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2020年剛開年,長租公寓又陷風口浪尖。
近日,據媒體報導,國內首個赴美上市的長租公寓品牌青客公寓(NASDAQ:QK),因拖欠租金而遭遇業主投訴風波。
據悉,青客公寓以「虧損」及盤整「高進低出」房源為由,單方面要求房東下調房源租金價格,若房東不同意則暫停支付租金。
在一份向業主出具的降租解約溝通函中,青客公寓表示根據相關文件,公司部分公寓屬於「高進低出」的房源,因此提出對「高進低出」房源的解決方案,包括降低房屋託管租金,或者與業主解約。
1月9日,時代周報記者撥通青客公寓方面的電話,對方表示稍後聯繫記者詳細說明。但截至發稿時,仍未收到回復。
這是長租公寓2020年的第一場風波。
自2019年以來,長租公寓便置身質疑中心。多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2020年,長租公寓的形勢依然嚴峻,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1
違規「高進低出」
2019年最後一個月,住建部、發改委以及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下稱「意見」),對住房租賃市場進行了規範。
其中,對於長租公寓中存在的「高進低出」、「長收短付」,以及租金貸等亂象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
青客公寓所依據的文件,即是上述六部委聯合下發的意見。這也是六部委發文後,青客公寓自查出自己存在「高進低出」的違規現象。
1月7日,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六部委出臺的意見還是很及時地關注到住房租賃領域的問題。但從六部委發文,到各地具體怎麼執行,以及出臺配套的細則還需要時間。而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今年是否會出現大型長租公寓暴雷潮。
1月9日,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長租公寓應當遵守國家政策調控的內容,青客公寓作為一家已上市的企業,出現違規現象很容易對其形象產生影響。高進低出會擾亂市場,大的長租公寓進行自我整改,也能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2
高速擴張的風險
青客公寓的違規背後,或許與其擴張速度息息相關。
青客公寓在2019年11月5日登陸納斯達克。據青客公寓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年末,其公司在中國品牌長租公寓租賃市場運營商中排名第三。
資料顯示,青客公寓運營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六大城市。
截至2019年9月30日,青客公寓已出租的房屋數量為9.25萬套,已籤約的租賃單位數量為9.96萬套。
但自成立以來青客公寓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青客公寓的總虧損額高達11.17億元。
另據其2019年四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繼續虧損1.01億元。
胡景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青客公寓在美國上市,融了不到五千萬美金,拋掉上市成本拿回來不到三個億,按照以往的燒錢的速度也就夠它再支撐半年。青客公寓上市融資最主要是維持運營,無力去擴張發展」。
青客公寓的高額虧損與其過往的快速擴張不無關係。
青客公寓成立於2012年,最初的運營房源數量只有940間,到2019年底已經接近10萬間,七年裡擴張了106倍。
長租公寓並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這是業內的普遍共識。
青客公寓能在短時間內擴張為目前規模,其中或許有一部分不規範操作的原因。在此次流出的與業主的溝通函中,青客公寓也承認了自己存在「高進低出」的違規操作。
據悉,長租公寓行業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公寓投資金額大,租賃運營周期長,從業企業整體實力雄厚;而分散式公寓進入門檻低,起步容易。
青客公寓就屬於後者。
為了搶佔市場規模,部分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以槓桿融資爭奪房源,投放租戶收割更多的運營資金,進而投資更多的房源。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租戶承接新房,房屋空置率達到一定比例,長租公寓運營商資金鍊就會出現問題。
據天眼查顯示,上市前青客公寓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金光傑,持有74.53%的股份,餘下的股東均為風險資本。
其中,賽富投資基金的管理基金之一廈門思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其15.00%的股份;達晨創投執行合伙人肖冰持股比例10.47%。
「像青客公寓這種網際網路創業的公司實力不強,他們運營的房源在數量級上沒有規模優勢。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去做長租公寓還好一點,有資金兜底。而且房產中介做收房和出租房都有自己的渠道,租客和業主還可以二次轉化。」胡景暉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3
行業亂象
事實上,像青客公寓這樣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在市場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根據邁點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末分散式長租公寓供應商佔比接近八成,而集中式長租公寓供應商佔比不足兩成。同時,國內重點城市分散式品牌長租公寓房間總數,達到了150萬間。
雖然2017年起陸續有房地產商背景的運營方加入長租公寓領域,但由於集中式公寓獲取門檻高,分散式公寓仍然佔據著市場主流。
這些小而多的分散式長租公寓供應商,也是暴雷潮中的主要面孔。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起,已經有包括寓見公寓、愛公寓等在內的20多家長租公寓運營商爆出資金鍊斷裂、跑路等問題。
2019年,樂伽公寓的暴雷也為行業敲響了警鐘。樂伽公寓2016年成立,在南京、合肥、杭州等7個城市運營,房源數量達到4.5萬間。
在六部委聯合下發意見前,長租公寓領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缺乏監管規範導致行業亂象頻生。
時代周報的記者調查後發現,一些長租公寓運營商在項目暴雷後抽逃資金,過段時間後再次進入長租公寓領域,形成了惡性循環。
12月27日,某長租公寓品牌的租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所在的長租公寓在9月初開始拖欠業主的房租,租戶也被業主要求提前搬離。由租戶組成的小組調查後發現,公司股東與兩年前被爆出跑路破產的長租公寓運營方是同一人。
「他們原來的團隊換個『馬甲』,重新進入長租公寓領域,又收割了一大批不知情的用戶。」上述租戶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長租公寓運營商資金抽逃的行為。
據上述租戶對記者介紹,他們通過工商信息了解到,在業主和租戶大規模投訴前,公司的股東就變更了註冊資本,將原本七千多萬的註冊資金,降低至幾十萬。「就算我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申請公司破產,也分不到什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