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長大。
作為父母既開心能看到他成長,又不捨得他那麼快就要離開。
但時間不會停下他的腳步,孩子生出自己的翅膀也是必然,那麼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朋友的陪伴很重要,我們都不想讓孩子單槍匹馬面對困難。
朋友也許不能幫你解決人生的難題,但能給孩子帶去心靈的慰藉、帶來歸屬感,在他需要人訴說時,朋友能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使人放下戒備,不會讓孩子時刻出現「我是一個人」的無助感覺。
每個人都渴望知音,孩子同樣如此。朋友對他們而言不僅是成長路上的陪伴,對孩子未來的獨立人格、健康心理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希望孩子能收穫很多好朋友,可以注意以下幾點哦~
1. 平等待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孩子來說更是了。孩子心思單純,一般心裡想什麼他就會說什麼,所以偶爾有些話就會「刺痛」他人。
比如說他會直接喊別人胖、或直接嘲笑今天在課堂上被老師批評過的同學...童言無忌,但也確實會給一些敏感的孩子、或很在意自己身體特徵的人帶來困擾。
包括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會嘲笑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一樣,如果經常這樣「高高在上」和別人相處,那麼肯定不會得到他人的喜歡。
因此,家長平時在社交時就要做到不卑不亢,並且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他人說東說西,先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讓別人不感到壓力,而是感到跟你做朋友輕鬆自在、快樂,那麼才能收穫真正的友誼哦。
2. 不吝嗇,學會分享
朋友就是付出與收穫,你付出真心,自然也能收到另一份真心。
不管把今天開心的事情帶給朋友,還是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做的餅乾,這都是願意把自己分享的態度。
在分享的同時既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也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感受,他們會把你願意分享的過程看做是你對他的信任,會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3. 敢於表達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很多都在於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溝通。
不僅使誤會越來越大,還會讓兩個人之間的友誼產生嫌隙。
如果孩子說了不是自己本意的話,那麼及時道歉請求對方原諒;如果別人說了讓自己難受的話,那麼別憋在心裡,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一句「你這句話讓我不太舒服,你可以....」就可以讓誤會煙消雲散。
如果把誤會憑空放在那裡,它不會主動消失的。
在朋友的交往表達對對方的感謝更重要哦,讓孩子多為他人露出笑臉、多用表達喜歡的肢體動作或把自己的喜悅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這都能夠助力孩子在人際交往。
蕾切爾·卡遜曾說過:「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們必須和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
這說明朋友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它是陽光、空氣、水,他會為你帶來心靈的慰藉。多讓孩子在交往中注意這3點,祝願孩子都能夠收穫滿滿的友誼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