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的劇情推動到一半的時候,廖傑的鏡頭都還不多。即使如此,電視劇也隱隱透露廖傑這個人物,至少給觀眾的印象是:是個在軍中影響極大、威望極高、極有本事的人。
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兵團一把手唐思遠一心想要投誠,卻又坐地起價,一門心思談條件。與此同時呢,又擔心內亂,大家不支持自己。
他的下屬給他獻計,只要穩住了廖傑,後面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唐思遠明顯也這樣想,但又對廖傑沒什麼把握。那迷惘的小眼神裡,分明是尷尬、忌憚、憂慮。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嘛,他沒有廖傑有實力。作為一個兵團的一把手,竟然沒有自己手底下的軍官有實力,這也從側面烘託了廖傑的強大。
這是最初電視劇給我們的印象,記得娛評君看到此處的時候,對廖傑充滿了幻想,真覺得此人可能是個英雄人物,至少也應該是個有本事的人物。
然而,到了電視劇後期,不禁讓人大失所望。廖傑這麼大個人,實力如此強勁,卻內心怯懦,沒什麼主見,真可謂看景不如聽景。
廖傑成為兵團的一把手,幾乎是被硬生生推上去的。一來他在軍中地位高,幾乎沒人可以撼動,他不當也得當;二來參謀錢珏請示了上峰,讓他做這個一把手。所以不管廖傑主觀意願上想不想當,反正是被各方面的原因推上去的。
說到底,這就是實力的問題。要是廖傑不是名將之後,要是廖傑背後沒有德高望重的秦鶴年,要是廖傑在軍中沒有啥影響力,這個一把手的位置還輪得到他?呵呵,錢珏明顯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嘛!
坐上位置後的廖傑,無非就面臨著兩條路,一是和錢珏一條心,接受遠方的指令,把這場艱難的戰爭持續下去,當然全體陣亡是遲早的事情,幾乎可以預見。
二是選擇投誠,不說有機會再續榮華富貴,也不說性命能夠保住,但比起負隅頑抗,多了不知道多少生機。
這兩個選擇比較起來,但凡思維正常的人,都會選擇第二條,這和忠義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廖傑和錢珏永遠不可能真正達成一致,更何況一條心呢?別的且不說,就說錢珏和後面的勢力一起謀划去殺害秦鶴年這一件事情而言,就早晚有真相大白的一刻。
在那個時候,他們的上峰會支持誰?肯定是錢珏啊!人家在後面奔波調停、居功至偉,你廖傑憑什麼和錢珏爭?更何況,你還有個頑固不會的爹呢!
至於廖傑和錢珏在性格、決策、政見等方面的不同,那就更多了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倆怎麼可能尿到一個壺裡?鬧僵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廖傑選擇繼續戰鬥,那麼最終的結果是,不僅自己要命喪戰場,連帶著自己手底下的那群士兵們,都幾乎難逃厄運。
所以這個選擇難做嗎?一點也不難好吧,壓根兒就沒有任何的猶豫之處,更說不上什麼艱難抉擇。可廖傑呢?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兵團的一把手,竟然沒有任何主見。
從最開始的不表態,眼看著態勢的惡化,用炸藥埋在了大堤上。換句話說,就是準備炸堤了,可他又不敢,覺得這樣會成為千古罪人。既然如此,當初為啥要買呢?
好吧,後來終於覺得要投誠了,他竟然不自己做主,派人去聽秦鶴年的意見。且不說這個過程中會給自己的這支隊伍帶來多少危險和麻煩,就說做決定這事兒,難道你自己就不會嗎?
他似乎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秦鶴年同意,這沒問題。可如果拍出來的莊廷鳳在路上掛了,可咋整?如果秦鶴年不同意,又該怎麼辦?看吧,這壓根兒就理不清。
那麼既然如此,何不自己來做決定?作為一個身在行伍多年的高級將領,判斷一個眼前的局勢,很難嗎?一點兒也不難吧?在危險的局勢裡面,選擇最恰當的方式、最好的選擇,是一個將領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很遺憾,廖傑就是在這個關鍵節點,竟然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讓人實在無語。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錢珏不怎麼冒進,要是換個刺兒頭,比如池鐵城(陳赫飾演)這樣的人,或者是方晉普這樣的人,哪有廖傑的活路?
所以說到底,真正的問題在哪裡?是廖傑不懂管理,不懂職場。稍微懂點兒管理的人,都會在這樣的局勢下,作出最正確的選擇。比如,把錢珏幹掉,自己一家獨大,想幹嘛就幹嘛,豈不快哉?
這也從側面說明,懂得管理,是有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