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學習外語的時候,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家也都知道在日語考試中閱讀測驗也是我們印象深刻的考試內容。一般來說日語的長文一般會有三個題目來作答,所以我們除了時間上需要把握之外,在字句內容的理解和拿捏也是日語閱讀理解的考試關鍵。所以我們不僅要看懂文字,對於文字深處所儲存的信息也要學會處理,而且我們要學會理解字裡行間的脈絡。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做題的時候,雖然我們可以看懂文章,還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但是卻無法回答問題 。那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如果在看文章的時候要加入更多的思考,便可以成功地理解作者所想表達的原意,這樣才能夠提升我們的閱讀力和理解能力。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如何正確的有效閱讀。
01| 歸納總結、濃縮重點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日語的文章都有1000個字左右,如果能用300字甚至150字就能濃縮精華,並且點出重點,那麼就說明這篇文章你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這就能夠解決一些理解的問題。
02|尋找文章內容有異議之處
因為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角度,讀者也會從不同角度來對文章內容進行剖析,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和作者進行溝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思考來嘗試著理解是作何思考的,例如我們可以推測「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如果是我,會怎麼做?」這樣一來,不是單一地接受文章資訊,這樣深入的思考能夠讓你更能深入了解到文章的內容。
03|能否理解文章所要表達之意?
越是抽象、寓意性的文章,越能看出一個人的理解能力,其實我們閱讀文章不僅要看懂單字、文法、文章內容,我們更要去理解作者言下之意,這才是我們進行閱讀理解的真正意義。就算是針對同一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正所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凡有經過思考的解讀絕對會比完全沒有思考的被動閱讀來得有幫助,因此即使是在沒有正確答案的情況下,仍要試著提出自己的解讀來重新詮釋這篇文章。也許過一段時日再回頭看,你又有了不同的解讀,但這也意味著你的思考變得更廣,更有自己的想法,這便是閱讀真正的所在意義。
閱讀不是單純的看文字,如果沒有吸收經過自己的消化,就是讓書本的資訊經過腦袋又跑走,並沒有真的留下內容。想要真的有效閱讀還是需要務實地做到上面的三點,才能讓我們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