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逛十元店,因為知道裡面的每件東西自己都買得起。」小林告訴記者。可是最近她發現,常逛的十元店裡,真正10元的商品越來越少,以前只要15元的耳機也漲到了近50元。
近兩年,以「名創優品」為代表的雜物店遍地開花。一些頭飾、餐具等小商品經過精緻包裝,擺放在明亮的店堂內,售價大多在10元以下,深受消費者歡迎。不過近期記者探訪多家小商品店發現,10元以內商品佔比明顯下降,百元貨逐漸登堂入室,一些商品不僅同質化嚴重,品質也受到消費者詬病,一些店鋪還靠「假打折」吸引消費者。
專家表示,如今消費需求的變化非常快,十元店也站到了十字路口,商品在進行著快速的升級、分級。在這樣的市場中,十元店很難做到把商品長期保持在某一個價格。十元店的經營者也存在以10元商品去吸引客流,而用價格更高的商品去獲利。
上周二晚,記者來到位於西城區越都薈商場一層的名創優品店。這家店內,廚衛用具、小型家居用品、電子產品等種類齊全,銷售價格也參差不齊。小型生活用品大多是10元,玩具的價格在25元至50元不等,而電子產品的售價基本在30元以上。
朱先生挑選好一款售價為89.9元的充電寶,準備去收銀臺結帳。排隊時他打開了手機購物軟體,發現同樣是10000毫安的充電寶,小米品牌的充電寶售價僅為79元。退出結帳隊伍的朱先生,把充電寶重新放回了貨架。「小米是專門做手機及配件的,質量應該比名創優品更可靠,價格反而比這裡便宜。」
在電子產品中,有一款99元的小型香薰加溼器很吸引人,機器是花瓶的形狀,瓶口噴出淡淡的煙霧,瓶身內裝有燈,燈光會變化出不同的顏色。隨後記者在淘寶搜索發現,同規格的空氣加溼器,價格在50餘元到100餘元間。顧客小美告訴記者,這款香薰加溼器跟無印良品的某款加溼器外觀相似,但更便宜,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自己買回去後卻發現,出霧量很小,幾個月不到,不僅燈不亮了,也不噴霧氣了。
自2013年創辦至今,名創優品開進了大大小小的商場,其中不乏黃金地段。打開地圖,記者在周邊五公裡的範圍內能找到9家名創優品的分店。近日據多家媒體報導,名創優品正在策劃首次公開募股,籌資大約10億美元。在商家快速擴張的同時,不少消費者表示, 當初以「10元優質生活」吸引人的名創優品,現在越來越貴了。抱怨最集中的商品,是手機數據線。幾位顧客均表示,「以前只要15元的蘋果手機數據線,現在漲到了49.9元,甚至更貴。」記者在店裡發現,確如消費者所說,這款數據線定價為49.9元及59.9元。隨後,記者在名創優品店內隨機選取50種商品,僅有17種價格為10元或10元以下,這些低價商品集中在日化用品、小型家居配件範疇。
常去逛諾米家居的張小漾(化名)最近有些迷惑:明明店裡貼滿了「兩件五折,三件四折」的黃色標籤,店裡的廣播也在輪播「季末清倉,部分商品打折」。張小漾特地問店員到底哪些打折,店員大手一揮,說貼著黃色標籤的都打折。於是張小漾開心地在貼有打折標籤的貨架上挑了起來,為了湊齊四折的數量,她特地挑了三件。「因為我對這家店很熟悉,走出店面我總覺得價格不對,因為收銀員當時沒有給我小票,我又返回去要。一看才知道,一分錢都沒有給我打折。」收銀臺小哥的解釋是,貨架上的標籤是店裡宣傳用的,不代表標籤下方的物品就要打折。「有種被騙的感覺,如果店裡不貼打折的標籤,我肯定不會買這麼多件。」
上周工作日中午,記者來到張小漾所述位於前門大街的諾米家居。這家店面裝修風格簡單,面積較大,銷售的以女性和兒童用品居多。店內的多處貨架上貼滿了打折的標籤,記者詢問這些貼了標籤的商品是否都打折時,店員回答:「不一定。」
諾米家居銷售的文具、零食、餐具等大部分商品在10元及以下,而其他品類,如香薰機、音箱、充電寶等很多在百元左右。正在購物的吳女士拎著滿滿當當的購物筐告訴記者,這家店吸引她的是很多小商品的價格比較親民,而且會有折扣的活動。「但不是所有商品都打折,很多商品的價格也確實不便宜,有時候逛得開心了也會買一些貴的商品。」吳女士翻出購物筐裡一件239元的衣服告訴記者。
隨著市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包裝精美的小商品店開進商場。從針線盒、螺絲刀、橡皮筋到耳機、音箱、加溼器,商品的價格在幾元至百元。記者探訪時發現,許多「十元店」售價真正在10元以內的商品集中在文具、餐具、零食等幾個品類。而店內其他種類的商品,價格並不便宜。
與前述小商品店以低價、打折吸引人不同,同樣在各大商場遍地開花的九木雜物社內,多款商品都在百元以上,只有極少數的商品在十元左右。不過,商品的別致設計還是讓這裡顧客盈門。記者發現,同樣大小的帆布包,在前述的幾家雜貨店價格為40元左右,這裡最高能賣到99元,兒童玩具的價格多在150元左右,各種小配飾的價格也多在30元左右。店中10元以下商品集中在文具這一品類,所佔比例非常小。一對母女被一堆金屬胸針吸引了目光,然而看到售價為35元時,立馬連稱「太貴了」。一群年輕人拿起貨架上的恐龍手套相互嬉鬧,玩了好一會兒,最後扔下手套離開了。
創立於2015年的熙美誠品,其店面設計和名創優品很相似:白色的門臉,紅底白字的店標。上周五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崇文門外大街搜秀城一層的熙美誠品,此時店中有十餘位顧客,均為年輕女性。記者在店內隨意挑選30件商品,有12件在10元及以下。
位於國瑞購物中心的綠黨(The Green Party)選址於商場名牌專櫃之間,據記者粗略統計,10元商品在店中只佔到30%左右。
為什麼十元店裡的「十元貨」不多了?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告訴北京晚報記者,這與消費市場有關。「在經濟發展變化非常快的時期,小商品店很難把大部分商品維持在某一個價格並且一兩年不變。」
楊青松表示,從規律上看,均價店實際上是在商品經濟相對穩定的時候,能夠得到比較大的發展。因為在這樣的階段,市場消費很穩定,消費品的價格、品種、質量都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均價店的利潤相對來說能夠持平。但是,在經濟發展比較快、變化比較大的階段,均價店就沒有市場了。「名創優品前兩年勢頭很猛,但如今消費需求的變化非常快,商品也在不斷地升級換代,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裡很難有均價的土壤。名創優品以及類似的小商品店為了吸引消費者,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升級,去做品類的變化,價格上也會呈現出多樣性。」
至於十元店湧現不少「百元貨」,楊青松表示,一般零售商的策略都會區分帶客流的商品和帶毛利的商品。某些商品,消費者對它的價格很敏感,零售商會做到足夠的低價以吸引消費者;而另一些商品,相對來說,消費者對它的價格不是那麼敏感,很少注意到這家比那家貴多少,這樣的商品就能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