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遊學切忌「只遊不學」

2020-12-15 人民網教育

  新華網長春7月22日專電(記者何悅)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漸提高,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擁有「國際視野」,於是利用假期到國外增長見識成為很多家長的新選擇。但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遊學赴賭城參觀遊覽的報導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海外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家庭收入的上漲,家長們讓孩子出國體會國外的風俗、文化,親身感受國外著名學府的教學氛圍,這對於孩子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處事及適應環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遊學絕不是簡單的旅行,遊學,顧名思義是「遊」和「學」的統一。但現在名目繁多、魚龍混雜的遊學項目讓家長們眼花繚亂,部分海外遊學項目名不副實,日程安排與成人出國觀光旅遊並無二致,孩子回來就記得一些旅遊景點,對當地的文化風俗、風土人情沒有太大印象。而且孩子隨團行動,都是跟中國人交往,英語也沒有多大的提高。但費用卻動輒逾數萬元,讓家長難以承受。

  有媒體專門針對海外遊學做了網上調查,49%的人反對孩子參加海外遊學,認為這種方式很商業化。42%的人認為很多遊學是「只遊不學」,走馬觀花,充其量是名校觀光遊。即便如此,海外遊學的火熱程度絲毫沒有減弱。這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提高,認為花點錢讓孩子長點見識值得。另一方面是家長互相攀比,擔心孩子被同學瞧不起、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作祟。

  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遊」只是手段,而「學」才是真正的目的。家長應冷靜對待,仔細甄別遊學線路。政府相關部門也要負起監管責任,對遊學機構進行資質認證,同時教育部門應進行必要指導,讓孩子們「遊」得快樂,「學」得盡興。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遊」與「不遊」,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真會如硬幣的兩面迥然不同嗎?  初中生最熱衷遊學  家住普陀區中江路的陸女士說,早在春節過後,班級家長群裡就隔三差五地出現遊學的話題,還有兩位家長攬下了牽頭組團的活,一個去英國,一個去美國,由家長主動報名,然後再一起去旅行社團購。她說:「我們家是工薪階層,而且去年剛買了房子,存摺上幾乎沒啥閒錢了。
  • 不要讓海外遊學成為只遊不學的貴族化旅遊產品
    每逢暑期,海外遊學就成為熱詞,今年也不例外。美國和英國幾乎是最受中國學生青睞的海外遊學目的地。記者近日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遊學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學生體驗和感受不一。業內人士建議,海外遊學要選擇資質齊全、口碑好的正規機構,家長在送孩子赴美遊學時也要從實際需求出發。
  • 遊學「貴」族化貴在哪裡?只遊不學不是遊學
    而時下最時髦的暑假活動,不得不首推暑期國外遊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留學機構組織學生出國遊學考察,一般為期10~20天,費用3萬~5萬元。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校遊」,想的是讓孩子增長見識、感受一些國外名校的魅力,為的是對將來送孩子去留學做鋪墊;然而,開銷了這筆高昂的費用後,孩子們所能收穫的能否達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呢?「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 出國遊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遊不學成套路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近日,一篇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刷屏:月薪三萬元出頭的媽媽因為五年級的女兒出國遊學,甚感壓力,因為一趟10天的美國遊學就要兩萬元。  一到暑期,國外遊學、出境夏令營遊等活動越來越火爆,家長趨之若鶩大方買單,但動輒萬餘元的費用讓人感慨出國遊學成了「碎鈔機」。但花了錢,學生遊學又能有多少收穫?
  • 遊學「標籤」下的陷阱:「只遊不學」 價格虛高
    ,海外遊學再次成為旅遊市場的寵兒,很多家長已經提前給孩子報名參加海外遊學團、夏令營等,讓孩子出國遊學「長見識」。同程旅遊負責人也表示,家長對於遊學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於大眾旅遊產品。根據攜程旅行網的大數據分析,目前暑期遊學十大目的地分別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紐西蘭、法國、泰國、芬蘭。不過也有家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孩子參加的遊學產品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幾乎只遊不學。而很多旅遊產品更是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價格虛高。
  •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遊學如何才能名副其實?
    和很多家長一樣,她也曾讓孩子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出國遊學。但是對於這種「遊」大於「學」的活動,她並不滿意。「那次是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新加坡,不到一周的遊學活動就要1萬多元。最關鍵的是,說的是遊學,其實只有『遊』沒有『學』。只是安排了半天時間去當地的學校感受一下,剩下的日程都是在參觀和遊覽。」喬女士覺得,這樣的遊學活動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後來學校再組織,她就不讓女兒參加了。
  • 暑假遊學市場火爆 業內:海外遊學理性對待別跟風
    此外,在遊學過程中,農業、工業和海洋等相關主題的遊學項目較為熱門,孩子們在遊學時可以參加田園教育課程,參觀海洋館和智能工廠等。 張旭秋表示,「家長們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愛好選擇遊學項目,低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參加手工藝品製作等注重體驗感的項目,中學生則可以參觀博物館、到名校訪學,注重遊學的深度。」 張旭秋建議,家長們在選擇海外遊學項目時要進行多方比較。
  • 寒假未放暑假遊學就熱推,「只遊不學」誰之過?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遊學營的路線在行程安排上,竟然與跟團遊並無太大區別,大部分以遊學、研學為名的冬夏令營也是分包給旅行社執行,「只遊不學」、「遊大於學」成為家長「吐槽」的重點。「遊我所學」的一名銷售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家長儘快報名,很多暑假遊學項目都推出了「早鳥價」以及具體繳費截止日期,以某機構推出的2020溫哥華夏季研學營為例,最終的報名日期為3月31日,而「早鳥價」截止日期竟提前到1月18日。
  • 為什麼說遊學「燒錢」,遊而不學
    所以,一個「雙拼」的暑假遊學/研學/微留學項目毫無疑問成為「完美」選擇(無論名字怎麼變,諾亞阿諾認為都屬遊學系列!)。只是為何會有「燒錢」遊學,遊而不學之說呢?無論是海外留學還是遊學,最受歡迎的國家是英美其次是加澳新。
  •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孩子們的暑假如何過?除了補習功課、學習文藝、旅遊觀光外,近年來,短期海外遊學營逐漸火爆起來。
  • 寒假出國遊學價高者過萬 專家提醒切忌只遊不學
    遊學價格可不便宜,某留學中介組織的紐西蘭遊學價格,每人就要收超過8000元的費用;而國內外語冬令營則價格不等,上面提到的中學冬令營價格為一千元左右;但廣州另一以口語培訓見長的外語學校,打出的冬令營價格則高達六千至一萬六。
  • 只「遊」不「學」,小心孩子的假期遊學成了一門賺錢的生意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被指為遊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模式開啟後,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了假期遊學項目,希望孩子在另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學習、遊玩,體驗人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或提升外語能力。家長們的初衷交織著希冀與夢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寒假遊學,如何避免遊而不學?
    伴隨留學熱和海外遊升溫,讓孩子在假期出國遊學開闊眼界,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花費數萬元的海外遊學含金量如何?面對良莠不齊的海外遊學產品,家長該如何選擇?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留學之前先遊學  去年12月,海口高一學生蔣昊就開始選擇寒假遊學路線。經過多方比較,父母最終決定讓他到美國遊學。「家裡一直在糾結是否要送我去國外讀大學。
  • 揭秘海外遊學亂象 項目名不副實淪為「購物遊」
    近年來,申城各類旅行機構、培訓機構推出名目繁多的「遊學之旅」,目標人群正是中小學生。然而,與宣傳號稱的開闊眼界、感受名校文化相比,很多學生的實際遊學體驗大打折扣,甚至變相成購物遊。  目前我國的遊學市場尚不規範,對機構的資質等各方面沒有明確的要求,也沒有相關法規政策的指導和管理部門的監督。有人大代表建議梳理遊學市場存在的問題,儘快研究制定相關規定。
  • 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暑期海外遊學正熱,但怎麼遊,學什麼,可能是多數中國家長和學生正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在遊學概念起源地之一的英國,遊學市場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形成成熟的監管和運作體系,遊學產品豐富多元,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國際學生參加。
  • 孩子遊而不學?暑期遊學項目含金量不足遭吐槽
    但不少家長、學生表示,遊學的效果和收穫低於預期,「遊」而不「學」、「遊」多「學」少是突出問題。不去怕落後?今年暑假前,張女士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將一張海外遊學報名表拿回家,徵求她的意見。思考再三,張女士咬咬牙,為孩子報了名。孩子這趟為期2周的英國遊學將花費超3萬元。
  • 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
    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不只是學,教師遊學培訓要兼顧「學」和「遊」「遊學」漸漸成了福建廈門海滄區中小學教師的暑期關鍵詞。而這少則5天、多則兩周的學習,也成了參與者的「能量補給站」。有老師表示,遊學遊學,不只是學,也有「遊」。在日程安排中,每周也會儘量空出一天或半天自由活動,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博物館。 「遊學」培訓,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遊」中「學」,或者是在「學」中「遊」,以此獲取教育教學的理性或感性知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 海外遊學產品避雷指南
    一個海外遊學項目值不值得,不應該單從價格上來判斷,而應該從價值上進行考量。在選擇海外遊學項目時,需要理性判斷,到底有哪些「雷」是可以避開的呢?01、海外遊學品牌國際知名度選擇海外遊學產品時,第一個標準是品牌。重信譽的資訊時代,品牌就是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