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能夠有效地豐富幼兒科學知識、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2020-12-22 曾健說遊戲

科學活動作為學前兒童五大領域活動之一,是學前兒童 重要的教學活動內容,擔負著豐富幼兒科學知識、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要任務。抓住幼兒好奇的天性,充分利用環境創設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是開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 成部分。本文主要從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創設的原則出發, 探究應該怎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究環境,以促進幼兒 更好地發展。

1 以幼兒為主體,考慮幼兒的特點需要

1.1 內容選擇要適合幼兒感知理解,符合幼兒特點

就學前科學教育來說,幼兒的科學不像成人的科學那樣深奧抽象,而應該是那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周圍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因此,在創設科學教育環境時,應從貼近幼兒生活、和幼兒經驗相關的內容進行選擇,避免過於抽象。否則孩子不但難以理解,還可能降低他們探索的欲望和對科學的熱情。

1.2 體現的形式要適合幼兒

學前兒童的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相適應,要考慮到幼兒的可操作性合理進行布置。如活動區的活動用具及材料的大小要適合幼兒;材料應擺放在較矮的架子上,以方便幼兒取放;活動區應利用圖片形式進行引導, 告訴孩子應正確的取放材料、使用工具,讓孩子學會按序擺放、安全操作。

1.3 考慮尊重孩子的感受,重視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

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在環境之中、蘊含在與環境的互動之中,而且也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在環境創設時, 教師應該讓孩子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傾聽孩子的建議,顧及孩子的感受。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孩子參與環境創設, 也是一種認知發展的過程,是一次鍛鍊的機會。

2 保持物質和精神上的開放性,提供無障礙的探索環境

開放的物質環境能提供給幼兒很好的探索空間,而良好的精神氛圍則能保證幼兒有機會能與物質環境充分互動、作用。教師應儘量營造寬鬆、自由的環境氛圍,使幼兒感到安全、自由。這種寬鬆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自由探索、發現,與環境積極互動。

2.1 營造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和氛圍

如果僅僅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卻不讓幼兒自由接觸, 給幼兒設置過多的限制,那麼再華麗的環境布置、再豐富的器材資源也只是擺設。應將所有的材料開放,讓幼兒能夠自由地觸摸、擺弄。同時,在孩子進行嘗試探索時儘量不要打斷孩子,讓興趣正濃的孩子停止探索活動,給孩子一定自由的支配空間,適當放寬時間計劃,讓他們能專注於科學探索, 及時地滿足好奇心,享受探索的樂趣。

2.2 營造支持性的探索環境,做積極的支持者

很多教師一看到孩子出現偏離正確做法的操作後就急忙阻止,並告訴幼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怎樣。這種做法貌似及時地為幼兒指點迷津,讓幼兒少走彎路,但實際上卻扼殺了孩子的自由探索、嘗試的可能。我們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支持者和指導者,而不是科學知識的灌輸者,更不是科學探索活動的替代者。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解放孩子的思維,鼓勵孩子嘗試多種方法, 允許失敗、錯誤,以支持、尊重和接受的態度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創新。

3 注重科學教育的探究性

與其他領域的活動不同,科學教育活動更加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因此,科學教育活動的環境創設也應該體現探究性的原則:

3.1 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可操作的環境

幼兒對科學的學習始於好奇,並且需要藉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才能獲得直接經驗來認識事物。所以,在科學環境創設時應儘可能地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給幼兒可操作的環境, 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並讓幼兒能有機會進行探索。

3.2 適當「留白」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環境創設應注意科學的探索性,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填滿,應該適當地在環境中留一點探索的任務。這樣既可以啟蒙孩子的科學探索意識,又能讓幼兒有機會探索發現,而不是完全的被動接受知識。

3.3 可重複性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提供的內容應該是可重複操作的。一方面,幼兒能通過多次的操作實驗進行不斷地探索, 逐漸加深理解、認識規律;另一方面,學前兒童也能有效利用資源,循環多次使用,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4 專門性和滲透性相結合

專門的科學活動區或活動室是學前兒童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空間設計,在專門的活動區內,幼兒能獲得豐富的材料和工具進行自主探索,獲得豐富的科學體驗[5]。但除了固定的科學活動區角的設置,學前兒童還應充分利用樓梯、走廊、班級牆面布置等,讓科學探索自然地融入學前兒童的環境創設之中,隨時隨地以最大限度激起幼兒的探索興趣,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的活動中。

5 實時更新,保持環境的動態性

保持環境的動態性有助於幼兒對科學探索產生持久的興趣。學前兒童應該抓住幼兒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經常更新科學環境的內容,讓幼兒能不斷有新的體驗、新的探索發生。另外,學前兒童也可以根據現實生活中的變化適時改變環境的主題,如根據四季變化設計主題、結合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創設主題等等。

6 結束語

總的來說,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創設要以幼兒為本, 以不斷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探究學習的興趣、豐富幼兒科學知識經驗為目的,為幼兒提供豐富、自由的探索空間,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能擺弄;解放幼兒的大腦,開放激活幼兒的思維;解放幼兒的嘴巴,讓他們能問能說;解放幼兒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在操作的過程中自覺地豐富知識經驗,發展探究能力。

相關焦點

  • 北京童奕之星,小精靈讓幼兒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豐富了社會常識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
  • 童奕之星、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魅力
    科學被定為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之一科學走近了幼兒,幼兒也走進了科學教學實踐證明,科學能夠大大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對周圍世界的了解,同時也讓幼兒獲得了認識世界的有效方法,在探究世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 如何在科學小遊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幼兒自主探索
    科學教育的核心,重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平時的科學教育活動中要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需教師給幼兒們營造出一個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
  • 如何在科學小遊戲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幼兒自主探索!
    科學教育的核心,重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平時的科學教育活動中要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需教師給幼兒們營造出一個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且採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手段和組織形式,拓寬幼兒的探索空間。
  • 科學課程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科學實驗活動真正凸顯了操作價值
    幼兒總是對這個大世界充滿著好奇在他們的腦海中一切都是新的什麼東西都很有趣因此他們經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甚至做出一些讓大人不解的舉動那麼如何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如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如何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需求那麼今天讓小精靈來告訴小朋友們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科學投放材料,營造幼兒自主探索空間
    操作材料幼兒科學活動是幼兒通過操作材料來感知和獲取知識的自主性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的支持為輔的活動。幼兒在科學活動中可以自主地操作、隨意地交流、自由地發揮想像,激發創造潛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科學活動中,幼兒主要是通過與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發展,因此,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媒介。
  • 科學是探索真理的過程,如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
    幼兒教育、科學就是、探索真理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探究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幼兒教育活動共有五大領域、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科學教學活動是其中之一。幼兒教育·何為探究科學強調的是探索真理的過程,探究成為了科學領域中的重要學習方法;也是科學領域的學習目標它能夠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
  • 利用科學活動促進幼兒的學習-千策科技-幼師實訓教學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的目標,幼兒園應該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活動態度和良好的行為傾向,幫助幼兒養成積極主動的克服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認真做事的態度、敢於想像和創造的良好學習品質。科學研究活動對幼兒學習方式和學習投入的要求符合學習的一般特徵,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促進幼兒的學習,具有教育目標和學習方式上的一致性,對於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品質和提升幼兒的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中人們常常把科學活動當做常識教育課來教授,其主要教授的是具體的事實和知識,而忽視了幼兒探究事物的過程和方法。
  • 提高幼兒科學實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在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首先要糾正教師對科學實驗活動的重視程度,加強教師對科學領域的專業素養認知;其次就是強化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的了解,促進教師在日常科學實驗活動中,對組織幼兒實驗活動的目的性認識,明確實驗的針對性,達到激發幼兒參與實驗探究的興趣,有效組織幼兒的實驗過程,精心設計科學活動實驗教案,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選擇操作性強又有效的材料。
  • 小精靈-從小啟迪幼兒科學意識,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從小啟迪幼兒科學意識,激發其探索欲望和主動求學的興趣,引導幼兒熱愛科學、理解科學,並運用科學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促進其智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興趣是幼兒認識科學的動力,表現為兒童對事物的心理傾向性;
  • 五步探究給科學活動施了魔法
    問題情境作為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一把金鑰匙,將引領幼兒邁出科學探究第一步。例如,我們帶新入職教師走進優秀教師「我給影子找眼睛」的教學現場,利用三個梯度問題:「這幾天小朋友都在和影子玩遊戲,誰發現影子有哪些好玩的現象?」「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小熊的兩個影子,哪裡不一樣(一個小熊影子有眼睛,另一個小熊影子沒眼睛)?」「猜一猜,用什麼好辦法能讓小熊影子上長出眼睛?」
  • 淺析依託信息化技術現代化提升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現代化;探究能力;有效路徑《綱要》提出,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多的培養幼兒對知識的主動探究,而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知識的傳授。引導幼兒學會主動探究、學會自主思考與實踐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需要,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已不是局限於單科知識掌握中,而是具有主動性、創造性,能將自己想法付諸於實踐的人才。
  • 讓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搭起科學素養的階梯,點亮科學實驗課堂
    科學實驗課是幼兒進入科學殿堂的關鍵。科學實驗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動手實驗能力,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建構主義理論提到: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教師向幼兒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
  •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在何先生看來,孩子現階段不應該學習語文知識,教授一些生活技巧反而更好。「如果在幼兒園就學了一些小學的知識,我擔心孩子到了小學就不聽課了,反而會影響他的學習習慣。」何先生說。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東莞一些幼兒園會讓孩子學一些簡單的拼音字母、兩位數以內的計算,個別幼兒園還會涉及簡單的英語知識。
  • 小精靈走進昆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操作材料對幼兒科學重要性
    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與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搭建屬於他們的科學樂園。首先:材料數量和種類的合理性結合幼兒的不同年齡段特徵制定方案,從活動方案的生成,活動條件的創造,材料的準備,問題的提出,到幼兒探索過程的切入等都要考慮。其次:材料要便於幼兒自主操作在科學活動中投放一些便於幼兒主動操作的材料,有利於培養幼兒獨立的選擇、操作、觀察發現其中的奧秘。
  • 由「蛋」的科學活動引發的思考
    「蛋」的科學活動正是基於幼兒對蛋的初步認識所進行的活動,幼兒的學習體驗更為深刻,幼兒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操作活動中,主動獲得新的認知經驗。因此,教師要善於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各個教育領域中捕捉科學教育契機,從而隨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所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更有效地開展科學活動。  (一)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契機  幼兒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很多地方都蘊藏著科學知識和道理,教師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作為科學教育的契機。
  • 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那對於幼兒英語學習,怎樣進行教學才算「教育得法」呢?兒童早期學習英語的關鍵是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原動力。對幼兒來說,讓孩子愛上英語,對英語產生興趣,便是「教育得法」的最好結果了。在母語環境長大的中國孩子,平時缺少語言環境,不一定會主動願意去學習第二語言,如何才能有效的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想像能力,並把自己所看所想體現在紙上。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而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主題活動,能對幼兒展開多元化的教學,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要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各種感官體驗,豐富情感體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童奕之星,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幼兒科學教育中活動實踐是關鍵
    幼兒科學教育強調的是幼兒的實踐活動,如何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是當今幼兒教育界討論的熱點之一。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幼兒的探索技能,提高他們對客觀事物的理解能力,並將這兩方面的任務滲透到科學活動中,而且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同一過程中完成。
  • 幼兒老師看過來哦,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泡泡》
    3.情感目標:喜歡並能主動地參與探究泡泡工具與泡泡數量間的關係,萌發對科學探究活動的喜愛之情。二、活動重難點1.活動重點:感受使用不同吹泡泡工具吹出不同數量的泡泡,並樂於參與探究活動。2.活動難點:能夠用圖表的方式來記錄實驗的結果,萌發對吹泡泡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