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的核心,重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在平時的科學教育活動中要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需教師給幼兒們營造出一個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且採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手段和組織形式,拓寬幼兒的探索空間。
科學小遊戲,幼兒科學小實驗
幼兒的科學活動形式是多樣的,它可以是正規性的科學活動,或是非正規性的科學活動,也可以是偶發性的科學活動。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科學小遊戲來探索科學原理吧!
當光遇到萬花筒
「快來一起變魔術啦!」小精靈嘟嘟拿出一個萬花筒,是的;當光遇到萬花筒時,魔術就開始了……
那麼,怎麼變魔術呢?快來跟著小精靈嘟嘟一起探索吧。
嘟嘟告訴大家,其實這不是魔術的。因為光是一種能量,由光子組成。光子就像一個個小球,遇到障礙物會彈回來,發生光的反射。
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物體,正是因為光線碰到物體表面時發生了反射,然後進入到眼睛。
如果把多面鏡子放在一起,則可以一次性照出很多圖像,我們改變鏡子的角度,可以使光線進行多次反射,照出更多的像,萬花筒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作而成的。
紙飛機的遠行
快來看,一架紙「飛機」飛過轉著圈兒落下來了。哇,這架紙飛機可真漂亮;那麼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它是怎麼疊的?怎麼才能讓它飛得更遠呢?跟著小精靈嘟嘟我們接著探索……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紙飛機機身的中間位置,把胳膊高高舉起,讓飛機的頭部向前,用手腕的力量用力把飛機投擲出去,看,紙飛機在空中飛起來啦!
那麼,紙飛機是怎樣起飛的呢?
紙飛機的飛翔是利用重力和升力的交互作用實現的。紙飛機本身的重量會牽引機身向下掉落,機翼則會抓住空氣,讓紙飛機在空氣中漂浮,一上一下兩股力量,再加上投擲者幫紙飛機向前滑行的動力(產生慣性運動而順勢滑出),三股力量的平衡,飛機就飛起來啦!
科學教育的核心;勇於實踐,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科學的實踐性是很強的,只有通過實踐探究,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現知識。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的探索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有通過科學實踐活動才能讓幼兒發現問題,也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解決問題,在小精靈的科學課堂中,讓幼兒的雙手動起來,在探究中升華知識。
科學小遊戲,幼兒科學小實驗,旋轉的陀螺
你們都玩過陀螺嗎?常見的陀螺是用木頭製成的上頭粗 底下尖想要陀螺旋轉時在地面上平穩地一甩陀螺就飛快地轉起來啦!
那麼怎麼讓陀螺保持平衡;為什麼陀螺能旋轉不倒呢?跟著小精靈嘟嘟我們繼續探索。
為什麼陀螺能旋轉不倒呢?
當陀螺受力旋轉時,各方向離心力總和達到平衡,因此陀螺能暫時用軸端站立,但隨著空氣阻力、地面摩擦力或陀螺重心問題等因素影響,陀螺旋轉地力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時,陀螺也就左搖又晃地倒下來了。
當幼兒在進行親子實踐操作時,在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認識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同點、差異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等,在具體探索性的科學活動中,幼兒進行著觀察、比較、分類、推理和判斷。教師要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去指導幼兒,讓幼兒對科學充滿興趣,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讓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