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金華客戶端消息(通訊員 王仁嶼)
蔣銀妹是項宅社區永盛新陽光小區垃圾投放點的分揀員,她每天5點起床,6點前就要趕到點位,今天是她上班的第三天。「第一天垃圾不分類的人多,就要把每一個塑膠袋打開,還要對投放垃圾的人說好話,希望下次垃圾分類後再投放。前二天比較累,今天垃圾會分類的比前二天多了,工作相對輕鬆點。」上午8:45分,垃圾收集車來後,把垃圾拉走。9點看到沒有人來投放垃圾了,蔣銀妹和監督員崔惠芳一起把每隻垃圾桶仔細清洗乾淨,然後又把地面用水進行了清洗,才下班回家吃早飯。
「沒有撤桶並點前,這裡每天至少有10桶垃圾,這二天都在6桶左右,垃圾實現了源頭減量化。」三江街道項宅社區黨委書記馬平園說。居民配合、支持也是垃圾分類減量的一個因素,怎麼進行廢物再利用,項宅社區在積極想辦法。
小區居民唐建寧說,垃圾分類是大好事,現在小區就比之前乾淨清爽多了。之前不分類也沒有分揀員,垃圾桶滿後得不到及時處置,造成地面都是垃圾。其實人人都愛乾淨,只是怕分類麻煩,慢慢養成習慣就好,我很支持垃圾分配。
鄭躍成是一名專職開垃圾車的師傅,從業5年多。「這二天拉的垃圾比以前少了許多,這都是垃圾分類帶來的看得見的好處。垃圾少了,我也能少跑幾趟,比之前輕鬆了。之前不分類,拾荒的人把垃圾倒在地上,把可回收的撿走走人,其他垃圾堆地上就不管,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用手撿、用手棒,幾次都被玻璃、鐵釘劃破手。」
晚上6點30分,在天龍南國江南名家小區看到,分揀員倪美新一邊在耐心地向來投放垃圾的人講如何分類,一邊手拿鉗子對垃圾袋裡的垃圾逐一進行分類。態度熱情,滿臉含笑。她其實也是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下班後晚飯沒吃就趕到投放點,直到晚上9點把垃圾桶和地面清洗乾淨後才回家吃晚飯。
「江南名家小區的居民都比較支持垃圾分類,還有一個阿姨看到我沒有帶水,就到小區門口超市買了一瓶礦泉水給我,我好感動。這裡好幾戶居民的垃圾分類分得很細,這也增添了我工作的信心。」倪美新說。
「倪美新工作很認真,交給她的事情我們都很放心,她是真正的早出晚歸人。由於早上5點就要到投放點,她比一般人都起得早,早飯也是9點結束後才吃得上。然後又要完成社區其他工作,卻從來沒有叫過苦、喊過累,沒有抱怨、沒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工作激情。」天龍南國社區黨委書記俞曉陽說。
同事王元說,美新姐好樣的,她每天總是開開心心,她的親和力很容易就與居民打成一片,小區居民也很認可她。她是好榜樣,我要為她點讚!
三江街道垃圾分類辦潘成桂說,垃圾分揀員很辛苦,希望大家多支持她們的工作。垃圾投放點可能還不夠完善,也望大家多份理解,新鮮事物免不了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一定會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