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鐘錶行業「跨界」進入烘焙行業的「小牛哥」張文岸。 受訪者供圖
■在正式開烘焙店之前,張文岸帶著團隊,在這個中央廚房閉關研發了15個月。 受訪者供圖
鐘錶行業商會會長「跨界」做烘焙,曾投入2000多萬元研發15個月才賣出第一塊麵包
麵包店在廣州很常見,張文岸在烘焙行業的從業經歷卻堪稱傳奇:他奮鬥了20年,被稱為「小牛哥」,創立了鐘錶行業的「中國馳名商標」,擔任了廣州市鐘錶行業商會會長,卻因為保姆和兒子的一番話而「跨界」做麵包。他立志要將每一塊麵包都做出手錶的精緻,曾投入2000多萬元建廠和招聘人才,帶著團隊花了整整15個月研發,然後才賣出第一塊麵包。正是憑著這份執著,他在一年間開了10家門店。
■記者 彭程 實習生 胡一琳
兒子喜歡吃麵包 他轉身進入烘焙業
張文岸是廣東客家人,鐘錶業內人士稱為「小牛哥」——他屬牛,而且正好是「牛月牛日」出生的。事實上,張文岸在打拼的過程中也確實有著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牛勁」。
20年前,張文岸離開家鄉來到廣州打拼,雖然在學校學的是美術設計專業,卻跟隨妻子進入了鐘錶行業,在越秀區站西路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鐘錶店。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表匠,張文岸努力耕耘,很快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短短兩年,「小牛哥」就創立了自己的手錶品牌,近20年後,該品牌取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他也當選為廣州市鐘錶行業商會會長。
在鐘錶行業做得好好的,為什麼會去做麵包呢?張文岸告訴新快報記者,這是源於家裡保姆和兒子的一番對話。「幾年前,我發現家裡保姆經常買些歐式麵包回來給我兒子做早餐,就質問她是不是偷懶,嫌煮粥煮麵條麻煩。沒想到保姆大喊『冤枉』,我兒子也在旁邊解釋說他不喜歡吃麵條,就喜歡吃歐包。」張文岸笑著回憶說,這件小事引起了他的思考,他開始主動關注烘焙這個在國內越來越流行的行當,「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下一代的口味正在發生變化」。
興趣往往是創業的契機。鐘錶行業的「小牛哥」對烘焙產生了興趣,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初期不對外銷售 找「吃貨」免費試吃
機緣巧合之下,張文岸認識了一名臺灣的烘焙師傅,兩人一拍即合,馬上著手組建團隊。然而,在做市場調研的過程中,張文岸對烘焙業市場現狀和前景產生了一些憂慮。他說,如今走在廣州鬧市區的街頭,每隔幾十米就能找到一家歐包店,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張文岸決定,不急於開店,而是先全身心投入做產品。「我用做手錶的精準要求來做麵包,容不得對品質的半點妥協。」張文岸笑著說,他只想把小事做到極致,於是不計成本,於2014年底在自己的手錶廠區內建了一個無塵車間作為中央廚房,和團隊一起在裡邊倒騰了15個月。
「我們當時做出來的麵包沒有對外銷售,這15個月我不停請人來免費試吃。」張文岸稱,他網羅了大批嘴刁的「吃貨」,讓他們吃完後提建議,然後不斷改良。「那一段時間我光是買麵粉就用了20萬元。在賣出第一塊麵包的時候,算上建廠成本和人力成本,已經花了2000多萬元」。而張文岸本人,也從一個不愛吃麵包的鐘表匠,變成靠聞就知道麵包有沒有放糖精的行家。
一年開10家門店 所有麵包都是自產
研發需要耐心,有的股東卻等不起。在產品正式進入市場前,有幾個股東決定撤資。「在他們眼裡賺錢才是最重要的,沒必要投入這麼多。」張文岸告訴記者,當時一些參與研發的麵包師傅也對他的做法提出了質疑,有師傅說自己做了半輩子麵包,可以擔保這些產品已經可以拿去市場賣了,但張文岸仍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標準。
2016年1月,師傅們製作出來的麵包終於達到了張文岸心目中「可以推出市場」的標準。張文岸在白雲區羅衝圍一帶的一個小區內開了第一家麵包店,過了3個月,該小區內另一家店鋪位置更好、開業時間更長的麵包店門口貼上了「旺鋪轉讓」的告示。
在接下來的一年,張文岸在廣州連開9家烘焙連鎖店,而且為了避免每家連鎖店出品參差不齊的情況,他決定在初期不放開加盟,堅持「中央工廠生產+門店加工」的模式,每一個麵包都是在中央廚房加工成半成品再被迅速用冷鏈運輸至各家門店,由門店烘焙後賣給消費者。
辦學校培養人才 吸引烘焙大師加盟
目前,張文岸的10家門店都有著可觀的營業額,在行內也獲得了不俗的口碑,但是遇到了人才短缺的瓶頸。「人才不夠,就很難支撐市場開發的計劃。」張文岸稱,針對這個難題,他和團隊經過商議後決定,與其大海撈針式地招聘人才,不如利用自己手頭上的資源,開一家烘焙學校,自己培養人才。
「我們計劃於今年10月,在白雲區搞一個烘焙培訓班,我們整個團隊都會過去講課,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直接成為我們的正式員工。」張文岸說。
張文岸做麵包的認真態度也打動了國內泰鬥級的烘焙大師姜臺賓。姜臺賓是臺灣知名西餅大師,現任中國國際烘焙協會副會長,其作品深受蔣經國、張學良、尼克森、戴高樂等中外政經界名人的喜愛。今年5月,張文岸正式聘任姜臺賓為其烘焙品牌的首席技術總監,為其麵包店設計了多款新品。
「我的目標是2020年前在廣州和深圳開100家店。」張文岸自信地說。
從鐘錶業到烘焙業,張文岸坦言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得到過很多來自社會各界的幫助,因此一直希望回饋社會。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來,他累計已為廣州和家鄉潮州饒平的慈善事業捐款超過100萬元。
編輯: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