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幸福曲線》:每個人35歲後都要了解的人生策略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你的幸福曲線》立體書封

[圖書信息]

    書名:《你的幸福曲線》

    作者:[加]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

    譯者:黃珏蘋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圖書品牌:湛廬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內容簡介]

    為什麼在40來歲的時候,人們會越來越難感到幸福?為什麼即使已經取得了成功,你還是會感到消沉和不幸福?這種不安是從何而來的?更重要的是,這種狀態會結束嗎?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知名學者喬納森·勞赫回答了所有的這些問題,並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幫你重新定義人生的下半場,剖析有關中年危機的不為人知的真相,讓你重新獲得幸福生活的動力。

    在本書中,喬納森·勞赫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借用各行各業人們的故事,詳盡地剖析了幸福曲線理論。他指出,從20多歲到40多歲,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線模型,即從年輕時的樂觀積極發展到中年的長期低迷;然後,人的幸福感從50多歲又開始回升。勞赫指出,這並不是所謂的中年危機,而是人生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自然階段。

    此外,喬納森·勞赫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們能在中年的黑暗森林中找到出路,脫離人生困境,快速地重新獲得幸福!

[作者簡介]

    [加]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

    全球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幸福曲線」理論創始人。

    2005年美國國家雜誌獎獲得者,2010年美國國家頭條新聞獎獲得者,這兩個獎項是美國久負盛名的雜誌評論獎。被廣泛認為是美國評論界極具原創性和極多才多藝的人之一。

    畢業於耶魯大學,曾為《美國國家期刊》《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撰稿。其作品多次被評為「美國雜誌寫作佳作」「美國科學與自然寫作佳作」。

[編輯推薦]

    全球知名智庫專家、「幸福曲線」理論創始人革新之作,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幫你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

    首度剖析一直被誤解的中年危機的真相,教你更輕鬆地度過中年困境,更科學、更智慧地享受生活!

    全球幾十位知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神經學家、思想家、企業家等現身說法!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東升作序推薦,當代偉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球極具影響力經濟學家泰勒·科文、《華爾街日報》等鼎力推薦!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你的幸福曲線》:35歲以後必須了解的人生策略,解決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似乎成為人生中最誇張的轉折點。到那時,無論是顏值還是體力,都將成為人生中閃耀的瞬間。然後就是斷崖式的急轉直下,而且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中年人的幸福感為何較低?英國經濟學家 AndrewOswald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指出,幸福與年齡之間的關係呈 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指數從20歲開始緩慢下降,在45歲至50歲之間達到最低點,然後在80歲時又回到最低點。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
  • U型幸福曲線|為什麼說中年危機是一場謊言?
    2010年,英國新聞雜誌《經濟學人》發表了《人生的U型轉彎》一文,論文利用了對30多萬美國人進行的蓋洛普調查,發現U型曲線的底部位於40歲晚期和50歲早期。對於人生各階段的幸福感研究從未間斷。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在新書《你的幸福曲線》中也同樣證明了U型曲線的科學性:人一生的幸福感呈U形曲線,即青年到中年期間幸福感逐漸下降,四五十歲時處於最低谷,然後再次上升。我們可以看出,35-65歲就是人們幸福感最低的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年危機」階段。
  • |山田本一|你的幸福曲線|韓焱
    今天,我要給你推薦的這本書,叫做《你的幸福曲線》。在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等等專業知識,剖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年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作者就認為「中年危機」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低谷期常常出現在中年而已。
  • 知乎熱議:公司只招35歲以下,那35歲+的人都去了哪裡?
    35歲以下的,那麼35歲以上的員工都去幹什麼了?」可怕的是,這些文章,除了給了「要躲,要佛」的建議之外,並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所以35歲的職場人,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前景一定慘澹,還會失業。真的嗎?最近幾個月,我調研了多位35歲以上奮戰在各個崗位的職場人,也收集了粉絲的諸多案例。我試圖了解35歲的小夥伴們是如何應對35歲危機的,他們有什麼成功的經驗和教訓。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這個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參與和討論,因為每個人都要過35歲這個階段。 俗話說,【三十而立】,在大家眼中35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窮查理寶典》:每個人都可以收穫幸福和富裕的人生
    1946年他退役後又去上了《哈佛法學院》,在別人眼中他聰明過來,但唐突魯莽。但他依然被評最優秀畢業生。雖然他外表風光無限,但他的婚姻卻出了問題,在他29歲那年,他與妻子離婚,隨後兒子也白血病去世。查理說:「說起來挺傷心的,但確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
  • 35歲後不要考注會了?你還能在職場扛多久?!
    認識一個比我大幾屆的學姐,本科畢業後做了會計,現在在某企業做財務主管,35歲,已婚已育,生活幸福,人生贏家。但是,這只是我們一直以為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  反觀現職場的很多80後,當我們以為這個社會開始被90後逐漸佔據的時候,00後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而較早的80後,已經超過了35歲,這意味著人生將近一半的職場生涯已經宣告結束。  35歲的職場人,不僅要兼顧整個家庭的重擔,還要面臨職場上可能會有的風險。
  • 超職教育:35歲的職場人都去哪了?人生的天花板,不在年齡
    「35歲以上職場人去哪兒了?」與其問他們去哪了,不如先思考一下:問問題的人是誰?不是35歲以後的人,而是一群95後甚至00後,這群初入職場的新人,非常好奇一個問題——我在公司怎麼看不到35歲以上的人了?他們都老了嗎?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教科書
    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弄潮兒,不管社會如何進步,也不管如何變化,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成功就是一種信念和懶惰的賽跑,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好你自己!他們的工資並不高,每個月也就是兩三千。但是他們的時間起得非常早,他們每天都要趕在兩到三點開始打掃。然後一直忙到下班。
  • 奉勸女人:35歲後,要有這幾樣「不動產」,後半生才會越活越好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女人未來想要擁有更多自由,我們就越要看清世事的不確定性,在35歲後,女人請為你後半生準備這些不動產,她才是你越活越好的關鍵。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機器,我們要學會愛自己,你的身體才會正常運轉。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當你過度透支自己身體的時候,卻不知道你的器官都會慢慢耗竭,未來後半生也會活在病痛中。據報導,現在越來越多的白領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很多人年紀輕輕,身體到處都有病痛。說實話,這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不夠過度愛護的原因。
  • 每個人整個人生每個階段的生存質量是怎樣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坎坷的,人生猶如山路十八彎,每個階段的人生體會是不同的,每個階段豐富多彩的人生造就了不同階段的不同結果。每個時代的不同也會對人生產生不同的影響,世界很大,每個地方的發展不同,生活在每個地區的人們生活質量就會有所不同。嬰兒時代每個人都不記得,我感覺這是一個比基尼危險的時代,吃喝拉撒都得大人給予照顧,自己什麼度不知道。從牙牙學語到會開始走路,人生讓人看到了希望。
  • 人類圖的四種人的人生策略
    透過每個人的出生時間,生成一個圖表。這也是你的人生使用說明書,讓你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本質,可以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才華,好好與這個世界順暢互動。我們相信,每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其獨特的使命。顯示者人生策略:告知內在權威與人生策略都和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做決定」。對顯示者來說,他們在做出決定後,及將決定付諸行動前需要「告知」。除此之外,當他們決定停止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也必須在真正停止前「告知」。
  • 35歲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務員
    35歲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務員一直以來,公務員一直是父母希望孩子將來從事的職業之一,最差也要考上事業單位。因為在父母的眼中,只有體制內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工作,其他工作都只是養家餬口的手段罷了。
  • 人生的「第一曲線」
    企業有第一曲線增長,個人也是一樣,從精力的投入,金錢的回報來看,能不能隨著「時間周期的拉長」,邊際成本越來越低,估值越來越高,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理性的世界,我們應該這樣思考,「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為什麼要出發,我工作為了什麼,我40歲,50歲要到哪裡去?如果我們要把自己當下做的事情(上班,工作)當做「例行公式」,那麼一生就像是推一塊大的石頭,永遠都找不到頭在哪裡,只是每天在推著,也不會快樂。
  • 人生的U型曲線理論告訴你:中年危機真正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他今年47歲,在學術界拼搏一番後,終於獲得了終身教職。但是,他不但沒覺得開心,反而覺得受到很大的束縛。他幻想著逃離。這樣的反應讓他自己都覺得迷惑。學術上的成就得到認可,反而不開心,究竟是怎麼回事?於是我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他—— 人生的U型曲線。並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體驗都會經歷U型曲線般的變化,但是大多數人都會有類似的體驗。
  • 35歲後,女人應該這樣「活」!
    文:元叔插圖:來源於網絡女人的人生是分階段的,比如18歲左右的女人,她們大都活在對於美好愛情的憧憬當中,渴望被人表白,渴望和自己心愛的人手牽著手一起去做各種喜歡的事情;而30歲以前的女人,則需要開始思考婚姻的問題了,這個時候的她們最大的想法就是找一個好男人,然後和對方組建一個家庭,並且美滿幸福的生活下去。
  • 每天5分鐘,讀完一本書——中年危機《你的幸福曲線》
    今天分享的書是《你的幸福曲線》幸福感是條U型曲線,最低點出現45歲~50歲左右01>人們容易對未來過於樂觀——樂觀產生的高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中年時因與預期的落差積累的不滿與對未來的失望,使得消沉焦慮,對生活不滿無意識思維,即潛意識讓我們不滿足於成就進步原則——只有不斷朝著新目標前進,才能感到快樂適應原則——人的適應性極強
  • 李亞男35歲懷二胎,兩手撫摸孕肚一臉幸福,大齡女性懷孕困難多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生育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期待孩子的到來,但是對於很多大齡女性來說,生育卻有著很多的無奈。夫妻二人幸福的牽手散步,只是在路人的鏡頭下,李亞男一米八的身高被拍得很嬌小,而且李亞男整個人的面露疲憊氣色也不是很好,略顯老態,狀態不是很好。
  • 華盛頓特區研討會「快樂曲線:為何50歲後人生更美好」
    華盛頓特區研討會「快樂曲線:為何50歲後人生更美好」 2018年05月01日 09: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悠然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