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15個家庭 班主任去家訪 一天9個小時在路上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錢江晚報 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陳宏程

這幾天,杭州正式進入三伏天,走到室外就能感受到太陽滿滿的熱情。

我跟著俞老師去家訪,大中午走在馬路上,衣服就擰得出水來。俞瑜是杭州市夏衍初級中學新初一(3)班班主任,入職四年,這是她第一次當班主任。

「其實我心裡也很緊張,找了好幾個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年輕的俞老師說。她手繪了一張地圖,班上42名學生的住址,都標在上面。按圖索驥,才不會走冤枉路。但實際上,一天下來,我們步行一萬多步,往往只能拜訪四五戶學生。

因為是初中,學區範圍較大,家與家之間離得有些遠。

「有個學生還在QQ上私信我,說家裡太亂,問我能不能不去。」那天中午,我們在樹蔭下稍歇,俞瑜哈哈笑著說。

大概,那名學生只是找了個藉口,不太想老師上門吧。

7月9日晚上9點,新生家長會剛結束,俞瑜就開始根據搜集到的學生住址劃分家訪片區。這是家訪前要做的最重要的準備。

本來,俞老師不用這麼著急,離學校規定的家訪日期還早。「我想早一點家訪,到時還可以帶著上一家的孩子到下一家坐坐,讓學生們相互認識,也方便他們開展假日小隊活動。」俞老師說。

全班一共42名學生,雖然都在江幹區,但是同學們住得比較分散。她將這些住址在地圖上標出來,並計劃這些地址之間的距離。為了不出錯,俞瑜特地手繪了一張地圖。看上去,在學校周邊,沿著地鐵1號線兩側,學生們的住址分布得很「均勻」。

光是整理地址畫這張圖,就花費了一整天時間,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才將家訪片區劃定。

緊接著,俞老師又用一天制定家訪提綱。「我真的很想更多地了解學生,一開始寫了近20個家訪時要問的問題,後來怕家訪的時間過長,刪減後留下了6個。」俞老師說。

7月12日是第一天家訪,不幸的是下起了大雨。頭天就和家長、學生約好,又不能不去。

早上8點,我趕到俞老師住處。她拿上一隻深藍色手提包、一把粉色雨傘匆匆出了門。和第一個家長約好的時間是9:15,擔心下雨耽誤行程,她提早了15分鐘出門。

俞老師拿出準備好的問題,又溫習了一遍。看得出,作為新手班主任的她的確有些緊張。

這些問題被列在一張記錄表上,一共列印了50份。她準備每個家庭都詳細記錄,回去後再整理。6個問題中,排在首位的是「和孩子之間的一個暖心故事」。

我們撐著傘,在雨中邊走邊聊。她解釋說:「在初中階段,孩子最尊敬的人一般都是父母。因此,這個時期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我想用通過讓他們講故事的形式,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了解,感受彼此的愛。」

路過一個報攤,俞瑜停下來買了一份錢江晚報。這是靈機一動想到的家訪「道具」。

「現在的初中語文,越來越重視生活經驗,需要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熱點。我想建議家長培養孩子閱讀報紙,尤其評論板塊,這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俞老師說。

我們第一個拜訪的學生家,位於江幹區筧橋鎮橫塘一區,距離俞老師的住處很遠,整整坐了一小時公交車。小張同學和媽媽已經等在小區門口,爸爸則在家裡準備茶水和水果。

在還未到達前,俞瑜再次說自己「有點緊張」,「我怕家長們問我的問題,我答不上來。」但是一見到學生,她立馬就鎮定下來,微笑著跟母女倆打招呼,有了班主任該有的自信。

第一戶家庭,讓俞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約定。這一家的條件算不上優越,媽媽說,女兒最讓她感動的就是懂事。

「我做點小生意,平時比較忙。從小到大,女兒上下學都是自己去自己回,讓我省心不少。」媽媽說。女兒最感動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早上睡過頭上學要遲到了,「爸爸沒有絲毫責怪我,而是默默騎車送我去學校,這讓我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信任和理解。」

母女二人在講述時,眼睛都是紅紅的,爸爸則在一旁憨憨地笑。這對父母跟女兒有個約定,如果這次入學考成績理想,就帶女兒去北京玩。實際上,就這個家庭的情況,拿出一大筆錢到北京旅遊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爸爸笑笑說,會盡力兌現承諾。

在說這些平常故事的時候,一家人都笑得很開心。

家訪結束的時候,俞老師在筆記本上寫下「平凡的故事不平凡」幾個字。「班裡能有這樣的孩子,我感到很幸運。」她說,這樣的孩子可能沒有去過很多地方旅遊,也沒有上過多少培訓班,但從交流中卻可以感受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豁達以及懂事和大方,「這些,都是愛的力量。」

而用真情去感染學生,一直是俞老師堅持的教育理念。

7月14日,俞老師來到學生陳揚顥家,這是這天她到訪的第二個家庭。家訪時,陳爸爸掏出三張卡片,是小陳在不同年齡段與爸爸一起製做的約定卡。小陳只要完成其中一項約定,就能獲得一張卡片。當卡片積累到一定數目,爸爸便會完成孩子的一個心願。

卡片的正面,是小陳自己設計的圖案,背面寫著約定條款。比如,彈鋼琴超過40分鐘發一張;回家第一時間完成所有作業發一張;每天最多只能玩半小時遊戲,超過半小時沒收一張卡片;當天有出色表現發一張等等。

「每個階段的約定卡,都是我和他一起製作的,上面的約定是我們共同擬定的,每次都會印100張,分別由我、媽媽和爺爺奶奶保管。如果他表現太好卡片不夠發了,就不得不去加印。」爸爸笑著說。

俞瑜注意到,陳爸爸和俞老師交談時,完全不擔心孩子忍不住玩手機、學習不自覺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她在大多數家庭都會遇到。

3天時間,俞老師一共去了15個學生家,其中有好幾個都非常喜歡玩手機。哪怕老師在場,這些孩子也忍不住掏出手機,有的在打遊戲,有的在看小說。

「這真的讓人擔心。」俞老師說,像陳揚顥家這種約定,就是一個不錯的範例,「這說明,這個家裡家長對孩子的監管很到位,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也很不錯。」

在俞老師看來,與孩子建立約定是一種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在這幾天和家長還有孩子的交流中,我能明顯感受到教育方法得當的家庭,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普遍很好。而且,家長對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對學校對老師也能提出很明確的期望,還能夠就一些教育理念,和老師進行溝通。」她說。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家訪一天9小時在路上,卻只該了四五戶人家
    我跟著俞老師去家訪,大中午走在馬路上,衣服就擰得出水來。俞瑜是杭州市夏衍初級中學新初一(3)班班主任,入職四年,這是她第一次當班主任。「其實我心裡也很緊張,找了好幾個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年輕的俞老師說。她手繪了一張地圖,班上42名學生的住址,都標在上面。按圖索驥,才不會走冤枉路。
  • 杭州女老師憑一輛共享單車,四天半完成全班學生家訪
    除了1個回溫州老家的孩子採用了視頻家訪外,嚴老師憑著一輛共享自行車,在第一天就家訪了7戶家庭;第二天家訪了8戶;第三天最多,家訪了10戶;第四天家訪了9戶;最後一天利用晚上家訪了剩餘的4戶,約等於用四天半的時間完成了全班的家訪。 為啥這麼拼?
  • 家訪| 5464名教師走進24822個家庭
    當日,巴雅爾圖胡碩學校18名教師走訪了48個學生家庭、香山中學23名教師走訪了49個學生家庭、魯北第六小學18名教師走訪了32個學生家庭。9月15日起,全市各學校按照《全市「面對面 心貼心」主題家訪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全面啟動了家訪活動。此次家訪範圍覆蓋全體學生。
  • 班主任家訪要注意哪五個問題?(上)
    是家庭?還是學校?既是家庭,也是學校」。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密切相關的。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單槍匹馬是不行的,還必須爭取家長協助班級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走出去的藝術,主要是班主任進行家庭訪問的藝術。搞好家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既要講求科學性,也要講求藝術性。
  • 班主任家訪——打開家校溝通的一把鑰匙
    談學習、談習慣,家訪拉進彼此距離其實,最開始的家訪是一次偶然事件。那是2017年的冬天,班裡有個學生在學校操場的足球桿上玩鬧,自己不小心摔傷。儘管第一時間就聯繫家長,但是家長電話打不通,最後聯繫到的時候,都已經是一個小時以後。
  • 家訪路上溫暖相伴
    6.寧棟遠爸爸感謝任老師的家訪,在短短半個多小時的家訪中,任老師的談吐隨和.風雅,在任老師風趣的談話中把氣氛調解很隨意,很自然。本來孩子在我面前比較內向,自閉,我們交流很少,對孩子關心不夠,在任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兒子和我的話慢慢多了起來。
  • 家訪現場父母和孩子同做一份「試卷」,老師「監考」之後點評
    距離開學還有十來天,杭城不少中小學老師開始家訪。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組的十多位班主任,最近不是在家訪,就是在去家訪的路上。有位班主任蘆琴燕設計了一份「默契試卷」,到了學生家裡,家長和學生現場「測試」5分鐘,老師「監考」,之後面對面點評。
  • 滬一小學班主任"咖啡館家訪"引爭議 家長:感覺被集體面試
    原標題:小學班主任「咖啡館裡家訪」引爭議  八月家訪季,本市南部一所小學的老師,新接任三年級班主任後,向班裡家長發出了家訪邀請,邀請家長們在指定時間到達學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店,三人一組,每組一個小時進行面談。  兩個整天,近四十位家長先後熱熱鬧鬧地在咖啡館見了面。有家長自稱,被老師「集體面試」了。
  • 瀋陽萬名教師進家庭 「家訪」兩字歸來
    我爸不再打我了  回憶起當年的家訪,31歲的胡楊感覺特對不起老師:「1990年時,我在和平區一所中學念初中,我當時在班裡特淘,學習不好外加好打架,在同學眼中我絕對是個『小霸王』。有一天,我的班主任老師提出去我家家訪,我當時就有點蒙,因為我最怕我爸。」  絕不能讓老師找到家,那個時候胡楊想的就是這個。「別的同學不敢告訴她我家在哪,她只能靠我帶路。
  • 家訪時和老師聊什麼 聽聽有經驗的家長和班主任怎麼說
    家長在接待老師家訪時該說些什麼,老師在家訪中又會訪些啥呢?記者請教了一些接待老師有多年經驗的家長和常年進行家訪的班主任們。家長支招:開誠布公聊孩子,也可探討教育方法沈先生的兒子晨晨今年上六年級,六年來沈先生接待過很多次家訪。「我跟老師聊天,一般是半個多小時,大家面對面,心交心,開誠布公。」沈先生說。
  • 丁蘭實驗中學新手班主任家訪,班裡原來有3個學生來自雙胞胎
    丁蘭實驗中學702班班主任姜菁菁,最近在家訪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班上竟然有3個來自雙胞胎的學生,分別是一位雙胞胎妹妹,一位雙胞胎哥哥和一位雙胞胎弟弟。今年,丁蘭實驗中學新生一共有4對雙胞胎,其中3對都分到了不同的班級,而姜老師所帶的702班,恰好就分到了其中3個。
  • 班主任如何開展家訪工作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 家訪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及其家庭情況的重要途徑,對解決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它也是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教育方法等信息的重要方式。
  • 中方縣聶家村小學:家訪,我們行走在路上
    「 燈,亮起來了;我們,行走在路上。」向丹丹老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將家訪工作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張朦老師在家訪本上寫道:家訪,看到了學生的另一面。熱情有禮貌的「貧困生」;淘氣包化身體貼的「萬事通」;你以為她不好好學習,但是她每天天不亮就獨自走一段路才能坐上校車,這難道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毅力嗎?
  • 丁蘭實驗中學新手班主任家訪,班裡原來有3個學生來自雙胞胎
    丁蘭實驗中學702班班主任姜菁菁,最近在家訪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班上竟然有3個來自雙胞胎的學生,分別是一位雙胞胎妹妹,一位雙胞胎哥哥和一位雙胞胎弟弟。今年,丁蘭實驗中學新生一共有4對雙胞胎,其中3對都分到了不同的班級,而姜老師所帶的702班,恰好就分到了其中3個。
  • 杭州新高一即將開學,老師家訪拿出「默契試卷」,沒想到有孩子在第一道題上就丟了分
    距離開學還有十來天,杭城不少中小學老師開始家訪。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組的十多位班主任,最近不是在家訪,就是在去家訪的路上。有位班主任蘆琴燕設計了一份「默契試卷」,到了學生家裡,家長和學生現場「測試」5分鐘,老師「監考」,之後面對面點評。 學生和家長同考一份「默契試卷」蘆老師是90後,教齡三年。
  • 點讚寧波好老師 | 連續十五年家訪,不當班主任她也堅持每年家訪
    10多年前的奉化溪口,交通還不發達,她從教第一年,坐班車、走山路,來回兩個多小時做家訪,十多年來,就算她不做班主任,仍然堅持每年家訪。家庭條件有限、家庭教育錯位、學生生涯短暫且不連貫是農村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生涯的最大特點。
  • 幾十年前的家訪
    一、提著馬燈去家訪1976年秋(9月9日),我上初中,學校在家西邊,約一裡路遠。班主任趙老師任教語文,做老師不久,對工作熱情、負責,經常去學生家裡家訪。當時沒有電話,陳錢大隊的學生較多,趙老師會根據一個村莊或一個生產隊的學生,事先作出安排,前一天叫學生通知家長,老師來村莊集中家訪。
  • 該如何「家訪」?新班主任須知
    但學生們總是很害怕老師們家訪,擔心老師會將他們在學校的各種不良舉動一一告訴自己的父母,從而又免不了父母的一頓打罵和說教。其實老師們一般只是去了了解經濟實力以及生活狀況,從而更好地去照顧到每個學生,而並不是去家裡給家長告狀的。
  • 小學老師簡訊預約家訪 全班40人僅9位家長回復
    昨天,記者卻從某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李芳(化名)這裡聽說了一件尷尬事——上周,她給全班家長發了一條簡訊,大意是說她打算趁著周末進行一次家訪,想跟老師面談的家長可以直接回復簡訊並預約時間。可一個小時過去了,班裡40名學生,只有兩位學生家長有回覆,「後來我又陸續收到幾條信息,但也只約到了9戶家庭。」李芳說。
  • 家訪形式不是個問題
    爭鳴據報導,上海近期出現了小學家訪的新形式——「咖啡館式家訪」。班主任事先選擇一家咖啡館,家長三人一組,在規定的一個小時內前往「喝咖啡」。當然,也有選擇快餐店等其他公共場所的。如此規定地點、規定時間的「集約家訪」,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