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錦記海外買樓、海天發力高端、加加討好年輕人,看醬油行業2018...

2020-12-19 騰訊網

  「

  2017年的醬油行業熱鬧非凡:李錦記去海外買樓了,海天花億元對一個醬油瓶進行了升級換代,國內玉米油行業的領導者長壽花進入醬油行業,加加醬油以卡通形象豆先生包裝的高端產品「原釀造」醬油上市……

  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一切變化遵循什麼樣的邏輯?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著名戰略營銷和商業模式實戰專家、鏈式營銷理論創立者、上海至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張戟老師寫了這篇長文,總結出了8個關鍵詞,獨家授權《調味品商界》(ID:twpsq0909))推送。

  」

  ■調味品商界特約撰稿人|張戟發自 上海

  1

  | 關鍵詞一|

  增速放緩

  

  醬油行業目前正在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自從2012年以來,醬油行業就出現了產量增速放緩的態勢,2014年略有回升,2016年又回落到8.4%。

  一方面,隨著海天、廚邦、加加、千禾等知名企業不斷擴張產能,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潛在庫存量,同時也加大了行業消化庫存的壓力;另一方面,區域性的醬油企業缺乏領頭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運作能力,業績增長速度不快,對於產能的增加在短期內不會有增加的需求。

  另外,隨著當前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對於醬油品類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對於企業的產品結構也有影響,在沒有充分看清未來幾年發展態勢的情況下,醬油企業也難以做出擴大產能的決策。由此看來,醬油行業正在從前幾年的高速成長期,進入到逐步調整結構的成熟期,這個階段整個行業將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盤整期,這個階段對於之前快速奔跑的企業來說,可以緩一緩沉下心來思考一下未來的戰略方向,為下一階段的重新出發調整好結構。

  2

  | 關鍵詞二|

  持續升級

  

  未來一年內醬油行業的產品升級將會持續進行,對於這一波消費熱潮不會放過。醬油持續升級的方向仍然會以健康、零添加、有機等概念為核心。

  在過去的2017年,千禾醬油憑藉著有機概念,業績仍然維持著快速增長的狀態,據千禾味業2017年度業績快報公告,其營業總收入的增長率將達到23.67%,而利潤的增長率則將高達51.38%,這自然是其有機醬油品類順應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直接回報。

  千禾味業的亮眼表現必將刺激其它醬油企業加速推動產品的升級,據悉海天味業也將加大高端醬油的拓展,計劃高端產品「海天老字號」醬油的銷售目標為一個億。

  目前醬油行業的升級還主要體現在家庭消費市場,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的深度推進,還將進一步影響到容量更大的餐飲市場,由此使得醬油行業面臨著另一個紅利時期的到來,如能把握此次升級機會,醬油行業內將有可能出現幾個快速成長的企業。2018年,區域性的醬油企業應該注重在10-15元的價位帶進行布局,提前佔位未來幾年新消費時代的主流市場。

  3

  | 關鍵詞三|

  細分化

  

  醬油行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細分化裂變的過程,從最初的醬油,到後來的老抽、生抽,再到味極鮮、一品鮮、麵條鮮的鮮味醬油,再到鐵強化等功能醬油,再到後來的天然曬制、原釀造醬油,又到如今的零添加、有機醬油等,整個醬油行業就是在這樣不斷的細分中推動著整個產業的裂變,市場容量也得以佔據整個調味品行業的三分之一。

  未來,這個細分裂變的過程在醬油行業中還將持續,消費者的需求將在這種細分中得以不斷地激發,以日本的醬油行業為例,已經處於極大豐富化的程度,其細分化的產品多不勝數,包括燒肉醬油、牛排醬油、火鍋醬油、柚子醬油等各種產品,作為飲食文化更加豐富多彩的中國市場,也必將逐步向這個方向發展。觀察目前國人的廚房,醬油的品類和品牌正在逐漸豐富,已不像過去只有一瓶老抽一瓶生抽那樣的單純時代。

  同時,醬油行業細分化的過程,也是醬油品類複合化的發展過程,其實真正的複合調味料,已不再局限於那些特殊的品類,像醬油這樣原來單一的調味品,現在都已經成為典型的複合調味品了。也正因為如此,才誕生出如此豐富的產品種類,也更加推動著消費需求的放大。對於醬油企業而言這其實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使得任何一家醬油企業都擁有了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的機會,由此也獲得了更多的增長可能。

  4

  | 關鍵詞四|

  大單品

  

  醬油行業是調味品行業中擁有大單品最多的子行業,過去如海天草菇老抽/金標生抽、加加麵條鮮/原釀造、李錦記蒸魚豉油、東古一品鮮、味事達味極鮮、欣和六月鮮、廚邦特級釀造等產品都是醬油行業內的大單品,消費者就是通過這些大單品認識並接受了背後的這些品牌。

  而在未來,醬油行業大單品的打造仍將不斷湧現,這也是與消費升級相伴而生的,就如千禾味業在此過程中打造出有機醬油大單品一樣,海天、欣和、廚邦等領先企業都有可能再度打造出若干大單品。

  加加食品已經在發力了,2017年的最後一天,加加食品重磅上市了全新的單品——原釀造醬油「豆先生」版,其引入了目前流行的「大IP」打造模式,推出了渾圓可愛的Q版「豆先生」形象,同時借鑑了江小白的語錄式傳播,設計了多條妙語連珠的「豆先生語錄」,從而賦予了品牌更加年輕化、趣味化的內涵。據悉,加加食品的這款新品在訂貨會上受到了諸多調味品大商的青睞,這將是加加食品在2018年重磅打造的大單品。

  在這個大單品對企業空前重要的時代,相信有更多的醬油企業都在醞釀大單品的推出,並以此推動著行業的升級。

  5

  | 關鍵詞五|

  渠道下沉

  

  醬油行業的大企業不少,但是能夠將市場做透的企業卻不多。除了海天之外,醬油行業的其它企業都面臨著渠道如何下沉的問題,而一旦能夠實現廣泛地渠道下沉,其銷售規模將得以大幅提升。

  海天醬油的銷售額高達76億元,高於第二至第五名之和,原因就在於海天醬油構建起了一套龐大的渠道聯盟體系,通過3000家經銷商、16000家聯盟商,直接掌控了超過70萬家零售終端,從而實現了最大化地渠道下沉,其一線城市滲透率達到100%,地級城市為90%,縣級城市為50%,而縣級市場的總銷售佔比達到40%。

  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化,中國廣大的三四線市場擁有著極大的增長潛力,從近幾年三四線市場消費品金額的增長率來看,要遠遠超過一二線市場,對於調味品這樣的民生產品來說,渠道下沉的增長空間更要遠遠超過其它行業。醬油企業要實現銷售規模地快速增長,就必須重視對下線市場實現渠道下沉,在追逐消費升級的時候,醬油企業不能只是將重心放到對一二線市場的升級,更要滿足三四線市場的消費升級。醬油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較於其它調味品子行業要高,更多的市場機會都要通過渠道下沉來實現,這將是醬油企業所必須考慮的。

  6

  | 關鍵詞六|

  外來者進入

  

  儘管醬油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已經較高了,其CR5達到了26%,而且尤其在一二線市場的商超渠道更為突出,但是仍然有諸多的外來者對於醬油市場虎視眈眈。

  這些潛在的外來者包含了調味品行業內的,也包含了調味品行業外的,而調味品行業之外的又有兩種,一種是有所關聯的行業,如食用油等餐桌食品企業,另一種則是產業外的投資機構。

  從調味品行業內來看,有不少企業都在考慮往醬油領域進軍,尤其是那些在其它品類領域已經構建了一定基礎的企業,以前如太太樂、涪陵榨菜集團、老恆和等都是如此;對於這些處於相對小品類的調味品企業來說,在容量巨大的醬油行業挖下一塊市場,即便份額不大,比如1-2億元,但是相對於其原有行業來說已經不小了,這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增長機會。

  對於調味品行業外的關聯行業,通常也會看中醬油行業龐大的市場容量,比如食用油行業的魯花、金龍魚、長壽花等都是如此,太小的市場則不會引發其興趣。另外,產業外的投資機構更是看中醬油行業的市場空間,他們將通過資本的力量來推動醬油行業的進一步整合,並且能給行業帶來新鮮的思維和模式。作為傳統的醬油企業來說應該充分把握這個機會,通過搶先行動來應對外來者可能帶來的潛在衝擊。

  7

  | 關鍵詞七|

  行業整合

  

  醬油行業在十幾年前已經經歷過一輪行業整合了,那一輪主要是由外資企業所引領的,如聯合利華併購老蔡,新加坡福達併購味事達(後又被亨氏併購),龜甲萬併購珍極,味之素併購淘大等。在上一輪醬油行業的整合中,其最終的效果並不好,主要是外資企業對於本土市場水土不服,同時與本土企業的價值觀大相逕庭,從而導致其對收購的本土企業無法實現有效整合,所以並沒有產生成功的案例。

  但是目前這個階段已有所不同,經歷了十幾年市場競爭的磨練,本土醬油企業已經今非昔比,除了同宗一脈的港資企業李錦記之外,排名前列的醬油企業中已經沒有了外資企業的身影。這是中國本土醬油企業的巨大進步,下一階段,對於醬油行業的整合,將由本土企業來引領,海天、廚邦、欣和、加加、千禾等都有可能對區域性的醬油企業展開併購。一方面,通過併購,將對具有一定區域性知名度的醬油品牌進行整合,在收購企業母品牌的統一影響下,賦予地方品牌更強大的品牌背書,同時又保留地域品牌對當地市場的針對性;另一方面,通過收購淘汰地方落後產能,可以進一步推動醬油行業的產業升級,有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8

  | 關鍵詞八|

  強者恆強

  

  醬油行業逐漸體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一旦獲得了領先的市場地位,只要企業不犯戰略方向上的錯誤,穩步前行,業績都能夠得到持續的穩定增長,這在海天、廚邦、千禾等企業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在2017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實現了21.04%的同比增長,廚邦母公司中炬高新實現了18.84%的同比增長,而千禾味業整個2017年的增長預計為23.67%。在這三家企業中,海天持續在醬油領域構建了領先的競爭優勢,通過若干大單品和系列化的產品線構築了強有力的競爭壁壘;而廚邦成功實現了「天然曬制醬油」的佔位,並藉此實現了持續成長;千禾味業更是通過對有機醬油的大力拓展,順應了消費升級趨勢,成功從一個供應焦糖色的原料企業蛻變為一個品牌化的調味品企業。

  除此之外,醬油行業還有部分知名區域性企業各有優勢,如山東欣和、廣東東古等,並且割據一方稱霸市場,但是他們的市場地位還有賴於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但總體而言,領先企業強者恆強的局面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下去。

  作者簡介:張 戟,資深戰略營銷和商業模式實戰專家,「鏈式營銷」理論創立者、上海至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顧問,《銷售與市場》、《銷售與管理》、《糖菸酒周刊》、《新食品》等媒體高級專家。著有《引爆市場》、《破譯中國企業戰略轉型成功密碼》。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承擔法律責任

  作者丨張戟 編輯丨草果 統籌丨蟲草

  · END ·

相關焦點

  • 海天、廚邦、李錦記、加加……醬油品牌百家爭鳴,未來還有哪些機會?
    海天、廚邦、李錦記、加加……醬油品牌百家爭鳴,未來還有哪些機會?醬油是我國調味品行業第一大產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目前醬油高端化消費趨勢明顯,市場上高端醬油比例在增加,醬油特級和一級產品佔91%。
  • 醬油變「味」?李錦記含鹽量超標、海天、加加上黑榜
    醬油是越來越貴,貴有沒有貴的道理呢?近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給出的結果大跌眼鏡——試驗共抽取120款醬油,結果有29款不合格。不合格率24%。其中,李錦記、海天(海天味業:603288,SH)、加加(加加食品:002650,SZ)均上榜。此外,進口醬油價格相當昂貴,其實並不比國產醬油好。
  • 海天,加加,李錦記……你們的醬油被江蘇省消保委點名啦
    近日,江蘇省消保委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從網絡平臺和實體商超,採購了120批次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醬油,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經常出現在我們家庭廚房中的李錦記,老才臣,海天,加加,都被點名了!【120批次樣品29批次不達標 海天李錦記等被點名】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20款醬油中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
  • 海天醬油是醬油行業的標杆,李錦記、千禾、廚邦們服氣嗎?
    海天醬油技藝傳承中國是食文化大國,滿漢全席、八大菜系、煎炒烹炸,這些婦孺皆知的詞彙,無不透漏這濃濃的美食誘惑。說到美食就不得不提調眾口百家的調味品,沒有調味品美食也難以下咽,調味品在飲食文化和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功不可沒,今天我們就說一下小小醬油作坊如何變身行業標杆,海天醬油都經歷了什麼?
  • 海天、加加、李錦記等等你吃的醬油被消保委點名了。
    近日,江蘇省消保委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從網絡平臺和實體商超,採購了120批次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醬油,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經常出現在我們家庭廚房中的李錦記,老才臣,海天,加加,都被點名了!(我百分之百全中獎啊,我怕總買一家的萬一出問題怎麼辦?
  • 不止百億海天,廚邦、加加...9大醬油品牌獨霸一方,你更看好誰?
    如若說道調味品,海天是當仁不讓的NO.1,2018年營收170億,淨利則達43億。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都是妥妥的老大。但,包羅萬象的調味版圖可不止一個海天,廣東中山的廚邦、湖南的加加......豐富多彩的品牌造就了偌大的調味版圖。今天,食品板特地整理了醬油品類的品牌地圖,看看你最愛哪一款?!
  • 120款醬油抽檢,海天、李錦記等被點名,它們這麼回應...
    >主要看胺基酸態氮含量。 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 也不符合要求 還有部分醬油虛標營養成分,有欺騙消費者嫌疑。李錦記表示,除了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對生產日期標示為2016年12月5日的錦珍生抽進行檢測,顯示鈉含量合格外,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對2017年和2018年生產的李錦記錦珍生抽所做的檢測報告,同樣顯示產品的鈉含量為合格。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
    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此外,進口醬油價格相當昂貴,其實並不比國產醬油好。據此次比較試驗的檢測方——遠東正大檢驗集團高級工程師劉愛萍介紹,衡量一款醬油的品質,主要看胺基酸態氮含量。
  • 昔日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不想再「打醬油」-虎嗅網
    他想要的是定位為高端的醬油,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時,便呈現為高端產品的印象。「高端定位」體現在價格上,一瓶醬油的市場售價6.5元,而當時市場上醬油價格普遍才1.6元。此時,楊振的加加醬油「高端定位」的設想,實施起來並不順利。
  • 29款醬油被檢不合格 海天、李錦記均上榜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此外,而兒童醬油的品質和普通醬油差不多,有的鹽更多。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有的都不能叫「醬油」
    (原標題: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檢出問題,有的都不能叫「醬油」)
  • 市值不及海天2% 內外交困的加加食品為何「打醬油」
    醬油行業最近有點熱鬧,兩大醬油企業中海天味業市值超越地產巨頭萬科引發熱議,而另一家「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卻業績停滯不前,股價低迷,近期還因為涉嫌違規信批被深交所問詢,「兩桶油」此消彼長之間不禁要問,加加食品怎麼了?
  • 靠賣醬油的海天市值超4000億,國產醬油品牌大盤點
    小小的一瓶醬油卻是一個大大的行業,畢竟油鹽醬醋誰家的飯桌都離不開。儘管市面上各種醬油品牌讓人眼花繚亂,但相比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拿個空瓶子去小賣部打散裝醬油已然是行業成熟和集中的表現了。千禾標籤:高端醬油 零添加 有機位於蘇東坡故鄉四川眉州的千禾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但這家公司只做高端醬油,主打零添加、有機醬油,在一眾醬油品牌裡實乃一股清流。相信很多人在逛超市的時候都看到過千禾的產品,相比海天之類的價格確實有些高高在上。不過在電商渠道,通常還是會有不小的折扣。
  • 江蘇省消保委:29款醬油檢出問題 海天李錦記上榜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120款醬油中,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此外,而兒童醬油的品質和普通醬油差不多,有的鹽更多。29個樣品不達標,有的甚至不能稱醬油此次江蘇省消保委比較試驗了120個樣品,有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根據試驗,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
  • 李錦記、海天、廚邦、千禾,這些蠔油和醬油,怎麼區別好壞?
    其實很多人對於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醬油、醋、味精、蠔油、味極鮮、豆豉油等,感覺還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區別,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特別是蠔油和醬油。李錦記、海天、廚邦、千禾,這些蠔油和醬油,怎麼區別好壞?
  • 海天、李錦記都有問題!120款醬油送檢,有的不該叫「醬油」!
    此次比較試驗的檢測方,遠東正大檢驗集團高級工程師劉愛萍介紹,衡量一款醬油的品質,主要看胺基酸態氮含量。「基本上每一款醬油配料表上都會標註胺基酸態氮含量,範圍一般在0.4-1.3g/100mL。含量越高,通常醬油的質量等級也相應越高,滋味越鮮美。」也就是說,醬油鮮不鮮,能不能提味,全看這個指標。
  • 海天醬油百億背後,是靠綜藝再上新峰?還是發展已達到瓶頸
    海天味業在2012年上市,企業運轉一年之後,龐康就提出了用一個五年,再創一個海天的計劃。也就是說要在2018年實現海天味業番一倍的成績。要知道在2013年海天的營業收入是84.02億元,而2018年海天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170.34億元。是2013年的2.03倍。現在看來海天已經超額完成了計劃。
  • 29款醬油不達標:海天、李錦記都有問題 有的不能叫醬油
    含量越高,通常醬油的質量等級也相應越高,滋味越鮮美。」  也就是說,醬油鮮不鮮,能不能提味,全看這個指標。  劉愛萍表示,這不僅達不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要求,甚至可以說就不能稱為醬油。  海天、李錦記醬油  也有產品不符合要求  還有部分醬油虛標營養成分,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 海天、李錦記等被點名,有人梗脖喊冤
    120個醬油樣品,涉及48個品牌,涵蓋生抽、老抽、國產醬油、進口醬油、兒童醬油等各種類型。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29個樣品不符合國家相應標準,包括知名的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由恩光食品(廈門)有限公司生產的兒童醬油(B.B.牌),指標總體與普通醬油也沒有太大差異。由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加加」牌樣品的總體指標甚至還不如普通醬油。
  • 加加食品:做假帳、忽悠股民 昔日「醬油第一股」的斷崖式墜落
    與千禾近似的高端產品定位,巨額銷量,為啥利潤少得可憐?各種違規操作,難免讓人對加加業績數字的真實性存疑。加加的市場競爭力到底怎樣?打開京東和淘寶便可略知一二。海天、李錦記、千禾、味事達、禾然、太太樂、廚邦、展藝、六必居等品牌產品幾乎佔領京東醬油銷量前250名。而加加單品銷量最高的加加麵條鮮,並未進入銷量排行前2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