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未來的煙臺實踐∣⑨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 獲批「國家級信息...

2020-12-27 山東頻道

編者按:「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全面加強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實施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各學校不斷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章程,充分發揮學校教代會等作用,學校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教育領軍人才培養成效突出,培養了一批教壇新秀、名師、名班主任和名校長。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紮實推進。

12月22日,煙臺市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會,煙臺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煙臺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蔡潤圃;煙臺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許箕展;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管錫基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就全市教育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教育公共服務累計投入資金101.84億元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先後實施消除大班額工程、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提升工程等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01.84億元,新增學位16.5萬個,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64處,整治居住區配套幼兒園192處,完成率100%,新增普惠幼兒學位6.5萬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117.4%,高出省定90%的目標27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21個百分點;普惠率達到92.14%,高出省定80%目標12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18個百分點。

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新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15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107處普通學校資源教室,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進一步完善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每生每年710元,小學每生每年710元,初中每生每年910元,普通高中每生每年1000元,特教學校每生每年從6000元提高到8000元。

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5萬餘人次,每年發放各類政策性資助資金約3億元,覆蓋學生10萬餘人,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高考上線率和優生培養數連續多年在全省領先

五年來,圍繞教育改革,德育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重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推進德育生活化、序列化、科學化、時代化。試點推行「德融數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現代人類社會文明規範等德育內容融入各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中,貫穿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養成理性思維、優秀品格和道德實踐能力,形成了一批區域整體推進德育改革的成果。全市有2個德育案例被教育部評為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全國典型案例,佔全省1/5。德育改革經驗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不斷加強。加強體育美育課程剛性化管理,推進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建設,創建籃球特色學校42所、足球特色學校172所、藝術特色學校50所、優秀藝術社團100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構建「學校為主體、社會場館補充、示範基地提升」的金字塔式綜合實踐教育體系,每年確定社會大課堂免費場館100處以上,惠及中小學生30萬以上,社會大課堂已成為素質教育和文明城市創建品牌。

「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體系、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實施。其中,疫情防控科學精準,做到停課不停學、不停教、不停研,充分用好強基計劃,切實加強奧賽輔導,高考上線率和優生培養數連續多年在全省領先。」管錫基介紹說。

職教改革創新出「煙臺經驗」

五年來,煙臺市職業教育進入提速發展的快車道,創造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煙臺經驗」,獲批全省首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

通過理順管理體制,調整職業院校管理體制,有效破除「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弊端,形成區域統籌的「大職教」格局,職教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

通過調整專業布局,堅持需求導向,依據全市八大產業集群發展趨勢,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的思路,建立適應現代產業體系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增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工業設計、新能源汽車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專業,撤銷不適應發展需求專業61 個。

「通過創新產教聯盟,支持大型骨幹企業或行業協會牽頭組建產教聯盟,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經常性交流協商機制,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需求精準對接,構建起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目前,全市已組建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6 家新型產教聯盟,累計吸納400 多家省內外上市公司、醫院、本專科院校、科研院所加盟。」許箕展向媒體介紹產教聯盟以來取得的成就。

通過改革招生政策,更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在全省率先將職教高考班列入中考招生第一批次錄取,職教高考和技能大賽成績優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鳳凰網等多次到煙臺採訪宣傳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經驗。

圍繞推動高等教育提速發展,市委、市政府建立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高校發展面臨的問題,「真金白銀」支持駐煙高校高質量發展。計劃投入專項資金25 億元,省市共建煙臺大學、濱州醫學院,推動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做實做強,把市區核心區域1000 畝地無償劃撥給山東工商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煙臺大學成功入選省「強特色」建設高校,煙臺大學藥學和法學、魯東大學水利工程、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入選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名單。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煙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功獲批。

煙臺大學文經學院轉設煙臺理工學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轉設煙臺科技學院順利推進。每年設立校地融合發展專項資金6000萬元,支持駐煙高校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工作、平臺創建、成果轉化。目前已立項83項,支持資金1.2億元。

「十三五」期間,全市中小學年均新補充教師1500人以上;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9927人次,年均交流教師2000人次左右。教育領軍人才培養成效突出,培養了一批教壇新秀、名師、名班主任和名校長。

「五年來,通過統籌教科研機構轉型建設,加強精準教研指導,市、縣、校三級教研體系健全完善,在命題、教研、指導等方面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多調度、立體式工作合力,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研究成果豐碩,教育科研貢獻率不斷提高。全面啟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提出新時代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思路、路徑規劃和推進策略。」蔡潤圃向媒體表示。

2020年,煙臺成功承辦第十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19年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動、2020年山東省教育裝備博覽會暨教育與裝備創新論壇。煙臺市獲批「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

當前,全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全面實施,成為國內普教系統首個整網開通IPV6的教育城域網。為全市教育現代化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建成八大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和底層數據互通,註冊教師超6萬人,資源總量超60T。

(鳳凰網山東 張春亮)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2.0,國家的雄心壯志,孩子未來成長的根基!
    在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新的戰略定位。 「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網際網路+」、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從教育信息化2.0出臺的背景可感受到國家的雄心壯志。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目標,需要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作為支撐。
  • 「教育信息化2.0解讀與實踐探索」交流研討會成功舉辦
    同時,韓館極大肯定了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取得的顯著成績,也指出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最後,就我國未來教育信息化2.0實施工作做了四點要求:一要不忘初心,始終服務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局;二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師生信息素養培養;三要以用戶為中心,加快推進數字教育資源的供給側改革;四要加強研究和統籌,形成有利於探索創新和落地應用的格局。
  •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為引領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在歷史成就基礎上實現新跨越的內在需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智能環境不僅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已經開始深入影響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
  • 長沙市嶽麓區教育局與拓維信息共探教育信息化2.0發展
    考察團參觀拓維信息展廳。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通訊員 方欣欣)近日,嶽麓區人民政府主任督學李曉麗率隊考察拓維信息,20餘名區屬學校校長代表參加。考察團一行首先參觀了拓維信息總部園區和展廳,深入了解了拓維信息數字教育發展情況和八年來教育公益扶貧成果。隨後,雙方就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區域智慧教育、未來學校建設、政企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積極研討。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與提升模式
    就發展的未來而言,祝智庭指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發展的航標,教育信息化2.0時代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從系統的視角進行思考,並從頂層設計、環境建設、能力建設、應用發展與保障體系等方面整體推進[5]。就發展的性質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設屬於實踐範疇,學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實踐場所,學校信息化建設具體涉及頂層設計、環境建設、應用推進、人才發展與績效評估等核心環節。
  • 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召開《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召開《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研討會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07     來源:市電化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 濰坊市出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日前,為加快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助推教育公平而又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制定了《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20—2022)》。 行動計劃涵蓋教育「新基建」行動、師生信息素養提升行動、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行動、優化教育數據治理能力行動、助力優質教育均衡行動五大重點研究行動,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典型引領三大方面進行保障,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看文件重要內容↓↓↓一、重點研究行動(一)教育「新基建」行動
  • 從制度變遷看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
    作者簡介: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教育信息化1.0到2.0的變遷,是外生變量轉化成內生變量的過程。產權理論對教育信息化2.0的影響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它規範各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明確產權歸屬;它激勵和保障各要素主體的獲利動機,使各參與要素效用得到最大發揮;它為參與教育信息化2.0行動的各主體和各要素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減少信息成本和不確定性;它促進信息技術和教育實踐的融合創新,優化、增加人力資本,推進教育信息化2.0。
  •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個人發展的啟示
    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是因應新時代黨中央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總結了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取得的成果,規劃了今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國內學者紛紛對《計劃》做了解讀,我也結合老師們的解讀對《計劃》做了自己的理解。
  • 巴中印發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計劃三年建成「網際網路+教育」
    近日,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2020—2022)的通知》,根據方案,我市計劃到2022年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詳情如下。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2020—2022)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現代化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 芙蓉區被評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
    近日,教育部經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環節,公布了「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芙蓉區被確定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這是芙蓉區大力實施信息化項目以來,以信息化為高質量發展植入「加速器」的重要成果。
  • 教育信息化2.0的內涵解讀、思維模式和系統性變革
    一、多維視角:審視教育信息化2.0教育部於2018年4月13日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是教育信息化2.0的「先導性工程」,也是首個關於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性文件。但是,「教育信息化2.0」這一概念還處於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遠未「成型」(任友群,2018),其內涵與外延、行動與方向等都亟需深入探討。
  • 東華小學:「東華華韻」教育信息化2.0東華在行動(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研,11月19日,東華小學教育信息化2.0核心團隊如期參加全省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培訓活動。東華小學一直致力於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升,通過學校組織的系列信息化培訓,教師們收穫頗豐,並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研究交流並有效地運用。此次信息化2.0的學習,教師們更是熱情高漲,會上,教師們積極學習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優秀經驗,並把好的想法分享到學習群裡。會後,東華小學教育信息化2.0核心團隊的成員們將針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展全校性的系列培訓活動。
  • 胡欽太等:教育信息化2.0的內涵解讀、思維模式和系統性變革
    教育信息化2.0是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取得堅實成果基礎上的繼承和深入發展,它以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為觸點,強調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旨在重構全新教育生態,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教育信息化2.0要想真正實現創新與突破,必須首先在思考方向和行動邏輯上找準方向。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構建「網際網路+」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因此,在新時代下如何藉助信息技術創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值得思考。
  •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ECIO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2.0是在以往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理念以及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18]。不管技術如何變幻,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依然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單元,學校信息化的落實是教育信息化2.0實現的基礎。ECIO則承擔了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戰略規劃,並對日常工作進行組織、協調、管理等任務。教育信息化2.0是面對新時代需求產生的轉變與升級,教育信息化發生跨越式轉變。
  • 巨頭爭搶教育信息化2.0千億市場:騰訊設騰訊教育 阿里建「未來校園」
    2018年4月,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出臺,屬於這個行業的新時代開啟了。一年來,創業公司跑融資、成熟公司謀上市、上市公司忙併購,資本湧動加速,行業一片欣欣向榮之勢。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布,徹底開啟了教育行業的新一輪轉型。從北上廣深到四川、西藏、青海,從黑板粉筆到電子屏幕,從書山題海到電子課堂……教育信息化為教育行業帶來一場系統性改革的同時,也正孵化出一個規模逾4000億元的市場。
  •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決策部署,根據《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總體部署,服務國家「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重大戰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教育部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
  • 遼寧3地區獲批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
    遼寧3地區獲批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分別是瀋陽市和平區,大連市西崗區,大連市甘井子區。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簡稱「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探索堅持立德樹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於教學過程的路徑、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和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務學生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
  • 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 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園,為學生老師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教學、管理和服務。9月2日 -3日,吉利學院近200名新入職老師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智慧教室使用技能」培訓。以期讓校區已經完成部署的114間智慧教室,能更好地迎接新校區首批入校的新同學,做好「開課」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