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舉與文學

2021-02-07 小獴讀書

↑點上方「小獴讀書」即可關注,點「...」設為星標★

懇請大家為小獴置頂加星標,避免失聯,謝謝!

科舉制度長久地影響著文學的發展和知識分子的生活、思想,牽連著社會各階層的命運。

傅璇琮先生是唐代文史大家,以其對於唐代文史資料的廣泛搜羅和嫻熟運用、對唐代文化的宏觀審視,從科舉制度入手,以嚴謹翔實而又富於情致的筆觸,精細描畫了關於唐代科舉的種種細節,完整展現了唐代科舉制度的面貌。在論述的精度與深度上,堪稱唐代文史研究的表率之作。透過科舉這個重要切面,我們得以窺見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維方式、心理狀態——他們及第的得意、求仕的艱難、落第的悲酸,真切地感受唐代社會所特有的色彩和音響。

從豐富的資料入手,精細描繪唐代科舉制度細節,全面展現唐代士人心理與社會風貌。

還原歷史真相,力避繁瑣考證,以生動流利的敘述打開唐代士人生活的萬花筒。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是學術著作中雅俗共賞的典範。

文史結合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在學術史上開一時風氣之先,影響深遠。

曾獲第三屆思勉原創獎。

對於科舉的印象,我僅在《儒林外史》見過關於範進中舉的瘋癲描寫,推文外面那句「噫!好了!我中了!」就是範進所說。《儒林外史》由清人吳敬梓所寫,影射當時的八股文,這本書講的是唐代科舉,八桿子打不著,被我強行拉在一起,大家無視好了。
書是阿迪提供的,可憐的他白給我百八十本好書,我一直偷懶沒怎麼做,他一氣之下已經不理我了。別啊迪,我還是愛你的。好,不聊了,大家可否幫我點點「在看」和「贊」?謝謝。給個打賞也行,都要感謝。 (還是給個打賞吧,謝謝謝謝。)若喜歡本書,請為小獴打份賞,長按下方頭像即可。(人家好想吃雞腿~~)

相關焦點

  • 唐代科舉趣事
    作者 | 愚公打鐵  字數 1178     閱讀約5分鐘科舉制度始創於隋代,興起於唐代,然後歷朝歷代發展沿用,直到1905年被廢除,大約存在了一千三百年,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無數讀書人皓首窮經,只求能通過嚴苛的考試,博取功名。
  • 夢幻西遊三維版唐代科舉及第的學子答案 科舉答案分享
    夢幻西遊三維版唐代科舉及第的學子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哪?來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代科舉及第的學子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哪答案一覽吧!
  • 公平公正的唐代科舉考試
    那麼,唐代的科舉考試,是否公正呢?在《唐摭言》卷十中,有這樣兩條:劉得仁,貴主之子。自開成至大中三朝,昆弟皆歷貴仕,而得仁苦於詩,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張倬者,柬之孫也。嘗舉進士落第,捧《登科記》頂戴之曰:「此即千佛名經也。」劉得仁,是公主的兒子,皇帝的外孫。本來,公主之子做官,是有特殊渠道的。
  • 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和方法
    唐代科舉考試設科繁多,不同時期其科目設立也不盡相同,前後總計不下幾十種。
  • 作為唐代公考的科舉制,真一團黑嗎?289年6000牛人名單說明事實
    因此,當英國大史學家湯因比,縱向放寬整體視界,並以與當時世界其餘文明體衡量比較的眼光,去看待唐代科舉制時,會讚嘆它的創舉與文明高度。唐代的科舉顯然怎麼抬舉都不過分。但是另一方面,關於唐代科舉的副作用,尤其是它的不公正問題,自民國以來,也是熱門話題。
  • 唐代的禮部不僅是教育管理機構,同時也是科舉管理機構
    唐代的禮部不僅是教育管理機構,同時也是科舉管理機構,對教育和科舉的關係起著協調作用。禮部的教育管理職能大致有4個方面:第一,貫徹實施崇聖尊儒的文教政策。自唐初確立崇聖尊儒的文教政策後,具體貫徹實施是由禮部來執行的。
  • 科舉漫談
    中國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自隋唐以來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什麼是槍替「槍替」,俗稱替考,是科舉考試的作弊手段。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實用性都比較高,不需要去勾結權貴,被有錢無勢的人採用。槍替不需要去勾結主考官和權貴,再者唐代科舉考試是開卷,允許帶小抄,槍替就成為了唐代最常見的作弊方式。
  • 唐代科舉,科目選,後期發展
    大家好,我是李珂,今天給大家說說唐代科舉唐代科舉科目後期發展貞元以後是科目選發展的第二階段。原有的宏詞、拔萃照常舉行。同時,貞元二年以後陸續設立的開元禮、三禮、三傳、三史等科目,除了作為貢舉的科目,也作為科目選的科目。
  • 唐代的科舉試題,你能得多少分?
    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就是「唐代以詩賦取士」,實乃大謬。
  • 《趣說考試》90講:了解科舉制度,看懂中國文化
    介紹科舉對政治、文學、文化等的影響課程目錄01 兩朝歷史:為什麼要講科舉制度21 隋煬帝創立進士科22 科舉制的歷史意義23 一圖說盡唐代科舉那些事兒24 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對科舉的影響25 唐高宗與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科舉制26 唐代科舉考什麼
  • 科舉制度簡介
    唐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 唐代寒士科舉落第,寫詩給禮部侍郎洩憤,28字坦率、自信、從容
    文/顧無【引觴漫談】唐代幹謁成風,許多文人才子就靠著這一手得到了當時達官貴人的喜歡,從而保證了自己能夠順利地走上仕途。但是,他的科舉之路,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在一次科舉落第之後,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在唐代靠自己單槍匹馬想要殺出科舉還是難,需要貴人的提攜事情才好辦。於是思來想去,給自己的同姓,當時的禮部侍郎高寫下了這首《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 唐代隱逸的特質及其文學表現,漲知識,建議大家都看一下!
    唐代隱逸普遍為時人所歆羨和踐行,其承緒前代,卻又表現出獨特的時代風貌與精神特質,唐詩流注的隱逸旋律正折射出這一時代風尚。[1]唐詩對隱逸的文本書寫,既承載和反映了唐代整個隱逸群體的人格心態,又凝結著具體時代語境中詩人個性化的隱逸理想與追求。
  • 狀元:千年科舉的特殊符號
    隋統一中國後,廢除地方豪族把持察舉的特權,「九品中正制」漸廢,隋朝開始試驗由中央設科目,地方舉人才,經考試後入仕的作法,這就是科舉制度的開端。因為隋煬帝喜文學,他始設的「進士科」後來成為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一科。整個隋朝大約只考了四次,開頭考取的叫秀才,後來考取的才叫進士,加起來總共只有秀才進士12人。科舉制真正得到發展是在唐朝。
  • 古代官員選拔-科舉制度了解古人通過科舉當選官員的複雜艱難之路
    隋朝建立後,九品中正制廢弛,但以秀才、明經等科課試選士的做法仍沿襲下來,隋煬帝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形成了。唐代則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這一制度,被唐以後各代封建王朝所承襲,並為古代朝鮮越南和日本等國所仿效。科舉取士,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 唐朝的一場科舉考試,改變了多少詩人的人生?
    但實際上,初唐的科舉考試影響力有限,隋末天下大亂,活下來就不容易,到哪兒找那麼多讀書人去?唐代科舉的真正大爆發,還要等到武則天登上歷史舞臺時。在成為一代女皇的道路上,武則天格外重視讀書人的力量,尤其是用關東士庶階級,打壓以隋唐皇室為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
  • 科舉制度那些事,八股文的由來,科舉取士的前生後世
    到了唐代,科舉制度進一步革新。唐代科舉考試種類非常多,除了大家熟知的進士科,還有明經、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等,最多時多達百科,某些年代還有特殊的武舉,比如名將郭子儀,他就是武狀元出身。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5|唐朝科舉考啥捏?
    古代教育與科舉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而且是跟古代官職聯繫最緊密的部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唐朝科舉的科目概況,大家記得收藏喔。在隋唐之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吏實行「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即位後,創置了進士科,國家用考試的方式以才取人,這是我國科舉制度的開始。自此,讀書、應考和做官就被緊密結合起來,科舉也便成了古代士人進階的不二之選。唐代承襲了隋朝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當時,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大類。
  • 科舉制持續了1300年,在人才選拔上,產生了什麼影響?
    又有人以隋煬帝設進士科為諸科之一來說科舉制開始於隋朝。但是,認為科舉制開始於漢朝的人指出,科舉制是一整套「分科舉人,考試進用」之制,漢朝有秀才(茂才)、明經、明法、賢良方正、孝廉多個科目,漢朝的對策、試經是考試。所以科舉制是開始於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