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明細表》附表一(1)的填報說明

2020-12-13 中華會計網校

  一、適用範圍

  本表適用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並實行查帳徵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納稅人填報。

  二、填報依據和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等核算的「主營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應在當期確認收入的「視同銷售收入」。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銷售(營業)收入合計」:金額為本表第2+13行。本行數據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

  2、第2行「營業收入合計」:金額為本表第3+8行。該行數額填入主表第1行。

  3、第3至7行「主營業務收入」:根據不同行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納稅人在會計核算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對主要從事對外投資的納稅人,其投資所得就是主營業務收入。

  (1)第4行「銷售貨物」:填報從事工業製造、商品流通、農業生產以及其他商品銷售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

  (2)第5行「提供勞務」:填報從事提供旅遊飲食服務、交通運輸、郵政通信、對外經濟合作等勞務、開展其他服務的納稅人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

  (3)第6行「讓渡資產使用權」:填報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如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版權、專營權等)而取得的使用費收入以及以租賃業務為基本業務的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取得的租金收入。

  轉讓處置固定資產、出售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讓渡)屬於「營業外收入」,不在本行反映。

  (4)第7行「建造合同」:填報納稅人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的主營業務收入。

  4、第8至12行:按照會計核算中「其他業務收入」的具體業務性質分別填報。

  (1)第9行「材料銷售收入」:填報銷售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收入。

  (2)第10行「代購代銷手續費收入」:填報從事代購代銷、受託代銷商品收取的手續費收入。

  專業從事代理業務的納稅人收取的手續費收入不在本行填列,而是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填列到主營業務收入中。

  (3)第11行「包裝物出租收入」:填報出租、出借包裝物的租金和逾期未退包裝物沒收的押金。

  (4)第12行「其他」:填報在「其他業務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上述未列舉的其他業務收入,不包括已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反映的讓渡資產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5、第13至16行:填報「視同銷售的收入」。視同銷售是指會計上不作為銷售核算,而在稅收上作為銷售、確認收入計繳稅金的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提供勞務的行為。第13行數據填列附表三第2行第3列。

  (1)第14行「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收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或《企業會計準則》的納稅人,填報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照稅收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的金額。

  (2)第15行「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填報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按照稅收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的金額。

  6、第16行「其他視同銷售收入」:填報稅收規定的上述貨物、財產、勞務之外的其他視同銷售收入金額。

  7、第17至26行「營業外收入」:填報在「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並據此填報主表第11行。

  (1)第18行「固定資產盤盈」: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的納稅人,填報納稅人在資產清查中發生的固定資產盤盈數額。

  (2)第19行「處置固定資產淨收益」:填報納稅人因處置固定資產而取得的淨收益。不包括納稅人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的、正常銷售固定資產類商品。

  (3)第20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填報納稅人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易行為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其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的;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實現的與收到補價相對應的收益額,在本行填列。

  (4)第21行「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填報納稅人因處置無形資產而取得的淨收益。

  (5)第22行「罰款收入」:填報納稅人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取得的罰款收入。

  (6)第23行「債務重組收益」: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納稅人,填報確認的債務重組利得。

  (7)第24行「政府補助收入」:填報納稅人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實行會計制度下補貼收入核算的內容。

  (8)第25行「捐贈收入」:填報納稅人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

  (9)第26行「其他」:填報納稅人在「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核算的、上述未列舉的營業外收入。

  四、表內、表間關係

  (一)表內關係1.第1行=第2+13行。

  2.第2行=第3+8行。

  3.第3行=第4+5+6+7行。

  4.第8行=第9+10+11+12行。

  5.第13行=第14+15+16行。

  6.第17行=第18至26行合計。

  (二)表間關係1.第1行=附表八第4行2.第2行==主表第1行3.第13行=附表三第2行第3列4.第17行=主表第11行

責任編輯:紫菁

相關焦點

  • 如何填報《成本費用明細表》
    根據新舊申報表對比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執行口徑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6〕1043號)文件的規定,對新表體系中《成本費用明細表》的填報分析如下:  新表體系中的附表二《成本費用明細表》與附表一《銷售(營業)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細表》是配比關係,除期間費用外,其他項目兩表幾乎是一一對應。
  • 《成本費用明細表》附表二(1)的填報說明
    一、適用範圍  本表適用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分行業會計制度的一般工商企業的居民納稅人填報。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銷售(營業)成本合計」:填報納稅人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按稅收規定視同銷售確認的成本。  2.第2行「主營業務成本」:根據不同行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成本。
  • 銷售(營業)收入明細表
    銷售(營業)收入明細表               金額單位:元至角分一、基本業務收入(2+3+4+5+6+7+8+9+10) 2(1)工業製造業務收入 3(2)商品流通業務收入 4
  • 《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收入明細表》附表一(3)的...
    一、適用範圍  本表適用於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等居民納稅人填報。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收入總額」:填報納稅人取得的所有收入的金額(包括不徵稅收入和免稅收入),按照會計核算口徑填報。  2.第2行「財政補助收入」:填報納稅人直接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和通過主管部門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事業經費,包括正常經費和專項資金。
  • 解讀國稅函[2009]388號:企業清算所得稅申報表主表附表注意點
    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7月17日頒布《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清算所得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函[2009]388號),要求各地稅務機關及時做好稅務總局制定的《企業清算所得稅申報表及其附表》的印製、發放、學習、培訓及軟體修改等工作。
  • 2018年度部門決算報表填報說明(部門匯總編寫格式)
    二、基礎數據核對情況(一)財政資金對帳情況。1.財政撥款核對情況。(1)本部門本年度實際收到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  萬元,財政部門撥款對帳單  萬元,差額  萬元。對差額原因進行說明。「資產負債簡表」指標本年年初數與上年年末數不一致的情況說明(附表2),包括財政收回、審計調整、歸集調入或上繳、單位內部調劑等情況。3.「資產情況表」指標本年年初數與上年年末數不一致的情況說明。4.主要指標上下年變動幅度超過20%,其中機構人員指標上下年有變動的,應具體核實並說明原因(附表3)。 三、報表審核情況(一)審核情況。
  •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並試行新修訂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
    為了做好1999年上市公司的試用工作,及時了解有關情況,請各地儘快落實試點公司的名單,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將試點名單和實施方案於1999年1月15日前報總局。試點中有什麼問題請及時向總局反映。  附件:1.《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填報說明  2.《銷售(營業)收入明細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一)及填報說明  3.
  •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2019年修訂)填報詳解(四) 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10)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2019年修訂)填報詳解(四)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
  • 2020年最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模板及填報說明!趕緊收藏!領取!
    2020年最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模板及填報說明!趕緊收藏!領取!2020年最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模板及填報說明來啦!對於財會人來說,納稅申報是基本工作之一。那麼增值稅的納稅申報常用的表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整理了最新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及填報說明,會計請收好哦!
  • (附最新企所稅申報表思維導圖及申報表下載)
    從使用頻率看,絕大部分納稅人實際填報表單的數量在8張~10張左右。《企業基礎信息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一般企業成本支出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職工薪酬支出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減免所得稅優惠明細表》等,為常用表單。除此之外,納稅人應當根據行業類型、業務發生情況正確選擇適合本企業的表單。1.
  •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2019年修訂)填報詳解(六) 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20)
    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2019年修訂)填報詳解(六)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
  • (附最新企所稅申報表思維導圖)
    從使用頻率看,絕大部分納稅人實際填報表單的數量在8張~10張左右。《企業基礎信息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一般企業成本支出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職工薪酬支出及納稅調整明細表》《減免所得稅優惠明細表》等,為常用表單。除此之外,納稅人應當根據行業類型、業務發生情況正確選擇適合本企業的表單。1.
  • 增值稅申報的通關秘籍:表間校驗關係
    這裡重點介紹下跟附表一有校驗關係的附表三(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明細)、營改增稅負分析測算明細表。(一)附表三(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明細)本表是由涉及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的納稅人填寫。
  • 《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支出明細表》附表二(3)的...
    一、適用範圍  本表適用於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等居民納稅人填報。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支出總額」:納稅人發生的所有支出總額(含不徵稅收入形成的支出),按照會計核算口徑填報。  2.第2行「撥出經費」:填報納稅人撥出經費支出。  3.第3行「上繳上級支出」:填報納稅人實行收入上繳辦法的事業單位按照規定的定額或者比例上繳上級單位的支出。
  • 12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2019年修訂)填報詳解(十二):未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納稅調整明細表(A1
    目   錄一、表樣二、表單基本情況三、政策要點四、表單填報詳解五、表內、表間關係六、填報案例一、表樣二、表單基本情況本表適用於會計處理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稅收規定未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需納稅調整的納稅人填報。
  • 實務|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修訂:2019年優惠變化點即是填報要點
    (一)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部分表單和填報說明1.為落實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及《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A000000)等7張表單樣式和填報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 政府會計 || 收入支出明細表分析政府會計收入支出明細表分析
    一、從收入的角度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該單位有財政資金撥款,在財政資金撥款中有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有事業預算收入,屬於財政專戶返還收入,屬於其他資金;還有其他預算收入,即其他資金,比如利息收入等。二、從支出的角度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事業支出有三項資金支出,即財政撥款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其他資金支出。支出種類有兩項,即事業支出和其他支出。
  • 「徐箐」稅課堂:37張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你需要填幾張?
    這3張表都需要填報,是必報表。收入成本費用表收入費用明細表一共六張,包括收入、成本、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企業大部分都是按照間接法來計算的,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調整後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再算企業所得稅。這幾張表是會計核算的口徑,沒有任何調整事項。填報好後,會自動生成到主張的利潤總額計算部分。從這張表上我們可以看到,收入和成本明表分別有3種不同企業類型可以選擇,企業根據自己的企業類型來三選一進行填報。填報時參照《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填報說明來進行選擇。
  • 填報不難!小規模納稅人減按1%繳稅的3個申報表填報案例
    該納稅人當期僅有此一項減徵項目,申報表主表第15欄=10500,大於2000,因此第2行「本期實際抵減稅額」=2000(元)。該企業2020年一季度(稅款所屬期)《增值稅減免稅申報明細表》填報如下所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