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樂樂被蛀牙折磨得不輕,昨天他媽媽才帶他在我們診所做了全面的檢查和治療,坐在牙椅上疼得抽抽噎噎,做完手術之後還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
張醫生囑咐他媽媽以後不要給樂樂吃太多零食和飲料,要慢慢地把樂樂不好的習慣都改過來,這樣樂樂的牙齒才會慢慢變好。
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家長在孩子方面花的錢越來越多。
大到學校醫院、小到糖果餅乾,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如果孩子會撒嬌哭鬧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怕是連天上的星星都會想辦法給孩子摘下來,更何況是伸手可及的小零食呢?
著名牙科醫生趙哲暘曾在自己的《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一書中寫到「長期喝飲料、吃零食,造成口內持續的高酸性,這些才是造成蛀牙的主因」。
孩子每日頻繁的吃零食,家長就不可能在孩子吃完一次零食之後就立即給孩子刷牙、漱口、清潔牙縫,結果導致食物殘渣在口腔內發酵,造成口腔PH值的偏酸性,進而引發蛀牙的產生。
由此可見,防治蛀牙就要釜底抽薪,讓孩子少吃零食,科學地吃零食才能從根本上養出一口好牙。
例如給孩子準備適合的潔牙工具吸引孩子自主清潔口腔,如擁有雙層細尖軟毛,不會傷害孩子口腔黏膜的兒童牙刷和孩子喜歡的水果香型的漱口水等;
還可以教會孩子使用潔牙線,用完餐後讓孩子自己將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清除,建立孩子清潔口腔的成就感,間接樹立孩子正確潔牙的觀念。
如果在與孩子一起生活的長輩中有蛀牙發生的,就要尤其注意孩子的牙齒情況,定期給孩子做專業的口腔檢查。
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蛀牙具有一定傳染性,孩子極有可能會從父母或者照顧其生活的長輩那裡「繼承」蛀牙細菌,導致蛀牙發生機率提升。
孩子想吃薯片,就在家裡囤積一箱箱薯片;孩子愛喝飲料,就在冰箱裡放好一罐罐飲料。
其實,愛孩子並不是滿足他所有的要求,讓他吃愛吃的零食吃到飽,而是從孩子的身體情況出發,量身為其定製教育計劃,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然只能像樂樂一樣,等到牙疼得不行才去找專業的牙科醫生治療。
不要溺愛孩子,教會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的口腔環境,保護好自己與孩子的牙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