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瞬息萬變莫過於朋友圈!誰能想到,上一秒還在瘋傳的「左右腦年齡」小測試,下一秒就被打進了10月的謠言榜。
最近,針對這款嚴重暴露智商的「左右腦年齡」小測試,一篇文章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騙人的!左右腦其實並不存在分工。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有三觀被顛覆的感覺。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點原來一直是錯的嗎?所謂的「左右腦分工說」真的只是個謠言?要真是這樣,我們對自己腦功能的認知誤解也太深了吧!
所以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就這個問題,浙江在線記者請教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劉蘭英,得到的回覆是真相遠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
左右腦的關係錯綜複雜,遠不是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不過,如果你真是一個求知慾特別旺盛的好奇寶寶,心理學上經典的割裂腦拼湊怪象或許能夠帶你了解一二。
事實上,我們所熟知的「左右腦分工」理論早已是教科書的內容。它最早源自美國的心理生物學家羅傑·斯佩裡教授做過的一個經典的割裂腦實驗。實驗結果證明了左右腦功能不對稱性的存在,並因此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在了解這個實驗之前,先來介紹一個名詞——胼胝體。作為連接人腦左右半球相當重要的一層生理結構,這個小傢伙來頭可不小,它由將近2億根神經纖維組成,在大腦的信息傳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我們的胼胝體被切斷了,就會出現兩側大腦功能不對稱,也就是行為錯亂的情況。
這些人往往被稱為「腦裂人」,是真實存在的一類人。他們大多是癲癇患者,為了控制其腦部病變,上世紀60年代外科醫生們採用的治療方法就是把他們的左右腦切分開來。
然而,在接受手術之後,這些「腦裂人」往往會出現與此前非常不同的表現,特別體現在觀看行為上。
這種情況在「拼湊怪象」實驗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我們把男孩的半張右臉和女孩的右臉拼湊成一張完整的面孔,展示在「腦裂人」眼前,再擺出男孩和女孩兩張臉的完整照片,讓他指出感知到的圖像是什麼,會發現「腦裂人」們往往出現心手不一的表現,也就是手上指的男孩,而嘴裡說的又是女孩。
但其實,眼前不完整的人臉通過感知過程,在「腦裂人」的大腦裡都能夠自行腦補出完整的顯像。只不過左腦顯示的是關於這個女孩的完整形象,右腦顯示的是關於這個男孩的完整形象。
而這就說明——其實我們的左腦對語言性成分佔據著絕對的控制權,右腦則主要負責對知覺和形象的感知。
這一點在「腦裂人」身上更明顯的表現在於,這些人往往在手術後失去了左手寫字和右手繪畫的能力。而當僅用右眼觀看圖像的時候,他們大多不能描述自己看到的是什麼,甚至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看到。神奇的是,讓他們用手去挑選剛才看過的東西時,卻可以很順利地挑選出來。
「腦裂人」們的存在,生動而真實地說明了: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我們的左側大腦半球主要負責語言、計算的學習,而右側大腦半球則對具有空間立體形式的內容更加敏感。
而這在心理學上也進一步地說明了我們的左右腦結構是對稱的,但是功能上卻是不對稱的,也就是各有所長,而這種不對稱性也被稱為單側化。
「所以,要說左右腦分工完全不存在肯定是斷章取義了。」劉蘭英醫生告訴浙江在線記者。
但是也不能說左右腦分工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斯佩裡的研究成果說明的只是左右腦在某些能力上要優於對方,而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功能區分。
所以,正如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在文章中提出的——左腦主要掌管抽象思維,右腦主要掌管形象思維「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和我們的雙手雙腳不同,左手和右手可以自己控制,但是左右腦自己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所謂的『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形』的說法肯定也是不準確的。我們只能說左右腦在某個方面更有優勢。」劉醫生說。
此外,左右半腦在功能上的不對稱性直接說明了——在人類複雜生理活動的行為過程中往往需要二者的協同參與。
正如沈政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的:「大腦從事比較複雜一點、高級一點的心理活動時,都是左右腦協同操作。」
「這一點,在腦裂人的失聯症症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劉醫生介紹,雖然腦裂人的兩側大腦半球能分別獨立進行學習和記憶,但彼此之間的信息聯絡卻已經完全喪失,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影響到學習和記憶,但卻會讓一側大腦的感知、思維和記憶不為另一側所知,導致信息無法完全整合。
此外,在聽覺上,一般來說,我們右側半腦對熟悉樂曲的識別能力比左側半腦更佔優勢。但當左右耳同時聽到指令的時候,正常人會按照右耳聽到的指令去做,而分裂腦患者則是按左耳聽到的指令去行動。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腦裂人」們雖然在長時記憶上不受影響,但短時記憶會遭受明顯障礙。「而這也說明,對於短時記憶的建立也需要兩側大腦共同參與。」劉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