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出國遊學價高者過萬 專家提醒切忌只遊不學

2020-12-15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歲末年初,寒假開始,留學市場又掀起了一股「短期留學熱」,各種為學生推出的「外語冬令營」項目打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既有出國遊學、也有國內「修煉」。

  價格 低者一千高者過萬

  作為「留學熱」的副產品,出國遊學冬令營已在中國大中城市迅速興起。在廣州,條件比較好的中小學校幾乎每年都有寒暑假的出國遊學項目,學生以自願報名為主,時間一般為2—3周。

  另一種外語冬令營模式,則是全封閉或半封閉式訓練。比如某外語培訓機構準備2月舉辦一次為期一周的中學冬令營,每天封閉式學習英語8小時。

  遊學價格可不便宜,某留學中介組織的紐西蘭遊學價格,每人就要收超過8000元的費用;而國內外語冬令營則價格不等,上面提到的中學冬令營價格為一千元左右;但廣州另一以口語培訓見長的外語學校,打出的冬令營價格則高達六千至一萬六。

  弊端 只見「遊」不見「學」

  對於像英美這樣的高消費國家,「遊過某地」、「隨便看看」和「有導遊講解」,在價錢上相距甚遠。

  一位曾讓孩子參加留學夏令營的家長告訴記者:有的中介看似價格便宜,其實只是租用國外學校的教室給孩子上幾堂英語課,極少安排出遊,而且沒有導遊。如果孩子對目的國的歷史了解太少,對所要遊覽的名勝古蹟一無所知,便只能是走馬觀花、拍照留影了;如果孩子沒有一定英語基礎,即使住在外國人家裡也無法與寄宿家庭溝通。

  外語培訓專家指出,學生和家長對遊學也要做充分的準備,包括出行前的資料搜集和外語訓練。

  效果 聽說能力能否提高

  曾組織過中學冬令營團的東山區某中學陳俊老師表示,遊學或封閉式冬令營可以提高孩子的外語聽力和口語水平,以及學習自信心。環境對語言影響很大,時間短點沒關係,只要孩子能張口,自然就能找到說話感覺。班上曾有不少同學有過遊學經歷,他們回來後英語水平提高不少,尤其是口語和聽力。

  但另一同樣帶過隊的中學英語老師王馨則認為:冬季遊學未必能讓孩子英文水平有多大提高。參加正規的遊學團,讓孩子出去見見世面沒什麼壞處,但遊學不能代替日常英語教學,而且冬季遊學時間不長,指望孩子的英語水平有實質性的提高不現實。

  一直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王老師更明確地表示,在短時間裡,學生口語能力可能會有所進步,但若學生回來後不保持強化訓練的話,口語能力還是會滑落。

  好處 邁向留學首道門檻

  廣州某教育機構曾與英方合作、連續舉辦了三屆「英國夏令營」留學團,該中心負責人認為,與夏令營相比,冬令營遊學時間雖然不長,卻能讓學生對外國的學校、外國的教育模式有了感性的認識,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是否會選擇留學、選擇到什麼國家和學校留學,可以說是通向留學之路的第一個階梯。

  有專家則表示,在國內的封閉半封閉式外語夏令營,給學生一個鍛鍊語言的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和克服語言羞怯感,但要想持續進步,還是要靠平時的點滴積累,沒有捷徑可走。(編輯:林湄)
 


 

相關焦點

  • 寒假未放暑假遊學就熱推,「只遊不學」誰之過?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遊學營的路線在行程安排上,竟然與跟團遊並無太大區別,大部分以遊學、研學為名的冬夏令營也是分包給旅行社執行,「只遊不學」、「遊大於學」成為家長「吐槽」的重點。一周前,睿途教育的課程銷售小胡也給多名家長發送了今年暑假遊學的資料包。在宣傳簡訊中,小胡這麼寫道:「這不是簡單的遊學,而是成長,能引導孩子對人生的深度思考,重新定義生命的意義。」 記者走訪多家提供遊學服務的教育機構以及旅行社發現,寒假未到就狂推暑假遊學幾成普遍現象。「今年過年早,寒假時間又短,很多家長更願意讓孩子暑假的時候出國遊學,夏令營也一直是我們的銷售重點。
  • 海外遊學切忌「只遊不學」
    但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遊學赴賭城參觀遊覽的報導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海外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家庭收入的上漲,家長們讓孩子出國體會國外的風俗、文化,親身感受國外著名學府的教學氛圍,這對於孩子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處事及適應環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寒假遊學,如何避免遊而不學?
    伴隨留學熱和海外遊升溫,讓孩子在假期出國遊學開闊眼界,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花費數萬元的海外遊學含金量如何?面對良莠不齊的海外遊學產品,家長該如何選擇?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留學之前先遊學  去年12月,海口高一學生蔣昊就開始選擇寒假遊學路線。經過多方比較,父母最終決定讓他到美國遊學。「家裡一直在糾結是否要送我去國外讀大學。
  • 小學生攀比暑假遊:出國遊學是炫耀的「資本」
    廈門、九寨溝、哈爾濱、香港、西安、內蒙古等地都去了,寒假的時候還帶他去海南過了春節。」劉女士說,即便這樣,兒子也不太滿意,這個暑假突然提出要出國遊學。因為班裡不少同學假期都會出國遊學,他要是不出去總感覺有些落伍,「去年寒假過後,兒子說同學們交的假期遊記都是去國外的,他卻只有中國遊的經歷,所以暑假一定要去國外。」
  • 遊學「標籤」下的陷阱:「只遊不學」 價格虛高
    不過也有家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孩子參加的遊學產品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幾乎只遊不學。而很多旅遊產品更是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價格虛高。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旅行社和教育機構借暑期針對中小學生推出海外遊學產品,時間大多是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產品熱賣甚至有些已經售罄。但有些參加過遊學產品的家長表示,很多遊學產品是「到此一遊」,含金量不高,「學」的部分淺嘗輒止。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遊學如何才能名副其實?
    和很多家長一樣,她也曾讓孩子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出國遊學。但是對於這種「遊」大於「學」的活動,她並不滿意。「那次是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新加坡,不到一周的遊學活動就要1萬多元。最關鍵的是,說的是遊學,其實只有『遊』沒有『學』。只是安排了半天時間去當地的學校感受一下,剩下的日程都是在參觀和遊覽。」喬女士覺得,這樣的遊學活動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後來學校再組織,她就不讓女兒參加了。
  • 遊學「貴」族化貴在哪裡?只遊不學不是遊學
    而時下最時髦的暑假活動,不得不首推暑期國外遊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留學機構組織學生出國遊學考察,一般為期10~20天,費用3萬~5萬元。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校遊」,想的是讓孩子增長見識、感受一些國外名校的魅力,為的是對將來送孩子去留學做鋪墊;然而,開銷了這筆高昂的費用後,孩子們所能收穫的能否達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呢?「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 掀起「出國遊學」熱 90%是為留學鋪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人的名言如今也成了時尚。寒假未到,近日,廣州中學生寒假「出國遊學團」卻已提前掀起熱潮。儘管花費大多高達1萬~3萬多元,仍有不少家庭爭相報名,某「美國遊學團」更是被擠爆。有業內人士指出,九成以上參加者是為方便將來留學做準備。   看到同學出國遊學,不少學生也紛紛向家長要求參加。
  • 出國遊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遊不學成套路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近日,一篇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刷屏:月薪三萬元出頭的媽媽因為五年級的女兒出國遊學,甚感壓力,因為一趟10天的美國遊學就要兩萬元。  一到暑期,國外遊學、出境夏令營遊等活動越來越火爆,家長趨之若鶩大方買單,但動輒萬餘元的費用讓人感慨出國遊學成了「碎鈔機」。但花了錢,學生遊學又能有多少收穫?
  • 廣州中學生「出國遊學」趨熱 九成是為留學鋪路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人的名言如今也成了時尚。寒假未到,近日,廣州中學生寒假「出國遊學團」卻已提前掀起熱潮。儘管花費大多高達1萬~3萬多元,仍有不少家庭爭相報名,某「美國遊學團」更是被擠爆。有業內人士指出,九成以上參加者是為方便將來留學做準備。  看到同學出國遊學,不少學生也紛紛向家長要求參加。這令部分家長十分困惑:遊學是否必要?
  • 出國遊學:遊還是學?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像費錚豪這樣的大學生選擇利用暑期走出國門,到國外短期遊學。大學生暑期國外遊學,重「遊」還是重「學」?有哪些新特點,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 動輒數萬元的歐美遊學讓孩子有何收穫?寒假未到,暑期遊學推廣又開始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遊學營的路線在行程安排上,竟然與跟團遊並無太大區別,大部分以遊學、研學為名的冬夏令營也是分包給旅行社執行,「只遊不學」、「遊大於學」成為家長「吐槽」的重點。現象 寒假未開啟 暑假遊學熱「開啟2020屬於自己的夢想行程,2020溫哥華夏季研學營盛大啟動啦!」
  • 學費好幾萬 出國遊學含金量有多高?
    多年從事境外遊學項目組織的魯飛(化名)表示。事實上,許許多多的孩子通過遊學,達到了這樣的預期。  「我以前從未想過要出國留學,但這次暑假遊學回來,卻改變了主意。」苗苗是本市一所重點高中的高一新生。由於中考考得不錯,為了獎勵女兒,今年暑假,父母給她報了一個為期兩周的英國遊學團。沒想到,回家後的苗苗突然跟父母商量,高中畢業後想出國讀大學。
  • 寒假海外遊學市場火熱 旅途體驗缺乏實質內容
    央廣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記者車麗 河南臺記者周文茹 江蘇臺記者孫西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中小學生們進入寒假,除了按照自己的興趣有針對性地報各種課外班之外,不少家長將目光投向了寒假研學遊、冬令營等旅遊產品,海外遊學成寒假遊的新風尚。
  • 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充面子"的遊學不要也罷
    (8月3日《錢江晚報》)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幾歲到十多歲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十天到半個月的「遊學」,無非就是通過「遊」增長一下見識,開闊一下視野,提高一下與人相處的能力等,至於能學到多少知識,提高多少外語水平,肯定不太現實。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但我們也十分糾結,要不要讓孩子暑假裡去遊學。不遊吧,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遊吧,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最終,陸女士的女兒沒有成行,而是以「報了一堆培訓班」為由應付了群裡的呼聲。  除了「錢」,還有眾多因素成為家長是否替孩子選擇遊學的重要考量因素。
  • 出國遊學市場火爆 專家提示注意四點防踩雷
    出國遊學市場火爆,機構繁雜費用高目前,在相應的出國遊學課程輔導基礎上,出國旅遊+夏令營的「複合型」假期已成為主流。出國遊學,費用並不便宜,甚至在旅遊行業可以稱之為「高端」,以新東方、環球雅思的國際遊學為例,團期6~9天的亞洲路線如日本、新加坡費用在1萬~2萬元,團期14天左右的美國、歐洲、澳洲等線路費用在3萬~5萬元。
  • 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漸漸成了福建廈門海滄區中小學教師的暑期關鍵詞。而這少則5天、多則兩周的學習,也成了參與者的「能量補給站」。有老師表示,遊學遊學,不只是學,也有「遊」。在日程安排中,每周也會儘量空出一天或半天自由活動,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博物館。 「遊學」培訓,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遊」中「學」,或者是在「學」中「遊」,以此獲取教育教學的理性或感性知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