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是最高級的朝聖

2020-12-19 天天微上

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上市一年,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1,000,000冊!!感動36國,同名電影拍攝中,在臺灣上市20天,狂賣10萬冊,臺灣讀者表示「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讀到凌晨」、「是一個簡單、素樸但會令人深深感動的故事」、「是一本闔上書後對於人生啟發與感觸良多的佳作。」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87天627英裡,重拾了遺失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只有心中有夢想,任何時候都不晚。

1.信念是最有力量的。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哈羅德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沒聯繫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裡說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羅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廠做工的日子,他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並親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個郵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個女孩,他把這件悲痛的事告訴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講了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女孩說「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麼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麼的。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人的大腦裡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深深被這個女孩的話所感悟,也正是這件事讓哈羅德心裡開始動搖,決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

一路上,哈羅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而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哈羅德也一次次與腦海中的記憶相遇,與妻子相識相戀的美好過程、與兒子的幸福時光以及與奎妮一起相處的日子,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激動不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路走來,哈德羅這幾十年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於徒步悲傷、回憶傷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一份單純的信念,都讓這個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點點感動。「走走走」這是哈羅德在路上唯一的語言,他堅信,只要自己走過去老友就會康復起來。就是這簡單的語言支撐著哈羅德。

哈羅德讓我明白,我們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擁有自己的信念,那麼就一定能夠看到路的方向。對,中途一定也會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話「當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於是我又想到了我們身邊都存在的那些窮遊者。他們有的搭車去柏林,有的騎行川藏線,有的徒步穿越亞歐。都是灰頭土臉,吃盡苦頭,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體驗著難以想像的身體疼痛。他們的勇氣,來源於對夢想的執著,對信念的堅持。

2.直面內心,去掉偽裝的自己。

哈羅德獨自上路,所有的對話就在自己與自己之間展開。他看不到沿途的風景,感受不到陽光與風,甚至聽不見沿途有人向他打招呼。

人的本能有哪些?吃、說話、睡覺,還有愛。

而這些本能的事情,做起來卻沒有這麼簡單。哈羅德從小沒有收穫父母的愛,甚至從父母的關係中,不相信了愛,但他依舊對愛有本能的渴求和欲望,對於他而言,痛苦也是存在的意義。當他逐漸認識這一點,才感受到多年以來的生活不該如此的平淡無奇。

哈羅德逐漸在現實中找到自我,他開始計算自己每天可以行走的路程,和行走六英裡的時間,這不就是他已經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了嗎?而不是最初的那個衝動和那一個信念,他明白自己正在徒步橫穿英格蘭,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這件事情。若是一直沉浸在自我懷疑裡面,怎會發現這個事實呢?

承認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好友,這是一個自己曾有虧欠的人。這是哈羅德幾十年都不敢面對的事實。而這個事實隱藏在內心深處,無形中推動了這次衝動的產生。每個人內心多多少少都有包袱,有多大的力量,才能顯得多輕鬆。暢所欲言才會發現,原來這包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沉重。

哈羅德的兒子多年前溺死,夫妻彼此將兒子的死推卸給對方,從此夫妻兩人面對彼此言不由衷。這一路,哈德羅用生命去丈量,同時去感悟自己與妻子與兒子的關係。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他與妻子的愛情並沒有像他以為的那樣結束,他們之間還是有綿延而細膩的愛,即使他們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對兒子的感情也並不是妻子想像中那樣冷淡,雖然兒子現在離開了他們,但是那份愛依舊在。

這是面對自我的過程,面對一個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不善於表達愛的自己,我們越早去掉偽裝的自己,就會收穫一個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不禁是我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兩個主人公都是毫無徵兆的離家出走,一個是為了自己對畫畫藝術的瘋狂熱愛,一個是受加油站女孩啟發相信自己可改變一位在癌症邊緣的病友。不管是因為什麼,他們都是不想讓自己有生之年後悔。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我們生活著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名利場,漸漸地,由於追求物質我們隨波逐流,或許已經忘了我們的初衷。而朝聖,我覺得並不是讓我們一味的為了月亮而放棄六便士,六便士當然很重要,希望我們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時別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聖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次這樣的心靈之旅。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理性大於感性,在生活裡,我們要充滿愛的去過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總之,希望我們都能找人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大家】朝聖的意義
    [摘要]或許我不應該執著於他們的朝聖行為,而是試圖理解他們以何動機、以何心態去走上這條朝聖之路。作者:成慶,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大學教師,研究近代佛教思想史。在馬丁·辛主演的《朝聖之路》中,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放棄世俗的兒子一心想走完著名的「聖雅各之路」,抵達聖徒雅各的遺骨安放地,但卻在途中不幸罹難。噩耗傳來,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理解兒子信仰的父親,只能遠赴法國處理後事。但在面對兒子遺體時,他對其朝聖理想的困惑乃至好奇開始無可遏制,最終他步其子後,也踏上了這條「朝聖之路」。
  • 朝聖是一場頓悟 淺談印度朝聖的意義
    故此,為助緣大眾更多了解印度朝聖之殊勝,蟬友圈耀彪從「經典記載、名師開示和團員分享」三個方面,分別闡述印度朝聖之意義,以此供養大眾,以便在朝禮聖地之餘更好的體悟佛陀之教言,增進圓滿朝聖之功德等。——體恆法師·2012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佛陀的聖地沒落於此,佛子應勤修行以求解脫,才不枉聖地朝聖之行。真的佛子,應對佛教有真感情。朝聖不能以旅遊的心態,隨意嘻笑怒罵,挑三撿四,否則耗損福報,亦錯失累積福報之機緣也。
  • 電影《朝聖之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的厚重之作
    一、作品簡介電影《朝聖之路》是由女導演柯琳娜.塞羅的一部經典作品。該作品講述的是已經步入人生中年的兩兄弟和妹妹,在接到母親病故的消息後,聽說可以得到一大筆巨額遺產。選擇的朝聖之行程是個人私慾的一種反映,同時也為自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每個人的生命,其實都是一場朝聖。母親生命的終了也是一種朝聖的結束。而丹尼爾帶著自己兒子的骨灰的朝聖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思考。湯姆許多年來一直與兒子的關係不好,直到兒子的離世,他才意識到生命中有兒子的陪伴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 放縱不羈,才是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出生,上學,考試,工作,人生的前20年,就按著世俗規定的標準流程,走到了現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啊,多了些自我放逐,卻少了些意義和價值。所謂真人秀,「真人」只是前飾,「秀」才是中心詞。但許晴沒有,她在這場秀裡,完整的展示了真實的自己。
  •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唯有山嶽、峽谷、丘壑、湍流才可通向旅行的萬神殿,或許這些看上去襯託了努力和孤獨的精神……荒涼的景致,缺乏繁茂之象,人際罕至,壁立千仞,與旅行的幸福感相去甚遠,卻可體會到《藍色旅行指南》的趣味所在。
  • 六張圖五臺山必備,分別適合許願 求佛 旅遊 朝聖 巡禮
    從正法、真理的角度看,沒有許願一說,正法講發願,許願者還沒有真正的「貴人、人生導師。或者誤解佛菩薩,把佛菩薩視為鬼神。最大的意義:到五臺山能與佛菩薩結緣,結緣就是認識,有接觸佛法、了解文殊菩薩的機會了,如果自己努力接觸正法,就會有真正改變人生的可能。如果一直幾年、幾十年沉迷在許願中,則意義不大。
  • 朝聖的意義 | 智廣阿闍梨不動明王巡禮(三)
    朝聖的意義不動明王巡禮三小編本次不動明王朝聖之旅,我們從一乘院出發,來到了第24番神遊山巖屋寺,與巖屋寺住持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在當天的朝聖過程中,智廣阿闍梨為我們開示了朝聖的意義。在阿闍梨的開示中,我們明白了朝聖是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是一種非常殊勝的修行方法,具有很多深層的意義……與巖屋寺大須賀珠住持進行友好交流圓滿寺寺主山上進道為大家進行講解智廣阿闍梨與四眾弟子在四天王寺不動明王 你認識嗎?| 智廣阿闍梨不動明王巡禮(一)不動明王,您為什麼「憤怒」?
  • 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經歷人生的幸或不幸,總有一個瞬間,我們不禁沉思:人生的意義究竟在於何處?如何找到並實現生命的意義?或許,換個思路和視角,能夠讓人生更為開闊。今天的文章,將通過一個個古今中外的真實故事,剖析人生意義的追尋,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周國平老師曾說: 「人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夠追問自身存在意義的動物。這既是人的偉大之處, 也是人的悲壯之處。」為什麼偉大?
  • 中國的朝聖之路在哪裡?
    茶馬古道實地探訪回來已經一周多了,終於完成了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收集了朋友歐洲「朝聖之路」的感受、以及史學界許多大腕對於「茶馬古道」的看法,藉以說明「茶馬古道」的重要性與歷史意義。後面我們還將分幾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繼續深入探討「茶馬古道」,更多是我們的所見所聞與感受。
  • 科學家稱60歲才知道人生意義
    哲學家們研究人生意義這一命題已經有數千年,而且仍然在繼續。然而,西方科學家現在說:要想知道活著的意義何在,首先要活到60歲才能知道答案。根據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那些覺得人生富有意義的人往往擁有更健康的身心。研究人員發現,平均而言,人們會覺得在60歲左右生活才最有目的。
  • 朝聖之旅精彩片段一 紀連海解讀稷下學宮意義
    這次演講是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文化大篷車「朝聖之旅」大型城市巡講活動的第一站。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利民將「朝聖之旅」專屬旗幟交到第一站主講人紀連海的手中。  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唐福泉在致辭中說,這次文化巡講活動,第一站選在臨淄,對弘揚齊文化,讓更多的海內外朋友更好地認識臨淄、了解臨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一個人的朝聖》: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
    《一個人的朝聖》在2012年上市。剛上市一年,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就有一百萬多冊,受到各大權威媒體高推薦。作者喬伊斯.蕾秋,是英國資深劇作家。有二十年的廣播劇本的創作經驗。之後他將這種經驗融入到這本處女座之中,沒想到,一出版發行,就席捲全國。就好像一百個人眼裡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人解讀主人公哈羅德.弗萊也會不同。
  • 做到這三點,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才不是最高級的自我催眠
    有時候,我們所謂的「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極有可能只是一種最高級的自我催眠。一、根據最小阻力原則,遵從內心的感受生活有可能是一種自我催眠。毋庸置疑,人的確有很多種活法,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不失為一種本真的活法。
  • 淺談一下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是自得其樂,享受自由自在,開心一天就賺一天。被人或物奴役,你就虧了。有人說,任何人生都是有意義的,只不過意義各不相同而已,換個對象,你覺得螞蟻的蟻生有沒有意義?不能因為你找不出別人人生的意義,就裁決別人的人生沒有意義。就算你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其實仍然是有意義的。
  • 不把事情做絕,是人生最高級的智慧
    正因為世事無常,所以不把事情做絕,不把話說死,不將他人逼到絕境,對人對己都留點騰挪迴旋的餘地,才是人生最高級的智慧。   後來李磊母親找到張楊,勉強要了三萬元,兩人也不歡而散。   可想而知,李磊以後還會和張楊合作嗎?   財聚人散,獨享利益的人,只能孤單前行。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路,走不遠。」
  • 最高級的人生,是做一個「 無用 」的人
    我想這並不是消極怠惰之論,而是經歷人生起伏才得出的人生哲理。真正的態度,又何需為旁人所知。別人笑我太瘋癲而已。多年以後回頭看,你曾收藏過的、盤玩過的、鑑賞過的「奇淫巧技」,很可能正以春風化雨的養分暗自回報給你。
  • 王陽明|放下自我,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
    有人問:王陽明說的「放下自我」,在當今社會有著怎樣的借鑑意義?事實上,王陽明的這句話不只是對他,也是對每一個用心生活過、努力拼搏過的人說的。那麼說到當今社會的現代人,雖不一定有王陽明那麼波瀾起伏的人生,但囿於職場、婚姻、房/車、醫療、教育、家庭、養老等現實問題,同樣壓力巨大。比如我們時不時就會看到看到有人加班猝死、懷孕跳樓的新聞。其實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對壓力巨大、抑鬱滿懷的人來說,王陽明的這種「放下自我」的心態更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 女人最高級的「炫富」,莫過於擁有這四樣東西,全中就是人生贏家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註定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對一個女人來說,人生最好的樣子,無非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活成讓所有女人都羨慕的樣子。劉嘉玲曾說過「珠寶雖貴,但我比珠寶更珍貴」,大概就是一個優質的女人對自己發自內心的肯定。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思考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思考人生的意義,人從哪裡來,人要到哪裡去?這些千古話題,或許你會不屑,但是有些人已經從以下這些雜碎的片段中找到蛛絲馬跡。1.有些人從來沒有思考過人生的意義。3.有些人開始另闢蹊徑,從源頭探尋人生的意義這些人在苦苦尋找人生的意義切不得其解後,不再按著這個路走到南牆,突然回到提出問題的源頭,什麼是「人生」呢,什麼又是「意義」呢?「人生的意義」組合起來又表示什麼呢。我們為什麼會問「人生的意義呢」。
  • 【祝福每位畢業生都找到人生的意義】
    9日有多所大學舉辦畢業典禮,其中,政大請來哈佛大學畢業、NBA重量級球星林書豪為畢業生致詞,並用自己的人生8件故事來勉勵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