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克制不住地吃手?

2020-08-27 王玉瑋育兒悅讀



在門診經常有家長諮詢孩子吃手或咬指甲的現象。

她叫苑苑,只有4歲,在和別人的交談中,經常不由自主地回看媽媽,一幅懇求指示的摸樣。雙手放在大腿上,反覆地揉搓,偶而還會將指甲放如口中猛咬一番,再放回腿上。她的不安、焦慮、緊張,可以由肢體語言中明確地表達出來。

有些媽媽在孩子咬指甲時往往給以嘮叨、恥笑、責罵的方式處理。對於心靈受傷的孩子來說,這種方法只會使他傷上加傷。「漫罵」是一劑毒藥,他很容易吞噬孩子的信心、自尊、勇氣,使他成為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只有認同孩子的一切的父母,才有機會改變孩子,引導孩子。

還有些媽媽在孩子咬指甲時,喜歡在他的指甲上抹辣椒油或紫藥水等以防止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這些方式初始可能有效,時間一長就不管事了,而且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焦慮與壓力。

許多研究證明,孩子只所以出現咬指甲等異常動作,多是由於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有過度完美的主張或忽視孩子造成的。

吮指頭和咬指甲是一種不良嗜好。心理學家認為,吮指頭和咬指甲是兒童期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行為障礙。據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的調查資料表明,在6—12歲的兒童中,「經常」和「幾乎整天」吸吮手指頭的兒童發病率為12%;而咬指甲的兒童其發病率則高達44%。另一位心理學家也證明了在14歲以下的兒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為的佔35%。吮指頭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過了兒童期應該的年齡,更反映出具有這種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學家發現,吮手指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除了可能致使手指浮腫、牙齒閉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而且還是「對學習和工作產生內心緊張、壓力、憂慮或煩躁的症候……。這些行為本身雖然不能直接妨礙人的學習和工作,卻可能增加兒童的自卑感、敵對感,也是個人內心焦慮情緒的表現。

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種原始反射,凡接觸到嬰兒口唇的任何物體,都會引起吸吮反射。在嬰兒時期,吸吮自己的手指頭很常見。到2·3歲後,此現象一般會逐漸減少。但在嬰兒飢餓時,吸吮自己的手指頭有得到如吸吮母親乳頭般的滿足;在寂寞無聊、焦慮不安、身體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現時,吸吮指頭可以聊以自慰、減輕焦慮、轉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現這些行為或持續時間不長,不應視為病態。隨著兒童年歲的增長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一般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但是,若諸如飢餓、疾病、孤獨無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經常存在,吮手指的行為就可能形成一種嗜好,以致難以革除。至於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學家認為與吮手指頭一樣,一般發生在其情緒緊張或抑鬱的時候,並往往伴有睡眠障礙、磨牙齒、吮手指頭等症狀。有的人咬指甲行為是孩提時代對父母咬指甲行為的模仿,一般獲得了快感,逐漸形成了頑固性習慣。

一位長相頗佳的少女,養成了吮大拇指的習慣。其表面雖然較活潑,但內心卻隱藏著許多憂慮。因為她的母親不僅喜歡打扮,而且凡事吹毛求疵、嘮叨不停,她既希望女兒學芭蕾、又要她學民族舞,更要她練鋼琴、讀英文。這位少女內心裡並不喜歡這些,而她母親卻非常熱衷於此,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為其請名師,買這買那。每次女兒學芭蕾舞時,她就站在旁邊指點批評。練習時只要有一位學員的姿勢顯得優美,她就高聲喊女兒注意模仿,搞得女兒緊張兮兮的。可見,女兒吮手指的行為就是緣於這種內心衝突和對其母親極度不滿的結果。

預防和矯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關鍵,在於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避免錯誤的哺乳方法,以杜絕養成不良嗜好。對於已養成此類不良習慣的兒童和成人,在矯治時應注意:

1.弄清原因,對症下藥。對兒童,如屬於餵養方式不正確,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食定量、饑飽有節;如屬於孤獨、寂寞等原因,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培養其對環境、遊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對成人,應引導他們認識其行為的幼稚性,並教授正確有效的排憂解愁的方法,自覺戒除這一怪癖。

2.正確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遊戲等,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而避免這些不良行為的產生。

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厭惡療法。在童年時期,如果兒童養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採用厭惡療法進行治療和矯正。如看一些咬指甲帶來損害的畫冊及圖片,講解指甲上有細菌的簡單道理等,從而戒除這一不良習慣。





相關焦點

  • 美術生集訓如何克制戀愛?
    本性怎麼克制嘛。  所以我可以很客觀地告訴你,沒法克制——  就好比,你餓了怎麼克制餓意?渴了你怎麼忍住不喝水?  換句話說,你為什麼要克制?餓了你就吃啊,渴了你就喝啊。  關鍵的問題是,吃什麼,喝什麼,怎麼吃,怎么喝——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改成,「美術生如何在談戀愛的情況下不影響集訓?」。
  • LOL上單「食物鏈」,鍊金克制劍魔、猴子克制諾手,唯有他沒天敵
    在這種情況下,雪球越滾越大,導致一個人吃兵吃經驗,另一個人就只能吃經驗,甚至連經驗都混不到……這是實話,我說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當時我玩英雄聯盟還不久就上了大學,宿舍裡恰巧有一個王者大神,整天帶著我飛。他第一次帶我打遊戲的時候用的銳雯中單,當時他就說了一句話:「兵線沒上來之前,我單殺對面中單你信嗎?
  • 孩子愛吃手是長牙引起的?你錯了!寶寶吃手3大「苦衷,媽媽要了解
    前兩天我朋友跟我說:「我家孩子也是一樣,現在都4歲了,每天晚上睡覺就喜歡吃自己的右手大姆指,給他換一個指頭都不行,怎麼辦?」很多媽媽認為孩子愛吃手是因為要長牙,牙床癢的原因,其實,這只是孩子生活發育過程的一個階段,孩子愛吃手是天生的,那麼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困惑,孩子為什麼愛吃手呢?手就這麼香嗎?其實,想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愛吃手,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特點。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感情,事業,生活消費方面,每個人都有欲望,只是欲望的大小不同,克制欲望的場景不同,所以才有了我們這些形形色色的人。身邊見過多數的女生:看到別人背著名牌的包包,自己也想要,最後發現如果拿出一筆費用去購買,這個月就會過得拮据。最後狠不下心剁了手,結果背了幾天發現,「生活中似乎有些東西可有可無,並不是剛需,只是被某個場景衝擊了大腦」。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
    最後狠不下心剁了手,結果背了幾天發現,「生活中似乎有些東西可有可無,並不是剛需,只是被某個場景衝擊了大腦「為什麼要疏通欲望」。當自己在某個時刻堅持不住的時候,聽到這句話,欲望會不會驅使自己前行呢?這就是全局角度的思考。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
    最後狠不下心剁了手,結果背了幾天發現,「生活中似乎有些東西可有可無,並不是剛需,只是被某個場景衝擊了大腦」。其實,我一直很敬佩那些能夠很好克制自己欲望的人,這個世界上,我們面臨很多的悲劇,都是因為人的欲望扭曲而造成的,克制欲望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 為什麼不能阻止小寶寶吃手?事關孩子智商,父母都有必要了解
    有的大人會將孩子的手從嘴裡強行拿出來,你會發現孩子會非常焦慮,會開始著急,甚至哭鬧,直到小手又回到他的嘴裡。吃手行為能刺激孩子的手部功能這個過程不僅僅滿足的是孩子的口腔需求,更重要的也是刺激了他的手的靈活性和觸覺的發展——孩子需要調節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來將手送到嘴裡。
  • 孩子不停地吃手,千萬不要這樣做!
    那天逛商場看到一個6個月左右的寶寶,躺在媽媽懷裡,正高度專注地將手往嘴巴裡放,努力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他滿足的吮吸著自己的小手,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媽媽發現後,滿臉笑意地說:不講衛生,小髒髒,一邊說一邊將寶寶的小手從嘴裡拿出來,寶寶突然大哭,媽媽不知所措問:寶貝你怎麼啦,是不是尿尿啦,媽媽看看,其實你打擾到他工作了,我笑著對媽媽說
  • 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孩子的手無可避免地會沾染上環境中的細菌和灰塵,放到嘴巴裡面,那就是直接吃細菌吃灰塵。孩子的腳也是容易到處亂碰。事實上,即使說孩子不吃手不吃腳,環境中的細菌也無可避免地會進入口腔更有可能的是在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給孩子吸夠,等孩子長大了,家長管不住了孩子會吸個夠。
  • 從小克制著不吃零食的孩子,會有這些危害,家長要重視
    包貝爾認為,孩子們只要不固定吃一種零食,每種都吃一點,也沒有什麼影響。葉一茜認為,不應該限制孩子吃零食,越是限制孩子越是期待,而是應該幫孩子有選擇地吃零食。而我卻什麼都捨不得買,乾巴巴地坐在餐廳裡跟大家一起聊天。那些從小都克制著不吃零食的孩子,將來很難擺脫3種結局:1.
  • 面對孩子控制不住脾氣,為什麼?
    面對孩子控制不住脾氣,為什麼?分析原因⬇️1.不明白為什麼吼孩子?你不知道的是,當你在吼孩子那瞬間,孩子大腦裡的神經元在不斷的萎縮,孩子會恐懼 3.家長總憑著自己的感覺教育孩子,太相信自己,不相信孩子,體會不到孩子的心裡感受和需求,而是無限放大自己的負能量(
  • 為什麼每天克制自己,吃的很少,但是體重卻維持原樣
    很多人減肥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困惑,為什麼每天克制自己,吃的很少,但是體重卻維持原樣,甚至不降反而升高了。這其實是減肥期的常見現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每天少吃那麼一頓,過了一兩個星期,看見體重秤上的數字並沒有減少,大喊著,為什麼減肥沒效果。
  • 孩子規則意識差,管不住自己?
    「老師找過我好幾次,說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我家那熊小子,家裡買了無數的汽車玩具,都能堆半間屋子了,可他上商場看到車還想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孩子就愛玩手機,想方設法要我的手機玩,我跟他說玩手機時間長了對眼睛和大腦都不好,有時不許他玩,但他就是控制不住想玩的欲望!」
  • 克制欲望。
    最後狠不下心剁了手,結果背了幾天發現,「生活中似乎有些東西可有可無,並不是剛需按照馬斯洛需求論,為什麼說「使命和信念」會更高維?因為那是精神世界,就像人們常說的「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自己在某個時刻堅持不住的時候,聽到這句話,欲望會不會驅使自己前行呢?
  • 《智慧學習方程式》:孩子學習為什麼坐不住?
    (原標題:《智慧學習方程式》:孩子學習為什麼坐不住?)在本周五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中,欄目主講人賈雲海及三位觀察員圍繞「孩子學習為什麼坐不住」這個現象深入探究,指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的關鍵點,那就是學習的「85%原則」。
  • 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手,老要扣鼻屎吃,可怎麼辦?
    奴家愚昧,道也曉得這鼻中之屎,吃不得,然架不住家有一寶,只當糖果細細咀嚼,可奈何?在2011年之前還有不少有趣的科學家說什麼吃鼻屎能夠變聰明,但就最新研究來說扣鼻屎、吃鼻屎都不是什麼健康行為,多數成年人還能控制住自己的手,但小孩子可就難說了,尤其是5歲以下的孩子。
  • 指甲是有多香,為什麼孩子總愛吃手手?
    小兵媽媽近來就很是有點煩心,因為4歲的小兵總是把大拇指放進嘴裡啃啃啃……媽媽說,小兵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喜歡吃手,一個人玩的時候吃,睡覺之前也吃,吃得不亦樂乎。爸爸媽媽看到後總是強行把他的手拿出來,但小兵繼續「鍥而不捨」地吃。
  • 一隻小手吃到晚!孩子吃手到底在吃什麼?
    這兩天,跟好朋友視頻聊天時,她 6 個月的女兒也是吃手吃得一臉沉醉。為什麼孩子對吃手有這麼大的「癮」呢?圖片來源:gifphy.com這也是為什麼嬰兒一生出來就會吃奶的原因。這樣的反射行為,不是人類的專利,很多哺乳動物都會有吃手的行為。
  • 如何處理孩子「吃手癮」?
    有了孩子以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一件事,幾乎每個當父母的都遇到過,那就是吃手。寶寶從3個月開始就吃手,吃到2歲了還沒戒掉;寶寶不吃手不肯睡覺?孩子手是不是抹了蜜,怎麼都戒不掉?,所以才吃手。為了阻止孩子吃手,大家使出了各種辦法,什麼打手、大聲呵斥、抹黃蓮、戴手套……,可是還是解決不了這個老大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很多寶媽不知道,吃手不光是個習慣問題,還有可能是身體在發出預警。
  • 從小克制著不吃零食的孩子,將來很難擺脫3種結局,家長別不知道
    零食具有天然吸引力:謝楠的寶寶只要看到一個像零食的東西,就會先餵給媽媽吃,只要見到媽媽的表情稍微變得美妙了,立刻加快語速說「我也要吃一個」,然後快速地餵到自己嘴裡。對零食沒有免疫力:黃奕的寶寶很喜歡吃巧克力,只要吃起來就停不下來,黃奕只能耐心地給寶寶講道理,可這卻不能成為寶寶對零食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