的地。記者近日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遊學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學生體驗和感受不一。業內人士建議,海外遊學要選擇資質齊全、口碑好的正規機構,家長在送孩子赴美遊學時也要從實際需求出發。
  • 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漸漸成了福建廈門海滄區中小學教師的暑期關鍵詞。而這少則5天、多則兩周的學習,也成了參與者的「能量補給站」。有老師表示,遊學遊學,不只是學,也有「遊」。在日程安排中,每周也會儘量空出一天或半天自由活動,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博物館。 「遊學」培訓,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遊」中「學」,或者是在「學」中「遊」,以此獲取教育教學的理性或感性知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 出國遊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遊不學成套路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近日,一篇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刷屏:月薪三萬元出頭的媽媽因為五年級的女兒出國遊學,甚感壓力,因為一趟10天的美國遊學就要兩萬元。  一到暑期,國外遊學、出境夏令營遊等活動越來越火爆,家長趨之若鶩大方買單,但動輒萬餘元的費用讓人感慨出國遊學成了「碎鈔機」。但花了錢,學生遊學又能有多少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