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講師教你如何記憶智力理論中的人物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的的考試中,智力理論一直是一個常考點,其中較為重點的是智力理論中的人物,讓大家很不好識記,但是這些人物總以選擇題的形式來呈現,在考生備考的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壓力,大家都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好,但是對於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巧妙的使用一些記憶術。現就智力理論的人物和大家分享一些記憶方法。

無論是哪種智力理論,我們主要從兩種角度考察: 一是正確理解這兩種理論的核心觀點,二是考察每種理論的代表人物。這裡我先們介紹一下,常考的智力理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

1.斯皮爾曼的智力二因素論

智力二因素論由英國心理學家C.Spearman斯皮爾曼(1863—1945)於1904年首先提出。

2.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論

提出: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於1967年提出。

3.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1)提出: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

(2)內容: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七種相對獨立的智力:①語言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視覺—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身體—動覺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種智力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方式不同。

(3)作用: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也為我國新課改「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與支持。

4.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

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論。該理論包括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情境亞理論、智力經驗亞理論。

那麼,我們如何牢固、巧妙記住他們的主要觀點和代表人物呢?

這裡,老師分別針對兩種本位論編了依據順口溜,幫大家記住。

二皮:斯皮爾曼的智力二因素論

三維特: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論

三元格: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

多加得: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大家可以簡單使用這些口訣來進行記憶,因為智力理論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考查人物的時候也比較多,希望各位考生在這篇文章中可以有所收穫。

中公講師王曉婷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如何快速記憶誇美紐斯的理論觀點
    一、考情關於誇美紐斯的理論觀點,不論是在教師資格考試中還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出題形式以客觀題呈現居多,所以如何快速記憶並記牢該知識點,有好的理解很重要。二、地位誇美紐斯的著作《大教學論》第一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所以他的地位有:1.教育學之父2.近代的"教育巨匠"3."
  • 卡特爾的智力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卡特爾的智力理論是心理學部分較為重點考察的一個理論。這個部分往往會從理論定義、兩種不同智力的表現、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理解考查,簡單點也會涉及人物與理論匹配的識記性考查。此部分由於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且易混淆,所以導致部分考生對該知識點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
  •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中,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的題目考試頻率很高,很多考生在拿到題目之後總會感覺無從下手。為了讓廣大考生能夠又快又準的去攻破各種題型,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講師對此知識點進行梳理,希望對廣大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智力理論
    智力理論智力理論在以往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常見的考試形式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法比較常規,難度不大,但是需要我們掌握知識才能保證此部分不失分。因此,特作出此部分的總結。一、二因素論此理論由斯皮爾曼提出。
  • 中公解讀——科學心理學發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論一
    中公心理學講師徐富賓來為我們介紹下科學心理學發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論。一切都要從那間招待所說起。1879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大學裡的寄宿招待所——孔維特樓三樓的一個小房間裡,後來被尊稱為心理學之父的馮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 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理論
    智力操作(operations)是指智力活動的過程,由智力活動的內容引起。包括認知(理解和再認)、記憶(保持)、發散思維(多種解決問題的答案)、聚合思維(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評價(對一個人的思維品質作出決定)。智力活動的產物(products)是指運用上述智力操作得到的結果。這些結果可以按單元計算,可以分類處理(分類),可以表現為關係、轉換、系統和應用。
  • 教師考試重難點——卡特爾的智力理論
    他有諸多心理學貢獻,今天我們主要來分享他的其中一個貢獻,也是一個教師考試的:流體和晶體智力理論。往往會從定義、表現、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理解考查,簡單點也會涉及識記性考查。他是皮爾曼的弟子(我們知道,斯皮爾曼在智力方面有個重要的理論就是智力的二因素論),他和霍恩根據對智力測驗結果的分析,將人的智力分為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 心理學常考人物及其理論觀點
    心理學常考人物及其理論觀點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生理心理學原理》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
  • 當代教育學發展理論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在教學過程中,學到當代教育學的發展,有很多學員反應,關於當代教育學發展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他們的主張不能進行一一對應,即使之前學了很多次,但是還是不能夠記牢,主要是因為這部分知識點比較散而且需要都記憶下來,所以有的人就採用了死記硬背,這樣是不正確的,即使你當時記得很牢固,但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會發生遺忘。所以要採用有意義的記憶,比如說編口訣、畫框架圖等等。
  •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個體的智能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
  • 教育學重點人物觀點理論識記
    教育學中的人物、理論、著作、地位歷來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客觀題的重要考察點,由於相關知識點繁多且難以記憶,這一部分也是大家普遍感到頭疼的地方,故老師在此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重點人物知識點供大家記憶背誦,相信通過系統總結,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家對於知識點理解和記憶,希望會對大家備考該部分有所幫助。
  •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與新課改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七種相對獨立的智力:①語言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視覺-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身體-動覺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但也有表述為八個範疇的,多個⑧自然智力。
  • 2019福建教師招聘備考:智力理論
    成分亞理論認為,智力包括三種成分及相應的三種過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元成分是用於計劃、控制和決策的高級執行過程,如確定問題的性質,選擇解題步驟,調整解題思路,分配心理資源等;操作成分表現在任務的執行過程,指接收刺激,將信息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並進行比較,負責執行元成分的決策;知識獲得成分是指獲取和保存新信息的過程,負責接收新劃票,微出判斷與反應以及對新信息進行編碼與存貯。
  • 中公講師細談教育改革家誇美紐斯
    如果再說到創立時期的主要人物,相信超過99%的考生都會脫口而出一個人,那就是誇美紐斯。是的,誇美紐斯一定會出現在各大教師招聘的試卷中,要麼題幹直接考他,要麼就是以選項形式出現。對於這位17世紀捷克偉大的愛國者,今天中公講師崔俊偉就來仔細聊聊那些和他相關的。誇美紐斯在整個歐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交替之際,繼承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系統論述了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
  • 淺析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多元智力(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世界著名的發展和認知心理學家,「多元智力(智能)理論」的創始人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第一次作了詳細闡述。該理論在以往的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 略談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對新課改的意義
    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重視過程,評價是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過程,評價作為一項活動,存在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中,只有強調評價雙方的溝通、協商,評價才能促進人的發展。另外,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給多次機會,重視評價對象在過程中的轉變,在形成終結性評價之前,評價主體會對評價對象指導幫助,並給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機會。新課程評價中的「發展性評價觀」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 【考點訓練營】心理學:智力理論
    :一般因素(簡稱G 因素)和特殊因素(簡稱S 因素)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者:加德納內容: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九種相對獨立的智力:①言語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運動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⑨存在智力三元智力理論提出者:斯騰伯格
  • 識記當代教育學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觀點
    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教育學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觀點一直都是,並且出題時多以單選題和多項選擇題,偶爾以判斷題形式進行考察。所以廣大考生備考時就應加強對不同教育學家及其理論觀點的理解和辨別,利用記憶術進行更高效的識記,以期提高答題準確率。下面將就當代教育學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觀點給大家系統梳理一下常見的識記口訣,希望對大家順利通過考試有所助力。
  •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及教育意義
    關於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在我們教師招聘考試中更多是考察智力分類。但是有些時候也可能會遇見一些考察其相應教育意義的試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至少九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聽覺——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各不一樣。基於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對我們教育由幫助的知識。
  • 智力及其測量
    3.識記智力理論的名稱及提出者,著重記憶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及卡特爾的智力形態論。卡特爾的智力形態論相對來說考察較多,不僅掌握流體晶體的特徵,同時掌握其在一生當中的發展趨勢,考試中考察較為靈活,直接考內涵及特點多選或例子型單選,如「老謀深算」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主要是作為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需要大家稍加把握,偶爾在考試中直接考察其智力分類,也考察過某個分類的內涵或例子型單選,以視覺空間智力及自知(內省)智力頻率較高,需要大家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