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有毒的父母,最能養出抑鬱心理的孩子,但是卻並不自知

2020-12-22 騰訊網

並不是說只有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年人有可能會得抑鬱症,就練一些年紀不大的嬰幼兒,也會出現患有抑鬱症的情況,而這些孩子存在抑鬱心理都和家長有著密切的聯繫。

孩子存在抑鬱心理多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情緒暴躁,喜歡發呆,也會存在不善溝通的表現。

孩子存在情緒抑鬱的情況是每個家長都不想的,家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永遠的樂觀健康,對他生活也是積極向上的態度,但究竟哪4種有毒的父母才能養出心理抑鬱的孩子呢?

哪4種有毒父母,最能養出心理抑鬱的孩子?

1、忽視孩子的心理

家長對孩子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我很忙,沒時間陪你」,在這些家長看來,工作遠比孩子更加重要,所以當孩子提出一些需求,希望可以得到家長的陪伴時,往往都是被拒絕的。時間一長孩子習慣了,被父母拒絕,不再奢求父母對自己的陪伴,壓抑的情緒也會漸漸顯露,抑鬱心理也會逐漸體現出來。

往往越是會被家長忽視的孩子,越是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關注,但是在經歷過家長的拒絕後,他人也漸漸的產生了自己不論怎樣,都不會被他人在乎的觀點,這種無力感讓孩子不在願意展現自己的感情,更是抑鬱症的前兆。

2、父母消極情緒過多

即便是一個很樂觀的孩子,經常生活在消極的環境當中,那麼孩子的情緒漸漸也會變得消極,甚至會出現抑鬱症狀。

所以並不是孩子,因為壓力而產生抑鬱心理,而是父母的消極情緒過多,孩子在這樣的父母面前,自然會有樣學樣,漸漸的也會被父母的消極情緒感染,出現很抑鬱心理。

3、經常否定孩子

諮詢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抑鬱的孩子通常都缺乏對於自己的自信,這也是因為家長經常對孩子進行否定教育。

對於孩子的進步,這些家長視而不見,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就會馬上出現對孩子進行指責,甚至將自己身上的過錯也都怪罪在孩子的身上,比如「如果沒有生你,我能成現在這樣嗎?」、「早知道你這麼笨,我還生你幹嘛」,這些話句句都在傷害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抑鬱心理。

4、經常抱怨

孩子有一些孩子會出現異議心理,是因為她們從小到大都能聽到父母抱怨自己的聲音,孩子就如同是家中的抱怨對象一樣,只要父母有一點情緒上的垃圾,都會丟給孩子。

生活在只有抱怨聲的家庭當中,孩子自然沒有辦法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抑鬱情緒也因此出現。

孩子應該是在父母愛的滋潤下成長的,而不是在父母的比較之下責備之下成長的,如果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永遠健康快樂,就應當避免讓自己成為這4位有毒的家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中的「負能量」,很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而我們如果想要教育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就要從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注意。因為我們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也是最能影響到孩子的人。李玫瑾教授認為,影響孩子的情商的人,主要就是父母。而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他們養出的孩子,情商大多都不會太高。
  •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下列幾種行為可能是禍首,傷娃而不自知
    相信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萬般期待,因此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對他們步步緊逼,讓其沒有自由,但其實這只會讓其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想要掙脫卻無力動彈,從而造成了心理抑鬱。,會表現出各種迥異的行為,其心理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因此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更要注重自己的方法,切莫因自己的言行傷了娃。
  • 這4種教育方式,養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人們傾向於和獨立、沉穩、樂觀、謙遜性格的人打交道,成功往往也更眷顧這一類人。反之,那些性格孤僻、暴躁、悲觀、自負的人,常常會被敬而遠之,而他們想獲得成功相對來說也要困難一些。曾經有過一項調查表明,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可是他們最頭疼的是孩子的行為和性格問題。
  • 22歲海歸男殺死高知父母:養出心理健全的孩子有多重要?
    潛逃三年的吳謝宇終於在2019年4月21日被抓捕,他稱用啞鈴砸死媽媽是「幫媽媽解脫」,內心似乎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 多麼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父母耗盡全部心血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以後卻毫不猶豫地殺了父母,他們的心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比起養出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父母更應該反思,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機制真的太重要了。
  • 靈感|生在有毒父母家的9種孩子類型,角色設定參考
    、支配孩子的人生,慢性長效毒害孩子的父母。大部分不自知,自認為有在為孩子著想。多見母親。有「毒母」在的家庭,父親哪怕不缺席,也通常起不到太大作用。描寫母女題材的作品最多,側重點在於提供共鳴感及療愈方式。派生:「有毒的家族」、「有毒的家庭」、「有毒的孩子」。
  • 70%的抑鬱源自青春期,父母需警惕孩子這些心理問題
    有的孩子在小時候特別乖巧可愛,人人誇人人疼,即使是調皮搗蛋,父母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青春期特別容易產生親子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很多父母會被孩子不愛學習,不聽話,愛玩遊戲等表象問題困擾,往往想辦法去解決孩子這些問題,卻很少人意識到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 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愛吃這三碗飯,養出不孝子卻不自知!
    有句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越是窮苦,孩子就越有志氣,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從小就獨立董事,也比較早熟,能夠吃苦耐勞地幹出一番事業,讓家庭跨越階層,過上好日子。但如今這種形式變了,窮人家的孩子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富二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白眼狼,這其中跟父母的教育分不開,而越是窮的家庭,越愛讓孩子吃這三碗飯,養出了白眼狼而不自知。
  • 這4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
    孩子們,成績有好有壞,智商有高有低,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也正是這些因素才讓孩子們各有優勢,各有特點。但是有一個品質,是所有孩子都必須有的——那就是孝順!父母辛苦養育,孩子要知道孝順!不過,下邊這7種父母可要當心,小心你養出一個不孝順的娃!
  • 《原生家庭》:有毒的家庭應該被看見,有毒的父母就是不愛孩子
    這都是看得見的傷害,還有更多的人被他的原生家庭傷害而不自知,任由父母的過多幹預影響了自己的生活。熱播劇《安家》裡海清飾演的宮蓓蓓和丈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於科學育兒自然不陌生,可是公婆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經驗養育孩子。丈夫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也認同父母的做法。而宮蓓蓓因堅持科學育兒,同丈夫和公婆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夫妻感情也受到影響。
  • 心理學:這4種說話方式,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說話內容,說話的方式,造就了一個人的人際環境,特別是說話的方式,對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有直接的影響,比如下面四種說話方式,就很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1、喜歡給別人說重話,認為忠言逆耳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話被很多人奉為圭臬,成為自己指導別人,批評別人的理論依據。但如果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種喜歡說重話,秉承忠言逆耳的人,卻是經常傷害別人的人,他們說出的話帶著「刺」。
  • 「易燃易爆炸」的父母,養出的孩子令人心疼,逃不開這2種結局
    雖然我們經常說每個父母都將自己的孩子當成是心肝寶貝,但是無法否認的是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成為自己想像中的父母。每個父母的性格脾氣各有差異,其中不乏一些脾氣火爆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用力過猛而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這樣的現象值得每一個父母反思。
  • 父母的這3種「教育方式」,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需要及時糾正
    種「教育方式」,容易養出自卑孩子·打壓式教育有的父母奉行打壓式教育,認為誇獎使人退步,只有批評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壓力,讓孩子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但是,這些父母並不知道的是,自己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 青春期孩子內心抑鬱且孤獨,父母可以做什麼?
    一、孩子的孤獨是成長的需要不清楚這位讀者是如何發現孩子內心孤獨的,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在父母面前話少了,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同伴交流,所以需要先清楚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具體的事情,讓這位家長有這樣的感覺。關於抑鬱,是否是去醫院有診斷出這樣的症狀呢?還是自己猜測。
  • 傷害孩子最深的語言,往往是這3句話,很多父母天天說卻不自知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話卻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心裡,是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而傷害孩子最深的這「3句話」,常常被父母們掛在嘴邊,可是很多父母們卻自己不知道。傷害孩子最深的「3句話」,很多家長張口就來,傷害孩子卻不自知第一句:別問我,問你媽媽/爸爸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一些問題需要有人去幫他們解答,而爸爸媽媽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百科全書。
  • 《原生家庭》:你遭遇過有毒的父母,還是你正在做有毒的父母?
    就算父母過世,我們還是帶著他們留下的遺蹟困苦的掙扎著活著。今天這本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給我們揭示了世界上有這麼7種有毒的父母,他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會一直伴隨著我們一生。我們可以對照著看一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在這些有毒的父母的行列,或者自己正在做有毒的父母在做的事?
  • 15歲女孩想不開自殺,這樣的父母,容易養出「有病」的孩子
    而最讓人心痛的是,女孩的爸爸為了接住孩子也一起離開了,現在很多人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家長認為不就是一個孩子,家裡所有的重擔都是壓在父母身上的,孩子的心裡應該非常健康才對,然而這只是家長的自以為是而已。
  • 身體4個信號,暗示孩子可能抑鬱了,父母別大意
    提到抑鬱症,很多人認為這是大人的專屬,其實不然,看起來天真爛漫的孩子,也有可能被抑鬱纏上,和其他病症一樣,抑鬱有輕也有重,輕時可被稱之為抑鬱情緒,和憤怒、嫉妒這類基本情緒一樣,可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嚴重時,還可能發展成抑鬱症,它是一種病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得了這樣的病,自己或家人卻不知道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父母這5種做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重視這一點,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了不適合的方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此外,他還指出,以下幾種情況很可能養育出低情商的孩子。有些家長經常吵架,或者不斷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讓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和無助。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容易變得焦慮、自卑、抑鬱。這樣長大的孩子,身體健康和社交能力都不如那些父母關係和睦的孩子。建議:父母可以吵架、抱怨,但是要有原則: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不攻擊對方的人格。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
    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第1種:老是打擊嘲諷孩子的父母這類父母普遍表現為在外人面前不給小孩子面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理想目標之後一昧的打擊孩子,以及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用家庭裡的經濟條件來給孩子增加負擔。
  • 什麼樣的家庭會養成抑鬱的孩子?心理學:4種「有毒」的家庭模式
    抑鬱症,是這幾年不斷的被科普的一種心理疾病,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原生家庭與這種心理疾病之間的關聯。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抑鬱症的產生,是由於一個人的攻擊性轉向了自己,慢慢的便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在《與原生家庭和解》一書中提到,失望——壓抑痛苦——抑鬱,這3者的循環,是很多人形成抑鬱循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一個抑鬱症的孩子,往往是在一個需要壓抑自己的感受的家庭環境之中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