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的《蕭蕭》:誰說「童養媳」的命運只有苦難

2021-02-19 天天歷史會

和《邊城》一樣,《蕭蕭》的故事背景,同樣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湘西農村,語言清新自然,寫景優美淡雅,鄉土氣息濃厚,情節豐富,保持著沈從文一貫的風格。

1929年對沈從文很重要,因為在這一年夏天,沈從文剛剛認識張兆和,這年冬天,沈從文從湘西來到上海。

沈從文一直都自稱「鄉下人」,上海這種大城市讓他感到百般不適,尤其是物質文明對人性的「扭曲」,讓文藝青年沈從文覺得很不舒服,於是他寫下了《蕭蕭》。

《蕭蕭》的主人公蕭蕭,是個女孩子,沒有母親,小寄養到伯父種田的莊子上,終日提個小竹兜籮,在路旁田坎撿狗屎。12歲的時候,蕭蕭成為了「童養媳」,丈夫比她小9歲。

但是對蕭蕭來說,出嫁只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婆家吹著嗩吶,抬著花轎,將她娶進了門,想必也花了不少錢。所以她也決定,在婆家踏踏實實地幹活,即是報答婆家大方,也是害怕婆家打罵。

婆家也只是一般人家,這不難理解,「童養媳」之所以存在,就原因一般老百姓家境貧寒,怕娶不起兒媳婦,就把目光投向了更貧寒一些的家庭。蕭蕭這樣的,就是他們很好的選擇。

蕭蕭每天要照顧「小丈夫」,織布,洗衣服,打豬草,推磨……總之什麼活兒都幹,不會就學,反正她願意學也願意幹。

蕭蕭從來不會抱怨自己出身不好,和「翠翠」一樣單純善良,自由快樂。

蕭蕭和「小丈夫」之間,自然是沒有愛情的,但蕭蕭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鄉下人樸實,婆家也沒有過分打罵她,除了不讓她上學,婆婆還同樣她攢私房錢。

3年後,蕭蕭長大了,出落得很好看,長工花狗就看上她了,給她唱山歌。蕭蕭對花狗的愛懵懵懂懂的,花狗發了毒誓,蕭蕭就和花狗在一起了。

很快,蕭蕭懷孕了。原本以為兩情相悅,終究只是所託非人。花狗不敢擔負責任,丟下蕭蕭自己跑了。如此看來,蕭蕭還沒有「翠翠」好運,至少「翠翠」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是真的。

但是,蕭蕭並沒有自此淪落「黑化」,也沒有埋怨花狗的「渣男」行為,她只當得了一個教訓,承受著所有苦難,這樣的勇氣,是人性中的美好東西,也是她和「翠翠」最相似的地方。

但是,「紙保不住火」,蕭蕭懷孕的事情,被婆家知道了,在當時,自家的童養媳,懷了別家的孩子,是罪大惡極的醜事。

婆家按照「鄉下人」的規矩,給蕭蕭兩個選擇,一是「沉潭」二是「發賣」。前者不難理解,後者的意思,就是要將蕭蕭重新賣給別家,從此生死有命。

伯父不忍心讓蕭蕭「沉潭」,那樣只有死路一條,便答應了「發賣」。但是,蕭蕭已經懷孕了,沒有人家願意「接盤」,無奈之下,蕭蕭又在婆家住了下來。

婆家並沒有對蕭蕭步步緊逼,但一直都沒有合適的人家來要蕭蕭。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看著蕭蕭誕下的小生命阿牛,婆家反而不那麼在意孩子到底是誰家的了。

書中是這樣寫的:「這件事情既經說明白,照鄉下的規矩,倒又不什麼要緊,只等待處分,大家反而釋然了。」

月子裡,婆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吃蒸雞喝米酒補血,一家人都很喜歡阿牛。「小丈夫」也捨不得蕭蕭離開,蕭蕭便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嫁給了「小丈夫」,不久後又給「小丈夫」添了個兒子。阿牛平時就叫「小丈夫」大叔,大叔也從不會生氣。

曾經以為的洪水猛獸,最後也會是歲月靜好。一家人又生活在一起了,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其實,本來也沒有發生什麼。很久以前少女犯了個錯,後來改了,大家也就原諒她了。時間會衝淡仇恨,人性中的寬容也會讓人感到幸福,而人總是嚮往幸福的。

在這場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前者終究戰勝了後者。阿牛「團頭大眼,聲響宏壯」,鄉下人那個不喜歡?而蕭蕭所謂的「不知羞恥」,在見慣了的「鄉下人」看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人說,《蕭蕭》的結局不夠現實,可沈從文本來就不是現實主義作家,他寫的是他理想中的社會,在他的文章裡,總能看見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不管是《邊城》,還是《蕭蕭》。

在物慾橫生的地方,人會逐漸被「物質化」,具體表現為:人在做一件事時,會先考慮到自己的利益。當時的上海,在沈從文眼中就是這樣的。

然而,沈從文比並不想被「物質化」,所以他寫下了《蕭蕭》。《蕭蕭》裡歌頌的,是人性的美好,因為在沈從文看來,這是可以化解一切醜惡的東西。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沈從文,追尋的現代生命形式,以及不停拷問生命的意義!
    作為一個「信仰生命」的作家,沈從文認為,生命的意義正在於生命本身的自覺與自主,他說「生命之最大意義,能用於對自然或人工巧妙完美而傾心,人之所同。」幻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有對生命的自覺認識,另一方面,要有對生命的自覺追求。在談到對生命意義的不同理解時,他又說「大別言之,聰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習慣生活。聰明人以為目前並不完全好,一切應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個理想。
  •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
    一直以來,沈從文最被人熟知的作品,該是《邊城》,年少時,他的《邊城》在我們所學語文課本上,有著節選,這大抵該是他被我們熟知的緣由,或許也能說,這是我們與其文字結緣的起始。但除卻《邊城》,沈從文的其他作品,不知他人如何,我卻是未曾聽聞過那些名字,如《蕭蕭》、如《三三》、如《朱龍》。
  • 沈從文: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在沈從文晚年回故鄉探親時,在家鄉聽了儺戲,這是一種古調猶存的很老的弋陽腔,沈從文動情地聽著,激動地說:「這是楚聲,楚聲!」說著便淚流滿面。由此可見,家鄉的文化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湘西的山水人情瑰麗而又浪漫。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成長的沈從文,幼年冥頑不化,對人生萬象充滿了好奇與求知慾。
  • 《邊城》與《八駿圖》中城鄉世界的對比,折射出沈從文的精神世界
    這使他們把一切責任推給外在環境與命運,他們很少願意積極地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現狀,變革來臨時,他們往往選擇逆來順受。於是人的個性更趨內向,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各懷心思,因猜疑、誤會而致隔膜, 從而感到與他人交流的困難,惟獨缺少對自己生命的體驗和內省, 最終釀成悲劇。
  • 沈從文只有小學文憑,為何胡適卻聘請他當教授?
    可是站上講臺,沈從文卻蒙圈了,愣站著說不出話來。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直到一個女生喊道:「你快說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好啦!」沈從文如夢初醒,猛然想起那句一開口要說的話。他終於找到了一張網上的「綱」,心裡頓時盈滿了要講的內容。
  • 只有經曆命運的苦難,才能啜飲生活的芳醇
    人生沒有彩排,沒有誰知道,關於未來的天氣預報。歡愉和痛苦,是一對攣生姊妹。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只能掙扎在困苦的深淵中。只有獨自面對世界的風雨,跌倒了,仍滿面灰塵遍體傷痕地站起來,義無反顧地選擇向前,勇敢剛強地把舵握槳,才會讓生命的船,渡向光明與遼闊的彼岸。
  • 沈從文的愛情宣言:愛我,因為只有你使我能夠快樂!
    【情話沈從文】三三,想起我們那麼好,我真得輕輕的嘆息,我幸福得很,有了你,我什麼都不缺少了。【情話沈從文】從文二哥:只在於一句話的差別,情形就全不同了。【情話沈從文】說到「快樂」時我又有點不足了,因為一切縱妙不可言,缺少個你,還不成的!我要你,要你同我兩人來到這小船上,才有意思!
  • 人間值得:評《懂得的就值得:沈從文散文精選》
    沈從文的祖父是貴州提督,父親參加過大沽口抗擊八國聯軍,無論是家庭因素還是所處環境,戰爭,軍人,死亡,手起刀落成為了他少年時習以為常的記憶。於是,當辛亥革命槍聲打到湘西時,年少無知的沈從文和小夥伴們可以趴在城樓上從容地看著對岸殺人,還比賽著誰能數清人頭。
  • 女主是童養媳的小說推薦,古墓裡沉睡千年的人說她是他的童養媳!
    女主是童養媳言情小說,古墓裡沉睡千年的人說她是他的童養媳,這種設定真是別具一格,很有趣,大家可以看看哦!,不讓她下崗回家,還理直氣壯的說她就是他的童養媳,不能走!男主很愛吃醋,小正太的時候很萌,長大後更是腹黑得讓人喜歡,這麼有趣的修仙童養媳小說,大家不要錯過哦!《異界童養媳》 作者:冰禾書評:穿越異界成為小童養媳的甜寵文,女主帶著修仙的遊戲系統穿越了,成了個孤女,不過給她搭配了一個廢柴相公,她能說拒絕嗎?
  • 小故事:十二歲的童養媳
    可只有被獅子座真正喜歡的人才會知道。只有冷水慢慢加熱才能把血水完全煮出來。4、雞肉一般需要在鍋中煮5分鐘左右。頭天晚上眼兒瞅著童養媳把滿滿一籃子燉好的豬頭肉掛到了廂屋的房梁上,清早起來一看硬是少了一大塊。於是,那婆婆就採著童養媳的脖領子質問:「是不是你偷吃了豬頭肉?」童養媳委屈地說:「我夜裡睡覺都沒出屋,啥時候偷吃了?」無對於雙魚座來說。從來不會被消極的情緒所影響。
  • 沈從文邊城讀後感
    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說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
  • 害怕苦難的人,讀一下priest這句名言,就會愛上苦難,真知灼見!
    試問人生誰不怕苦難啊?說不怕苦難的人,是什麼人?估計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或是已經經歷過很多苦難的人。不管怎麼樣說,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的人,面的苦難,都是害怕的,但不管做什麼,總有一個頭一次。只要經歷過一次,一般第二次再經歷,相對而言,也會覺得不那麼難,不那麼害怕了。不管害不害怕,多數人都是不想經歷苦難的,也只有少數人不那麼認為。少數人會怎麼認為呢?
  • 沈從文:另一種紀念
    鳳凰的朋友們當年參加過那個儀式,他們說,大部分骨灰撒進沱江了,只有幾塊骨頭是由沈先生的孫子親手埋在這石頭下面的。其實,一個遊子,一個精神的遊子是永無故鄉可回的。就像一條從雪山之巔走下來的河,從它出走之日,就再沒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鳳凰城裡長到十五歲,而後從軍,又在沅江、辰水之間浪跡五年。此後,湘西的山水就再也關不住一個年輕人的心了。
  • 當代書評 | 作家沈從文是怎樣煉成的——王曉陽讀《沈從文的前半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內外對沈從文的評價越來越高,沈從文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越來越高,甚至直追魯迅。我也先後補課式地讀了他的《湘行散記》《從文自傳》《蕭蕭》《長河》《邊城》等作品,有些震驚地發現,我的閱讀竟然遺漏了一個重要大家。至此,「沈從文何以為沈從文?」「他的那些傳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為什麼差一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問題長期縈繞我心。
  • 魯迅與沈從文,誰更偉大?誰的文字更能擊中我們的心靈
    沈從文 先說一段往事: 1930年4月19日趙景深在上海舉行婚禮,魯迅和沈從文皆應邀出席。 「七人」,有沈從文嗎?似乎是個謎。 1936年10月19日晨魯迅逝世,當天下午沈從文在接受《世界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餘與魯迅先生,僅在上海時晤得一面,當時系赴一宴會,餘與其同桌,然彼此之間,並無一語相通。 這就是兩位文學大師的一面之緣。
  • 沈從文的書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一兩年,沈從文就停止了摯愛的文學創作了。命運多舛的他並沒有放下如椽大筆,1949年,他轉向從事文物研究。1953年,沈從文以工藝美術界代表身份出席第二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時,毛澤東、周恩來接見12位作家時,毛澤東對他說:「再寫幾年小說吧。」是年11月,他致函周揚,表示還是在博物館做文物研究和工藝美術史研究。
  • 故事奇聞:十二歲的童養媳
    工作根本找不到……你說我該怎麼辦呀?聽完劉倩的講述。這也造成瓶子們在感情中總能保持冷靜理智。了解他們的人都知道這點。郭麒麟的愛情觀:愛情就是簡單的我喜歡你。充分詮釋了簡約而不簡單的道理。人們常說。遵循一個穿搭技巧。那一年,張財主給自己的傻兒子領來個十二歲的童養媳。那丫頭雖然出身貧苦可非常能幹,炕上地下擱哪哪行,幹啥像啥。
  • 明清奇案:童養媳助殺小丈夫
    哥哥陳昌沒有生子,自以為還年輕,早晚會有孩子,誰承想剛剛30歲,便得了一場重病不治身死了,使剛剛25歲的趙氏成為了寡婦。所以想慫恿趙氏改嫁,自己不好出頭露面,便讓媳婦去說。王氏與趙氏的關係不好,便讓童養媳劉氏傳話,希望趙氏早點嫁人,童養媳劉氏把公公婆婆的意見轉達給趙氏,趙氏頓時惱火的說:這肯定是他們兩口子做下的計較,逼我改嫁,就是要佔我這份家產,我絕不與他們善罷甘休。童養媳劉氏說:大媽若是不改嫁,就要從元書、元格二人選一個立嗣,您這份家產還是人家的,你還不如求求他們,或許還讓你帶些陪嫁。
  • 聶華苓:鄉下人沈從文
    我立刻知道那是誰,跑過去不斷叫著:沈先生,沈先生,沒想到,沒想到!他握著我的手,仍然微笑著。我轉身拉來和人寒暄的Paul:你猜這是誰?Paul兩眼盯著他。就是那個在衙門口轅門上、雲梯上看到許多人頭、一串串耳朵的小男孩!我說。沈從文!沈從文!Paul驚喜大叫。
  • 沈從文的講解員歲月
    我是誰?我究竟是為什麼這麼下去?」沈從文對待講解工作認真而充滿熱忱,講到動情處,他常會壓低聲線,不由讚嘆:「美極啦!美極啦!」從事工藝美術設計、電影、戲劇的工作人員,常需要用到古代服飾花紋、道具等方面的知識,對他們提出的各類問題,沈從文總是不厭其煩,儘可能滿足。有時他甚至擔心別人聽不清湘西口音,講完後又叫對方留下地址,再寫十幾頁的長信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