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皇帝新衣」——N射線鬧劇
繼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洛宣布他發現了N射線。法國科學院公布了這一「驚人發現」之後,興起了一股研究N射線熱潮,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這些論文煞有介事地介紹N射線可以穿透紙、木頭、薄鐵、石英等光線穿不透的物質,只有水和巖鹽能阻擋這種射線的穿透力,還有論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經和腦也可以發出N射線。為了表彰布朗洛的「開創性」研究,法國科學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頒發了5萬法郎的獎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實驗,沒有一個科學家能發現N射線。英國物理學家伍德為了弄清真相,親自跑到法國,請布朗洛為他當面做實驗。伍德就像看見「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諱地講他看不見N射線,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但是人們迷信布朗洛的權威,不相信他會矇騙大眾。在伍德的建議下,《科學評論》編輯部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同樣的木盒中,一個裝有發射N射線的回火鋼片,一個裝有不會發射N射線的鉛片。兩盒外觀一樣,完全封閉。他們讓布朗洛判斷哪一個盒子會發射N射線。結果這難住了布朗洛,因為他根本不曾觀測到N射線。所謂的發現N射線不過是他的想像。這一發現N射線的鬧劇,成為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兩起精心製造的化石騙局
考古史上,有一個時期,「闢爾唐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段恥辱。
1911年,英國的陶遜律師聲稱,他在闢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破片和半個下頜骨,他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當時有名的人類史學家、大英博物館博士伍德華進行考證。伍德華接到陶遜的報告,來到闢爾唐,和陶遜一起在礫石坑中進行挖掘。1913年,他們又在那裡發現了動物化石、石器以及人類的犬齒化石。如果他們如實地報告發掘結果,也許在考古和人類學史上不失為有一定的意義。然而他們被利慾所驅使,竟然宣布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由於伍德華的權威地位,他的宣布就成為一時定論,他們的發現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闢爾唐人」。而這種「發現」又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一時陶遜由一個不出名的律師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偉大發現者。
科學必須經得住推敲。有的科學家對「闢爾唐人」那似近代人的頭骨、似猩猩的下頜表示了懷疑。這場爭論一直多年不休。1928年科學家採取了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從而查出「闢爾唐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乃是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密立根的「輝煌」與小動作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進行了一項世界知名的「滴油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菲爾德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密立根實驗所得出的數據實在太漂亮了,任何一個從事過物理學實驗的人都有體會,理論上計算出的數據和實驗中測量出的數據,一般不會那樣近似。為此,埃倫菲爾德曾提出疑議,並由此而引發了物理學的一場論戰。密立根在論戰中獲勝了,還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獎賞——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隔60年後,一個偶然的發現揭穿了密立根所謂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來自密立根的筆記和手稿,是一位史學家發現後公之於眾的。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他將實驗的數據大動幹戈,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為「我」所用,對於不利的數據則一概刪去,並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密立根的小動作和他給出的實驗結果一樣漂亮。
科學家由於受騙而成了大騙子
有些欺騙、作偽事件並不是科學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當。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發明了鐵碳極乾電池。這種乾電池是分別以鐵和碳為兩個電極,以有機物為電解物。當電解物用盡後,可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尤斯特聲稱此電池將帶來電學的一場新革命。尤斯特為當時有名的電學化學家,人們對他的宣告深信不疑。於是投資者想購買專利權,準備大量生產這種乾電池。一家公司派人與尤斯特洽談。尤斯特很高興,他叫助手領客商到實驗設備前參觀。客商十分讚賞,並要求靠近觀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開電極旁的土,突然發現鐵碳兩極連接著許多個乾電池。他再取小電池匣,發現底層為空室,也裝有若干電池。客商發現大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個騙局,便不辭而別。而尤斯特幾乎比客商更吃驚,他也是第一次才發現這種情況。原來他過分相信了助手,竟沒有像那個客商那樣親自動手檢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結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場大騙局的宣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