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2020-12-14 文史撰家

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大事,特別是諾貝爾文學獎,它既不是我們近代以來起步晚的數理化,也不是當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因為這些我們都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但文學,我們不比他們差,唯一被誤解的當屬我們民族獨立的文化,因為與西方價值有著不同,加之翻譯變味,我國的文學很難打動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文學。

但是這種鐵律,還是被持之以恆的中國創作者打破。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籍作家第一個,也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獎者,直到三年後屠呦呦再度斬獲。中國文明和傳統文化及中醫等再度顯耀世界,作為第一個,莫言獲獎是其綜合實力的表現,也是巨大創作力的印證。

第一個,具有劃時代,破天荒的意義。同時第一個也是艱難的開拓者,就像魯迅,他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文學家,第一個,對於魯迅來說,那是率先吃螃蟹的人,其中五味雜陳自然有個中咀嚼,滋味不用說是難以名狀的,非一般酷暑熬、寒徹骨不足以抵達的精神和肌體雙苦旅。

對於莫言更是一樣,他先中國其他文豪獲獎,正是大手筆,高文採的集中呈現。而在我們眼中,莫言獲獎是因為他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蛙》,其實不然,長篇小說《蛙》確實為莫言帶來了巨大榮耀,也使他成功在中國文壇佔有一席之地。2011年莫言憑藉《蛙》獲得了中國文學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

那麼莫言是不是靠《紅高粱》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人知道莫言,大多數是因為《紅高粱》。

而《紅高粱家族》是莫言成為真正的文人的標誌,算得上是莫言走向文壇的「入場券」,當然了也是這部《紅高粱家族》讓莫言聲名顯赫。在當代中國文壇之上,莫言最先出名的小說《紅高粱》也成功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而《紅高粱》小說卻是在張藝謀同名電影的拉動下,大幅度地進入讀者眼中。1988年,電影《紅高粱》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至此,它的原著作者莫言算是第一次走向世界,同時這也為他在世界文學之林的地位奠定基礎。

美國漢學家葛浩文開始注意到莫言,並致力翻譯他的作品。在葛浩文眼中,他是高度欣賞莫言,同時在瑞典漢學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之一的馬悅然看來,中國當代作家,莫言是非常突出的一個。幾年後莫言完成了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也是這部小說距離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近一步。

《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寫的是天堂村民與供銷社等部門的矛盾。1988年之前,天堂縣鼓勵百姓種植蒜薹致富,結果大面積種植後,來年遭遇了供大於求,導致蒜薹滯銷。小說開篇就寫道,村落到處充滿蒜薹的惡臭,氣息刺鼻,令人作嘔。滿是堆放的蒜薹,再加之天堂縣一系列的偽操作,成千上萬的村民群情激憤,一場場暴力事件及當地部門以暴制暴的摧毀,使得悲劇發生。

作者文筆流暢,劇情緊湊,是一部體現中國作家良知、反映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優質作品,1987年尚在部隊的莫言看到報紙報導後,一口氣寫完,前前後後大約只用了35天時間,完成初稿。書中夾雜莫言一貫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和現實事件柔合而成,作品渾然天成,頗具藝術價值。

葛浩文專注翻譯了這部小說,而且還悄悄「動」了手腳,將小說的結尾稍做修改,從而這部悲劇變成了平劇,不喜不悲。更富有理想主義色彩,也是這樣的傾向使得《天堂蒜薹之歌》更吻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主義文學評選標準。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西方對莫言的眾多小說,重點解讀了三部,其中《天堂蒜薹之歌》就是其中之一,在諾貝爾獎的官網上還特別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並且從1988年創作之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語言銷往歐美多個國家。

莫言獲得諾獎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部小說,當然力度更大的小說諸如前文提到的《蛙》,也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小說細緻地講述了一個衛生工作者-「我」姑姑的前半生從業經歷和暮年的遭遇,同時從另一個側面烘託了計劃生育的實施帶來的時代風波。公眾媒體人在老梁在《老梁故事匯》說,莫言的《蛙》是一部「聰明」的作品。既繞過了中國文學出版的條條框框,又有力地揭露了社會的弊端。

為此長篇小說《蛙》僅在國內就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和張禕、劉震雲、畢飛宇等當代數得上的大作家一同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走出國門更是受到西方歡迎。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上,一般很少僅以一部作品就給作家如此大的榮耀,當然除了海明威這等在歷史特別有分量的作家,僅以一部《老人與海》就擔當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在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他的名聲很快走進世界,彼時西方文壇已經關注莫言多年,甚至有人認為莫言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譬如他的章回體小說《生死疲勞》,翻開後就牢牢吸引了讀者,小說的內涵富有哲學深度,並且對讀者頗有佛系意境的共鳴,讓這部作品脫穎而出,即便紀傳體已經成為文學的「老掉牙」,但莫言卻寫了新高度。

另外《生死疲勞》有一股極為神秘和新穎的文字結構,讓人聯想到2006年土耳其諾獎獲得者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紅》,帕穆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三大中心文學巨匠之一,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久居世界文壇,而莫言的這部《生死疲勞》完全可以和之相提並論,同時莫言的這部小說還獲得了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除了《天堂蒜薹之歌》、《紅高粱》、《生死疲勞》這三部被西方重點翻譯並解讀的小說外,莫言的《豐乳肥臀》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說,這是一部論厚重感,堪比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作品。所以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靠的是包括《蛙》、《酒國》、《四十一炮》、《檀香刑》等十一部長篇小說和多部中篇小說的合力而成。

不僅是我們熟知的《蛙》或是早就出名的《紅高粱》,而是以《天堂蒜薹之歌》及《生死疲勞》、《豐乳肥臀》等多部小說。

中國文學行堅駛難,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古代文學璀璨奪目,在魯迅等現當代文豪的開闢下,當代文人繼承前人意志,在並不被看好的碎片化文學當下,依舊砥礪前行。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形成了一批風格獨特的作家,在文學史上像以莫言、賈平凹為首當代文人,再加之閻連科、北島、殘雪等實力派在世界舞臺正日益發揮著時代弄潮兒的角色,儘管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相信以這些作家的實力,不久的未來再度拿下這個毀譽參半的諾貝爾獎應該是綽綽有餘。

最後你認為莫言獲獎的小說是哪一部,這些小說你都知道嗎,中國作家未來再度拿下諾獎的可能性有多高呢?誰會是下一個,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莫言:「憑」什麼書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說出來可能你還不知道
    馬洛亞牧師靜靜地躺在炕上,看到一道紅光照耀在聖母瑪利亞粉紅色的乳.房和她懷抱著的……有了這些外國範,莫言書的魅力也方便輻射到更遠的歐洲,特別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屬地-瑞典。當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是靠這些「小伎倆」,而作家的真才實能發揮和多年的積累沉澱。
  • 莫言:五年級輟學放牛,曾三次謊報學歷,45年後卻獲諾貝爾文學獎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高密,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五年級因特殊原因輟學,開始了10年放牛娃的生活。在農活的間隙,他就翻著《新華字典》認裡面的生僻字。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覺界文化(圖片來源網絡)同時,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莫言以及作品,截止2018年:長篇小說如1、《紅高粱家族》 :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2、《豐乳肥臀》: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微博討論暴增 電商拼圖書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網際網路公司迅速藉機營銷(騰訊科技配圖)騰訊科技訊 朱旭冬 10月12日莫言和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這幾天最熱門的網絡話題網際網路平臺在傳播莫言獲獎消息的同時也因此受益,不少網際網路公司也迅速抓住了這個話題進行營銷。從搜索熱詞看,莫言和諾貝爾文學獎等關鍵詞都排在搜搜熱榜和百度七日關注的前列,而百度的搜索補全功能在用戶輸入「莫」字後就會提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的《紅高粱》,是一本怎樣的小說
    滿河血一樣的黑水,遍野血一樣的紅高粱。」《紅高粱 第十一章》在1985年前後,民族主義高漲,莫言的《紅高粱》也是在這個時候發表的,所以《紅高粱》的成功,也離不開時代原因。莫言寫小說很快,《紅高粱》約14萬字,初稿莫言用了一個星期就寫好了。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紅高粱》以自由不羈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語言,奇異新穎的感覺,創造出了一個輝煌瑰麗的莫言小說世界,也使當代戰爭小說面貌為之一新。它不僅為莫言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埋下了伏筆,也為當代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打了先鋒。《紅高粱》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
  • 重溫經典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紅高粱》中的主jiao人物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該劇由周迅、朱亞文 、秦海璐、于榮光、黃軒、宋佳倫、徐光宇、解惠清、曹徵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亂象橫生的山東高密,恰恰正是可歌可泣的傳奇發生之地。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去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作品的譯者陳安娜功不可沒。低調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時透露,最新翻譯的莫言作品《蛙》大概明年出版。「和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莫言作品還不是最難翻譯的。要說翻譯完一部好作品的心情,有點像母親生下一個孩子的幸福吧,也是一個自己的作品。」  昨日,陳安娜及其丈夫萬之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電子郵件專訪,陳安娜的丈夫、同為翻譯家的萬之告訴記者,自己也是才得知陳安娜獲得本年度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莫言、庫切共話諾貝爾文學獎含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莫言和庫切一場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探討。     莫言第一次知道這個獎項,源於1981年夏天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選》。而與獎項產生聯繫,卻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瑞典學院演講時,提到了莫言的名字。     從此,每當一年一度的「諾獎症候群」季節到來,莫言就不得不躲回老家高密。
  • 中國終於迎來第一塊諾貝爾獎,莫言作品《蛙》究竟好在哪裡?
    《蛙》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是一位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作品《蛙》中大量運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對生命進行歌頌。其中「蛙」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又是「娃」的諧音。作者通過小說對「敬畏生命」進行了酣暢淋漓的表述。
  • 莫言《蛙》:解析鄉土文學作品中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的碰撞
    莫言原名管謨業,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作為一名鄉土文學的愛好者,莫言因創作一系列充滿「鄉情」的文學作品而著名,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一經發表便引起文壇轟動,繼而拍攝成電影被搬上了大螢屏,《紅高粱》最終也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同名的《紅高粱》電視劇一經播出也榮獲了各大電視劇獎項。
  • 譯者陳安娜:翻譯莫言作品 像生孩子一樣幸福
    去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作品的譯者陳安娜功不可沒。今年,陳安娜因為在介紹中國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有突出貢獻,獲得第七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低調的瑞典翻譯家陳安娜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時透露,最新翻譯的莫言作品《蛙》大概明年出版。「和其他中國作家比較,莫言作品還不是最難翻譯的。要說翻譯完一部好作品的心情,有點像母親生下一個孩子的幸福吧,也是一個自己的作品。」
  • 莫言:從放牛娃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紅高粱》展現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與筆法,一經發表,立即在文壇引起震動。《蛙》,充分展現鄉土中國的歷史和命運。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他的《生死疲勞》以其「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正式授予他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拿諾獎,真是靠迎合西方,醜化中國得到的?看頒獎詞就明白了
    2012年,莫言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也宣告了中國突破了諾貝爾0的紀錄。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莫言拿到諾貝爾後,瞬間招來了網友的各種討伐。原來大家對這裡面有個最大的質疑:莫言在很多作品裡極大地渲染了中國社會存在的黑暗現象,甚至特地著重描寫了人心的黑暗。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走進黃河口,他說——「黃河入海處,必有大...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來東營了。8月10日—11日,莫言從家鄉濰坊高密專程驅車而來,走進東營歷史博物館、孫子文化園、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勝利油田科技館等標誌性景點,細細了解東營的溼地文化、孫子文化、石油文化。這是莫言時隔30多年後第二次來到東營,也是他首次走進黃河入海口。
  • 莫言小說《蛙》在美出版,美國人能理解計劃生育政策嗎?
    「充滿戲劇性的小說」       珍妮特·麥斯琳在《紐約時報書評》的評論中寫道,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最受爭議的獲獎作家之一。《紐約時報書評》認為,莫言《蛙》英文版由美國漢學家、翻譯家葛浩文用優美的文字地道地翻譯成了英文。
  • 莫言諾獎作品《蛙》紀念珍藏版來襲
    近日,莫言《蛙》(紀念珍藏版)出版。該版本《蛙》是繼「莫言作品全編」系列平裝本及「莫言作品典藏大系」精裝本之後,最新推出的全彩插圖、精裝典藏、紀念版本。精美的函套及裝幀設計,華麗雅致的手繪彩色插圖,別出心裁的贈品,無不顯示出這部扛鼎之作的分量。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坎城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89年以《長日將盡》獲得英語文學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石黑一雄曾獲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大益文學雙年獎等,與魯西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2017年,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寫了首詩助力抗疫,網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會用詞不當
    在文學領域的獎項中,恐怕最具權威的便是諾貝爾文學獎了,許多作家都以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為終極目標,但是許多著作等身的文人學者,都沒能獲得這份榮譽。我國目前只有作家莫言獲得過這份殊榮。莫言很明顯是一個筆名,他全名叫管謨業,1955年出生,是一位資歷比較老的作家,在沒有獲獎前,就有不小的名氣。他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莫言得獎之後作品依然沒人看?陳丹青:他得諾貝爾與文學作品無關
    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名聲大噪,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他一夜之間成了全中國人的驕傲,但不同於其他獲得諾獎的作家那樣因為這個榮譽從此被推上神壇。畢竟「人怕出名豬怕壯」,有人追捧有人罵,許多人對莫言得獎的事情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莫言得獎只是一種「政治行為」,比如陳丹青就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他們認為莫言得獎只是因為中國不斷強大的國力,諾獎委員會也只是「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