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籍大學教授:最想對家鄉學子說的話

2021-02-20 西雁傳媒

西 雁 傳 媒 報 2017年第68期總第1126期

聯繫電話13893077118投稿QQ645076597

   

    

 畢業於會寧一中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國鈞《搶佔制高點,無會不成學——和甘肅會寧籍人士共勉》一文中《最想對家鄉學生說的話》,鼓舞勉勵之深情,指導建議之要義,很值得會寧學生和家長一讀,摘錄如下,希望對正在備戰高考的會寧學子有所啟迪和幫助。

     

       

        第一,命運,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腳下。無所畏懼甚至不怕天塌了,就無往而不勝。 

         我們這些從黃土地出發的會寧子弟,甚至是一字不識從未走出會寧縣的農家子弟,當然不敢說歷盡滄桑,卻飽經艱難,悟出一些雖然樸素卻銘心刻骨、彌足珍貴的智慧,更激發出意氣風發的鬥志,匯入祖國現代化大業。祖國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中,被迫用幾十年追趕世界潮流、追趕發達國家幾百年的道路;我們,在嚴峻的生存壓力下,光腳穿著補丁衣服甚至餓著肚子,從不公平的起跑線開始,從小山溝啟程,積幾十年奮鬥,追趕人家幾代甚至成十代幾十代人走過的路——一路越城鎮、過縣城、跨中等城市,進省會大城市甚至國際大都市,和那些教授、高官、富翁子弟從天壤之別,而平起平坐,而後來居上——和受過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教育的同齡人相比都毫不遜色!我們心裡,不光是昨天的成功,更是未來那風光無限的險峰。 

       第二,理想和決心。有了偉大的理想、堅強的決心,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怎麼幹;就明白,社會最需要什麼人才,我最想做什麼、最能做什麼、最能把什麼做到頂尖上,就做什麼,從家鄉發展、祖國騰飛的過程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包括地理位置、事業位置,大忠大孝。這是人生最大的責任、幸福和光榮。萬不可只圖混個飯碗。那樣,父母親戚朋友辛辛苦苦供我們圖什麼? 

      第三, 往外走,走出甘肅,走遍中國,走向世界,走進歷史深處。許多優秀人才,因各種原因而被耽誤了甚至埋沒了;其中有沉痛的教訓,需要牢牢記取。 

      第四,以平常心對待高考、上大學。要有辯證的眼光:(1)上大學是好路,但並非唯一的路。上大學固然好;但不上大學,種草種樹、養牛養羊、搞現代化產業化的綠色農業,同樣大有前途。「上大學,祝賀你,以後找工作不發愁;沒上大學,祝賀你,以後只能當老闆不能當僱員」。(2)平常心、輕鬆,肯定發揮的好;每年考的最好的,是那些精神上沒任何壓力的。我接觸的會寧、白銀、甘肅的考生中,最優秀的,就是什麼都不怕,考上就上,考不上再說,結果600分以上,進清華、上北大。 

     第五,上大學的一些技術性建議: 

        ——地方  往東、往南,以北京海澱區為中心,以南京、武漢、長沙等名校集中的城市為中心,但要有全面深遠的眼光。上海,除了復旦、交大、同濟三甲之外,其他大學彼此很分散,享受不到上海的優質教育資源,建議慎重考慮。換句話說,大學,有的名副其實,有的則不然。如果競爭力強、進北京上名校十拿九穩,當然很好;如果進了北京,卻進不了名校,或者進了名校中水平一般的專業,建議走曲線——先果斷放棄北京,去其它地方進名校,再考研進京。兩點之間,幾何學上,直線最短;上大學上,曲線最短。 

        以北京為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的經濟類法學類,最高水平;人民大學的其它專業、中國農大的生物農學類、北航、北理工、北京師大,其次;北京交大、中國礦業、中國地質、北京科技、北京林大、北京郵電,再次。分數已定的情況下,上這些學校,合算;其它學校,錄取分太高但水平未必高,划不來。尤其是那些遠離市區、又冠之以冠冕堂皇的「科技」「理工」等字號而無科技、理工類專業的大學,更要小心。 

       比如,高考分600以上,完全能進南京、復旦、吉林、南開、武漢、廈門、中南等名校中水平很高、就業很好的專業,如果進了取分和清華、北大、人大相當甚至更高,但水平一般的學校,太可惜!設想:4年本科下來,學到的知識、鍛鍊的競爭力,差別該多大啊!  

     ——學校性質  首選綜合性大學,如果本科後繼續深造,更是這樣。大學特別是頂尖大學,其優勢不在專業,而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全面的素質;單科性大學競爭力有限制。 

       ——水平  首選有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一本),至少有碩士點(二本)的專業。如果一個專業至今沒有碩士點,說明它的教學科研水平太低。幾年下來,學不到真才實學。 

       選擇專業,就業要考慮。但,專業,如果孤立地、靜止地、表面地看,是有好有壞;如果全面地、發展地、深入地看,沒好壞。學好了,都好;學不好,再吃香也不行。舉些例子吧:崔勝教授,甘肅農業大學從本科到博士,2003年獲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全國獲此殊榮者僅100人!);張敬仁教授,甘肅農業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現在美國當教授;李樹剛教授,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大學)採礦專業本科、研究生畢業,國家級專家;……而學計算機、信息、通訊等等專業的,也有不能就業的。專業有好壞嗎? 

       ——專業  理想+實際,發揮我們的優勢,搞我們最拿手的。對優秀學生,「一流大學挑學校,二流大學挑專業」,有道理。清華北大比浙大、復旦等要強得多,但也要看專業排名和發展前途,不一定非清華北大不上。對大多數學生,一步一步,從一本的二類校、二本起步,進名校拿博士。領潮不趕潮,更不盲目,特別是那些我們沒法和城裡人爭的領域;如果高分進名校,卻上了雖時髦但水平一般甚至很差的專業,很吃虧。 

        以倍受青睞的專業為例:法學,除了頂尖的清、北、人的法學院之外,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一級博點是全國首批,二博點6,碩點14;國家重點學科2(國際法、環境資源法);國家985創新基地1個,國際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中國政法大學,法學一級博點是2003年的,國家重點學科1(法制史);全校全部博點7、碩點20多,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而且,武漢大學就在珞珈山上,學科齊全,選修其他學科很方便;中國政法大學只有法學能排到第3-4,其他專業都很一般,本科在昌平,離海澱高速路40公裡。經濟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僅次於人民大學,勝過對外經貿大學。而取分,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比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高多少;「牌子」又硬多少?   

 
       比如前5-10名之外,武漢大學的地圖學與地理信息、攝影測量與遙感、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的科技含量包括計算機含量很高,世界水平、亞洲第一;中南大學的材料(粉末冶金),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學科群,同濟的汽車、建築、土木、交通工程,絕對是國內王牌。 

        此外,「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36所大學)的國家重點學科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光學、通信與信息、電機與電器、市政工程、計算機、交通工程,廈門大學的化學、動物、海洋,南開大學的數學、微生物、光學,華中科大的機械電子類,武漢大學的生物、無線電、情報學、經濟、社會保障,吉林大學的數學、電子、計算機、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北京師範大學的地理信息、數學、地理、生物、生態、系統理論、環境,天津大學的化工,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的數學、生物,蘭州大學的化學、生物,中南大學的數學、遺傳、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東北大學的控制科學和工程、計算機軟體,重慶大學的電工、技術經濟、生物力學、電力、自動控制,山東大學的數學、生物、運籌與控制,湖南大學的數學、汽車、化學、自動化,中國農業大學的生物類。

 
        「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100所大學)中,北京林業大學的園林園藝、生態、草業、生物,東北師範大學的植物、生態,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導航制導控制,蘇州大學的數學,中國礦業大學的電力電子和電力傳動、地球空間信息、地球信息科學、測量和遙感、遙感和地理信息,中國地質大學的珠寶、地圖製圖和地理信息系統、地學信息系統(地球科學信息系統),福州大學的物理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橋梁與隧道工程、電機電器,安徽大學的計算機,鄭州大學的數學、化學,湖南師範大學的數學、生物、法學,廣西大學的數學、電力、自動化,長安大學的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或是國家重點學科,或有博士點。 

         「211工程」之外,如山西大學的光學、生物、數學,天津科技大學的輕工技術工程(涵蓋發酵工程、製漿造紙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製糖工程4個二級學科)、食品科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生物化工,內蒙古農大的動物營養、草學,哈爾濱理工大的數學、電機電氣、電子電力,東北林大的植物、生態,南京林大的生態,合肥工大的計算機,華僑大學的土木、機電自動化、生物化學,江蘇大學的材料、動力工程、電氣、交通運輸、食品,揚州大學的動物醫學,浙江工商大學的食品、統計、法學,寧波大學的數學、通信電子、水產養殖、電路與系統、海洋生物、食品,山東科技大的機電工程、控制、計算機、測繪,煙臺師範學院的生物,福建農林大的植物病理,福建中醫大的中醫骨傷,四川農大的作物遺傳育種、動物營養和飼料,重慶交通學院的交通/土木(橋梁隧道、道路鐵路),重慶工學院的車輛、材料,重慶工商大學的數學,西安理工大學的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甘肅農業大學的草業、獸醫,西北農林的臨床獸醫,等,或有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或有博士點,至少有碩士點,相對而言水平比較高;此外,中國計量學院雖無博士點,但專業新、就業好,是上海在杭州吸收大學生的僅有的3家大學之一(另2家是浙大、杭州電子工程學院)。

 
        這些建議集中到一點:我認為,我們會寧學生最好的選擇是:綜合性大學、農業大學的數學、生物/生命科學(包括獸醫、動物、作物、草業等)。其理由: 

    第一,生物/生命科學被公認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科學;獸醫就是動物,草就是植物,都屬於最有生命力的生物/生命科學。這也是中國的自然科學到目前為止達到國際水平的 

第二,數學是理工科的基礎,有發展,本科畢業後,除了向數學繼續深造,也可以向理工科的計算機、信息、電子、通訊,文科的金融、管理等學科遷移,基礎厚,路子寬,自由度比較大 

    第三,最能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達到最高水平。和城市同齡人比,我們的優勢是,會拼搏、能吃苦、比城裡人更了解農業和農村;不足是,英語、科技如計算機之類 

      強調一點,上述所說全是個人看法,難免片面性,僅供各位參考。尤其其中的數據是根據自己的記憶,肯定不準確。決策前最好上網,如www.google.com,www.baidu.com,查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點等資料) 

         鎖定幾十年、百年、千年大目標,一步一腳印,一茬接一茬、一代超一代。有道是—— 

        條條道路通長安 
        出奇制勝稱英豪 

點這裡關注家鄉會寧

西雁集團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

房產地產09433229888 物業管理18152185083

公共運輸15349037155 主題酒店09433288888

餐飲娛樂0943-3666999 特色街區13830003366

教育培訓13909433163 文化傳媒13893077118



 

相關焦點

  • 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會寧女孩,最想說的話!
    寫在開頭2020年,會寧有兩個女孩考上清華,一個是三年前以全縣中考第三名的成績進入會寧一中的王佳筱,一個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劉佳維。比起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全縣第三高考依然全縣第三名的王佳筱,來自於農村貧寒家庭的劉佳維,從中考全縣44名的成績到高考全縣第5名,能夠趕超,她是怎樣做到的?圓夢清華,她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 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會寧女孩,最想說的話
    圓夢清華,她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劉佳維,女,19歲,會寧楊集鎮東陽村人,父親忙時在家務農,閒時外出打工,母親在家操勞,維持著一家九口人的生活。2020年劉佳維會寧一中畢業,以高考成績663分,全省理科第148名,全縣理科第五名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環境和化學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她是會寧楊集鎮第一位女清華大學生,也是恢復高考43年來,會寧一中考入清華大學的51名學子之一。
  • 我的家鄉:會寧人說會寧
    會寧縣城分割成比較規範的幾大塊。每條街道中間都是四車道的馬路,街道兩旁都是高低不等的大樓,靠近馬路的是3米寬的人行道,人行道與大樓大約有10米來寬。在人行道的兩旁各有一排槐樹,早已經枝繁葉茂,樹冠相連。
  • 會寧籍詩人作家王東林《人生最重要的考場是什麼?》文章鑑賞
    會寧籍詩人作家王東林《人生最重要的考場是什麼?》無論官、民、富、窮,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的學校、家庭,孩子從小學開始、經過中學,直至踏進高考——人生最重要的具備標準答案的檢驗考場,都有一些值得思考、必須總結的成敗得失。正常情況下的平均水平的大眾家長此處不必累贅,我想著重闡述具備突出特點的兩類家長的教子習慣言行,與大家分享我四十多年來教書育人和陪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路歷程。
  • 會寧籍「中國會員」名錄
    西雁傳媒報2015年第335期/總第606期第一時間 完美空間 海量資訊 全景會寧會寧籍「中國會員
  • 【人•會寧】我認識的孫志誠老師(作者:會寧張德強)
    記得我是1987年左右認識孫志城老師的,那時孫老師已經是甘肅會寧文化館館長,甘肅鄉土作家。我當時在會寧一所高中讀書,孫老師曾多次組織甘肅省作家來會寧舉辦文學講座,我有幸旁聽,由於熱愛文學,慢慢就認識孫老師了,也通過聽文學講座認識了當時《飛天》主編李雲鵬等許多甘肅籍作家,至今還保留有他們給我的親筆籤名。
  • @文成籍在外學子:文成綠色高質量發展需要你
    8月26日下午,我縣舉辦 「家燕歸巢學子聯盟」暑期納新活動。來自中國政法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的6位學子聯盟聯絡站代表,向現場170餘位即將離鄉求學的學子們聯合發出青春倡議,呼籲他們畢業返鄉報效桑梓。
  • 「返家鄉」故事 | 東臺籍大學生潮推家鄉文旅
    來源:青春東臺青春東臺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共青團江蘇省委和共青團鹽城市委關於大學生「返家鄉」相關工作要求,持續擴大東臺作為團中央全國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試點單位的社會影響力,助力東臺籍大學生個人成長和服務基層黨、團組織中心工作,7月中旬,共青團東臺市委啟動了2020東臺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125名同學經過選拔錄用奔赴鎮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實踐崗位
  • 會寧學子楷模,看看你們鄉有沒有?
    王銀邦:男,漢族,1956年8月生,會寧縣漢家岔鎮人,博士,教授。1975年考入蘭州大學數力系力學專業,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蘭州大學數力系攻讀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 1982年1月至1985年7月攻讀蘭州大學數力系固體力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是甘肅首個自主培養的工學博士、力學專家。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  2011年11月5日,甘肅會寧學子共濟會第三屆「青樹杯」辯論賽在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學院階梯教室舉行,來自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學院、蘭州城市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甘肅中醫學院、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選手參加。
  • 一家四口清華人,會寧大學教授武曉峰攜家人回母校記
    原創作者:會寧三中 馮東航武曉峰的大名,早在九十年代,我剛上高中的時候就聽的響亮。曾任三中教導主任武運斌(已逝)老師的長子,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擔任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黨委書記。三十多年過去了,沒想到今日有幸陪著武教授看了看三中母校。
  • 致青海籍學子的一封信
    致青海籍學子的一封信 2020-11-0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級貧困縣甘肅會寧成為遠近聞名的「狀元縣」,記者實地走訪一探...
    建童的爸爸說:「孩子爭氣,考上聯想進取班,給家裡減輕了不少負擔。」建童因家庭條件有限,沒有多少課外書可以讀,到了聯想班,建童一直覺得自己的語文跟不上其他人。所以他很想多讀書,增加內涵。打籃球是建童最喜歡的運動,但他家裡沒有,只能蹭同學的球。他的球技都是用父親的手機搜索自學,看到技術後自己學個三四天基本就能掌握。
  • 遊子眷鄉贈墨香 50名優秀樂清籍學子收到新學期特殊禮物
    近日,寧波大學的大三學生仇鶴穎通過《樂清日報》看到《樂清出臺最「硬核」政策招才引智》的新聞後,連連贊道。每天上午,打開手機,點開《樂清日報》數字報,瀏覽家鄉的最新訊息,這成了仇鶴穎最近的日常。「一直在外讀書,不方便看到家鄉報紙,對家鄉的情況所知甚少。如今能夠通過數字報實時獲知家鄉信息,真是太好了。」她笑道。和她一樣愛上讀報的,還有大一新生鍾冰傑。
  • 會寧:「狀元縣」的別樣「畫卷」
    按照會寧縣教育局局長王池柳的話來說,疫情期間的送教上門,極大的考驗了控輟保學「一個都不能少」在會寧縣的落實成效,也成為教育脫貧攻堅進入啃骨頭階段的重要舉措。除了這部分義務教育所無法覆蓋到的特殊兒童,教育扶貧的陽光也溫暖著會寧學子的大學求學路。而只有這樣,這些心懷感恩的會寧娃才能反哺教育。
  • 50名優秀樂清籍學子收到新學期特殊禮物
    近日,寧波大學的大三學生仇鶴穎通過《樂清日報》看到《樂清出臺最「硬核」政策招才引智》的新聞後,連連贊道。每天上午,打開手機,點開《樂清日報》數字報,瀏覽家鄉的最新訊息,這成了仇鶴穎最近的日常。「一直在外讀書,不方便看到家鄉報紙,對家鄉的情況所知甚少。如今能夠通過數字報實時獲知家鄉信息,真是太好了。」她笑道。和她一樣愛上讀報的,還有大一新生鍾冰傑。「要去外地上學了,長時間不在家,能夠看看報紙,慰藉一下思鄉之情。」他笑道,閱讀報紙,讓他對樂清這些年城市建設、重大項目進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對正處在日新月異發展變化中的家鄉更有自豪感。
  • 宿遷舉行第六期「海外學子看家鄉」活動
    宿遷網訊(記者 洪磊 通訊員 鄭權) 8月12日,由宿遷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市僑聯主辦的宿遷市第六期「海外學子看家鄉活動」如期舉行,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知名高校的近40名宿遷籍海外學子齊聚宿遷,喜看家鄉新變化,共話家鄉新發展
  • 會寧女孩劉洋洋近況
    來自甘肅會寧貧困地區的女孩劉洋洋在考上大學之後,還有很多人關心著她的後續成長經歷。如今的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閃Star。在陝西師大5月份舉行的第五屆優秀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劉洋洋作為優秀學子代表,五名報告團成員之一,也講述了她的動人故事。
  • 會寧教育界一大批先進候選人:快來圍觀他們的事跡 ​
    」「10名會寧縣功勳教師」「10名會寧縣學子楷模」「10名會寧縣家長楷模」。目前,鄉鎮、學校推薦階段已經結束,經過初步評審,遴選出了校長(18名)、教師(18名)、學子(18名)、家長(15名)代表進入下一輪的評審,按照有關規定,優秀學子中的黨政領導沒有列入此次評選。現將初審入圍人選予以公布並通過「會寧教育」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投票,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