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個體的智能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內省智力,後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力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對待世間萬物不一樣的能力。
舉例來說,比如如果有人問你:愛因斯坦、莫扎特、喬丹他們三個人到底誰最聰明?估計你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因為這三個人都很「牛逼」,只不過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愛因斯坦攻科研,莫扎特玩音樂,喬丹熱愛體育。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每個學生擅長的領域或學科也是不同的,這就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在實際教學中的體現。
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所以了解自己的智能結構,對於發展自己的長處,補充自己的短處非常重要。
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結構中至少存在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①語言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視覺-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身體-動覺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每種智力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方式不同,從而造就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對待世間萬物的能力。
那對於這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它們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一、語言智力
指聽、說、讀、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力在記者、編輯、作家、演講家和政治領袖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口才能力,但是和知識面無關。
二、邏輯——數學智力
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係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偵探、律師、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三、視覺——空間智力
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係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航海家、博物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四、音樂智力
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力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樂器製造者和樂器調音師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五、身體——動覺智力
指運用四肢和軀幹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於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賽車手和發明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六、人際智力
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並據此作出適宜反應的能力。這種智力在教師、律師、推銷員、公關人員、談話節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七、自我認知智力
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哲學家、小說家、律師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八、自然智力
是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的能力,是一種在自然世界裡辨別差異的能力,如植物區系和動物區系、地質特徵和氣候。對我們自己身處的這個大自然環境的規律認知,如歷史,人體構造,季節變化,方向的確立,磁極的存在,感知靈性空間的超自然科學能力,能適應不同環境的生存能力。這種智力在動物學家,植物學家等人的身上比較突出。
主體不同,智能類型不同,特長不同,其選擇的職業也不相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能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起來考教師編」是「一起考教師」旗下的考編資訊平臺,不僅致力於提供最新的招考信息、資料和考編故事,更為每一個在考編路上的你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