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的17世紀:天才造就時代還是時代造就天才

2020-12-17 新浪科技

來源:科學大家

出品:新浪科技《科學大家》、墨子沙龍

作者:蔡天新 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

春秋戰國時,河南商丘是宋國都城,也是孔子祖籍。跟儒家分庭抗禮的道家有兩個重要人物老子和莊子,其中庄子也是宋國人。還有一位就和數學相關的墨子,他也是宋國商丘人。名家惠施,也被稱為惠子,我認為他們是在中國古代那麼多哲學家裡面,科學水準最高的兩位,「名人名家」就是以惠子命名的。

古希臘也是英才輩出,就像我們春秋戰國一樣,哲學家、科學家很多。古羅馬的國力非常強盛,疆域非常廣泛,甚至英格蘭都被它徵服了,但是古羅馬留給我們的文明尚且不如古希臘多。

在我眼裡「天才」應該是傑出的意思。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17世紀在歷史上是「路易十四世紀」,路易十四是法蘭西的太陽王,在他當政的時候,法國成為世界的一流強國。但是在哲學家看來,17世紀是科學人才輩出的一個世紀,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稱這段時間為「天才的世紀」。這個世紀的科學家不一定有18世紀那麼多,但是重量級的人物特別多,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橫跨文理兩大領域的。

大致上有九個人物,其中後面五個人物,完全是17世紀的科學家。前面四位中第一位是一半的學術生涯在17世紀,一半的學術生涯在16世紀後。從克卜勒、伽利略到笛卡爾,這三個人出生在16世紀,但他們的主要學術生涯全部都在17世紀,所以我想他們也代表了17世紀。

懷特海在著作《科學與近代世界》中說,直到1500年,歐洲人了解的科學知識尚且不如在公元前212年去世的阿基米德多,但到了1700年,牛頓完成巨著《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整個世界進入了嶄新的現代。

這200年間歐洲發生了突變。現在我們要說的是後100年,因為前100年其實並沒有多少競爭,16世紀結束的那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布魯諾在羅馬的鮮花廣場被活活燒死,布魯諾並不是一個大科學家,他是一個科學的宣揚者,他宣揚哥白尼的學說,為什麼哥白尼平安無事,反而布魯諾獲罪?因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以後就回到他的老家波蘭,沒引起多少人的關注,在老家終老。波蘭當時是一個遠離科學中心的國家,所以沒人知道在科學上是他提出了日心說,因此他就相對平安的度過了他的餘生。

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是17世紀以前幾百年的事情,藝術家不是突然爆發出來的,追根溯源,回到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他們開創的那些數學傳統被亞裡斯多德的光芒蓋過去了,而亞里斯多德本人對數學並不是特別的重視。

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畢達哥拉斯最有名的一句話,「萬物皆數」。由此可見,他非常重視數學。亞里斯多德依賴於生物學,這個生物學跟現在的生物學還是不一樣,那時候還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生物學。舉個例子,畢達哥拉斯定理,中國叫勾股定理,實際上它是用一句詩歌來表達的,「斜邊的平方,如果我沒有弄錯,等於其他兩邊的平方之和」。

柏拉圖繼承了畢達哥拉斯的衣缽,其實三句話來概括,就可以看出來他非常鍾情於數學。第一句話他說「數學是善」;第二句話是放在了柏拉圖學院的門口,「不懂幾何學的人請勿入內」,也就是說你不懂數學的話,就不要到我這念書了;第三句話非常的粗魯,他說「不懂得數學在探求真理方面的重要性的人,就像豬一般」,意思是你必須要用到數學,否則的話你就像豬一樣。這句話出現在柏拉圖最後一本著作《法律篇》。

亞里斯多德最有名的是「三段論」,三段論聽起來好像是有點道理,但是仔細看看可能是強詞奪理的。20世紀的時候哲學家羅素評價他,「筆下儘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柏拉圖卻是「寫下了扣人心弦的教科書」。羅素是比較欣賞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

到文藝復興的時候,亞里斯多德去世都有差不多一千年了,但是他的哲學、思想一直統治著整個歐洲。藝術家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因為在亞里斯多德這種哲學體系下,他們藝術創造都受到一點壓制,因此他們要重新從數字結構裡面去尋找。畢達哥拉斯把數學家比喻為至高無上的上帝,以此表明他們對數學的信賴。

藝術家是如何重視數學的

伯魯乃列斯基

佛羅倫斯最顯赫最耀眼的一個建築就是佛羅倫斯大教堂,就是500年前伯魯乃列斯基設計的,現在它也是佛羅倫斯的制高點。比他晚一輩的人裡面有個人叫阿爾貝蒂,這個人本身是個雕刻家,但是對數學非常有研究,他就畫了這麼一幅圖,這個方法最初昭示於伯魯乃列斯基時期,但是阿爾貝蒂把它提高到比較通俗易懂的一步。

數學投影

上圖右邊是畫家的眼睛,左邊的是一個像三潭映月一樣的罈子。他用了一個技巧,就是用玻璃平板放在中間,放個方格紙隔好,然後自己的畫布上也放個方格紙。因為玻璃平板放在中央,它就有個輪廓出現,就是罈子的投影,他就依樣畫葫蘆的畫下來,這個方法就是阿爾貝蒂和伯魯乃列斯基創造的一個數學投影的方法。

幾十年後,一個叫丟勒的德國畫家,去旅行到義大利的時候,從阿爾貝蒂那裡學到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叫做perspective principle,透視原理。下圖是丟勒的自畫像。

丟勒

到現在為止,他依然是德國最偉大的畫家。他畫的另一幅作品叫《憂鬱》,右邊坐著一個穿著裙子的少女,眼神有點迷惘,左邊他用幾何圖案來表達迷惘的主題,我們特別關注的是右上角,右上角有一個窗子一樣的正方形,它寫著16個阿拉伯數字,每行、每列、對角線四個數字加起來都是34,甚至在角落上這四個數字加起來也是34,在四個角,這四個數字16、13、1、4加起來也是34,甚至9、15,加上那邊的2、8,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加8是10,9加15是24 ,加起來也是34,完美的四個數字加起來都是34。在數學裡這個叫幻方:Magic Square,是丟勒本人發明的。

所以除了繼承了義大利的傳統以外,他還有自己的數字的發現把它放到繪畫裡面去,增加了這幅畫的神秘感,使得這幅畫的流傳到世界各地,進入了繪畫史,而且它最後一行的中間兩個數字15、14,正好是畫這幅畫的年份。實際上那一年他親愛的母親去世了,他為了表達他的哀悼之情,就畫了這幅畫。這是歐洲藝術史上的一幅傑作,他用了一個數字的概念、數字的奧秘,實現了這個目標。這也是在當時文藝復興對數字的重新召喚,但是有點小遺憾,比如說中間這四個數字加在一起,它只有30不到34。

憂鬱

幻方

在印度的一個偏僻的鄉下,離新德裡300多公裡的克久拉霍寺廟裡面,牆上有這麼一個東西,翻譯成現代的阿拉伯數字。中間剛才這個位置,2、13、16、3加起來也是34。這個是歷史上全世界唯一一個十全十美的幻方,是印度人發明的,但它不是繪畫,只是一個幻方。前幾年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個寺廟所在的地方,選入世界文化遺產,跟這個幻方有很大關係。

上面這張照片是法蘭克福機場兩個航站樓之間的通道,看不出有什麼數學的東西,地磚上有很多平行線,頭上天花板上也有很多平行線,兩側的電梯的扶手也是平行線。這些平行線在三維空間裡都是平行的,但是拍成照片以後,已經不再平行,不僅不平行,而且所有的平行線都是從中間的某一點延伸出來的,這是19世紀發明的照像技術告訴我們的,但在500年前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時候,畫家就非常具有數學觀點。那時候根本沒有照相機的概念,但是他們已經從自己的眼睛、從他們的數學知識裡面就發現了這一點。

假如油畫裡有家具和天花板,肯定有平行線的,比如下圖是個家具,裡面有平行線,這個黃色的線條,它畫在畫上以後,一定要讓所有的黃色線條相交於同一點,這樣就完美了。畫成以後要把黃色的線條,包括焦點也擦掉,所以英文裡叫vanishing point,沒影點加上透視原理,是古典油畫裡面非常重要的技巧,就來源於文藝復興的畫家們,來源於那個時候他們對數學、對柏拉圖、對亞里斯多德數學重新喚起的熱情而實現的。

這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受益於數學的例子,然後又有後來的達文西。達文西是個私生子,小時候沒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他做學徒工,做到30多歲的時候,經濟條件改善了,才有機會自學幾何學,同時加以研究。

到四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就畫出了那幅有名的畫——《最後的晚餐》。又過了20年,已經是垂垂老矣,六十七八歲的時候,他畫出了《蒙娜麗莎》。所以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30多歲的時候他對幾何學的研究,對他後來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是很重要的。文藝復興可以說是藝術非常輝煌的時代。

文藝復興的另外一個意義是打通了文理,為17世紀的科學的大踏步前進奠定了基礎。達文西文理雙全,但他的理科水準,按照李約瑟的話講,還是業餘水平。

伽利略提出的自由落體運動,理論基礎就是因為他的前輩,那些藝術家們已經把亞里斯多德權威形象降低了。本來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都不動的,那麼伽利略敢於否定,提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因為當時的藝術氛圍為主,當時藝術家們已經不是那麼崇拜亞里斯多德了。

克卜勒,他比伽利略小十幾歲,他本來是個文學碩士,在一個中學裡教書,但是有一天腦子裡突然被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數學和諧」的信念所影響,因為這兩位前輩說世界萬物都是「數學和諧」的,因此他就想行星軌跡也應該以某種數學的圖案出現。在這個信念之下,他在17世紀的前20年提出「三大行星定律」。

三大行星定律,每個定律都是跟數學方程式有關係。在17世紀第一年,中國正好處在明朝萬曆年間,在那個時候明朝的「四大名著」有三部,還有哲學家,還有就是徐光啟和利瑪竇引進了《幾何原本》,但總體來說中國的那個時候,沒有像文藝復興運動做了那麼好的準備。

17世紀的科學

17世紀的科學,它到底好在哪個地方,天才表現在哪個地方?培根是開創先河的哲學家,他著有《學術的進展》,「知識就是力量」就是他提出來的。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可德》,也被認為是最偉大的長篇小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巨著。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到現在也是醫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理論。

再來看看笛卡爾——近代哲學之父,除了數學上的解析幾何等發明以外,他的兩部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就在1642年前後發表的。懷德海說說「這個世紀可以說是時間不夠,沒法把天才人物的重大事件擺布開來」。

除了剛才幾件事情以外,還有吉爾伯特、化學的玻意耳、惠更斯的光學,都是在17世紀取得進展的。墨子擅長的光學和數學有關係,除了光的波動和鐘錶的擺動以外,還有惠更斯原理在數學上,有一個進入中學課本的叫「數學期望」,也是他定義的。

17世紀的數學家我列舉出了五個:笛卡爾、費爾馬、帕斯卡爾、牛頓、萊布尼茲。其中前面三位是法國人,後面兩個分別是英國人和德國人。

費爾馬,業餘數學家之王,利用業餘時間做數學,最後卻成為大數學家,他的成就有「費爾馬原理」,但因他不愛發表文章,所以解析幾何的發明權就歸笛卡爾了,微分學歸牛頓和萊布尼茨了。但這些成果實際上他自己在筆記本上也做出來了。下圖最重要也最有名的「費爾馬大定理」,十多年前被英國劍橋大學懷爾斯教授解決了。「費爾馬大定理」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推廣,到現在還沒證明。

笛卡爾不僅是一位大數學家,同時還是個大哲學家。我們知道a,b,c是已知數,x,y,z是未知數,這就是笛卡爾建議規定的。這個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包括物理學等其他科學裡面,也都是用這個手段,是笛卡爾建議的。

笛卡爾

另外,笛卡爾比哥德巴赫早100年前,就已經把「哥德巴赫猜想」寫在筆記本上,只不過他也不太願意出版,所以後來就叫「哥德巴赫猜想」。他主要的數學靈感,就是發現解析幾何,而發現坐標系的靈感卻是在睡懶覺的時候產生的。他睡懶覺時看見天花板上蒼蠅在爬,他想:「把蒼蠅的運動軌跡給描繪出來該多棒」,怎麼描繪呢?他就想了一個方法,建立X軸、y軸,每個點有個橫坐標和縱坐標,不過這個事跡是傳說的。

他睡懶覺的地點叫烏爾姆,在德國最南部的兩個州,巴登-福騰堡和巴伐利亞中間。200年以後,烏爾姆小鎮上誕生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笛卡爾的二元論的想法,也是從烏爾姆發明的坐標系來的。笛卡爾之前的哲學家,無論是畢達哥拉斯還是其他人,都認為萬物是由一樣事情組成的。比如有人認為萬物是由水組成的,有人認為萬物由空氣、由泥巴組成的。畢達哥拉斯說萬物都是數,但到了笛卡爾,他認為坐標系有兩個,為什麼萬物只有一樣事情,便提出了著名的二元論。

帕斯卡爾定義了氣壓單位。17世紀的法國,巴黎已經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但是交通卻是個問題。那時交通沒有汽車,只有馬車,而馬車只是貴族才有,普通老百姓要從城東趕到城西,走路太辛苦了,然後帕斯卡爾建議建立公共馬車,他向巴黎市政府建議,成立一個公共馬車服務公司來操作這件事情。這就是我們今天每一座城市公共汽車服務公司、計程車服務公司的雛形。

牛頓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是個數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和哲學家。1673年,他發明了級數,因此英國聘請他為皇家學會外籍會員。當時英國跟德國一樣,科學水平都不高,遠遠不如法國。而萊布尼茨在法國發明的微積分,結果法國反而不給他外籍院士的頭銜,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法國處在領先的地位。

17世紀的哲學

借著文藝復興的力量,科學大步前進。但科學要想持久發展,人文方面必須得跟上去,正好17世紀的這幾位科學家就做了傑出的貢獻。最突出的是笛卡爾、帕斯卡爾、萊布尼茨。

「知識就是力量」,「讀詩使人靈秀」等,這些都是培根說過比較有名的話。他提出了歸納法,徹底打敗了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

達爾文發明生物學時,歸納法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並不是個好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打瞌睡,所以在三一學院的塑像群裡面,他在牛頓前面打瞌睡,所以大家把他塑造成下圖這樣。

達爾文

霍布斯在這些科學家中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他最有名的著作叫《利維坦》,他最有名的一句話「一切推理皆為計算」,而這句話導致了萊布尼茨發明了乘法計算器。

霍布斯

霍布斯說:「如果物質的東西和它們的所有部分始終處於靜止或永遠作同一運動,那麼世界萬物就不會有所區別。因此,萬物的各不相同必定是由於有多種多樣的運動」。霍布斯、笛卡爾、帕斯卡爾,他們年輕的時候都從事科學研究,但是到了年長以後,他們把經歷轉移到對哲學、對思想的探索上去,出版了這些代表作,對後輩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作用非常大。

帕斯卡爾除是哲學家、科學家以外,他還是個信徒。他說: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麼你相信他也不會失去什麼;而上帝如果存在,你相信他就可以獲得永生」。這句話是我比較欣賞的他關於宗教的一句話。帕斯卡爾跟笛卡爾他們兩人之所以到晚年都能夠持續的創造,更多的依賴於他們的懷疑主義,其中帕斯卡爾是比較溫和的懷疑主義者,而笛卡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懷疑主義者,對世界萬物他首先要質疑,然後才能進行探究,最後才能有所發現。我想這也是我們的科學精神。

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有一個最有名的著作《倫理學》,是按照歐幾裡得的幾何方法演繹產生的。洛克的代表作叫《人類理智論》,他認為人的所有知識都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他曾經說「知識來源於經驗,而宗教和道德像數學一樣可以予以證明」,他很多著作裡面用了好多抽象的,類似於數學概念的東西來表達。這也是受到文藝復興遺風的影響,很多哲學的表達方式就傾向於用數理的方法來表達。

洛克

17世紀末,數學作為一種可以應用到基本物理問題的工具,已達到了成熟,所以在18世紀,數學給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17世紀的科學和哲學,可以說非常好地完成了使命。

懷特海曾說:「世界歷史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富於頭腦的人在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建立普遍性的原則。大學的主要責任,包括學術,主要責任就是繼承這種傳統,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而廣泛傳播,使之流芳百世。」這句話值得我們去深刻理會。

如果把文藝復興的藝術跟唐朝詩歌相比,它們各有千秋,都很輝煌。唐朝詩歌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高。李白、杜甫有很多的外國詩人粉絲。

那麼它們的差別在哪裡?唐以後的兩宋,有很多技術上的革新,四大文明中的三個是在宋朝以後完成革新的。文藝復興以後的17世紀的歐洲,則是天才輩出,群星璀璨的世紀。一個是技術上取得很大的進展,另外一個在理論包括人才方面,包括可持續方面,群星璀璨,天才輩出,還是有差距的。我認為原因是唐朝只是詩歌的發展,並沒有注意文理交融。而文藝復興時,科技包括數學跟藝術結合得非常好,對後續發展非常重要的。這個差別對今後的發展是值得參考的。

剛剛過去的諾貝爾獎,大家都在感嘆日本人的成就,我想中國需要一個更好的人文環境,但並不是說讓科學家去做人文,我覺得一個好的人文環境可以讓科學家看問題更為深遠,可以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能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推薦

《科學大家》欄目精彩文章匯總

《科學大家》專欄投稿郵箱:sciencetougao@sina.com 來稿請註明姓名、單位、職務

相關焦點

  • 攜手造就天才,賦能未來教育
    2020年9月13日,廣東省新華書店教育培訓中心聯合藍色冰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州聯合舉辦了「攜手造就天才未來,藍色冰川教育科技和新廣東新華教培中心聯合品牌將繼續加強自身優化,並持續與各企業、社會組織、機構進行深度合作與交流,整合更多資源;希望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並通過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培養面對未來的高素質人才;也希望通過我們先進的理念、方法、模型、系統造就更多天才
  • 自閉症不僅造就天才,還可能左右了人類進化
    (原標題:自閉症不僅造就天才,還可能左右了人類進化)
  •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這是一個被廣泛爭議的問題。我們不妨用辯證法的思想來進行一次深度剖析。一批有志青年,突破重重阻攔回到祖國,為研發「兩彈一星」立下不朽功勳,他們包括曾經的美軍上校錢學森、抵10個師的郭永懷、核彈之父錢三強,還包括沒有出國經歷的氫彈之父于敏等一大批老一代頂尖技術專家,他們帶著剛剛畢業的國內本科生,從零到有,從有到強,在短時間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成就,可以說是英雄加快了歷史進程,也造就了時代。
  • 時代造就美人,美人造就經典。Come on,喜歡王祖賢,咱們就是盆友
    王祖賢在《倩女幽魂》中飾演的小倩被許多網友讚不絕口,雖然這部電影也被翻拍過很多次,其中「天仙姐姐」劉亦菲也出演過;2020年,陳星旭和李凱馨也正在翻拍這部電影,但是王祖賢版的《倩女幽魂》中的場景氛圍和她的詭異魅惑造就了這一部不能超越的經典電影。王祖賢不止在國內很有名氣,在韓國、日本等東亞地區都頗受歡迎。
  • 天才,就是這樣造就的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大家都很熟悉,它來自世界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1847
  • 四部委約談馬雲,螞蟻金服上市擱淺,馬雲和時代到底是誰造就了誰
    很多人都有馬雲這樣的幻覺,以為是自己創造了這個時代,其實類似馬雲這樣的企業家不妨回想一下,阿里的成長經歷哪樣不是時代的賦予?如果不是當初時代給予你機會和便利,怎麼可能有今天的阿里?很多時候其實是政府給予了很大的空間,給了優厚的條件和巨大的機遇。
  • 兩個閱讀障礙天才造就了蘋果
    1967年2月27日,艾維出生在英國倫敦的Chingford,艾維的設計天才,或許一部分來自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個遠近聞名的銀器匠,曾在當地的大學中任教。艾維在大學期間學習了工業設計,1992年,蘋果當時負責產品設計的高管Robert Brunner,邀請艾維擔任產品設計顧問,不久,艾維加盟蘋果,成為全職員工。
  • 幼兒園老師:5個記憶力訓練遊戲,造就孩子天才大腦,越來越聰明
    導讀:幼兒園老師:5個記憶力訓練遊戲,造就孩子天才大腦,越來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老師:5個記憶力訓練遊戲,造就孩子天才大腦,越來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博友精造鈦鍋 造就「鈦」美烹飪時代
    博友精造鈦鍋 造就「鈦」美烹飪時代 房天下
  • 關於卡爾威特天才教育法的一些感想
    本來柏仔還想繼續研究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法,今天卻無意在某個網頁看到某些批判卡爾威特天才教育法的長篇文章
  • 天才達·文西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但其實,他的傑出並不僅僅體現在他那為數不多的畫作上,他同時還是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雕塑家,建築師,植物學家,音樂家,作家....可謂是集多重身份於一身的全才。可以說,即便在達·文西後500多年的當今社會,儘管科技較之以前已甚是發達,信息獲取也更加容易,但是能做到像達·文西這樣的通才,應該還是沒有幾個。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對達·文西更是推崇有加。他稱讚達·文西說:「他在藝術和技術當中都發掘出深厚的美感,竟還能將二者融會貫通。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給予我無限的靈感。」
  • 趙忠祥的60年主持往事:我是被時代造就的一個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7日電 題:趙忠祥的60年主持往事:我是被時代造就的一個人  記者:袁秀月  16日早上7點半,趙忠祥因病去世,享年78歲。  讓人遺憾的是,這天還是他的生日。從中國第一位男播音員,第一位進入白宮採訪的中國記者,到主持《動物世界》、春晚,他在人世間兜了一圈,最終在生命起點的日子歸去了。
  • 法國大革命造就拿破崙?
    然而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崙,那沒有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命運又會如何呢?首先有一點是肯定的,是金子都會發光,拿破崙的能力毋庸置疑。然而是金子都會發光的前提是,有人看到了他的光。法國大革命打破了舊有貴族對於上層社會的壟斷,使法國社會上下階層得以流通。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拿破崙並未從中受益。
  • 西方國家有愛因斯坦、牛頓和愛迪生,那中國有什麼天才科學家?
    說起天才,不知道小夥伴們心中是怎麼定義天才的呢?天才應該是對人類、對社會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那些人往往都是科學家,在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在德國有個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英國有個天才科學家叫做牛頓,那不知道小夥伴們覺得我們中國有哪些天才科學家呢?
  • 電力之戰:19世紀末,天才們關於交流電與直流電的交鋒!決戰篇
    【4】時代的抉擇——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可以一直欺騙一些人,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欺騙所有人,但你不可能一直欺騙所有人」。【5】尾聲——英雄的謝幕經歷4輪博弈,3位天才在2種未來裡,最終選擇了這1個答案!
  • 小孩的邏輯頭腦發展與邏輯頭腦造就
    美國國度天才兒童協會對於「天才兒童」的特徵概述是這樣的:,實際上也是在造就「天才小孩」。這個時期,家長可以著重造就小孩的空間感知能力和頭腦能力。3. 抽象頭腦階段:6-11歲這個時間的小孩,大腦發展已趨於完備,對待事物的認知已可以憑藉有1個「設想——構造」的過程,此時造就小孩的邏輯頭腦,小孩的承擔能力也更高。
  • 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
    這部勵志電影打動了無數人,「爆裂鼓手」,偏執往往造就天才愛看電影,暢聊故事,因為電影我們相聚在一起,各位朋友們好,我是小肖。今天小肖跟各位帶來的電影,是一部國外的經典高分電影,叫做「爆裂鼓手」。心情不錯的他又來到了那家影院,還是那個前臺女孩,不過這一次安德魯拿出勇氣要約她出來,周一晚上7點,這是他們第一次約會的時間。或許是頭天晚上過於興奮,他一覺醒來的時候發現已經過了指揮告訴他的練習時間。
  • 【科技英雄傳】兩個閱讀障礙天才造就了蘋果
    1967年2月27日,艾維出生在英國倫敦的Chingford,艾維的設計天才,或許一部分來自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個遠近聞名的銀器匠,曾在當地的大學中任教。艾維在大學期間學習了工業設計,1992年,蘋果當時負責產品設計的高管Robert Brunner,邀請艾維擔任產品設計顧問,不久,艾維加盟蘋果,成為全職員工。
  • 你知道人類歷史上的天才世紀嗎?
    如果把歐洲各民族在我們這個時代以前的220多年中的思維活動作一簡短而十分確切的敘述,就會發現他們一直是依靠17世紀的天才在艱念方面拾他們累積的財富來活動的。這個時代的人繼承了16世紀的歷史性革命所具有的觀念酵素。同時他們又把涉及人生各方面的現成思想體系傳給後代。17世紀這個時期始終一貫地為人生活動的各個領域提供了思維活動的天才,對於那個偉大的時代來說,這些天才都是完全相稱的。
  • 婦聯幹部故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個平民的幸福人生 ——回憶我的...
    婦聯幹部故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個平民的幸福人生 ——回憶我的母親張美春 2020-03-07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