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什麼自己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網上關於「主見」的解釋是:自己對事物確定的意見或見解,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許多人小時候沒主見,也能過得不錯,也能成為家長眼中的乖寶寶,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是長大了,你會發現,機會很難落到人頭上,沒有主見的人,往會變得越來越平庸。
缺少主見的人,容易成為生活的輸家。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沒有主見的人活得有多痛苦?
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林是位女生。她說自己讀大學的時候就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意見。買一件新裙子,有人說不好看,她會立馬脫下來,從此深藏箱底。一個朋友說她戴牙套醜,她就不敢在大家面前大笑,每次要笑的時候都努力憋著。
大學的時候,她加入了好幾個社團,時間常常有衝突,難以取捨,最後幾個都放棄了。
工作之後,沒有主見帶給她的影響更大了。因為每次一遇到選擇題,她就犯難,不知道怎麼取捨。
因為這一點,她錯過了很多機會。有時候,一個項目需要負責人,她很合適。有點想爭取,但是又很怕自己做不好。想來想去,最終還是讓別人搶了名額。
她說,自己現在對生活越來越沒有了激情,覺得什麼都隨意,什麼都可以。
這樣的人我們都見過,人云亦云,得過且過。
你會發現,社會上,沒有主見的人通常都唯唯諾諾,需要你推一步走一步。一遇到事情就退縮,難當大任。生活上,沒有主見的人,很喜歡依賴他人,喜歡讓他人替自己做決定,一出事就習慣性推卸責任。
一如王瑞龍在《人生的主見》中說:沒有主見人,人云亦云,見風使舵,不管航線。這樣的人有點像「巨嬰」。他們害怕思考,害怕抉擇,喜歡通過依靠他人,轉移責任。
為什麼有些人做選擇果斷,遇事有主見,有些人一到選擇就猶豫,遇事就逃避?
在我看來,沒有主見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是能力不夠,肚子空空,專業不精,自然遇到問題時茫然。這點主要體現在工作上。
當你的能力不足時,工作上遇到了問題,只能束手無策。當別人問你該如何推進工作進度時,你只能支支吾吾。當上頭把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你時,你只能說你不會。
水平不夠,難有主見。
第二點原因在於不自信,怕出錯。
有些人不自信的表現特別明顯,他們不敢嘗試,永遠在猶豫要不要跨出第一步。然後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卻發現別人早已捷足先登。
曾經有位讀者給我留言,說自己從小到大就是個缺乏自信的人。從小到大,他都不敢主動爭取任何東西,不敢隨便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自信帶給他的影響太大了,每次遇到自己想嘗試的事情,他總是卡在了開始的那一步。因為在一件事開始之前,他總是會想到最壞的結果,然後就忍不住打退堂鼓。
一個連開始的怕的人,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遇到機會的時候,不要猶豫,因為在你猶豫的時間裡,別人已經拼命地奔向了成功。
還有一些人沒有主見,是純粹的想甩鍋,不想擔責任。這樣的人,通常都披著「懶」的外衣,用「依賴他人」來轉移自己的責任。
一個人年滿十八歲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很多時候,沒主見的人不是害怕做決定,而是害怕做決定後要承擔的那份後果。
沒有主見的人,通常都難成大事,因為他們不願意去思考。
對我們來說,不動腦子肯定比動腦子舒服,但是,那一時半會的舒服,換來的可能是半輩子的平庸。永遠只聽得到別人的話,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以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這樣的人,怎麼能逃脫的了平庸的命運呢?
沒有主見的人,在社會上,也只能是個小角色,因為他們挑不起大梁。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羊群心理」。指的是盲目追隨大眾的想法和行為,缺乏自己個性和主見的心理狀態。
在職場上,當一隻跟風的綿羊的確不容易出錯,但因為缺乏思考,也就意味著缺乏碰撞和成長。
一個人只會模仿和跟隨眾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做決定,那麼這個人怎麼可能突出重重包圍,成為眾人的「領頭羊」呢?
而且,當一個人習慣了別人替他做決定的舒適圈,就再難離開這個圈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見過三十歲仍舊每個月管家裡要生活費的人,每日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你問他生活開心麼?他不知道。你問他不開心麼?他也答不上來。
我也曾見過一個十八歲就出來打拼的年輕人,每個月除了養活自己外,還要給家裡的父母寄生活費。雖然當下過得不好,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目標明確,動力十足。
陳寅恪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現在的人,都贊同人要獨立。在我看來,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首先必要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獨立的人,必然是有主見的人。
人們常說,傻人有傻福,但你可曾聽過,懶人有懶福?
所以,該動腦子的時候,不要慫。
來源 | 圍爐夜讀。轉載請註明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整理:小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