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作品能稱為名著?(「今天如何讀名著」系列之二)

2020-12-13 人民網

  《百年孤獨》企鵝版

  不久前,「四大名著」是否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話題,引發社會討論。事實上,關於名著的討論由來已久。很多討論都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怎樣的作品可以稱為名著?就此問題,本報採訪了多位專家。

  讀者群相對廣大

  小酌時有感而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身處異鄉不禁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即使不是文學愛好者,也可能會脫口說出「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這句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裡的經典對白。

  這些作品憑藉巨大的讀者群,成為公認的名著。美國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名著的讀者最多,名著靠時間積累起了大量讀者。

  以「四大名著」為例,它們普及程度高、讀者群體廣大。中國版本圖書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根據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數據統計,重複出版排名前10位的均是名著。其中,《西遊記》出版525種、《紅樓夢》出版492種、《水滸傳》出版485種、《三國演義》出版484種。

  再以作家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例,根據出版社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9月《平凡的世界》累計銷售至少300萬套。

  有啟發性影響力

  「一部文學作品能否被稱為名著,還在於它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和社會問題,人們是否能從文學作品中觀照社會和歷史,然後進行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黨聖元向本報表示,著作要成為名著,就應該有原創性,並且要能達到一定的思想深度,進而啟發讀者進行思考。

  莫提默·J.艾德勒也認為,名著最有影響力,因為名著最有啟發教益,含有獨特的見解,是言前人所未言,道前人所未道。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文學創作上給人諸多啟示。中國作家莫言坦承,他的文學創作受到過馬爾克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啟示。而馬爾克斯自己也承認,他的創作也受到卡夫卡《變形記》的啟示。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程光煒向本報表示,文學名著可以分為文學經典和文學史經典;前者藝術生命力很長,而後者相對來看可能藝術性稍弱,但是在文學史上影響力很大,特別是在歷史轉折時期。比如,劉心武1977年發表的小說《班主任》,開傷痕文學先河,具有較大影響。

  當然,名著並非專指文學作品。黨聖元表示,其他一些理論性、研究性的作品要想成為名著,應該能以思想性和原創性推動所在學科領域的發展。

  時間上有延續性

  「儘管不同的讀者、不同時期的讀者對名著的判斷標準有所差別,但是名著應該存在共同性的東西。莫言的作品、賈平凹的作品現在也還在被人研究,過了二三十年了,這些作品仍然沒有過時。」程光煒說。

  名著在時間上往往有延續性,很多作品流傳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孫子兵法》成書於約2500年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鍾少異認為,孫子戰略思維的一些基本取向,如「重根本」「貴有備」「求全勝」等,對於妥善應對國家安全的長期複雜態勢具有借鑑價值。義大利埃尼公司總裁貝爾納貝評價《孫子兵法》,認為這是一本關於戰略的全面的教科書,今天仍能運用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去。

  黨聖元表示,一個學科、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就是由一部部名著、一篇篇名作構成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之所以這麼豐富、燦爛,就是因為每個階段、每個時代都有高水平的名著出現。「名著在藝術和思想上的成就雖然屬於它的誕生時期,但是名著也可能超越歷史、超越時間空間,在誕生幾千年之後仍能給人新的啟發,能被不斷解讀。而暢銷書就不同,很可能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銷聲匿跡。」

  談及暢銷書,黨聖元認為,在讀者群是否廣大這方面,暢銷書與名著也是有區別的。黨聖元表示,暢銷書可以在一個時段之內積聚起不少讀者,而名著在一定時間段之內很可能是不暢銷的。

  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這一點,他認為名著的讀者是通過時間匯聚起來的,而不是一時的,名著不是一兩年之內的暢銷書,而是經久不衰的。

  黨聖元認為,與暢銷書不同,名著也有可能在誕生時期沒有受到重視,經過一段時期才能被人重新發現、解讀。東晉時期陶淵明的山水詩就是在唐朝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詩興起之後才被人重新發現的。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相關焦點

  • 今天如何讀名著:經典名著的精神跨越古今
    如果說好書是一盞明燈,那麼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最璀璨的燈火,照亮無數人的心靈。但在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的今天,讀名著似乎成為一件艱辛的事情——古典名著與當代生活脫節、節奏拖沓、語言晦澀……當今時代,還要不要讀經典名著?怎樣確認經典?我們該怎麼讀?
  • 讀名著從《簡愛》開始,從中獲取人生經驗
    ,懂得如何用她安穩有力的心陪伴著孩子成長。所以,這一次我特意邀請了蔣燕在果媽閱讀旗艦店開展經典名著融入生活系列課,我希望大家在共讀一本名著的同時,可以從蔣燕那裡學到不一樣的東西蔣燕在開場前就問了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名著或是文學作品?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致辭中談到了閱讀名著的問題,他表示,今天作家出版社邀請嘉賓老師來捅破這層窗戶紙,願意在作家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多彩的,如何領略閱讀中的多彩,僅靠自己閱讀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閱讀是不夠的,更需要老師來指導大家閱讀,獲得名著中的精髓。」
  • 讀名著的青年
    文藝如何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更加有益於世道人心,怎樣以文化的方式塑造中國獨特的國家形象,以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助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要扛起肩上的重任,中國文藝還需進行有闖勁、有韌性的不懈探索。  青年應該讀書。青年應該讀好書。青年應該讀大師名著。  這些話已經稱得上是老生常談了。老生常談,必因問題常在。
  • 文學名著一本讀
    如果有一本書,既符合教育部的閱讀指導,又能讀遍多部經典作品,不就解決了家長們的選書難嗎?你別說,還真有!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文學名著一本讀》就是解決家長難題的文學寶庫。1.1.以體裁為綱,以作品為目作品涵蓋6大文學體裁,涉及古今中外13部必讀名著,其中5部外國作品皆為翻譯名家之作,
  • 孩子該如何閱讀和欣賞「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學生不但要「必讀」,還成為考試題目,彰顯了它們在中小學生閱讀譜系中的至關重要和難以被取代的地位。如何幫助孩子欣賞「四大名著」的魅力,並從中汲取營養,就成了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   歷來閱讀厚重的大部頭作品,總是需要專門的解讀和指引,比如古人把「六經」的註解稱為「傳」,對「傳」的註解稱為「疏」,都是幫助讀者理解「經」的注釋和方法指引。
  • 初中生必讀名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讀得進去那些老掉牙的名著嗎
    語文教學一直在提倡整本書閱讀,教育部提倡中小學生要閱讀中外文學名著,目的是讓孩子儘早地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到文學的薰陶,能夠學習書中主人公對待生活,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來的崇高的品質和愛國熱情等等。總之,是通過文學形象讓孩子們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更加積極陽光。
  • 讀書要讀名著,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讓你讀過名著之後收穫更多
    讀書要讀名著,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你真的知道名著該怎麼讀嗎?引發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是,是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提問者應該是一位初中生的家長,這位家長在問題描述中是這樣說的。他說由於今年的情況特殊,孩子的班主任要求學生們在課餘時間讀一本名著。題材和作者都不限,讀完之後要寫一篇關於這部作品的完整的讀後感。
  • 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
    是的,如果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呢?那就不讀。這是因為:第一,這說明這本經典名著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孩子讀不下去,說明這本書並不適合他讀,或者說並不適合他這個年齡段讀。那麼,可以先放一放,等孩子長大了,能理解書中的內容了,有所感悟了再讀。
  • 名著閱讀已經進教材:孩子為什麼要讀名著
    昨天,我把部編教材要求孩子在初中階段要讀的書,整理給大家。發出來後,引起大家熱烈討論。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和支持。但從朋友的討論中,有不少朋友有疑惑。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二點:為什麼讀名著,讀這些名著有用嗎?既然是為了考試,那麼為什麼老師不把知識點梳理概括,讓學生背呢?
  • 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完成亮相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那麼,什麼才是中小學生該讀的名著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義,也都會有自己心目中長長的書單。但能夠被稱為名著,值得探究的主題,精彩的文本呈現且被廣泛流傳,都是應有之義。不久前,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提議,大學生要靜下心來讀幾本「硬書」。所謂硬,就是公認的經典,並且思想密度高,不是一下子容易讀進去的。王亞文頗贊同這種看法。她覺得,中學生也能讀「硬書」,雖然可以比大學生的軟一些。
  • 教育部閱讀指導書目發布《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教你如何讀經典
    我就這樣在網上讀他的文章,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一個寫書、教書的人。」讓作者告訴你經典該「讀什麼,如何讀,為什麼讀?」他曾在與好友葉兆言的訪談《午後的歲月》中,共同回憶起青年時代勤翻常談的書,雨果、巴爾扎克、海明威、託爾斯泰……這些早已進入世界經典文學之林作家的作品。名家名著塑造了他們的世界觀、價值尺度和文學標準,外國文學的積澱成為一代學者的文學與思想啟蒙。
  • 孩子不願意讀名著怎麼辦?
    但是當小萍媽媽建議女兒閱讀一些課外名著時,小萍卻總是拒絕。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名著等好書呢? 黃斐老師觀點:如今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市面上湧現大批的網絡小說。雖然其中不乏品質精良、文筆優美的作品。但也有不少讀物文筆粗糙,依靠描寫黃暴場景來吸引孩子的眼球。相比網絡小說,名著或名家著作稍顯晦澀難懂,孩子們自然更加願意閱讀網絡小說。
  • 這8本世界名著,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只有經過歲月檢驗、經久不衰的作品,才能真正滋養靈魂,賦予生命以意義。「讀中外名著,猶如擁有一筆財富。」正因閱讀名著有如此多的好處,國外才會發起「五英尺計劃」,即每天抽出15分鐘閱讀名著,四年畢業後讀的書就可擺滿一個5英尺長的書架。
  • 贈音頻 | 英語經典名著分級讀物,幫孩子從「會讀」走向「能寫」
    今天為你推薦一套來自外研社的的雙語分級讀物——《麗聲指南針英語名著分級讀物》。    其實,這套書不僅是給孩子的,大人也都能看。  不僅能進階式雞娃,還適合父母自雞補課。  為什麼推薦閱讀經典名著?
  • 孩子讀世界名著的啟蒙書,馬英九鼎力推薦
    給孩子做好名著啟蒙,真的是件太重要的事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困惑,一本磚頭厚名著,成年人讀都費勁,何況孩子?,激發出興趣,哪怕以後讀大部頭也不是事兒。為此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套,非常適合給孩子的世界文學名著啟蒙書——《寫給孩子的世界名著》
  •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複習名著?巧用「聯讀」法事半功倍
    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名著複習不是簡單地列一張必背清單背一背關鍵人物、關鍵劇情就可以了,而是要求進行真正的閱讀,並且對名著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正如《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階段名著閱讀的要求所述:「能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 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小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重要性
    而讀流行文 學的好處是能掌握社會發展的動態,掌握社會發展的方向。 從小讀經典名著,加以思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處。孩子通過這些不朽的文學作品而認識、感悟到的世界,對真善美、假惡醜的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的接受,比我們大人膚淺的說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讀名著的好處真是數不勝數。
  • 四大名著適合兒童讀嗎?
    你要說不應該讀吧,讀了確實也有好處;你要說應該讀吧,對孩子確實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相信大家自有決斷。一,讀四大名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成千上萬的古代小說中,四大名著之所以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幾乎包含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