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英語的導向: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的分野

2020-12-14 和訊

  近日上海的春季高考落下帷幕,很多考生被考的目瞪口呆:英語當母語考啊!

  上海高考英語難到了什麼程度?一般來說,很多上海中學的孩子們單詞量是普通地區孩子的兩倍,而且,有的老師在學生高二的時候就會拿一些大學四六級的試題給孩子們做,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數。也就是說很多上海的學生在高二的時候英語已經達到了大學四六級的水平了,然而這麼出眾的英語水平,在上海高考中依然捉襟見肘。

  這兩年高考改革之後,每次高考後都有大量學生反映英語過難,有的學生感慨:

  投胎不慎到上海,英語高考要跳海!

  上海高考英語的命題導向

  儘管坊間對高考英語的難度頗有抱怨,但是命題組表示題目出的很不錯。

  拋開套話,直接看命題人的思路:聚焦核心素養

  試卷命題依據課程標準,根據英語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全卷語篇材料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取材廣泛,體裁多樣,全面考查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那什麼叫實際使用情況?我找來了英語試卷,分析了一下,發現有上海英語試卷有如下特點:

  詞彙量大。

  接近實際生活

  今年的聽力原文部分,相比之下四六級是小兒科

  閱讀文章篇幅長且難。今年的閱讀理解原文來自於紐約時報的文章。

  這是英語高考,不是閒情雅致看看報紙。這種要求對學生的做題速度是一個考驗,對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知乎上就有學生吐槽:

  閱讀ABC篇呢,這難度,我感覺比技術文檔還難讀。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我自己讀文章我自己能理解,但你下面出個題,這就讓我很難受了,理解的話對於一個長期混跡於khan academy,nature和science的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但是做題就是另外一回事。題目目標清晰,準確,那還是很不錯的。而對於題目模糊,硬要考試推測裡面的意思,這個推測的度很難把握,而對於這種出題老師,我只想樹一根介於食指和無名指之間的手指(或者說我就是一個弟弟)

  為什麼上海英語高考越來越「難」?

  我在難上面打了一個引號,如果你仔細對比一下SAT和SSAT的英語試卷,以及我對美國教材體系的了解。上海的英語試卷的難度相當於美國初中的水平。我隨便扔一篇SAT的閱讀理解過來:

  SAT的閱讀樣題(美國高考)

  美國高中12年級的閱讀詞彙練習冊

  考過4,6級的你,能認識上面紅框中單詞幾個? (後臺回復WW3K12獲得樣題)沒有任何誇張,這是Wordly Wise 3000 第12年級,第一課的詞彙和閱讀理解。

  我也知道,拿英語非母語的上海考生跟美國考生直接比是不合適的,但是從中可以了解一下美國的英語考試是個什麼難度。

  我們把考試難度進一步降低,看看美國私立高中的入學考試SSAT(後臺回復 SSAT 可以下載一篇模擬樣題)。你自己比較一下就知道了,上海高考的英語難度也就是和SSAT持平,甚至還低一些。

  SSAT高中入學閱讀理解

  是的,當英語逐漸退出高考的大趨勢下,命題組的導向非常清楚:

  從平民教育轉向精英教育,從考試英語變成實戰英語。

  很多過來人都有這樣一個經驗:發現自己學了十幾年英語,打開電視看聽聞,完全聽不懂主播在說什麼。看美劇,有的演員抖了個包袱,別人都哈哈大笑,只有自己在那裡尬笑,因為完全沒有get到笑點。看報紙,看科研論文,單詞大部分都認識,連在一起完全不知道什麼含義。

  在高考必考語數外的情況下,英語只能是平民教育:為了照顧所有的人,不可能講的特別深,做的特別難。最後的結果就是折中。有的人不想學英語,你逼他學英語人家拼死拼活,英語還是不及格。而有的人想學英語,課本上英語考滿分,一樣無法適應真實的英語環境。

  所以新的導向就是走精英教育路線,上海的策略就是我不管你們「鄉下」怎麼教,上海就是要和國際接軌:再也不搞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這種考試了。直接把上海高考英語的水平拉到美國中考的水平。

  精英教育又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將來你高考要準備考英語的,你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比如生活中你能拿自由閱讀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能夠順利閱讀原版小說,能夠背誦名篇比如林肯在 葛底斯堡的演說。

  有人能全文背誦

  不是說製造焦慮,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在現在的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

  不要以為上海滿大街都是土豪,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6萬元!再看看各個機構的英語培訓課的年費。

  一年的學費快佔到上海人均可支支配收入的1/4

  家境比較好的孩子,一路過來都有1對1私人外教,還經常參加各種暑假夏令營,寒假冬令營。有一年暑假,我送孩子在上海上過一個每周5600元的夏令營。上課老師一個是外教,一個中教。全程英語授課,所有的孩子跟ABC完全沒有區別,課間在啃原版的OZ,把我這個鄉下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原版大部頭的OZ

  再比如說加州的Wonders教材在美國其實非常普通。而這套教材活活被魔都給炒成了明星教材。我保守估計這套書在中國的銷量是美國的10倍以上。(不過95%應該都是盜版的)

  牆外開花牆內香

  對於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孩子而言,要把英語提升到接近母語的水平,有非常清楚的路線圖。然而在路線圖背後除了孩子的努力,汗水之外還有家長們的巨大投入:

  這就是所謂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的分野

  結語

  作為半個從業者,喜憂參半:

  喜:這種大幅加大英語難度,推動英語從課本英語轉向實戰英語的導向,對我這個半個從業者而言,屬於重大利好。比如上海學生需要的絕大部分英語資源,我這邊都能提供。從Wordly Wise 到Vocabulary Workshop, 從Star Reading, AR 360 到各種原版的教材各種練習冊,到外教培訓資源我們都有。所以這種導向對我們而言是重大利好。

  憂:剩下的人怎麼辦,菜場小學裡面的小赤佬怎麼辦?在軍備競賽中,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買裝備」武裝自己。甚至他們連牆都翻不出去,什麼紐約時報,什麼khan Academy,聽都沒聽說過。

  高考是中國教育的指揮棒,這根指揮棒已經開始揮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西雅圖雷尼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重溫「平民教育」的精神
    楊東平 大教育  今天重溫「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堅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堅持面向大多數人、面向農民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公平價值。  不久前,溫家寶總理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說:「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平民,平民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整體國民的素質」,「要使教育成為面向平民的教育,從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 我們欠缺的是這樣的平民教育
    美國教育發給學生的是兩張文憑。第一張是顯性文憑,即一般意義上的文憑,大家容易理解。美國孩子讀完書之後,擺在身上還有一張隱性文憑,這就是具有平民意識的公民文憑,即做一個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謙卑公民。這種價值觀的形成,是由家庭、社會、學校的互動來完成的。美國這張隱性文憑是質量比較高的,這張隱性文憑將伴隨一個人走過一生。
  • 精英教育之三:中國可「進口」精英教育
    經濟觀察網 信力建 /文 從入學比例上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國際公認標準是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至45%之間為大眾化教育,超過45%為全民高等教育。除開高等教育入學率,我們的高等教育既不精英也不大眾。
  • 法式精英工程師教育「落戶」上海
    法式精英工程師教育「落戶」上海 2015-12-02 15:30:4512月2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交大-巴黎高科學院)2日宣布通過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認證和歐洲工程教育認證,可直接為畢業生頒發法國工程師文憑,這也標誌著法國精英教育遠渡重洋「落戶」到上海。
  • 改革深水區,教育該往何處走?
    教育導向不一樣——公立學校倡導「素質教育」提倡「快樂學習」,因為一個階層嚴重固化的資本主義社會,窮人的孩子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識,公立教育導向其實就是把孩子哄得開開心心,輕輕鬆鬆畢業就算完成任務;而私立學校完全按照培養社會精英的標準來教育孩子——學習壓力與考試標準遠遠超過公立學校。
  • 人物 | 「國際平民教育之父」:受華工苦力觸動,一生致力於平民教育
    沉靜而理性的晏陽初回國後,審時度勢,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他主張,救國必須從平民教育開始。他認為:「今日最急需的,不是練兵、不是辦學、不是開礦,也不是再革命,我們全國上下人民所急需的,就是革心。把那自私自利的爛心革去,換一個公心。有新心而後有新人,有新人而後有新社會,有新社會而後有新國家。」
  • 從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談教育公平
    當今社會,無論哪個國家都是素質教育和精英教育兩條腿走路。中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精英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少說數人能享受的高質量的教育,需要刻苦鑽研努力奮進等一系列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這在中國,從理論上說,進入精英教育的大門是公平的,如果不能擠進去,那只能接受素質教育了。再聊聊美國,平時國內同行都認為美國實行的是全民素質教育。
  • 小學生科研,學二代的逆天路,平民希望在哪裡?教育,還是教育!
    並沒有,優秀教育資源從來都是人們的剛需。原因很簡單:知識改變命運!當人們在媒體的宣傳下對此動搖時,社會上的精英卻是加大了對優秀教育資源的爭取。奧賽沒了,還有各種各樣的競賽,你瞧,在不,小學生做科研,今天就讓我們看看,教育重不重要!
  •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時代價值
    就業導向職業教育與生涯導向職業教育的關係,有必要在一個更為宏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來重新探討這一問題。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該問題。無論是從政策文本層面來看,還是從學校實踐層面來看,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實際上主要探討的是「人才培養」問題,即我們應該以何種方式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此意義上,就業導向職業教育強調,職業教育應該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就此而言,就業導向職業教育並不過時,而且在當下「保就業」的大環境下,這一目標顯得更為迫切。
  • 精銳教育學子登頂上海高考,量身定製因材施教成就學霸精英
    登頂上海高考!在上海高考成績出爐的首日,國內K12教培領域的頭部企業精銳教育便傳來了喜報——在精銳上海閔行春申景城校區裡學習多年的小姚同學登頂今年上海地區高考,收到了清華與北大的雙份橄欖枝。 具體科目來看,語文133分、數學145分、英語139分、小三門207分(物理A+、生物A+、地理A),從初一開始小姚便在精銳接受多科的課外輔導,最終備考階段更在精銳全程進行語文及英語的學習。
  • 精銳教育學子登頂上海高考 量身定製因材施教成就學霸精英
    登頂上海高考!在上海高考成績出爐的首日,國內K12教培領域的頭部企業精銳教育便傳來了喜報——在精銳上海閔行春申景城校區裡學習多年的小姚同學登頂今年上海地區高考,收到了清華與北大的雙份橄欖枝。   具體科目來看,語文133分、數學145分、英語139分、小三門207分(物理A+、生物A+、地理A),從初一開始小姚便在精銳接受多科的課外輔導,最終備考階段更在精銳全程進行語文及英語的學習。
  • 重慶541名高三學生不堪教育高收費放棄高考(圖)
    新聞立即評:中國需要「平民教育」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指出,要使教育成為面向平民的教育,從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這番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人呼籲:應當使平民教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消除和克服片面發展精英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儘快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 民國職業教育和平民教育
    黃炎培和中華職業教育社  民國最成功的職業教育團體是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創辦者是黃炎培,而黃炎培在教育上的啟蒙者,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23歲的黃炎培考入上海南洋公學特班,當時,蔡元培恰在南洋公學任教。南洋公學的規模並不大,師生之間接觸也就比較多。黃炎培受老師蔡元培的影響,從此埋下了投身教育的種子。
  • 上海春季高考英語太難?市教育考試院院長作出回應
    上海春季高考英語難出新高度?一則題為「上海高考春考結束,資深教師發圈已爆: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帖子近日在網上熱傳。該帖中,一名自稱退休的英語教師表示,「慶幸作為外語教師已經退休了,否則難逃此劫,因為我的學生必定大面積失敗……」,試題內容涉及英劇、美劇,以及英美報刊多篇原文,難度較大。1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教育考試院獲得最新回應。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表示,春考英語難度沒有網傳的那麼高,別被帶偏了。
  • 這,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佳教育
    很多人對此頗有微詞,但張校長用實實在在的高考升學數據,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其實說白了,張校長採取的辦法,從長期來看,是痛苦最小的辦法,有人攻擊她在培養「高考民工」,我恰恰認為這話是對張校長最大的褒獎。
  • 我的精英教育困惑
    有的精英不是通過精英教育而形成的,而是出身於大眾化教育,甚至沒有什麼特別教育學歷,但這些不是精英的主要來源。窮人是否能夠成為精英的問題,關心的是窮人是否有機會通過精英教育而成為精英。我想結合一點兒個人成長的經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中國學生拼高考,美國學生玩精英教育,到底哪一個更公平?
    美國名校的精英教育1、教會學校最早一批殖民者來到美洲大陸,其中的」精英「為了讓歐洲文明在新大陸生根發芽,建立了一所教會學校。2、招生設限隨著教育普及,很多平民刻苦努力,遠超權貴家庭的紈絝子弟,於是頂級大學開始設限。要求考生考生掌握公立學校裡面沒有的課程,比如希臘語、拉丁語、法語,還有所謂的「素質教育」,比如馬術、高爾夫等。
  • 西城區高考英語_上海精銳教育培訓有限公司
    西城區高考英語,上海精銳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智能組卷測試,定期檢驗知識點掌握情況。西城區高考英語, 維教學,建構視、聽、說全真語境;貼近高考,順應英語聽說考試改革新創新。通過不斷地一對一練習,糾正與完善學生的高中英語口語發音,掌握高考英語考試要求的11大語音項目。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 未來教育的趨勢?如何個性化培養精英
    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重要發展趨勢。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研究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未來需要的是什麼類型的人才,如何培養適應新時代的人才。
  • 楚英學校:堅守「平民教育」理念 打造優質教育品牌
    高水平的「平民教育」 從辦學初的三百多人到擁有校區2個,在校學生近7000人,肖曉龍董事長、肖鵬校長將全部精力傾注於教育事業上,始終堅持走平民教育之路,面向大眾,以低收費高效率成功運作民辦教育。 每年40萬元的獎學金,讓200餘位優秀學子受惠,多年累計發放「楚英之星」等各類獎學金達6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