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個體的智能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內省智力,後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力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一、基本性質
其基本性質是多元的,不是一種單一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其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各種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而現代社會是需要各種人才的時代,這就要求教育必須促進每個人各種智力的發展,讓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
二、分類
(1)語言智力
語言智力。是指對外語的 聽、說、讀、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人交流的能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口才能力,但是和知識面無關。這種智力在記者、編輯、作家、演說家和政治領袖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由記者轉變為演說家、作家和政治領袖的邱吉爾。
(2)音樂智力
音樂智力。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美感反應出的包含節奏、音準、音色和旋律在內的感知度,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力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樂器製造者和樂器調音師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音樂天才莫扎特;
(3)邏輯數學智力
邏輯數學智力。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係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它是一種對於理性邏輯思維較顯著的智力體現。對數字,物理,幾何,化學,乃至各種理科高級知識有超常人的表現。在偵探、律師、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相對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
(4)空間智力
空間智力。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係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同時對宇宙、時空、維度空間、及方向等領域的掌握理解,是更高一層智力的體現,是有相當的理性思維基礎習慣為依託的前提的。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航海家、博物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畫家達文西。
(5)身體運動智力
身體-動覺智力。是所有體育運動員,世界奧運冠軍們必須具備的一項智力。運用四肢和軀幹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於利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賽車手和發明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美國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
(6)內省智力
內省智力。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感、動機、欲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客觀,公正,勇氣,自信的建立基礎,因為人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人在主觀時是很盲目的。而正是因為真知的逐漸形成才會變得無畏。這種智力在哲學家、思想家小說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哲學家柏拉圖。
(7)人際關係智力
人際關係智力。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並據此做出適宜反應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現。因為人和人的交流就是靠語言或眼神以及文字書寫方式來傳遞。往往這些人具有相當的蠱惑力或者煽動性!是組織的焦點,明星或者政客等。 這種智力在教師、律師、推銷員、公關人員、談話節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例如美國黑人領袖、社會活動家馬丁路德金。
(8)自然智力
自然智力。是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的能力,是一種在自然世界裡辨別差異的能力。對我們自己身處的這個大自然環境的規律認知,如歷史,人體構造,季節變化,方向的確立,磁極的存在,感知靈性空間的超自然科學能力,能適應不同環境的生存能力。
三、總結
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八種基本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教育的起點不在於一個人有多麼聰明,而在於怎樣變得聰明,在哪些方面變得聰明。在加德納教授看來是以能否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有效的產品的能力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為衡量智力高低的標準的。因此,智力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出或創造出具有社會價值的有效的產品的能力。
以上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