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牛琪 李克瑤
華裔體育明星林書豪做出了他在文化上的最新貢獻——Linsanity (林來瘋),這個由中文姓氏拼音與英語單詞結合而成的綽號,日前被全球語言觀察機構認定為英語單詞。而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也許它更像一個中國式英語的典型範例。
Convenient noodle (方便麵)、Smalltwo pots of heads(二鍋頭)……這些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在英語中被稱為「Chinglish」——中式英語,是漢語及英語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一般情況下,中式英語被用來形容含有語法或拼寫錯誤的英語。
而這些曾被引為笑柄的中式英語,近年來正豐富著英文詞彙庫。據調查,自1994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從oolong tea(烏龍茶),到中國古典文化詞彙fengshui(風水)、yinyang(陰陽),再到Redology (研究 《紅樓夢》的紅學)和scarliterature(傷痕文學),漢語不斷給英語提供新詞彙。北京奧運會後,jiayou(加油)也成為吶喊助威的新表達方式。
而新的英語單詞要獲得認可,必須在英語世界中獲得25000次引用。新單詞也必須符合「在書本、新聞與期刊、網絡、博客、社群媒體,以及超過75000家全球與電子媒體深度引用」的標準。實際上,現代中式英語沒有足夠的特徵被劃為一種語言、方言、混雜語言或混合語。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副教授於海濤認為,中式英語的出現其實不足為奇,「從語言本身來說,既然出現就因為它可以被接受,語言隨著時代發展產生新演繹十分正常」。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從英國讀書歸來後,北京白領朱丹聽到最多的開場白裡,充滿了一字一頓的味道。
但也有一些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說,身邊的外國朋友一般都不會使用中式英語,他們聽到會覺得挺新鮮,但難以理解。
「如果按照語言規律來看,這種所謂創造的新說法其實是對傳統語言本身的腐蝕,」於海濤說,「比如watch sister(表妹),便純屬一種直接且沒有遵循原有意思的翻譯,並不那麼容易被接受」。
「經典」中式英語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見
Convenient noodle
——方便麵
Small two pots ofheads
——二鍋頭
oolong tea
——烏龍茶
Redology
——紅學
scarliterature
——傷痕文學
jiayou
——北京奧運後的「加油」
yinyang
——陰陽
【編輯: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