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李家聲,北京四中語文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北京市教科院兼職教研員,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代表著作有《北京四中文言文閱讀輔助教材》《詩經全譯全評》等。
李家聲先生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語文大師之一,學識淵博,融通中西,教學功底深厚,語文教學思想博大精深,提倡「語文教師應該是思想者,是中外文化傳承者」,被師生們尊稱為「先生」。
作者 | 董曉孝
視覺 | 李海偉
來源 | 善緣街0號
北京四中,有這樣一位老師,他雙目炯炯有神,又透著慈愛,一上起課來聲情並茂、引人入勝。在學生心田播下學習的種子,點燃他們對語文的希望。
學生們從四中畢業後,還在網上寫帖子懷念自己的中學時光,別的孩子高考前忙著刷題而這位老師卻從不這樣,習題在他這裡被「摁」住了,不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埋首無盡的題海練習。
時任北京四中校長、全國政協常委劉長銘,經常走進這位老師的課堂,在教室後面駐足端詳前方的板書,下課後對著黑板「啪啪」拍照,開玩笑道:「我又來侵犯你的版權了,拍下來要在人民大會堂展示。」
師生們習慣性地尊稱他為「先生」。「先生」這個詞,聽上去有點年代感,但卻留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與風尚。這位「先生」就是北京四中特級語文教師李家聲,他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也是北京市教科院兼職教研員,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退休之後,「先生」依舊不遺餘力地投身教育事業,在北京四中開設《詩經》《唐詩》《宋詞》《紅樓夢》等專題課,帶領四中學生去遊學,吟唱古詩詞;另一方面,他還是龍之門大語文教材編訂的牽頭人,收羅北京一線名師,經過3年半時間推出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材,繼承和發揚北京四中精神,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北京四中的人文教育——學語文要培養一個人高貴的心靈。
「與四中有緣」
龍之門大語文辦公區坐落在北京西城百花深處胡同。這是北京城最美也最詩意的一個地方。相傳「百花深處」因明朝一對愛花夫婦善種百花而得名。
此後,在漫長的歲月裡,「百花深處」四個字,幾乎成了北京城人文思想的精神坐標,新舊文化思潮的交匯之地。
陳昇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陳凱歌導演的在國際上讚譽無數的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百花深處》均誕生於這條不起眼的胡同深巷。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註定的,龍之門大語文也誕生於此,旁邊就是百花錄音棚。在這個被視為當代北京文化(000802)符合的「百花深處」胡同,善緣街0號(ID:shanyuanjie0)專訪了坐鎮龍之門大語文的李家聲先生。
初見「先生」,衣著簡單、樸素,墨綠色的T恤,顯得古銅色的臉上,多了一重青銅器般的厚重。慈眉善目,整個人看起來精氣神十足,說話鏗鏘有力又和藹可親。
「先生」1950年出生於北京皇城根下一戶讀書人家,從小在「百花深處」胡同一帶長大,因此對西城有著不一樣的情感。說到去北京四中教書,用「先生」的話說,就是「與四中有緣」。言語質樸無華,短短五個字的背後,承載了李家幾代人與北京四中的情緣。
「我初中就是在北京四中念的,我家族中的長輩,包括我的孩子,都是四中畢業的。它在北京人的心目中,烙下了太深的印象。」
在中國最激蕩的十年裡,少年李家聲下鄉去東北插隊。高考恢復後,他考取了大學中文系,獲古典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東北當地的大學當了幾年的老師。
1993年,在時任北京四中校長邱濟隆的再三誠邀下,李家聲放棄了北京多所大學的任教機會,重回自己的母校,大學副教授當起了一名高中語文老師,開啟北京四中近20年的教書生涯。
四中的教書時光
北京四中(全稱北京市第四中學),皇城根下一所聞名遐邇的中學,始建於1907年。1999年,隨著西城著名的平安大街的貫通,這所處於深巷之中的百年名校赫然暴露在眾人眼前。
首任校長王道元「厚其積儲」「大效於世」的訓誡,激勵一代又一代「四中師生」,百餘年間,名家輩出,李敖、王蒙、北島、韓少華、陳凱歌、高曉松等等,皆出自這所隱藏在胡同裡的知名中學。
此時的李家聲在北京四中教書六載,已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
愛學習、勤思考的李家聲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求新求變,又長於總結經驗——汲取前人長處、彌補短板不足,經過多年語文教學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理念、方法與風格:高貴、優質、高效的語文教育。
「在教育中,教師至關重要。提高教學質量,根本在於教師。學生是認知主體,教師和學生是生命共同體,也是學習共同體。」李家聲先生語重心長地說,「教師對學生要仁愛,發自內心的愛。你珍愛學生,學生才會敬愛你。」
什麼是好老師?對於這樣一個寬泛的問題,在李家聲先生眼裡,是一門學問。他引用了著名華裔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在北京四中演講時說的話,「做學問一定要回到源頭,到源頭才能看得清楚,哪是源哪是流,不然發展到後來就分不清了」。同樣地,於李家聲先生而言,語文教育嚴格地說也是學問。」
「回到中國教育的源頭,孔子講到怎麼當老師,如何進行教育,提出『溫故知新』這個詞。溫故是得掌握過去的知識,還得溫習得很清楚。更重要的,溫故而知新這個『而』應表示遞進,而且要知新,知道新的內容,未來應該是什麼樣。」
縱觀中國,橫看世界,與孔子差不多同一時代的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對教育進行了深刻的闡釋:
我們必須尋找一些藝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開闢一條道路,使我們的年輕人由此而進,如在健康之鄉,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他們如坐春風,如霑化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薰陶,從童年起,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
這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理想的教育」。李家聲先生從這段哲理中提煉出四點內容:
一、充分選擇利用最好的教育資源,比如教材和人文資源,使之有立體的感受。這一點後來成為龍之門大語文教材選文的重要標準;
二、設立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其中,在情境中忘卻自我。這裡要注意不是說教、灌輸,而是自主主動學習,學生一旦進入情境自動學習,擋都擋不住;
三、教學方法重在潛移默化,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高貴」,受教育而不覺受教育,達到教育的最佳狀態;
四、注重審美化教學,有興趣而薰陶,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
除了儘量給學生「最好的教育」,李家聲先生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之大讓他驚嘆!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
他常說,世上最危險的兩個職業,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老師。教育出一點差錯,摧殘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靈。因此,在教學中他奉行「三保護」原則: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才氣、靈性。
▲李家聲先生在北京四中教書時期
正是這種知行合一的語文教學法,鑄就了李家聲先生「高貴、優質、高效」的語文教育,影響了無數北京四中的學生。
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四中校友李賽從美國飛抵災區救出七名倖存者,問起原因說是受了「李先生」影響,教會他如何做人;高考語文136分的高分學生,離北京市第一名只差3分,對「李先生」說「我對不起你!」,因為他以前上課時背不出古文連自己都放棄了「先生」還鼓勵他,讓他順利背完,從此暗下決心以後高考一定要考北京市第一;「先生」退休時,師生皆不舍,共同挽留……
閒來只做種花人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的真實,思想情感的質樸、純真,是後世包括唐詩宋詞元曲所無法比擬的,它是詩歌的源頭,是認知和審美的高峰……」
這是李家聲先生2010年退休後在北京四中各學校講專題課時的一個片段。
有趣的是,他的課往往越講人越多,很多人慕名前來聽課。學生領著家長一起來上課,還有曾經教過李家聲課的語文老師也來聽「學生的課」,甚至連北京四中大名鼎鼎的歷史「四大金剛」之一、現任藍灣未來領導力學校的石國鵬校長,都和他兒子一起重回課堂,爺兒倆認真聽講,回去互相檢查筆記,看看誰漏寫了沒有,一時傳為佳話。
▲李家聲先生所著《詩經全譯全評》第一版與再版
從教學一線退下來後,賦閒在家的「先生」一刻也沒有閒著,除講課外,學術方面更是嚴於律己、精益求精,修訂完善《詩經全譯全評》,使其得以再版,現已成為教育部推薦的國學啟蒙讀物。
轉眼到了2014年,北京四中網校力主將四中教育思想理念貫徹到小學教育,準備編訂一套龍之門大語文素質教育小學教材。作為北京四中網校母公司龍之門教育創始人的黃向偉,請「先生」出山主導大語文教材的編訂。
「先生」對龍之門大語文教材既定的教育目標,是要符合北京四中「高貴、優質、高效」的語文教學理念。他強調道:「這套教材要和教學合成一個系統,對教學起到引領和指引的作用。」
龍之門大語文這套小學教材的選文極其嚴苛。整套教材總共編排960篇文章,超過50萬字,共12冊書,240學時。教材中的每一篇選文,都嚴格遵從「高貴、優質、高效」的教學理念。具體地說,教材與教學要符合「六美」原則:思想美、情感美、智慧美、哲理美、語言美、技巧美。
大海撈針才能出精品。有些文本大海撈針都撈不出來,「先生」只好自己磨針了。例如一年級教材的第一課,「先生」深知現在的孩子有點懼怕上學,於是想找篇上學真好且朗朗上口的課文,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去上學。結果,老師們翻遍古今中外書籍,都找不到一篇合適的文本,實在找不著,「先生」就自己編了一首小詩:
紅日升小鳥叫,背書包上學校。
學知識新歡笑,講友愛樂陶陶。
學習好身體棒,一家人喜洋洋。
2017年,龍之門大語文小學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教育界多位專家、學者的肯定與推崇,深受公立和私立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喜愛。同時,這套課程目前是外交部駐外外交人員隨居子女唯一指定中文課程,是宋慶齡基金會唯一指定語文課程,現已在國內諸多公立和私立學校作為校本課程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教材在眾多學校和培訓機構進行教學時,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經過實踐證明,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學了兩年,半數可以達到初中畢業的水準。有大語文學生寫得一手好文言文,順利考入八中少年神童班,完成跳級。在「先生」的帶領下,龍之門大語文團隊持續實踐,不斷改進,用更長的時間、更多的數據,來驗證這套教材「高貴、優質、高效」的教學成果。
隨著龍之門大語文小學教材越來越受到歡迎,在師生家長們的合力之下,「先生」再次出山主持編訂K12語文教材,從小學階段延伸至初中、高中階段,將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滲透到K12領域,讓更多的師生受益,讓「高貴、優質、高效」的語文教育走進尋常百姓家。
尋常百種花齊發
教室的玄窗一打開,外面的陽光躍了進來,連同空氣也變得活潑了。
站在講臺前的李家聲先生,在北京四中是出了名的嚴格,也出了名的仁慈。上第一堂課,「先生」就給新生們下了「軍令狀」:「首先你們對我要求嚴,假如我這堂課沒給你們講什麼內容,一堂課下來沒有收穫,或者收穫小,你們可以罵我,給我提意見,我請你們吃冰激凌。」
教室裡一下子人頭攢動、竊竊私語。「先生」停頓了下,繼續說道:「你們對我要求很高,我對你們要求也高。我說的高級要求有兩點:一是過目成誦。「成誦」不見得完全背下來,但老師講課之後差不多當場基本能背下來;二是出口成章。肚子裡要有墨水,大量的「成誦」,才能有好口才。
教學的藝術,就體現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點滴互動,給學生打開一扇窗,無時無刻不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渲染,讓學生打心眼裡喜歡語文,在學習中不知不覺「高貴」著。
「當今老師最重要的一點是開放心智、眼界、視野。」李家聲先生雙眼閃爍著光芒,從哲學角度進行解釋。
這個世界上我們信崇的只有一個大寫的人,這個大寫的人是自從有了人類,直到人類死亡,它是一個整體,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
世上任何人都有局限:時代的局限、認知的局限、才能的局限。因而,哲學意義上大寫的人是純粹的理性(康德的認知論)+絕對的真理+偉大崇高的人格,這是一個理想中的人。孔子、蘇格拉底、釋迦摩尼、耶穌等偉大的人,都是無限趨近大寫人的人。
只有大寫人的書可信崇,其他的書都僅供參考,再高明的書也都是為大寫人的書做注釋而已。我們要竭盡全力去追隨大寫的人,如蠅附驥尾,禾苗渴盼甘霖般既往讀懂大寫人的書。
這些大寫人的書,包含了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人類輝煌文化、美好的人類思想情感,多讀精讀這些為大寫人的書做注釋的書,開闊眼界、增加學識,才能融會貫通、求新創新。
「我們四中有老師說,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這句話我改了一下,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要是自來水。」對於師生的關係,李家聲先生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學識沒有止境,好老師要有高尚的情操、高超的技藝,還要有專精的「活兒」,給學生傳達正面的思想情感行為,引導他們正確認知,獨立思考。
放開眼界原無礙,耕好心田自有收。一個人放開眼界,打開心智,擁有開放、樂觀的心態,沒有什麼能阻擋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是一個好老師教給學生使其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百花深處好,此處勝桃源。桃源裡的「種花人」,領著一批愛花之人,一頭鑽進胡同深處,鑽到百花深處,鑽到文明深處,在教育的土壤裡播撒花種,待到他年花開時,尋常百種花齊發,花開深處自有暗香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善緣街0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