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作為學前兒童五大領域活動之一,是學前兒童 重要的教學活動內容,擔負著豐富幼兒科學知識、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要任務。抓住幼兒好奇的天性,充分利用環境創設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是開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 成部分。本文主要從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創設的原則出發, 探究應該怎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究環境,以促進幼兒 更好地發展。
1 以幼兒為主體,考慮幼兒的特點需要
1.1 內容選擇要適合幼兒感知理解,符合幼兒特點
就學前科學教育來說,幼兒的科學不像成人的科學那樣深奧抽象,而應該是那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周圍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因此,在創設科學教育環境時,應從貼近幼兒生活、和幼兒經驗相關的內容進行選擇,避免過於抽象。否則孩子不但難以理解,還可能降低他們探索的欲望和對科學的熱情。
1.2 體現的形式要適合幼兒
學前兒童的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相適應,要考慮到幼兒的可操作性合理進行布置。如活動區的活動用具及材料的大小要適合幼兒;材料應擺放在較矮的架子上,以方便幼兒取放;活動區應利用圖片形式進行引導, 告訴孩子應正確的取放材料、使用工具,讓孩子學會按序擺放、安全操作。
1.3 考慮尊重孩子的感受,重視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
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在環境之中、蘊含在與環境的互動之中,而且也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在環境創設時, 教師應該讓孩子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傾聽孩子的建議,顧及孩子的感受。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孩子參與環境創設, 也是一種認知發展的過程,是一次鍛鍊的機會。
2 保持物質和精神上的開放性,提供無障礙的探索環境
開放的物質環境能提供給幼兒很好的探索空間,而良好的精神氛圍則能保證幼兒有機會能與物質環境充分互動、作用。教師應儘量營造寬鬆、自由的環境氛圍,使幼兒感到安全、自由。這種寬鬆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自由探索、發現,與環境積極互動。
2.1 營造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和氛圍
如果僅僅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卻不讓幼兒自由接觸, 給幼兒設置過多的限制,那麼再華麗的環境布置、再豐富的器材資源也只是擺設。應將所有的材料開放,讓幼兒能夠自由地觸摸、擺弄。同時,在孩子進行嘗試探索時儘量不要打斷孩子,讓興趣正濃的孩子停止探索活動,給孩子一定自由的支配空間,適當放寬時間計劃,讓他們能專注於科學探索, 及時地滿足好奇心,享受探索的樂趣。
2.2 營造支持性的探索環境,做積極的支持者
很多教師一看到孩子出現偏離正確做法的操作後就急忙阻止,並告訴幼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怎樣。這種做法貌似及時地為幼兒指點迷津,讓幼兒少走彎路,但實際上卻扼殺了孩子的自由探索、嘗試的可能。我們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支持者和指導者,而不是科學知識的灌輸者,更不是科學探索活動的替代者。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解放孩子的思維,鼓勵孩子嘗試多種方法, 允許失敗、錯誤,以支持、尊重和接受的態度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創新。
3 注重科學教育的探究性
與其他領域的活動不同,科學教育活動更加強調幼兒的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因此,科學教育活動的環境創設也應該體現探究性的原則:
3.1 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可操作的環境
幼兒對科學的學習始於好奇,並且需要藉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才能獲得直接經驗來認識事物。所以,在科學環境創設時應儘可能地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給幼兒可操作的環境, 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並讓幼兒能有機會進行探索。
3.2 適當「留白」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環境創設應注意科學的探索性,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填滿,應該適當地在環境中留一點探索的任務。這樣既可以啟蒙孩子的科學探索意識,又能讓幼兒有機會探索發現,而不是完全的被動接受知識。
3.3 可重複性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提供的內容應該是可重複操作的。一方面,幼兒能通過多次的操作實驗進行不斷地探索, 逐漸加深理解、認識規律;另一方面,學前兒童也能有效利用資源,循環多次使用,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4 專門性和滲透性相結合
專門的科學活動區或活動室是學前兒童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不可或缺的空間設計,在專門的活動區內,幼兒能獲得豐富的材料和工具進行自主探索,獲得豐富的科學體驗[5]。但除了固定的科學活動區角的設置,學前兒童還應充分利用樓梯、走廊、班級牆面布置等,讓科學探索自然地融入學前兒童的環境創設之中,隨時隨地以最大限度激起幼兒的探索興趣,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的活動中。
5 實時更新,保持環境的動態性
保持環境的動態性有助於幼兒對科學探索產生持久的興趣。學前兒童應該抓住幼兒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經常更新科學環境的內容,讓幼兒能不斷有新的體驗、新的探索發生。另外,學前兒童也可以根據現實生活中的變化適時改變環境的主題,如根據四季變化設計主題、結合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創設主題等等。
6 結束語
總的來說,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創設要以幼兒為本, 以不斷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探究學習的興趣、豐富幼兒科學知識經驗為目的,為幼兒提供豐富、自由的探索空間,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能擺弄;解放幼兒的大腦,開放激活幼兒的思維;解放幼兒的嘴巴,讓他們能問能說;解放幼兒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在操作的過程中自覺地豐富知識經驗,發展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