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千年經典,華羅庚曾質疑,詩詞大會教授幾句話解網友多年困惑

2020-12-11 美詩美文

900多年前,蘇軾寫了一首「謎詩」,名字叫《遊金山寺》。當年蘇軾聽說鎮江石盤陀景色壯觀,便前去玩了一陣。結果他看到江上突然有一團火升了起來,火焰如炬,這讓他十分不解,於是回到家怎麼也睡不著,便寫了這首《遊金山寺》。詩中「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14字,至今是詩壇難解之謎,甚至有網友戲稱:東坡大概是看到了UFO。

無獨有偶,在唐代也曾有首千年經典,曾令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連華羅庚都曾寫詩質疑,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

《和張僕射塞下曲》唐.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是唐代邊塞詩的翹楚,也是盧綸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五言絕句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無一句抒情議論,也無一生僻字,只是將單于夜逃和將士們雪夜追捕的場景描繪下來,卻渾然天氣,大氣磅礴。

但對於這首詩,當年我國著名科學家、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提出過質疑,而且可愛的他還專門寫了首詩:

北方下大雪,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華羅庚寫的這首打油詩,其實針對的就是詩中「大雁」的問題。首先北方都下起了大雪,按常識大雁早就該飛往南方了,何來大雁?就算邊塞還有大雁,都已經月黑天高了,又怎麼看得見大雁呢?這個問題其實想不通的不只是華先生,這也是困擾不少網友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在一期詩詞大會上,康震教授用兩句話解答了網友們的多年困擾:「古代講究意境的渲染,並不一定要寫實物,所以大雁高飛只是虛寫」。這首詩的妙處就在於大雁、月、雪等意象的完美融合,大家不用從科學的解釋去考慮。

事實上唐詩中被質疑的名篇不只是這一首,當年詩鬼李賀曾寫了首《雁門太守行》,如今也入選了中學課本。這首七言古詩的前兩句是: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如今這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但在當年它可是引起過不小的爭論。北宋王安石就曾表示:黑雲都壓城了,鎧甲上還哪來的向日的甲光?王文公是名士說這話肯定不是因為和李賀有仇,而是確實不解。但後來明代大文豪楊慎卻說王安石:「宋老頭巾不知詩」,被人稱為「宋老頭巾」估計是王安石被貶得最慘的一次了,楊慎表示自己曾見過類似的景象,後來清代文人薛雪也說王安石是「儒人不知兵」。

其實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不管李賀和盧綸寫的景象是不是屬實,王安石和華羅庚先生都只是提出自己的質疑,這種嚴謹讀詩的態度肯定是值得讚揚的。但既然咱們能容得下書畫創作中的各種印象派,也自然要容得了古詩意境的渲染。在古詩中大家還發現過哪些無法解釋的奇景?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即興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暴露真實水平
    唐詩宋詞流傳了千年之久,至今盛況仍是雲蒸霞蔚,充斥著我們詩性的耳膜,隨意翻折一卷詩書,都有驚鴻一瞥飛來,都有氤氳紫氣歸去。《中國詩詞大會》秉著重振詩詞之風的目的,自開辦以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與關注,受到了大量詩詞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 北師大教授康震,在詩詞大會上即興創作,一首七絕讓自己跌落神壇
    為了積極響應號召,弘揚傳統文化,2016年央視自主研發了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當年的6月播出,在這一年可謂是大紅大紫,節目還捧紅了四位妙語連發的評委老師——康震、蒙曼、酈波、王立群。
  • 她憑什麼代替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董卿的回答讓網友沉默
    然而這一季的節目,主持人變成了龍洋,為此網上議論紛紛,很多網友表示她憑什麼代替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其實不僅觀眾思考過這個問題,龍洋自己也深入思考過,她在接過這個接力棒之前,是深思熟慮的。相比董卿,龍洋更加活力,董卿屬於沉穩典雅,如一口深潭,波瀾不驚,而龍洋,更像靈動的小溪流,自由灑脫,適合調動氣氛。
  • 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在詩詞大會中,康震老師曾經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唐代詩人心中的邊塞夢。對於唐代的詩人們而言,他們很少有人能夠親身到邊塞地區經歷一場戰爭,但是這也無法抵擋他們內心的邊塞情以及豪邁之氣。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
  • 「詩詞男神」爆火後,卻仍選擇當個「窮教授」,網友:為人師表
    如今,我國掀起了一場國學熱潮,電視上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一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如播出了5季的《中國詩詞大會》,著實讓國民們為詩詞瘋狂了一把。《中國詩詞大會》裡,他不管是解讀什麼樣的詩詞,都能面帶微笑,不緊不慢地解讀,看似雲淡風輕的,點評卻恰到好處,還總能「幽上一默」。他曾分享了他第一次學術講座的經驗,戲稱「來了三個人,有三分之二表示認可,還有一個默認」。
  • 北師大教授康震,因詩詞大會上一首七絕,一夜之間讓自己跌落神壇
    在娛樂節目霸屏的現在,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詩詞大會》成為一道清流,這個節目的目的是為了激起人們對詩詞的興趣,參加的選手都是人中龍鳳,點評導師就更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專家人物。 《中國詩詞大會》出色的導師有很多,但要說到最多才多藝的那還要屬康震老師。
  • 《詩詞大會》康震教授:書畫、學問都一流?老教授:平仄都搞不清
    《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大家一品古代文化的芬芳,有許多教授也因這些節目而迅速走紅,但同時又遭到了不少質疑,這不禁讓筆者想到魯迅曾說過的那句:
  • 武亦姝的一首詩、一幅字,有人贊才華橫溢,有人卻質疑是入門水平
    然而,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興起,有不少網友質疑詩詞大會其實是背詩大會,只觸及到了詩詞的皮毛,而未深入內核。 顯然前兩者是詩詞大會的基礎,「能解」亦有所涉獵,比如看圖猜詩、飛花令等環節皆考驗了選手對詩詞的理解或詮釋,但第四層「能寫」卻全然未有。 古往今來被稱為才女的人,哪一個不是留下了辭賦滿江的作品?漢之卓文君、唐之李冶、宋之李清照、民國之林徽因,莫不是如此。然而,詩詞大會似乎忽略了這一點,現場僅有的幾首原創詩還是出自導師之手。
  • 杜甫爭議多年的名句,詩詞大會冠軍實力解析,網友:比很多專家強
    所以很多千年前的古詩,流傳至今我們有的已經分不清作者是誰,有的搞不清其中某一句的原話是什麼。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古籍被發現,專家們會對很多古詩提出更精確的認識。隨便舉個例子,比如小學課本中有首名為《畫》的五言絕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大家應該還記得。以前的小學課本上寫的作者是王維,如今各版本教材上一般都寫佚名,原因是文史專家們發現作者可能另有其人。
  • 《中國詩詞大會》被6歲萌娃刷屏:被詩詞養大的孩子,有多厲害?
    爆款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結束了,作為一路追到現在的鐵粉,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知識改變命運,詩詞改變人生。一個不到6歲的小萌娃,可以背誦500首古詩,隨意變換形式提問,他都可以對答如流。連網友們都忍不住感嘆:世界大了,優秀的孩子太多了!
  • 《中國詩詞大會》出的「最難一題」,百人團的反應太好笑了!
    作為央視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經播出之後,就收穫了不少網友的好評,雖然說這檔節目的收視率與知名度並不算太高,但是它的好評率卻非常的高,因為這檔節目始終都秉承著「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學過的古詩詞。
  • 《中國詩詞大會》出的「最難一題」,百人團的反應太好笑了
    作為央視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經播出之後,就收穫了不少網友的好評,雖然說這檔節目的收視率與知名度並不算太高,但是它的好評率卻非常的高,因為這檔節目始終都秉承著「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學過的古詩詞。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但多年來卻有不少人對一些經典詩詞提出過質疑。這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質疑唐代詩人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他認為大雪天沒有大雁,詩的首句「月黑雁飛高」和最後一句「大雪滿弓刀」是相矛盾的。
  • 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寫了首藏頭詩,網友:這水平比導師康震強多了
    詩詞大會辦了5季,產生了5位冠軍,其中雷海為能奪冠是很多人沒想到的。一個學歷不高的外賣小哥,喜歡詩歌也就罷了,卻能在詩詞大會第三季中打敗北大才子彭敏,奪下冠軍,這是為何?很多人想不通。其實大家只要夠了解雷海為,就能明白他為何能脫穎而出。
  • 主持人大賽後,「第二個董卿」火了,網友:下一屆詩詞大會讓她上
    李七月之所以能在大賽中嶄露頭角,我覺得跟董卿及她曾主持過的《中國詩詞大會》有莫大的關係。說到《中國詩詞大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董卿,因為董卿在節目裡面的精彩表現,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大眾心中,她的知性與氣質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
  • 《中國詩詞大會》走紅 看國外流行哪些中國詩詞(圖)
    流傳千年的中國古詩詞不僅啟迪國人的智慧,還在不同時期影響了東西方各國的文學和藝術。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春節播出以來廣受歡迎。節目堅持從詩詞文化中汲取營養,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故事進行高度凝鍊,從傳統文化中挖掘時代內涵,透過耳熟能詳的詩詞名句,引導觀眾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
  • 詩詞大會廣東選手念首很簡單的詩,董卿一聽就會,教授嘉賓卻懵了
    但翻看《全唐詩》,大家會發現這種不押韻的經典作品其實不是少數。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靜夜思》,細究起來其實韻律都有些問題,卻都成了唐詩的巔峰之作,這是為何?這個疑惑我們可以在詩詞大會的一期節目中找到答案。在這期節目中,出場的是廣東選手林於明。
  • 詩詞大會「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何意?9歲選手答對後被家長質疑
    為了弘揚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央視近年來舉辦了很多文化類的節目,比如《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古詩詞大會上》這樣一首詩引起了讓了人們的爭議,有人認為,這首詩不應該讓後孩子去讀,有點少兒不宜,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這就產生了分歧。
  • 網絡詩詞是高尚的文化毒品 字數相同的幾句話不叫詩
    他的帖子一發出,總能得到網友的頻頻點讚。很多古玩界、書畫界的人,也都和軍持交上了朋友,他們有什麼書法、畫作,需要用到詩的時候,會請軍持題上一首詩,作為回報,他們也送他自己的作品,他家現在被送的書畫「一大堆」。「他們比朦朧詩人遲來了20年。」吉林大學教授馬大勇長期關注網絡詩詞,「幾代詩詞作者在網絡上井噴,就像1978年後舒婷、北島、顧城等朦朧詩人集體成名。」
  • 她是中南大學最美教授,選她課比春運搶票都難,卻因一本書被質疑
    楊雨老師在中南大學非常受學生歡迎,她教授的主要是古詩詞,人長得也像一首詩一樣唯美。在中南大學校園裡,楊雨老師被學生稱為最美才女教授,神仙姐姐。而對於非中南大學的學生來說,認識楊雨教授是在電視上。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既有美貌又有才華的美女教授,卻因一本書被人質疑。楊雨曾編寫了一本著作《莫道不銷魂——楊雨解密李清照》,在這本書裡,楊雨解讀大家熟知的《如夢令》時,將「沉醉不知歸路」等詞句,理解為「好酒」之人;其它部分詩詞直白地理解為「好賭」或「好色」之徒。一時間引發了其它網友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