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外媒報導,如果是學習日語以及就職於日資企業、經常有機會和日本人接觸的中國人,可能會時常聽到一些詞語。而其中提及頻率最高的就是「對不起」(sumimasen)。
日本作家榎本博明曾出版過一部名為《「sumimasen」的國家》的著作。書中提到, 「對不起」(sumimasen)的第一個含義是「非常抱歉」(道歉),另一個含義則是「非常感謝」(道謝)。大多數人都能理解這2個含義,並在日常生活中加以使用。除此以外、也有請教詢問時使用的「請問」一樣的含義。
不僅如此,日本人在無意識之中作為開場白也會連聲說「對不起」。例如這種情況:「對不起,關於前些天拜託您郵寄資料的事,能不能請您在這周之內郵到?」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開頭卻首先使用了「對不起」這個字眼。雖然這句「對不起」沒有深刻的含義,但對於日本人的交流來說,卻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背後存在的是日本人特有的「真心話」和「場面話」這個原則。真心話和場面話在海外容易被認為是日本人的惡劣習慣,但其實未必如此。只要在日本社會生活,就必須理解這種雙重機構。
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卻要首先說一句「對不起」,對於日本人來說這非常重要。如此一來,對方的態度就能得到緩和,會說「哪裡哪裡,是我要說對不起。我郵寄晚了。現在馬上郵寄,請多多關照」,在良好的氣氛中,事情就可以順利得以解決。
但如果說真心話,以質問的口吻向對方說「前些天就拜託你了,為什麼到現在沒有郵寄?」,試想結果會怎麼樣呢?對方也可能擺出要打架的架式,說「這個很著急嗎?不是沒說明最後期限嗎」,雖然僅僅是郵寄資料這樣的簡單事情,但兩者的關係卻可能陷入危險。
也就是說,日本文化存在使用「場面話」的習慣,其目的是體諒和避免損害對方的心情和體面。因此,「對不起」除了單純的道歉和道謝的含義之外,還包含各種含義。其中之一就是像上面會話中出現的體諒對方的心情。
即使僅僅是場面話,面對主動說出「對不起」的人,作為聽者的人也會產生「不能責怪這個人」等感覺。這是因為,如果對方說了「對不起」,質問和憤怒的心情也將得到緩解。
由此可見,「對不起」(sumimasen)是讓日本人交流更加順暢的有魔力的語言。相信如果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在平時加以使用,與日本人的交流一定會變得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