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新鮮人」和學生共成長 我是95後(二)

2020-09-10 海峽導報大廈門

  湖裡實驗小學老師 陸藝婷

  感覺自己還沒長大

  卻已開始和家長聊教育

  陸藝婷,1996年出生,2019年從華中師範大學應屆畢業後,入職廈門市湖裡實驗小學,目前任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兼英語老師。

  教齡:1年

  感言:

  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教給他們知識,陪他們走過成長的一小段路,他們也教會我成長,幫我真正地從大學畢業。

  教師節前一天,陸藝婷正在班上給同學們上課。

  教師節前一天,湖裡實驗小學四年級的一間教室裡的投影屏幕上,一個個「豌豆射手」吐著豌豆子彈,飛向頭上頂著一個個英文單詞的殭屍。「Window!Desk!Fan!」隨著豌豆砸中殭屍,學生們大聲念出殭屍頭上的英文單詞——陸藝婷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這是她安排在課件中的小遊戲。

  一年前,「陸藝婷同學」變成了「陸藝婷老師」,這一身份的轉換讓她有些手足無措。一年後,陸藝婷笑著說,教師路上的進度條還很長,但她已褪去初來時的焦慮,擁有更多的自信。

  入職第一年 「焦慮」成為關鍵詞

  大學畢業後,還沒來得及過完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個暑假,陸藝婷就快速地換上新的人生名片——她成了湖裡實驗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

  入職第一年,擔任一個三年級班級班主任的她,同時也負責三年級和四年級各兩個班級的英語課。回想任教初期,陸藝婷說,「焦慮」是她去年的關鍵詞。

  正式入職前,對於教師這個職業,陸藝婷完全是個「萌新」。對於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和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她並沒有太多經驗。平日裡,在為第二天的課程備課時,她焦慮著自己能否上好這節課。考試前,帶領學生們複習時,她也焦慮著學生們能否考出應有的水平……

  「以前我自己是學生,考前只怕自己考不好,現在當了老師,考前卻要替200多個孩子緊張。」陸藝婷說,自己明明已經畢業了,但還是逃不過考前焦慮這件事。「我真的太難了。」

  課件裡添加小遊戲 讓學生更有興趣

  在95後年輕人的朋友圈裡,不少人都喜歡自稱「寶寶」,畢業前的陸藝婷也是。「之前我還跟父母聊到,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都還是個『寶寶』呢,現在卻要和別的老師、家長聊怎麼教育孩子,真的很神奇。」

  陸藝婷說,她和學生們有很多相似的愛好,比如看綜藝、逛B站等,在和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她也更能和大家玩到一塊去。

  「植物大戰殭屍是我們上學時玩的遊戲,但孩子們看到時,依然很感興趣。」陸藝婷說,為了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她經常結合當天課程的內容,在課件中添加有趣的小動畫、小遊戲,讓孩子們對課程內容更感興趣。

  她的用心,學生們也都看在眼裡。一次下課時, 陸藝婷還在講臺收拾教材,一名男同學突然走上來對她說:「老師,這節課真的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聽到這句話,陸藝婷瞬間感覺前一晚備課時的疲憊、焦慮消失了。

  「當時真的有種『天晴了雨停了,感覺自己又行了』的感覺。」陸藝婷說,從那時起,她發現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在學生的肯定中逐漸消失,完成了從學生升級成老師的轉變,而且更有自信和底氣了。

  文/圖 記者 盧 琛


來源:廈門日報

04

相關焦點

  • 教師「新鮮人」和學生共成長 我是95後(一)
    面對拉臭臭的幼兒,她們皺緊眉頭,卻行動迅速;面對不聽話的「熊孩子」,她們也會焦慮、崩潰,但在從教的過程中,她們學著慢慢適應,從自稱「我還是個寶寶」的角色,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老師,並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獲得快樂。  今天是教師節,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多所學校,為您講述95後「小老師」成長的故事。
  • 教師「新鮮人」和學生共成長 我是95後(三)
    目前擔任廈門雲頂學校九年級(3)班班主任兼英語老師。  放學後,楊可鑫為有疑問的學生答疑解惑。早自習的鈴聲一響,一首歡快的《加油「稿學習」》,讓九年級(3)班的學生們全都興奮了起來。95後班主任楊可鑫用這種方式,在拉近與學生距離的同時,也慢慢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刷抖音、懂遊戲,能歌善畫還要會聊天。楊可鑫說,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學生們懂得更多,也更有想法。如何成為一名有趣的老師,成了95後教師繞不開的課題。
  • 「老師的真誠和學識是走進學生內心的金鑰匙」「95後」教師為西安教育注入新鮮血液
    今年,我市招聘公辦教師7833名,是教師招錄、培訓規模最大的一年,其中很多都是剛從高校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這些「95後」年輕教師,帶著青春和朝氣,為校園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年輕,學歷高,充滿活力,對教師職業滿懷憧憬,是他們身上共同的特點。
  • 「老師的真誠和學識是走進學生內心的金鑰匙」"95後"教師為西安教育注入新鮮血液
    西安新聞網訊 今年,我市招聘公辦教師7833名,是教師招錄、培訓規模最大的一年,其中很多都是剛從高校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這些「95後」年輕教師,帶著青春和朝氣,為校園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年輕,學歷高,充滿活力,對教師職業滿懷憧憬,是他們身上共同的特點。
  • 北林教師翁強:我與學生共成長
    提起北林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翁強,許多老師和學生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用心的好老師」「對學生影響很大」「有師德風範」,大家往往這樣評價。 自2005年從日本留學歸國來校任教後,翁強一直忙碌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並擔任了多年大學生的班主任工作。
  • 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一)
    身邊的老師們,工作上一絲不苟、任勞任怨;為人上淳樸、和善,把學生當成自家孩子養;一輩子兢兢業業,在一個單位默默奉獻了幾十年。這種情況,司空見慣,因為這樣的老師太多了。我也一度以為,教師,最好的生命狀態莫過於此吧。 然而,梳理一下稍有名氣的老師的成長經歷,你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157.智慧型教師成長的路徑(二)
    智慧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實踐,但這種實踐是帶有研究性質的實踐。智慧型教師的成長道路,可以說就是走的「教育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的道路;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自己的研究和探索。生成教育智慧的教育實踐研究,在行為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1)善於捕捉和確認問題。
  • 我的教師節(二)
    我的教師節(二) 2002年,第十八個教師節又一次以陌生人的身份過教師節,這一次是在昆一中。一本率77.84%,全省第一;600分及以上人數120人,佔全省的11.72%,全省第二。六年的年級組長,就此畫上了句號,進入學生工作處,開始全新的管理工作。
  • 中山成長吧《給學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教師悅讀紀實(二)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位哲學家說世界上從來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然也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人,更不應該有整齊劃一的教育。教育應該面向一個個不同的獨立的人,喚起孩子的參與感和價值感。身為王老師同年級組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深深感受到王老師既教學生讀有字之書,又教學生讀無字之書。相信這樣的教育喚醒的正是孩子們的向學之心和向善之志。
  • 「我的教齡和教師節同齡」(二)
    名師檔案林婉卿●36年教齡,福建省先進班主任,廈門市學科帶頭人,廈門市首批骨幹教師,專家學者型教師,高級教師,廈門雙十中學語文教師 36年前,21歲的林婉卿從福建師範大學畢業後,直接走進了廈門雙十中學,至今仍堅守在三尺講臺。
  • 新時代青年教師劉蕾:我與學生共成長
    她一面汲取著學科知識,一面效仿著前輩教師的經驗方法。聽課、探討、修改課件、反思教學,她不斷成長著,也逐漸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疫情期間,劉蕾臨危受命,擔任當時五年級二班的班主任,這對她來說,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特級教師汪春燕:三次重構教學流程,我一直和學生共成長
    首先,我對校本教材(《高中地理Ⅰ》)專題模塊做了如下設計:專題概述、專題問題、網址導航、閱讀思考、知識窗、課堂活動、實驗設計、前沿點擊、書目推薦、學以致用等十個欄目。例如:專題一「尋找另一個『地球』」大單元學習流程設計第一節課:(1)自主選擇書架上的天文書籍,閱讀15分鐘,做讀書筆記,後交流,再閱讀15分鐘,做讀書筆記,再交流。(2)觀測活動計劃。
  • 叢臺區暑期學科教師共讀一本書活動(化學組)
    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學生只有喜歡上了老師,才能喜歡上老師所教的學科。 一節好課的氛圍:欣賞 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新課標下,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這個理念不是一個時髦的叫法,而是保證課堂高效的必須條件,即所謂的「我很重要」,「教育是給人自信」的觀點。在課堂上,學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了「我很重要」,才能給學生自信,從而才會有更高的學習興趣。
  • 今天是教師節 一起聆聽廈門這三位95後「小老師」成長的故事
    面對拉臭臭的幼兒,她們皺緊眉頭,卻行動迅速;面對不聽話的「熊孩子」,她們也會焦慮、崩潰,但在從教的過程中,她們學著慢慢適應,從自稱「我還是個寶寶」的角色,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老師,並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獲得快樂。  今天是教師節,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我市多所學校,為您講述95後「小老師」成長的故事。
  • 學生與教師(學生觀、教師觀)——教師招聘重點、考點
    (2)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①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最高表現);②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自我教育。(3)學生是處於不斷發展的人①學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③學生有發展的需要;④學生具有獲得成人教育關懷的需要。
  • 最美教師——雙流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節專輯(二)
    曾獲「市優秀教練員」「區優秀教師」「區優秀德育工作者」。帶領學生參加省市區中小學運動會、殘運會、特奧會,為學校多次榮獲獎章和榮譽。教育格言:關愛每一個學生,他們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教育格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為這份事業付出的是青春和生命,因此,熱愛工作,把本職工作做到最好,便是對青春和生命最好的回報。
  • 萬名教師進萬家 共育學生成長
    為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共育學生健康成長,在暑假期間,平南縣各中小學、幼兒園組織開展「萬名教師進萬家」的大家訪活動。  各校教師有目的、有計劃,頭頂烈日、腳踏酷暑前往學生家中,進行實地走訪,深入學生家庭,細緻宣傳學生資助政策及扶貧惠民政策
  • 我與雄安共成長
    學生在這個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完成真實的任務中習得技能、獲得知識、豐富交往、形成品質。於是,學校學生部與課程部聯手,開始策劃德育大課程——我與雄安共成長。課程追求「真實的學習」理念,追求課程學習的真實性,發揮教育共同體的作用,尋找項目與多學科的交叉契合點,倡導並積極實踐基於過程和結果的表現性評價,實踐記錄雄安新區的變化發展。
  • 教師成長的6個順序(教師博覽 )
    教師成長的6個順序教師博覽 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長,教師成長也不例外。雖然教師成長沒有所謂固定的「攻略」,但很多在摸索中成長的教師,都曾試圖勾勒從懵懂的新教師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所必經的過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仿照之後,對課堂教學駕輕就熟了,教師就可以嘗試著進行創造,創造出適合自己的特點和所教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來。3學生談話:先求同,再求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單純而又複雜。
  • 我的學生我的班(4):誤人子弟老教師
    不能開學初課沒辦法很快的安排除了上級部門做事情有些拖沓之外,還和相當部分的老教師的有直接的關係。很多人都認為老教師是學校的寶,但實際上,我不說別的學校,在我學校,老教師是學校沉重的負擔。教學上不行,這倒未必說他們不懂得上課,而是他們上課已經不再把學生放在眼裡,不管學生聽不聽,自己只管講自己的課,不管學生懂不懂,他們就只管講自己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