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本的實體商業憑什麼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

2020-12-22 贏商網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日本無論是經營方式,還是在硬體設計、軟體公共服務上,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本文從二大角度為大家介紹日本的商業地產。

  一、日本商場的細節服務

  1、最人性化的細節服務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需求面積:1000-1200平方米)」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東京每年有兩大打折季,分別在6月和12月(由於日本人每年發兩次雙薪,因此日本每年會有兩次打折季,羨慕嗎^_^。),每次持續3至4周。和香港的聖誕掃貨季一樣,越到後期,折扣力度越大,但一些緊俏商品有可能斷貨。對早有目標的購物狂來說,往往打折季剛剛開始便會迫不及待動手囤貨;對節儉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Finale Sale(最後清倉)才會出手。

  「同一品牌同一款衣服在專賣店和百貨店裡面,本身是沒有區別的,可是在商場的話,我能享受到更多附加服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不過這些細節真是讓人放心又方便許多。」小潘說,她自己是一名標準的「百貨店派」。

  東京商場提供免費行李寄存服務,客人並不需要找自動存包櫃,也不用擔心行李太大柜子放不下,服務員會親自幫你把行李拿到專門的寄存處,讓客人可以安心購物。

  買好東西之後,如果不想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並不局限於家電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飾、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間。

  和國內商場一樣,東京百貨店也提供消費換取積分的優惠。不過國內大部分商場要求積分達到一定額度方能換購商品,東京商場的積分則可以直接衝抵現金消費,還可以即刻換購飲料和餐食。

  此外,代客泊車取車、提行李、推嬰兒車、為輪椅顧客啟用專門電梯等免費服務都是日本百貨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項目,現在東京的大商場還配備了中文總臺服務員,專門為中國遊客提供幫助。

  當然了,說來說去,日本百貨店最靠譜的一點還是品牌眾多,絕無次品、假貨。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把關很嚴,如果你在大商場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補償,經理還得親自上門道歉。在日本百貨店買東西最大的優勢還是放心。

  2、貼心的基礎設施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佔地25萬平方米,擁有248家商鋪5000多輛停車位,維持整個環境的保潔員只有7、8個人。

  7、8名保潔人員負責購物城的全部清掃工作。分類垃圾桶用潔白的抹布擦得一塵不染。這樣清潔的環境也讓人更樂意一起保持和維護。

  為帶孩子和身體狀況不佳的顧客準備的嬰兒車和輪椅設置於大門的入口附近,下車即可利用,最大限地減輕特殊顧客的體力負擔。旁邊放著消毒紙巾,用於擦拭嬰兒車。

  為方便攜帶旅行箱的外國遊客前來購物,免費儲物櫃特意設計成可以裝進旅行箱的大尺寸。

  店家為早來排隊的顧客準備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開門。

  進門處是自動傘套機。防止雨天傘上滴水路滑。

  休息區內專門劈出兒童區。這些小椅子是專門為小顧客準備的。

  兒童區內所有設備尺寸都小一號。桌椅,洗手池都是兒童尺寸。

  這是為媽媽照顧嬰幼兒而設的嬰兒室。內有哺乳室、換尿不溼臺等。

  嬰兒室內的自動售貨機,比照幼兒身體設計,就連飲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適合孩子的小手拿握。

  嬰兒室允許男性進入給孩子衝奶粉,換尿不溼。而哺乳區內是一個個獨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牆上有應急按鍵。

  木更津三井奧特萊斯購物城是一座海濱小鎮,很多日本人會帶狗前來,這是專門開闢的狗與主人的共同休息區——栓狗樁也很有創意

  購物城內有些店允許攜狗進入,為了保持店內清潔,這是專門洗狗爪的池子。

  3、品牌自造人流能力

  日本品牌的自造人流能力十分強大,由於各大品牌無論是化妝品、服飾、電子產品等一般都有其忠實的客戶或粉絲群,因此該品牌的限量版或紀念版商品只要一推出便會有人排隊購買。

  4、決勝在細節

  甚至有一些基本的服務禮儀現在已經成了服務業不成文的行規:

  1),客人脫鞋之後,要收拾客人的鞋子

  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是要脫鞋的,包括一些日式料理店,旅館,甚至還有商場的試衣間。所以在客人脫鞋之後,服務員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要把鞋子整理好,然後鞋跟朝著客人出來的方向收好。方便客人穿鞋。

  同樣,在下雨天,如果顧客帶雨傘過來,要負責接過客人的雨傘,將雨水擦拭乾淨,然後將雨傘扣起來放在門口。方便客人消費完成後取回。

  2),當有顧客詢問的時候,不管你正在忙什麼,都要立刻停下來

  國內的餐館大家應該都有親身體驗,就是當時落座的時候,大喊服務員~~服務員~妹子唉~如果當時營業火爆,即使服務員聽到了,也不見得有人來理你。因為有人忙著上菜,有人忙著收碗,有人忙著結帳。

  但是在日本的餐館,不管你這時候手裡是在忙什麼,比如你正在收拾桌子,那麼有客人諮詢你的時候都要立刻停下來先完成客人的需求。如果同時的需求實在太多,那麼服務員都會處在一直道歉的狀態。老闆也會增加這個時段的兼職人員,保證自己的服務質量。

  3),當客人對你抱怨對時候,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代表團隊道歉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比如我們跟客服投訴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個事情我做不了主呀,是某某部門負責的。或者這個不是我們的問題呀,是物流公司的問題呀。

  但是在日本如果在遇到客人投訴的時候這麼說,那麼你的職業生涯完結也不遠了。首先,不管是不是你的問題,你都要道歉,只要是你能協調到的,都要幫客人處理問題。

  4),無論是店鋪還是大型遊樂場,開門迎客的時間準確到秒

  如果一個店鋪寫明是上午8點開門。那麼過程是這樣的,6點半人員到崗,7點店門口打掃完畢,7點半店內打掃完畢,然後陳列和整理商品。快到8點,顧客陸陸續續在門口排隊,所有服務人員換好工作服列隊,等待秒針指向8點。

  5),跪式服務很常見,包括夜店和ktv

  日式的料理店,客人盤腿而坐的時候,服務員需要跪著上菜,這一點可能還很好理解。但是在日本的夜店,包括ktv等消費場所,客人坐在桌子前,服務員上酒水也是跪著上的。

  6),營業的時候不可以掃地/拖地

  特別是餐飲,旅館等害怕揚塵的場所,在營業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掃地的。一般在開門前後完成。有一些餐飲行業甚至進貨都不能在營業時間。

  二、日本大阪商業情況

  在中國百貨業遭遇最嚴寒冬的當下,在日本大阪梅田商業區內卻有一家百貨店每年的到店人數達到5000萬人,多過了東京迪士尼樂園的3137萬人;它就是梅田阪急百貨。除了梅田阪急百貨,日本還有很多讓人一睹難忘的商業項目。

  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全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貿易發達,是深受國內外旅行者喜愛的人氣城市。大阪位於日本本州中西部,面積是全國都道府縣中最小的,但人口卻僅次於首都東京,作為綜合性的國際化大都市,大阪在繁華和時尚程度上絲毫不遜色於東京,這裡高樓林立、交通發達,商業發展特別繁榮,有超過10萬多家不同類型的商鋪。大阪北部的梅田和南部的心齋橋有著大大小小,各種品牌的專賣店和品種齊全的大型百貨商店,像梅田的阪急百貨、難波的大阪高島屋和丸井、心齋橋大丸百貨都是旅行者們中意的購物場所。各種時尚高檔的國際品牌,前衛流行的服飾化妝品,特色新鮮的食品特產,應有盡有。當然還有像梅田的Yodobashi(友都八喜)和難波的Bic Camera(必酷)等大型電器商場,簡直可以稱得上購物愛好者們的天堂。而海遊館、梅田空中庭院、日本環球影城等現代化的人氣景點,更是來大阪的旅行者們計劃中的必選項。大阪到處都是誇張的巨型廣告牌,從早到晚都相當熱鬧,也是個極具多樣性的城市,其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城市性格,如同上海一般。

  梅田商圈,梅田是大阪正兒八經的城市中心,JR、私鐵阪急和阪神的站點都集中在這裡,大阪大的百貨店,也全都集中在梅田。

  穿過阪急百貨,就來到了東通商店街,這裡各種店鋪鱗次櫛比,從美食到休閒娛樂無所不有,各種居酒屋更是多到琳琅滿目。

  選了一家「竹取物語」居酒屋,開始我們在日本的第一餐美食。

  日本的餐食都做的很精緻,味道自然也是很棒的。這家居酒屋的酒水、飲料可以不限量續杯,不過必須喝完一杯再點下一杯,以免浪費,這種方式也方便了愛喝酒的日本人。

  飽餐結束,已經是夜裡10點多了,街上仍然是燈火通明,大阪風格的各色鮮豔招牌和店員的叫客聲,將東通商店街炒得更加熱鬧。

  日本的自動售貨機非常密集,飲料品種多而且也都很好喝。

  大阪的夜生活非常豐富,雖然很晚了,大街小巷中仍穿梭著成群結隊的年輕男女或是西裝革履的大叔,天橋下放聲歌唱的美女旁邊也圍坐著一大群聽眾 。第一天,就這樣在酒足飯飽後的美夢中過去啦,接著我們第二天去了日本環球影城,第三天去了岡山一日遊,第四天才開始在大阪市區內遊玩。

  在大阪與梅田商圈齊明的還有JR大阪站:

  耗時7年改造,2011年新裝開業的JR大阪站,將站臺與三越伊勢丹、大丸、LUCUA等購物場所相連,還設有八大個性廣場包括時空廣場、風之廣場等等。這已經不只是一個大車站了,更是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

  三越伊勢丹內的和服。在日本,伊勢丹堪稱為「時裝伊勢丹」,一向以高感度,高質量時裝見稱。

  Yodobashi也是緊鄰大阪站。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大型電器綜合類Shopping Mall,跟國內的電器店不同,Yodobashi與其說是賣場,不如說是新品大展示會,是日本家電流行的最前線。新而全自不用說,還可以動手動腳,不買也能盡興,絕對是來日本必逛之地。

  在大阪,如果說,梅田商圈的受眾是中產階級和企業白領,那難波無疑是貧民大眾最喜歡來購物和消費的地方了。雖然沒有什麼大百貨公司,但各種專業的店鋪,絕對有著讓梅田各大百貨羨慕的人氣。如專售藥妝的松本清,專賣電器的Biccamera,專賣各種食品和土產的黑門市場等等。

  繼續搭乘JR大阪環狀線前往難波站,出站後一邊逛一邊步行至「黑門市場」。大阪被稱為「日本廚房」 ,而大阪的「黑門市場」則是「大阪廚房」 ,總長約600米長的市場裡總共有170家店鋪,主要經營新鮮和高品質的肉、蛋禽類和蔬菜瓜果以及海鮮等鮮活產品。另外,市場還專賣一些其他地方買不到世界各地的調味品及烹飪佐料,所以一年四季的「黑門市場」都是人流熙攘,活力十足。

  商品新鮮,價格便宜是「黑門市場」的最大特色,在這個既有日本傳統菜市場的風貌又不乏商業街氣息之上,不管是買菜煮飯的歐巴桑還是肩負採購菜單食材的大廚,還是前來逛逛、吃吃的遊客,「黑門市場」都是感受大阪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絕佳平臺。

  從黑門市場,穿過日本橋就來到了道頓堀,道頓堀是沿著道頓堀川南岸的一大繁華街區,以鄰近的戲院、商業及娛樂場所聞名。道頓堀川其實就是一條人工的小河,兩岸以餐飲為主,大阪所有的美食,在這裡集中,絕對讓你吃到撐,各色餐飲店當中,還夾雜著各類特色小店鋪。這家「蟹道樂」是全日本最大的蟹專門料理的連鎖店,人氣非常旺。

  各種大阪特色風格、誇張到不行的店招,以此來奪人眼球,也增加了可觀性。

  道頓堀作為大阪的代表地區常常在國內外的電影中亮相,所以這裡的人氣也是非常之旺。

  偶爾還可以看到身著和服,腳踏木屐的日本人。

  法善寺橫町,感受別樣的江戶時期街道風情。

本文轉載來自:商戰ABC,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實體商業闖蕩電商狂歡節,凱德星憑什麼「火」出圈?
    6月18日,廣州凱德廣場·雲尚商戶華為,通過一場2小時的專場「星直播」,收穫超過260個訂單,銷售額突破110萬元,成為廣州20家華為實體門店的銷冠。疫情迷霧暫未完全消退,實體商業客流全面恢復仍無時間表。凱德旗下購物中心的實體門店「借道」線上,提前實現業績復甦。
  • 電商衝擊下,日本實體店為何依然發展?
    文/調皮電商編輯團隊中國電商高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實體店被一路唱衰。而在中國的實體產業,確確實實也都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可與我們一海相隔的日本,同樣是面臨電商衝擊,他們卻將實體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那麼他們的實體店保持生命力的秘訣是什麼?日本市場跟中國市場的差異在哪裡?
  • 「死傷」無數 實體商業自營電商平臺現狀盤點
    拒絕小幅試水,王府井百貨的線上全渠道戰略可以稱得上是真槍實幹,但砸錢過後也難擋連連虧損。早在2012年年初,王府井百貨便組建獨立運營團隊發力電商業務。2013年,王府井百貨又大手筆投資1億元發展電商,但數據顯示,2014年王府井百貨電商項目已虧損4206.28萬元。  如今,王府井百貨正式發展電商業務已經過去八個年頭,其線上商城仍然一直虧損,盈利遙遙無期。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哪些嚴重破壞?
    今天我們主要談談一下電商對於實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哪些?不可否認,電商對於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包括就業都帶來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而電商對於實體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是很多人所沒有看到的。
  • 電商關閉與否對我國經濟影響大嗎?
    電商發展向好是毋庸置疑的,電商早就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人們也養成了網購的習慣,且從此次疫情中受損的企業和商業模式來看,大多是脫離電商的實體企業,電商企業反而在物流體系的依託下,成了此次支援醫療物資和居民生活物資的重要力量。
  • 郴州:發展電商產業 助力實體轉型升級
    紅網時刻5月2日訊(通訊員 安志恆)4月30日下午,粵泰華泰城首屆電商論壇暨郴州播商產業示範基地籌備處成立儀式在華泰城綜合體舉行,標誌著郴州實體商家轉型升級邁出重要一步。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給實體店銷售帶來很大的衝擊,網絡銷售非常活躍。今年的疫情給電商發展帶來良好發展機遇。
  • 【備戰雙十一】湖南實體商業「叫板」電商 拼實惠比體驗
    實體店火熱開啟「雙11」,與電商比拼。紅網時刻11月8日訊(記者 向婉)「雙11」購物狂潮即將來襲,線下實體商超也已摩拳擦掌積極應戰,再次「叫板」電商。較以往不同,實體店不再淪為「試衣間」。隨著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受到電商衝擊的傳統百貨也一步步恢復生氣,講品質、重體驗、全業態的商業綜合體在與電商對戰中逐步奪回「比分」。
  • 服裝實體店如何跨界明星IP社交電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流量裂變?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行業,不僅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也讓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網購浪潮下,作為小微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店如何逃脫四面合圍,八面夾擊? 實現一個門店兩份收入的巨星行動,3位從業十餘年的服裝店主,深入了解移動網際網路如何精準賦能實體經濟,把流量變為「留量」。
  • 且看電商和實體經濟之間的三重關係
    作者:萬陸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副研究員  又到了年終中國經濟盤點時間,關於馬雲和電商的口水戰又多了起來。這次的導火索是一位企業家指責電商「引誘」年輕人好逸惡勞,不願意進工廠,削弱了實體經濟根基。在實體經濟是一國根本的大共識下,這種錯誤可謂是罪莫大焉。
  • 與國內相反,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
    在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非常好,不僅僅造就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更是讓馬雲登上過中國首富,不得不說,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很大。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不少實體店鋪遭遇重創,不少人紛紛轉型去做電商,有的人無奈閉門不幹了。
  • 創業找實體項目,這12類生意電商衝擊比較小
    這些年實體店鋪受電商的衝擊非常大,很多客源被分流,在加上僧多粥少,做買賣的人比消費者還多,所以很多實體店生存不下去,倒了一批又來一批,開店老闆沒賺到錢,倒是讓那些搞店鋪裝修的遊擊隊賺得很開心!既然電商的衝擊來勢洶洶,要麼擁抱、逼迫實體店家轉型升級,發揮實體店該有的優勢,要麼就避開衝擊,今天我講後者,和大家分享12類實體店可以做、電商無法替代的生意!
  • 為什麼在日本開實體店 賣鹽、豆腐、毛巾能這麼牛?
    而反觀日本,實體商業已經細化到成熟並且臻於完美,以某一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開設的門店更經營得風生水起,根本就不給電商一家獨大的機會。而且在全球電子商務持續升溫的當下,Ta們還愈發顯示出其價值感和生命力。
  • 大千生活,電商時代,實體經濟怎麼活?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了普遍的消費模式之一,只單純的從電商被分出了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新零售等各種模式就可以知道,電商已經深入民心。然而電商多形式、大規模的發展卻成為了實體經濟的阻礙。有人發問:電商時代,實體經濟怎麼活?電商發展至今,市場環境壯大的背後是管理難度的加劇,電子商務法的實施並不能完全解決消費者在網購時存在的苦惱,任何市場的規範都需要法律、行業和消費者三者的共同監督。雖然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但是實體經濟有著它不可替代的存在意義。
  • 電商、地攤經濟逐漸萎靡,實體經濟將迎來「春天」
    各大電商在今年的「6.18」促銷活動中再創新高,其中天貓下訂單金額為6982億元,京東下訂單金額為2692億元,這是下訂單金額而不是交易金額,每個促銷節如:雙11、雙12、七夕、春節等,電商退貨率都非常高。
  • 疫情衝擊下,實體商業受傷程度如何?
    購物中心和連鎖品牌是實體商業的主體力量,能最大程度上反映實體商業的經營現狀,為如實反饋本次疫情對實體商業造成的負面影響,贏商網與旗下中城商業研究院邀請全國主要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購物中心、連鎖品牌經營者,發起了關於「疫情期間實體商業經營信心市場調研」,並同期進行實地踩盤。截至5月10日,調研共收回有效問卷750份,典型購物中心踩盤數據500份。
  • 線上線下一體化:一場電商與實體商業的親密接觸
    與一些很早就布局電商的線下零售品牌相比,2015年8月才正式成立電商部門的卡西歐「觸網」時間並不長,但應連平卻敏銳地意識到,「在傳統門店經營的基礎上,上線一個淘寶、天貓店鋪,兩套人馬、兩個系統各幹各的,這種做法放到今天已經過時了,不僅沒辦法全方位捕捉到消費者,還有可能給他們帶來困惑。」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把線上線下相互割裂的實體商業企業並不在少數。
  • 實體店鋪vs電商平臺的優劣對比
    實體店鋪屬於階層壟斷,全國有一大批的實體店鋪擁有者。電商平臺屬於寡頭壟斷,全國平臺屈指可數!這就是本質,但從國家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來看,階層壟斷好過寡頭壟斷!實體店鋪優勢在於售後服務,電商平臺優勢在於價格!兩者各有優劣,但電商平臺能擊垮實體店鋪的根本原因則是實體店鋪並不能在售後服務上贏得客戶,更無法在價格上與電商平臺競爭,屬於全方位吊打型的失敗!
  • 電商來勢衝衝 亦無法取代社區商業
    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三大電商巨頭,銷售額佔了我國網絡零售額的82.9%。電商的到來衝擊著傳統商業,許多大型綜合體經營不善紛紛關門,而鄰裡商業卻幾乎不受影響,在電商和綜合體的夾擊下成功突圍。電商來勢洶洶卻無法取代社區商業從淘寶、京東等把11.11、12.12等變成購物狂的節日開始,電商已經成為實體商鋪最大的競爭對手。然而儘管如此,以家庭消費、朋友聚會、個人休閒提供的實體商業場所,仍然擁有電商無法替代的服務與體驗,特別是社區鄰裡商業,因服務性質太強,「短平快」的銷售模式更是無法被業主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