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可能對於你來說可能只是個代步的,但隨著年紀的增加,您會不會經常在日常走路或者上樓梯時膝蓋發出陣陣的疼痛感,或者在蹲下起身時發現膝蓋會發出聲響並伴隨著劇烈的疼痛。
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你身上,你的膝關節可能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
「一個60公斤重的人,當站著時,膝蓋的負重是60公斤左右;當走路時,膝蓋的負重約是體重的2倍,也就是120公斤左右;而當爬山或爬樓梯時,膝蓋的負重增加到體重的3~4倍,也就是180~240公斤,相當於各扛了一架鋼琴。」
膝關節
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和髕骨組成,股骨在上,脛骨在下,髕骨在表面。髕骨上連股四頭肌,下連脛骨前側,通過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來控制膝關節的屈伸。
這三塊骨頭彼此對接的關節處,覆蓋著一層脆弱的軟骨,軟骨最怕的是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當膝關節處於屈曲狀態時,髕骨和股骨之間的壓力會顯著增大,股骨的後髁直接卡在脛骨上,也會導致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壓力增大。
如果膝關節長期處於壓力狀態,軟骨的抗磨損能力就會下降,就會出現軟骨退化、甚至剝脫,從而誘發骨關節炎。
兩個動作 測一測我們的膝關節有沒有退化
判斷膝關節的好壞這兩個測試省時、省錢,不需要到醫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
一、單腿下蹲(不適用於急性損傷)
單腿下蹲具體方法:
在沒有任何負重,也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一隻腿站立,膝蓋稍微彎曲,另一隻腿彎曲,腳尖翹起略離開地面,保持這一體勢,然後整個身體儘量往下蹲,過程中緩慢進行,儘可能保持身體平衡。幾秒鐘後,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勢。
部分人因為身體平衡性不佳,導致整個動作無法連貫完成,這是正常的。也有些人因為平日針對肌肉力量的鍛鍊不夠,下蹲中加壓過度,短時不耐受,出現酸脹現象,也很常見。關鍵是注意在下蹲的過程中,膝關節有無感到痛,只有痛才意味著不正常,需要儘早到醫院就診。
二、軟骨測試
操作要點:測試者仰臥位,雙腿屈膝,將一側大腿抬起至胸前,足跟儘量拉向臀部。若膝關節的屈曲度小於正常的屈曲範圍,則提示軟骨可能退化。
如出長期出現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情況。建議及時就醫,對症治療。
如果您很幸運的沒有中招,那麼也不要掉以輕心,保護膝關節仍然很重要。
如何保護我們膝關節
1、 不做膝關節害怕的動作,平時儘量避免或減少諸如爬山、上下樓梯、跑步、跳舞、劇烈運動等有損膝蓋的鍛鍊活動。
2、 肥胖會在無形中增加膝關節的負荷,增加受傷風險,所以超重的人群可以通過遊泳、調整飲食等合理的方式來減肥,切不可採用爬樓梯、跳繩等方式。
3、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既要注意膝關節休息,省著用膝蓋,又不可久坐。合理的方式是勞逸結合。
五個動作給膝蓋解壓
一摸:
從腳跟沿著外側、前側、右側
一直摸到小腿
一條腿大概按摩1分鐘
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
二刮:
讓手呈鉗子的狀態
在髕骨周圍上下刮動
從而達到放鬆膝蓋的目的
三繃:
把腿抬起來繃緊
大概5秒後放下
連續做10-20次即可
這個動作能鍛鍊膝蓋周圍的肌肉
把寒氣和風寒驅出來
四勾:
在第三個動作的基礎上
把踝關節勾起來
鍛鍊小腿肌肉
同樣做10-20次
中間休息5秒
五拍:
圍繞著我們膝關節周圍
輕輕地拍打1分鐘
放鬆膝關節周圍的肌肉
這五個動作的原理相通,都是通過鍛鍊大小腿肌肉和腳踝的方法,防止靜脈曲張,減少膝關節的承重和摩擦,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達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這五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年輕人,預防膝蓋提前「老」了,而且對於中老年、久坐不運動的上班族都有好處。
鈴醫脊康堂為您傳播各類健康資訊,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