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可能沒注意,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罪魁禍首居然是它

2020-09-06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發的重視起來,不單單希望孩子的成績分數很優異,也希望孩子情商方面能夠有所提高。這其中孩子開朗外向的性格更加有助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突出的表達能力不僅能夠使孩子的交流更順暢,也有利於自我認同感的形成。但是很多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過強的控制欲使得孩子的性格更加孤僻、內向。

朋友的個性比較強勢,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這點也體現的比較明顯。平時母子倆相處的模式多為朋友在不聽的說,而孩子這是木訥的低下頭,沒有回應也沒有反抗。看到孩子沒有反饋朋友更加氣急,便常常把說教升級成訓斥和指責。

而孩子在朋友的強勢下越發的拒絕溝通。朋友抱怨平時生活裡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名牌的衣服、鞋子,吃的是有機的食物,連每天的課程安排自己都一一過目,對孩子的照顧可以說是非常上心了,可是為什麼孩子卻沉默寡言不願意與人溝通,不能夠做到完美和優秀呢?

顯而易見,孩子內向不愛說話,這和家長的控制欲大有關係,孩子沒有自由的表達空間自然就會傾向於隱藏自己的想法。

一、孩子性格「內向」會有哪些影響?

朋友家的寶寶因為過於內向的性格在學校中也並十分受歡迎,與同伴在一起時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當意見有分歧的時候傾向於聽從對方的表達,保留自我的想法,常常處於妥協和遷就的狀況之中,很難在與同伴相處中找到樂趣。

1.自我認同感較低

偏內向的性格使得孩子從環境中接受到的更多的是消極的環境刺激,這很容易促使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特點,當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較低時很難對自我有正確的評價,在行為表現上容易傾向於為唯唯諾諾、不夠自信。

2.不利於孩子交往能力的形成

孩子過於內向的性格,使得孩子的交往能力會受到限制,在與同伴的相處中會感到吃力,不能很好的融入氛圍之中。當對方有令自己反感的行為表現時也不懂得拒絕,這種相對自我封閉式的狀態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提升。

3.不懂得合理的表達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的性格過於內向時,無法做到依靠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容易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表達方式或者是過分的隱藏自己的想法,在長期壓抑的氛圍之下,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到影響,不良情緒沒有合理的發洩方式。

可見內向性格對成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並不適宜,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表達都有所限制,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很大的阻礙。

二、家長的控制欲,為什麼會讓孩子變得「內向」?

朋友過於強勢的態度使其常常會為孩子作決定,認為只有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才可以少走彎路,進而變得更加出色。從穿著的衣物顏色到培訓班的選擇,幾乎每一件事都少不了朋友的指手畫腳。雖然朋友的初衷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控制欲卻使得自己的初衷變了味道。孩子沒有了參與感,對待自己的事仿佛是一個旁觀者,因為沒有決定權,更多的時候是聽從。

1.孩子缺少參與感

可以看出父母的掌控欲極強時,孩子會缺少參與感,即使是自己的事也沒有選擇權,孩子在生活中極少的能夠發現樂趣。在父母的控制下嚴重缺乏了對生活的熱情,在服從和妥協中無法感受到成就感。

2.缺少表達自我的機會

當父母替孩子做好安排後,孩子就會缺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父母的強勢下管控下,父母更加傾向於把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安排強勢的施加給孩子。使得孩子不需要也沒有機會對自己的意見進行會闡釋。

3.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進而拒絕溝通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表達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後,進而會有拒絕思考、拒絕表達的心理。一方面認為有想法也不會被尊重,進而缺乏主見,另一方面表現出對父母的逆反心理,進而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對父母的引導有牴觸的情緒。

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過於專制的態度使得孩子無法做出應有的思考和表達。不管是逐漸形成的缺乏主見的性格,還是以沉默來進行的對父母的反抗,這些表現都不利於孩子與父母之間有效的溝通。

三、在生活中,「內向」的孩子,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改變?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的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戴爾·卡耐基」

1.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進行表達

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時,孩子才有了更多表達的意願和機會,當父母為孩子營造出相對寬鬆的表達空間,孩子才能更加沒有負擔的袒露內心的真實想法。父母引導孩子進行表達,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讓孩子能夠說出來、講清楚。

2.帶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培養開朗的性格

適當的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同伴,受到豐富的環境刺激孩子能夠掌握更多表達的方式以及與同伴相處的方式方法。同時這對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一些也很有幫助。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予適當的肯定

父母鼓勵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也是鍛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個過程。當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時,孩子更加能夠從表達中獲得認同感,對於表達更加熱衷,牴觸的情緒逐漸得到改善。

父母給予孩子應有的表達空間,給予足夠的耐心和尊重很有必要。孩子也父母最為親近,對父母的評價尤為看重。當父母願意和孩子品等交流時,孩子的內心才是敞開的,沒有負擔地進行表達對孩子的性格改善來說很有幫助。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性格過於內向時,一味地指責孩子不懂表達並不是正確的引導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對孩子掌控過多很有必要。當家長過多的替孩子代勞也就減少了孩子體驗的機會,很自然會使得孩子的成長受到幹擾。尊重孩子的意見,不以大人的想法為判斷的唯一標準,相信孩子會變得樂於表達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家長應該反思其中原因!
    我們總是聽到一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內向不愛說話,這讓很多家長非常擔憂孩子以後的發展,但是,作為父母,大家真的有思考過孩子為什麼不愛說話嗎?其實,這個問題值得家長們深究。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喜歡說,而是說得不好、不得體,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孩子那個階段的語言能力不足。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就大肆的批評和嫌棄,孩子交際的自信與勇氣就會被澆滅,往後也很難再擁有。  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喜歡說,而是爸媽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權利。
  • 孩子內向不喜歡說話,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家長注意這幾點
    和很多家長接觸,經常看到有孩子,因為內向被父母念叨:「你看人家多機靈,來人就會不會叫嗎!」「你為什麼不吭聲,自己杵在那幹嘛呀!」「這孩子人是挺聰明,就是太內向,以後可怎麼辦。」無論是多大歲數隻要孩子不愛說話,就會被家長冠上「內向」的帽子,其實,內向和外向一樣,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是一種性格的表現。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是天生的嗎?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內向,天生就不愛說話。果真如此嗎?這個媽媽能言善道,話語又多又密,怎麼就有這麼不愛說話的孩子呢?真是一點都不像自己啊!一開始他想表達的時候,你要是插嘴,他還會捂著你的嘴巴不讓你說,他來說。如果你每次都不讓他說話,他就自然不想說了,形成了性格。2、家長給孩子的心理暗示。這是小編要重點強調的一點。特別是你當著孩子的面跟別人說:「哎呀,我的孩子才是真的內向,悶悶的,不愛說話......見到不熟的人就不愛親近,膽子特別小。」
  • 孩子不愛說話,並不只是內向那麼簡單
    內向和外向一樣,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而作為父母,我們真的有思考過孩子為什麼不愛說話嗎?孩子為什麼不愛說話孩子在哪種情境下不想說話?首先,大家都不說話的時候。如果孩子接受的家庭氛圍缺乏溝通,父母各自玩手機,毫無交流,孩子想說點什麼,卻無從開口。漸漸的,Ta自然沒有了說話的欲望。
  • 不愛說話、害怕陌生人、朋友少......孩子太內向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太內向了,不愛說話,遇到陌生人總是躲在後面,上課回答問題也不積極......怎麼說也改不了,在一旁干著急的家人總擔心著:這樣的孩子以後到了社會可怎麼辦啊......No.3 循序漸進地向孩子介紹新朋友和新環境內向的孩子在新環境中或面對陌生人時通常會覺得有點兒焦慮,所以家長不要期待孩子在某個活動中能跟其他孩子迅速地打成一片。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這會形成孤僻,甚至會有語言的障礙,表達是一種宣洩內心的情感方式,如果孩子沒有宣洩的出口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呢?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這三點建議可以幫你讓孩子活潑開朗一些
    小雅依然不吭聲,弄得人家問幾句得不到回應就算了。一、為什麼會有內向、外向之分?生活中,有些孩子不愛說話,尤其是到了陌生環境中,幾乎不與人交流,人們稱這樣的孩子為內向。通常情況下,這種內向不愛說話的現象多在 3—6歲之間開始出現。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兒童焦慮症
    然而,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或者不懂得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焦慮症,缺乏早期判斷意識和知識。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快樂,也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強迫症等。應該讓孩子知道,情緒低落、悲傷都是很正常的,人不可能永遠只有快樂這一種情緒,當他們感覺不好時要說出自己感受並尋求幫助。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
    小雙的兒子今年六歲了,可是他沉默,不愛說話,看人的眼神也是怯生生的,有時,見到熟人,媽媽就鼓勵兒子,和阿姨打個招呼。可兒子的表現總是讓小雙很沒有面子,孩子不但不回應的提議,還會躲到媽媽的身後去。內向型的孩子,通常比較有耐心和毅力,情緒波動不大,相對來說比較冷靜。由此而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一類孩子的社交能力,會相對弱一些。從興趣方面和興趣廣泛的程度來說.也會比較起外向型的孩子稍微差一點。但內向孩子的優勢比起外向的孩子來說,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
  • 男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在學校受欺負回家也不說,怎麼辦?
    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的背後,是他們的表達「障礙」比一般人多一些,包括他們不太喜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他們交流過程中更容易感到受挫,他們也更敏感,在家庭和學校裡,都會比外向的孩子想的更多。內向孩子「表達出口」一定會比外向的人小一些,因此他們的表達能力培養更需要被重視。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 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可能是父母的嚴厲管教,3個方法讓他們開朗
    導語:最近同事小高總是為了孩子困擾,自從上小學以後她發現孩子非常內向,平時在外面遇到陌生人都把頭低著從來不敢抬起頭打招呼,問他平時在學校跟哪個小朋友玩的最好。他卻說自己喜歡一個人在教室裡,不跟同學一起玩。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家長要掌握這幾點
    前言:每個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會開心,但難免有些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在生活當中不喜歡打招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寶寶沒有禮貌,真的是這樣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家教,家長沒有教育好,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有些孩子家長帶著他出門玩的時候,我們先讓他出來打招呼,他卻躲在母親的後面,不敢出來,甚至不敢說話。
  • 孩子不願意和人說話,是性格內向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這不,前幾天就有一位家長打進電話,諮詢孩子的語言問題。這位媽媽說孩子4歲3個月了,從22月齡張口說話開始,就不怎麼愛搭理人。平時我們也會一字一句地教她,她也重複得很好,可一出門碰到陌生人,馬上就蔫兒了,怎麼催也不說。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其實很多家庭裡都有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不願展示自己,常常被人忽視,被家人責怪。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如果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使家長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或被家長有意或無意地糾正,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因為讓家長失望,於是痛恨自己為何是這樣的人。」
  • 小孩子說話不多的原因,內向確實是缺點,大人一定要注意
    家長這樣教育孩子的行為會使孩子從小就認為內向是錯誤的,但是這真的是錯誤的!事實上,有些孩子生性活潑,屬於性格外向的人,就像我家的小女孩出生時天不怕地不怕,就讓她跳個舞給長輩看,自己都等不及找音樂,不知何謂怕生。倒過來看我家的小男孩,真屬於不敢說話,見了陌生人都躲在我後面。他們倆的性格是翻番,但是你說誰好誰壞,誰活潑又怎麼樣,誰內向。有些孩子會動如脫兔,有些孩子則安靜怕生。
  • 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領導的
    之前看過一則數據,在中國,內向的人佔比70%,也就是說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內向的人。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不愛說話的人往往當不了什麼領導,只能老老實實的打一輩子工,很多內向的人因為有這樣一個認知,所以在明白自己內向之後就徹底斷了做領導的想法,真的只想打一輩子工了。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是值得慶祝的大喜事,原因無法反駁
    文|文兒朋友家的孩子,今年7歲,乖巧、懂事,提起他街坊鄰居人人誇。但是,這孩子有一個特徵內向、不愛說話。尤其是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躲在角落裡,不跟人玩,也不主動跟人打招呼,看起來很悶。還記得,上一次我們一起去郊遊,朋友家的孩子,在人群中顯得孤零零的,有其他小朋友找他玩,他還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我們大人鼓勵他,去玩吧,他才加入對方一起玩。所以,朋友經常嘆氣說,家裡孩子太內向了,將來走上社會該怎麼辦,肯定會被人欺負死的。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家裡孩子內向、不愛說話,不見得是壞事,也許是值得慶祝的好事情。
  • 孩子經常不說話,是內向害羞還是自閉症?
    最近有位媽媽給我留言,我家寶寶經常不跟人說話,我想知道他是內向害羞還是有自閉症。其實,網上有很多關於分辨內向害羞和自閉症的帖子。這些帖子其實都可以用,但是不夠系統。首先說說,害羞內向的孩子。一般而言,害羞內向的孩子跟人還是有交流的,但是他的交流方式比較退縮,有點怕生人。比如你有朋友來拜訪,他默默站在旁邊不說話,偶爾會偷看人。事實上,他是有好奇心的,他對客人是有興趣的,有些時候還會偷偷瞄人。但是,面對陌生人,他會有點緊張。或許時間長一點,適應環境了,就會有一些簡單的交流。這種表現,在情感上的狀態都是正常的。這個孩子可以確定,只是害羞而非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