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追憶高錕:他是一位才德兼備的科學家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潘耀明追憶高錕:他是一位才德兼備的科學家
2018-09-27 17:44: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中新社香港9月27日電 題:潘耀明追憶高錕:他是一位才德兼備的科學家

  中新社記者 曾平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港逝世,享年84歲。曾經與高錕有過交往的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日前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高錕是一位才德兼備的科學家。

  作為訪問者與受訪者,潘耀明曾在2006年代表《明報月刊》訪問高錕2個小時。在那場對話中,高錕全面地向潘耀明介紹了自己發明光纖的過程。而早在高錕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之時,潘耀明與曾敏之、劉以鬯等香港文化人正籌劃組織世界華文文學聯會,他們想邀請高錕擔任籌備會議主禮嘉賓,對方迅速答應併到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

圖為高錕慈善基金會主席高錕教授與妻子黃美芸在香港新世紀廣場主持《不再讓你孤單》與愛同行慈善活動,為腦退化病人籌款。

中新社

記者 洪少葵 攝

  在潘耀明看來,高錕是很有文化與文學底蘊的科學家,「他小學就可以背法文詩,九歲就讀《莎士比亞的傳說》」。高錕曾經表示,文學是包括科學領域的心靈之窗,缺乏這一扇窗便會在功利社會迷失、缺乏精神支柱。他認為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文學如果從商品價值去衡量或是微不足道,但對一個人的修養、氣質等精神狀態卻是不可或缺。

  潘耀明還記得高錕曾經寫下一段著名的話:也許有一天地球會被一顆隕石撞毀,也許有一天太陽會冷卻,變成一個黑洞,一切復歸沉寂。有誰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但人類的精靈會存在於宇宙間,在下一次導成肉身時重現,我想,到時我們也許會再次相聚,細訴離情。

  潘耀明覺得,這是高錕擁有相當高文學修養的明證,他把科學的研究與思考歸結到文學的意境。他的科研成就從西方的創新與求實精神獲益,而他個人的素養則是來自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兩者缺一不可。「我覺得高錕是一個才德兼備的校長、教授、科學家。」他說。

圖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年輕的科學家高錕在英國 Harlow市標準電訊公司實驗室埋首研究光導纖維技術。當時光纖技術尚在萌芽階段。 香港中大供圖

  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十餘歲移居香港,入讀傳統名校聖若瑟書院,其後到英國留學。他在上世紀60年代發表的論文中,指出利用極高純度的玻璃作為媒介來傳送光波,首創將光纖應用於通訊的基礎理論,促成今日網際網路的發展,也令他贏得「光纖之父」的美譽。2009年,高錕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是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任期為1987年至1996年。潘耀明覺得,高錕作為校長以身作則,親力親為與學生、教職員溝通交流,面對學生偶爾的惡作劇或衝擊,他也彰顯有容乃大的關懷與心胸。他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貢獻是榜樣一般的存在。

  高錕也曾經擔任港事顧問,並積極促成和參與香港科學園的籌備,園內的會議中心被命名為高錕會議中心。他在2010年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潘耀明認為,高錕既出世也入世,一方面致力於科研和中國文化傳承,另一方面也關心香港時事、國家大事。「這是他非常令人可敬的地方。」他說。(完)

相關焦點

  • 「光纖之父」高錕離世,感謝他的貢獻
    1966年他在英國做出劃時代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長距離傳遞信息。1970年高錕回香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創系教授,1987年升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至1996年退休。2004年初,高錕證實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病,惟至2009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才獲廣泛報導。為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高錕及夫人黃美芸翌年成立高錕慈善基金。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辭世! 一文讀懂高錕生平及光纖通信發展史
    梁文道的一個同學是那時學生報的編輯,趕在高錕退休之前,在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總結他的政績,標題裡有一句「八年校長一事無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同學們對高錕做的惡作劇,高錕也只是笑笑,並不懲罰。畢業之後,梁文道才從當年幹過學生會和學生報的老同學那裡得知,原來高錕每年都會親筆寫信給他們,感謝他們的工作。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簡介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高錕教授獲獎是因為他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高錕教授在一九六六年發表「光通訊」基礎理論,提出以一條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光纖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用以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信息傳送,當時被外界笑稱為「痴人說夢」,但高錕教授的理論於九十年代被廣泛利用,造就了今天網際網路的大發展,被譽為「光纖之父」。
  • 遲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光纖之父」高錕
    這位繼楊振寧、朱棣文等人之後,第七位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因患有老年痴呆症,已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貼上「不可能採訪」的標籤。「儂好,我也是上海寧。」高錕笑眯眯地望著記者,一句標準的上海話從口中蹦了出來;「上海話、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我都會說。」這也是整個採訪過程中,他難得的幾個完整句子之一。
  • 「光纖之父」高錕:一抹執念,牽動世界的神經
    高錕曾言:「做事固執,冥頑不化,可能不是個好品質,但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己見,一旦認準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牆也不回頭,否則的話,你永遠不會成功。」可以說,沒有光纖,就沒有網際網路時代。這一划時代的偉大發明,掀起了一場人類通信技術的革命。「光纖之父」聲譽,高錕名副其實。一個令人驚心的創新少年
  • 光纖之父高錕逝世享年84歲 對全球人類作出巨大貢獻
    原標題:「光纖之父」高錕辭世 香港特首及中文大學致以深切哀悼【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媒體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也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香港特首林正月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及哀痛,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林鄭月娥讚揚高錕教授是開發及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對全球人類作出巨大貢獻,是香港人的驕傲。林鄭月娥還說,高錕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有承擔的教育家。
  • 「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辭世,享壽84歲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痴人說夢」…… 9月23日上午11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有「光纖之父」譽稱的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在香港沙田白普理寧養中心過世,享壽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高錕逝世、他並非中國人,但是為中國的光纖事業,他做了應做的……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高錕逝世、他並非中國人,但是中國的光纖事業,他做了應做的……【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
  • 一文讀懂高錕:從痴人說夢到光纖之父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痴人說夢」。但在爭論中,高錕的設想逐步變成現實:利用石英玻璃製成的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裡長的光纖問世,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也在1981年啟用。高錕「光纖之父」美譽傳遍世界。高錕還開發了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
  • 真正的教者 ── 側記高錕校長
    三直到前兩年,我從一位同事口中得悉,原來當年大學曾為此特別開會,會中只有三人不主張處分學生。三人之中,有高錕校長本人──是他硬生生將處分學生的建議壓了下去。1993年發生的第二件大事,是11月13日的開放日事件。所謂開放日,是指中大三年一次,開放校園給公眾參觀,讓公眾對中大有更多認識。
  • 高錕自述和我的感悟
    在校期間,這一切似乎是稀鬆平常,他的事更像是一個傳說,輕輕的縈繞在我們的周圍。畢業近兩年後,聽到老校長去世的消息,也才逐漸想深入了解下這位偉大的光纖之父。深入了解後,不僅是學術上的敬仰,更加欽佩於老校長對於大學生們寬厚的態度以及真正教書育人的品質。看這篇簡要的高錕自述前,懷著敬重與學習的態度,冒昧的簡單的總結下。
  • 諾獎得主高錕:與腦退化症抗爭的15年(下)
    他似乎感到不友善,一個不高興,就打了楊綱凱肩膀一拳,搞了好一陣子,才坐下。他又像是返老還童了。楊綱凱去看他,一進門,他坐在飯桌旁,看見楊綱凱來了,很不高興。高夫人告訴楊綱凱,「你趕快坐下來」。高夫人說,她悟出了一個道理:「他坐著,你站著,又身材高大,他就感覺你有威脅,你坐下來,他就沒有這個感覺了。」果然,楊綱凱坐下來以後,高夫人拿出一些玩具,跟他一塊玩,他就很好了。
  • 做一個才德兼備的女子 仙俠世界教你琴棋書畫
    乾隆愛上江南,因為江南的小橋流水,因為小橋流水裡的夏雨荷,因為夏雨荷的美麗與才德並存。或許,夏雨荷只有一個,但你依然可以才德兼備。陶冶情操的修仙網遊大作《仙俠世界》,成全你的美。走進《仙俠世界》,做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人。
  • 正午 | 諾獎得主高錕: 與腦退化症抗爭的15年(下)
    楊綱凱請他和太太來家裡吃飯,菜都端出來了,他還在客廳裡走來走去,似乎有點不安。楊綱凱說:「哎,坐下來,坐下來,吃飯。」他似乎感到不友善,一個不高興,就打了楊綱凱肩膀一拳,搞了好一陣子,才坐下。他又像是返老還童了。楊綱凱去看他,一進門,他坐在飯桌旁,看見楊綱凱來了,很不高興。
  • 他才是5G商用最關鍵的人!曾被嘲「糟老頭」,世界欠他一個人情!
    在全球都興奮地擁抱5G時代來臨時,我們必須要感謝一個人,雖然他的名字還有些陌生,但他的研究,卻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技術成就之一!他就是將地球帶入網際網路時代的「世界光纖之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華裔科學家——高錕!
  • 微光關注總第65期——深切緬懷光纖之父高錕
    1966年,高錕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任職期間,開始研究利用玻璃纖維傳送訊號,發表過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進行長距離及高訊息量的訊息傳送。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痴人說夢」。但他未有放棄,繼續研究及改良技術,至1981年第一代光纖系統面世,他亦因此獲得「光纖之父」美譽。
  • 高錕畫像被史丹福大學收藏 將懸掛東亞圖書館
    畫家餘春明(右)在返國前夕趕作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畫作一幅捐贈史丹福大學東亞圖書館。高錕(左)9日出席這項捐贈儀式。
  • 光纖之父高錕:發明光纖43年後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希望上網能免費
    除接受教育以外,高錕同時也學習和。六年級時,高錕與同學一起通過電解水成功地製備了氫氣與氧氣,打開了化學世界的大門。後來,他乾脆在自家三樓建立了一座小型實驗室,曾自製,製造、、和。他還曾嘗試自製炸彈,混合紅磷粉和氯酸鉀,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溼泥內,搓成一顆顆彈丸,風乾後扔到街上引爆,所幸沒有傷及路人。後來他又迷上了,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的。
  • 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
    文/濤聲依舊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科學發展歷史其實不算太久遠,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得以飛速猛進的發展,這和其他國家有著很多的不同,因此中國的科學實力才會如此的薄弱
  • 「光纖之父」、諾獎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
    香港01新聞9月23日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高錕一生最大成就,莫過於發明光纖通訊,亦因如此,他有「光纖之父」之稱,享譽全球。高錕一生都離不開科學,曾為入讀心儀的電機工程系,刻意到英國留學。高錕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纖理論,但初時不獲認同,更被批評「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