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遊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遊不學成套路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近日,一篇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刷屏:月薪三萬元出頭的媽媽因為五年級的女兒出國遊學,甚感壓力,因為一趟10天的美國遊學就要兩萬元。

  一到暑期,國外遊學、出境夏令營遊等活動越來越火爆,家長趨之若鶩大方買單,但動輒萬餘元的費用讓人感慨出國遊學成了「碎鈔機」。但花了錢,學生遊學又能有多少收穫?行業無標準、缺行規,又缺乏市場監管主體,讓不少孩子遭遇了走馬觀花式的「偽遊學」。

  國內遊過時?

  海外線路引攀比

  「美國常青藤名校遊學營」「英國頂尖貴族公學暑期拓展」「澳洲暑假親子夏令營」……遊學機構推出遍布世界各大洲的花式遊學線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家住常營的市民馮蕊說,最近朋友圈裡都是家長曬娃遊學的照片,便決定去遊學機構給孩子報個名,簡單了解後選了一個「美西寄宿真空插班11天」,花了2萬8,但孩子回來後只說「挺好玩的」,但學習方面收穫並不多,因為「一些課聽不懂」,英語口語也沒見進步。

  白領萬先生也說,現如今參加國內夏令營都「過時」了,讓孩子出國走一趟才是「主流」,兒子周圍七八成的同學都遊過學,「如果不給孩子報一個,他和小夥伴們都沒話聊。」

  記者走訪多家遊學機構和旅行社發現,歐美國家兩周左右的線路價格區間在28000元至45000元不等,亞洲國家的一周產品通常在5000元至15000元不等,「國際課堂」「全真插班」和「名校參訪」是最主要的三類產品。

  一名旅行社工作人員說,多數家長選擇走得更遠、價格更貴的歐美遊學路線,便宜的路線往往遇冷。

  出去能學啥?

  遊大於學藏貓膩

  說起給孩子報名的英國遊學經歷,楊女士氣不打一處來。她說,旅行社承諾的各項服務都縮了水:說「國際學生陪讀」,其實就是有幾個外國人來陪孩子聊天;所謂的「全程國外名師課堂展示」,其實課上講的內容和國內的外教課沒啥差別;提到的「全面接觸英國文化」,事實上吃住都在華人開的中餐館和旅店,學校只是轉了一圈。

  一家國際學校諮詢第三方平臺運營負責人透露了遊學產品的「潛規則」:參觀校園環節中,不少國外大學的公共空間是可以租借的,有些教育機構租下這些大學的公共空間,然後請外國人上一些非本高校的課程;美國有一些家庭專做中國學生生意,自家的小樓住幾十個中國學生,一屋子中國人很難有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

  勁旅諮詢近日發布《2017遊學市場報告》稱,2016年,國際遊學市場超70萬人,同比增長40%,市場規模達190億元,同比增長58%,遊學市場近年來增速加快。

  誘人的市場蛋糕不僅吸引了學校合作項目紛至沓來,各類商家也不斷冒頭,既有旅行社,也有教育機構,還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興機構,遊學產品良莠不齊。

  其實,國家教育部早在2014年頒布《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對「寓學於遊」做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二分之一。

  「相關條文並未對於『教育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明確定義,引發了後續實踐過程的爭議,給了不良商家鑽空子的空間。」攜程海外遊學負責人姚釗說,最容易和「遊」混淆的就是「現場教學課堂」這一塊,比如大英博物館或者羅浮宮等景點,既是遊學團必去參訪之處,也是普通旅遊團會涉及的熱門景點。是走馬觀花的常規旅遊,還是「寓學於遊」的學習之旅,這是考驗遊學承辦機構產品功力和資源實力的重要因素,值得家長重點關注。

  「境外遊學組織方還沒有專門資質認證,從監管主體看主要由工商和旅遊部門負責,教育部門幾乎沒有介入,遊學機構、從業師資的資質審查和遊學內容,基本處於無人監管狀態。」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行業規範不清晰,監管不力,會滋生虛假宣傳、責任欠缺、收費過高等問題。

  如何不被坑?

  產品選擇要心細

  國外的一些國家對遊學有專門的條文,對機構資質、服務規範、師資監管等都有明確規定:例如在日本,主辦單位必須在遊學前做好活動規劃,要求闡釋清楚活動目的和預期的教育成效,務必在出行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活動結束後還要對每個細節作出評價。

  戴斌說,國內應借鑑國外成熟經驗,可以嘗試把境外遊學納入出國旅遊範圍內管理,與遊學熱門國家籤訂協議,確保遊學過程安全。

  對境外遊學,家長也要有正確認識。「不要盲目跟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姚釗建議,家長應綜合考量孩子的性格特點、適應調整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語言水平能力等因素,結合對孩子參加遊學活動的預期收穫進行整體評估,要和孩子提前充分溝通並共同做好遊學功課。

  此外,遊學前應籤書面合同,合同中的項目、活動效果、吃住行遊的標準,細到飛機、車船和酒店級別等細節都應寫入合同。

  本報記者 潘福達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攀比暑假遊:出國遊學是炫耀的「資本」
    劉女士說,即便這樣,兒子也不太滿意,這個暑假突然提出要出國遊學。因為班裡不少同學假期都會出國遊學,他要是不出去總感覺有些落伍,「去年寒假過後,兒子說同學們交的假期遊記都是去國外的,他卻只有中國遊的經歷,所以暑假一定要去國外。」「我們小時候接觸不到這麼多資訊,那時覺得出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出國在他們的概念中大概也就和我們小時候去趟北京差不多。」
  • 海外遊學切忌「只遊不學」
    但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遊學赴賭城參觀遊覽的報導刺痛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海外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家庭收入的上漲,家長們讓孩子出國體會國外的風俗、文化,親身感受國外著名學府的教學氛圍,這對於孩子開闊視野,培養獨立處事及適應環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 中小學生海外遊學值不值? 專家:沒有必要盲目攀比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裡,不少中小學生參加了海外遊學團。海外遊學能給中小學生帶來什麼?家長為此花費值不值?如何看待已經成了一種風潮的海外遊學?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學」什麼?「遊」什麼?  今年暑期,武漢各大培訓學校、留學機構、旅行社紛紛推出出國遊學產品,「歐洲名校遊」「赴美夏令營」等產品廣受歡迎。
  • 海外遊學火暴升溫 遊而不學亟待規範
    孩子年紀太小,現在出去也沒什麼意義,還挺讓人不放心的,等以後大些再說吧。最終,李棟決定不給孩子報名。  和李棟不同,陳菲蓉選擇在這個暑假讓自己的女兒出國遊學,看著回來興高採烈的孩子,陳菲蓉心情複雜。她向記者坦言,實在地說,現在很多的遊學活動,都是砸錢浪費時間,基本就是遊而不學、互相攀比的購物之旅。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遊學「貴」族化貴在哪裡?只遊不學不是遊學
    而時下最時髦的暑假活動,不得不首推暑期國外遊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本地及外地的培訓及留學機構組織學生出國遊學考察,一般為期10~20天,費用3萬~5萬元。家長不惜重金為孩子報「名校遊」,想的是讓孩子增長見識、感受一些國外名校的魅力,為的是對將來送孩子去留學做鋪墊;然而,開銷了這筆高昂的費用後,孩子們所能收穫的能否達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呢?「遊學」到底是「遊」還是「學」?
  • 暑假遊學市場火爆 業內:海外遊學理性對待別跟風
    目前,海外遊學市場火熱,許多項目冠上「遊學」二字,價格就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有些海外遊學項目的費用是一般出國旅遊項目的數倍。家長們要選擇規模大、活動經驗豐富的遊學機構,避免出現遊學項目低價低質、「貨不對板」等問題。
  • 出國遊學套路深 家長選擇需冷靜
    但隨著遊學人數迅速增加,遊學中出現的問題也不斷增加,管理不善、安全事故、行程安排不合理等時有發生。價格不菲的出國遊學到底含金量幾何?面對鋪天蓋地的遊學項目,家長還需冷靜選擇。項目有良莠 體驗各自異出國遊學通常是在寒暑假期,學生到海外參加兩到六周的參觀遊覽、短期語言學習等活動。
  • 境外遊學能否多些真誠少些套路?
    10餘天的遊學,花費動輒數萬元,由於是學校組織,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長自然趨之若鶩;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長,為了孩子融入集體,也勉為其難,咬牙報名。  境外遊學是否只遊不學?價格是否虛高?有關部門研學政策出臺以前,學校尚不至於組織大規模的遊學,政策出臺之後,則可以公開組織,並冠以種種高大上的名頭。儘管政策所指的並非完全是出國遊,更多的是希望學生走出教室去看世界,但在操作中,則演變為攀比、高消費。而當學校的倡導、機構的推動與家長的順從結合到一起時,必然會出現「市場井噴」。【詳細】  境外遊學熱中有多少被裹挾的消費?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遊」與「不遊」,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真會如硬幣的兩面迥然不同嗎?  初中生最熱衷遊學  家住普陀區中江路的陸女士說,早在春節過後,班級家長群裡就隔三差五地出現遊學的話題,還有兩位家長攬下了牽頭組團的活,一個去英國,一個去美國,由家長主動報名,然後再一起去旅行社團購。她說:「我們家是工薪階層,而且去年剛買了房子,存摺上幾乎沒啥閒錢了。
  •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人民日報刊文:遊而不學、名不符實成了不少遊學項目的通病 孩子們的暑假如何過?除了補習功課、學習文藝、旅遊觀光外,近年來,短期海外遊學營逐漸火爆起來。
  • 只「遊」不「學」、「遊」多「學」少,遊學如何才能名副其實?
    和很多家長一樣,她也曾讓孩子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出國遊學。但是對於這種「遊」大於「學」的活動,她並不滿意。「那次是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新加坡,不到一周的遊學活動就要1萬多元。最關鍵的是,說的是遊學,其實只有『遊』沒有『學』。只是安排了半天時間去當地的學校感受一下,剩下的日程都是在參觀和遊覽。」喬女士覺得,這樣的遊學活動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後來學校再組織,她就不讓女兒參加了。
  • 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充面子"的遊學不要也罷
    (8月3日《錢江晚報》)出國遊學,究竟是「遊」還是「學」,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幾歲到十多歲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十天到半個月的「遊學」,無非就是通過「遊」增長一下見識,開闊一下視野,提高一下與人相處的能力等,至於能學到多少知識,提高多少外語水平,肯定不太現實。
  • 揭秘海外遊學亂象 項目名不副實淪為「購物遊」
    近年來,申城各類旅行機構、培訓機構推出名目繁多的「遊學之旅」,目標人群正是中小學生。然而,與宣傳號稱的開闊眼界、感受名校文化相比,很多學生的實際遊學體驗大打折扣,甚至變相成購物遊。  目前我國的遊學市場尚不規範,對機構的資質等各方面沒有明確的要求,也沒有相關法規政策的指導和管理部門的監督。有人大代表建議梳理遊學市場存在的問題,儘快研究制定相關規定。
  • 不要讓海外遊學成為只遊不學的貴族化旅遊產品
    每逢暑期,海外遊學就成為熱詞,今年也不例外。美國和英國幾乎是最受中國學生青睞的海外遊學目的地。記者近日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遊學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學生體驗和感受不一。業內人士建議,海外遊學要選擇資質齊全、口碑好的正規機構,家長在送孩子赴美遊學時也要從實際需求出發。
  • 出國遊學:遊還是學?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像費錚豪這樣的大學生選擇利用暑期走出國門,到國外短期遊學。大學生暑期國外遊學,重「遊」還是重「學」?有哪些新特點,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 規範遊學,畫好課業延長線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變以及出國政策的優化,海外遊學熱的出現可謂應時當令。遊與學,本身就包含了寓教於樂的期望。在不少家長心中,與其把假期改造成為「第三學期」,不如用遊學讓孩子得一閒暇、放鬆身心,獨自體驗國外教育、了解風土人情也有助於開拓視野、鍛鍊能力,其出發點是好的。
  • 出國遊學成假期潮流 為孩子幾天遊學花數月工資值不值?
    近日,調查發現,近年來海口學生出國遊學漸成潮流。面對動輒近萬,甚至數十萬的費用,家長雖然心疼卻依然咬牙送孩子出國遊學。對此,專家表示,送孩子出國切勿盲目攀比,要綜合考量實際承受能力。同時,提醒家長選擇國外遊學項目注意事項。
  • 出國遊學經營機構多無資質 層層轉包成潛規則
    「同樣是遊學,不同遊學機構開闢的類似線路上,遊和學的比例差距也很大,有的乾脆是遊而不學,學只是個噱頭。」陳經理說,由於遊學行業起步時間較晚且多是兼職業務,行業內部還沒有產生普遍認可的行業標準。  記者在多家遊學機構設置的網站看到,打著「歐美名校」招牌的遊學線路琳琅滿目,但仔細觀察後發現,幾乎所有線路「遊」都佔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 暑假海外遊學都是套路?廣州媽媽自己搞定攻略,孩子學到這些
    號稱「既玩又學」的遊學項目受到了親睞。記者7月初從廣州各大留學機構了解到,暑期的遊學項目大部分已截止報名並滿額,歐美高端團是主力產品,價格大約為2.9萬人民幣。除了報團,一些家長還選擇了自由行。海外暑期遊學能學什麼?我們採訪了幾位過來人聽他們講講遊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