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實驗小學老師 陸藝婷
感覺自己還沒長大
卻已開始和家長聊教育
陸藝婷,1996年出生,2019年從華中師範大學應屆畢業後,入職廈門市湖裡實驗小學,目前任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兼英語老師。
教齡:1年
感言:
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教給他們知識,陪他們走過成長的一小段路,他們也教會我成長,幫我真正地從大學畢業。
教師節前一天,陸藝婷正在班上給同學們上課。
教師節前一天,湖裡實驗小學四年級的一間教室裡的投影屏幕上,一個個「豌豆射手」吐著豌豆子彈,飛向頭上頂著一個個英文單詞的殭屍。「Window!Desk!Fan!」隨著豌豆砸中殭屍,學生們大聲念出殭屍頭上的英文單詞——陸藝婷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這是她安排在課件中的小遊戲。
一年前,「陸藝婷同學」變成了「陸藝婷老師」,這一身份的轉換讓她有些手足無措。一年後,陸藝婷笑著說,教師路上的進度條還很長,但她已褪去初來時的焦慮,擁有更多的自信。
入職第一年 「焦慮」成為關鍵詞
大學畢業後,還沒來得及過完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陸藝婷就快速地換上新的人生名片——她成了湖裡實驗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
入職第一年,擔任一個三年級班級班主任的她,同時也負責三年級和四年級各兩個班級的英語課。回想任教初期,陸藝婷說,「焦慮」是她去年的關鍵詞。
正式入職前,對於教師這個職業,陸藝婷完全是個「萌新」。對於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和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她並沒有太多經驗。平日裡,在為第二天的課程備課時,她焦慮著自己能否上好這節課。考試前,帶領學生們複習時,她也焦慮著學生們能否考出應有的水平……
「以前我自己是學生,考前只怕自己考不好,現在當了老師,考前卻要替200多個孩子緊張。」陸藝婷說,自己明明已經畢業了,但還是逃不過考前焦慮這件事。「我真的太難了。」
課件裡添加小遊戲 讓學生更有興趣
在95後年輕人的朋友圈裡,不少人都喜歡自稱「寶寶」,畢業前的陸藝婷也是。「之前我還跟父母聊到,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都還是個『寶寶』呢,現在卻要和別的老師、家長聊怎麼教育孩子,真的很神奇。」
陸藝婷說,她和學生們有很多相似的愛好,比如看綜藝、逛B站等,在和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她也更能和大家玩到一塊去。
「植物大戰殭屍是我們上學時玩的遊戲,但孩子們看到時,依然很感興趣。」陸藝婷說,為了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她經常結合當天課程的內容,在課件中添加有趣的小動畫、小遊戲,讓孩子們對課程內容更感興趣。
她的用心,學生們也都看在眼裡。一次下課時, 陸藝婷還在講臺收拾教材,一名男同學突然走上來對她說:「老師,這節課真的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聽到這句話,陸藝婷瞬間感覺前一晚備課時的疲憊、焦慮消失了。
「當時真的有種『天晴了雨停了,感覺自己又行了』的感覺。」陸藝婷說,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在學生的肯定中逐漸消失,完成了從學生升級成老師的轉變,而且更有自信和底氣了。
文/圖 記者 盧 琛
來源:廈門日報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