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6月2日訊 (YMG記者馬銀濤 通訊員姜景陽)還有5天就高考了,高三考生的家長們越發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有的家長認為越臨近高考,學生的壓力越大,體能消耗也會越大,因此,就想盡辦法給孩子增加營養,恨不得把山珍海味都加到孩子的一日三餐裡。這些做法是否正確?家長們究竟應該怎樣配合學校為考生做好「後勤部長」呢?昨日,記者採訪了煙臺一中資深英語教師張永傑,作為高考家長的「過來人」,他就高考前家長們照顧考生的飲食起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弱化考試氛圍
想盡辦法給考生做好吃的,可以說是家長最常做的事情之一,有的家長甚至取消一切家庭活動,全家只聚焦高考。張永傑老師表示,這樣並不好,家長們應該儘量弱化家庭中的考試氣氛。有不少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後,取消了家中的日常正常活動,甚至連走路都變得小心翼翼,唯恐弄出一點聲響,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張永傑老師表示,其實,所有這些做法,都是非正常的舉措,不但對孩子無益,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會給一些比較敏感的孩子造成額外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覺家長為自己考學付出了這麼多,一旦考試失利,便會覺得對不起家長,從而真的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
張永傑老師表示,離高考只有幾天的時間了,該學的知識都學完了,無論如何考生都不可能在僅剩的幾天時間裡,將所有的考試科目重新梳理一遍,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做一定的練習,保持做題和思維的感覺,然後自己有重點地補習一下薄弱科目。在此情況下,家長應該弱化考試氣氛,讓學生保持日常的生活節奏足矣。
早上從營養八寶粥開始
作為一個曾經的考生家長,張永傑老師總結出了一套高考期間照顧考生飲食的寶貴經驗。張永傑老師表示,在孩子學習階段,每天早上,他都會早早起來熬上一鍋八寶粥,不要太稠,也不要太稀。既然是八寶粥,就要注意雜糧的營養均衡,可以適當增加核桃、花生、黑芝麻的用量。每次也不必樣樣俱全,一次用個三四樣,總量不要太多,中午孩子回到家,可以喝一碗涼的、常溫的八寶粥,願意吃甜食的孩子,可以適當加一些紅糖或白糖,既充飢又解暑,還能補充鐵質的吸收。
早餐主食可以吃麵包、饅頭、包子、雞蛋或炒米飯等,張老師說他一般會炒一個菜,配點成品的肉食或小鹹菜等。這些主食不必放在一天吃,只要一天一種就可以。中餐主食可以吃米飯、饅頭等,菜品儘量一葷一素,葷菜可吃魚肉、羊肉、牛肉等,一天吃一種,蔬菜也以時令蔬菜為主,每天選取一種或兩種。但是一定要注意菜品不要太鹹,以清爽為宜。晚餐因為時間比較緊,孩子大部分在學校解決,學生能吃飽即可。晚自習回到家,可以加點點心,喝點牛奶,吃點水果,但是這個宵夜不能和正餐一樣吃得很多,否則既耽誤了學習時間,又增加了孩子的腸胃負擔,不利於晚上的睡眠。此外,晚上就寢的時間以10:30為宜,不要超過23點。
讓孩子每天有步行鍛鍊的時間
張永傑老師強調說,很多家長每頓飯會做很多菜餚,中午吃不了,要麼晚上父母吃剩菜,要麼就倒掉,造成浪費。而且,孩子中午吃得太多,尤其是吃肉食太多,難以消化,增加腸胃負擔,造成大腦供血不足,這既影響了孩子中午寶貴的休息時間,又會影響孩子下午的學習。因此家長們午餐不必做太多,但一定要注意菜品的營養均衡和多樣化,一周7天能變7個花樣就很好了,既保證孩子每天都有新口味,又把父母從家務勞動中解救出來,也弱化了家中的高考氣氛。
對於步行20分鐘左右就能到校的走讀學生,張永傑老師建議,家長不要車接車送,把這20分鐘的步行還給孩子。高考臨近,孩子在校的活動時間明顯減少,但是,作為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上學放學就是很好的活動機會,可充分利用。步行既可以讓孩子充分放鬆,又可以給孩子和同學交流的機會。對於離家較遠的孩子,家長接送時,可以把車停在步行20分鐘之外的路段。這樣,既保證了孩子必要的身體鍛鍊,增強了孩子的食慾,還減輕了學校周圍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