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的幾大騙局

2020-12-17 搜狐網

  科學界的「皇帝新衣」——N射線鬧劇

  繼倫琴發現X射線後,1903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布朗洛宣布他發現了N射線。法國科學院公布了這一「驚人發現」之後,興起了一股研究N射線熱潮,僅法國科學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發表了54篇有關N射線的論文,這些論文煞有介事地介紹N射線可以穿透紙、木頭、薄鐵、石英等光線穿不透的物質,只有水和巖鹽能阻擋這種射線的穿透力,還有論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經和腦也可以發出N射線。為了表彰布朗洛的「開創性」研究,法國科學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頒發了5萬法郎的獎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實驗,沒有一個科學家能發現N射線。英國物理學家伍德為了弄清真相,親自跑到法國,請布朗洛為他當面做實驗。伍德就像看見「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諱地講他看不見N射線,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的觀點。

  但是人們迷信布朗洛的權威,不相信他會矇騙大眾。在伍德的建議下,《科學評論》編輯部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同樣的木盒中,一個裝有發射N射線的回火鋼片,一個裝有不會發射N射線的鉛片。兩盒外觀一樣,完全封閉。他們讓布朗洛判斷哪一個盒子會發射N射線。結果這難住了布朗洛,因為他根本不曾觀測到N射線。所謂的發現N射線不過是他的想像。這一發現N射線的鬧劇,成為科學史上一樁著名的偽造案例。

  兩起精心製造的化石騙局

  考古史上,有一個時期,「闢爾唐人」被認為是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性生物。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大騙局,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段恥辱。

  1911年,英國的陶遜律師聲稱,他在闢爾唐發現了一個猿人頭蓋骨的破片和半個下頜骨,他把這兩樣東西送給了當時有名的人類史學家、大英博物館博士伍德華進行考證。伍德華接到陶遜的報告,來到闢爾唐,和陶遜一起在礫石坑中進行挖掘。1913年,他們又在那裡發現了動物化石、石器以及人類的犬齒化石。如果他們如實地報告發掘結果,也許在考古和人類學史上不失為有一定的意義。然而他們被利慾所驅使,竟然宣布他們發掘出了一種半猿半人的生物頭蓋骨,並說這種生物生活在大約50萬年以前。由於伍德華的權威地位,他的宣布就成為一時定論,他們的發現在人類學上被命名為「闢爾唐人」。而這種「發現」又被當作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一個有力證據。一時陶遜由一個不出名的律師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偉大發現者。

  科學必須經得住推敲。有的科學家對「闢爾唐人」那似近代人的頭骨、似猩猩的下頜表示了懷疑。這場爭論一直多年不休。1928年科學家採取了用含氟量測定古化石年代的辦法,從而查出「闢爾唐人」的頭蓋骨不早於新石器時代,下頜骨乃是屬於一個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們還發現頭蓋骨、下頜骨全經過了染色處理。一場精心製造的騙局終於真相大白。

  密立根的「輝煌」與小動作

  1910年,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進行了一項世界知名的「滴油實驗」,第一次測出了氫比一個電子重1836倍。與此同時,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學家埃倫菲爾德也在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密立根實驗所得出的數據實在太漂亮了,任何一個從事過物理學實驗的人都有體會,理論上計算出的數據和實驗中測量出的數據,一般不會那樣近似。為此,埃倫菲爾德曾提出疑議,並由此而引發了物理學的一場論戰。密立根在論戰中獲勝了,還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獎賞——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隔60年後,一個偶然的發現揭穿了密立根所謂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來自密立根的筆記和手稿,是一位史學家發現後公之於眾的。密立根發表的58次觀測結果,並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說的那樣是「沒有經過選擇的」,而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他將實驗的數據大動幹戈,只採集那些對他有利的漂亮數據為「我」所用,對於不利的數據則一概刪去,並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密立根的小動作和他給出的實驗結果一樣漂亮。

  科學家由於受騙而成了大騙子

  有些欺騙、作偽事件並不是科學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當。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發明了鐵碳極乾電池。這種乾電池是分別以鐵和碳為兩個電極,以有機物為電解物。當電解物用盡後,可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尤斯特聲稱此電池將帶來電學的一場新革命。尤斯特為當時有名的電學化學家,人們對他的宣告深信不疑。於是投資者想購買專利權,準備大量生產這種乾電池。一家公司派人與尤斯特洽談。尤斯特很高興,他叫助手領客商到實驗設備前參觀。客商十分讚賞,並要求靠近觀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開電極旁的土,突然發現鐵碳兩極連接著許多個乾電池。他再取小電池匣,發現底層為空室,也裝有若干電池。客商發現大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個騙局,便不辭而別。而尤斯特幾乎比客商更吃驚,他也是第一次才發現這種情況。原來他過分相信了助手,竟沒有像那個客商那樣親自動手檢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結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場大騙局的宣布者。

  

相關焦點

  • 《科學史與教育》書評:感受科學史的力量
    前幾年,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江曉原開始主編「科學人文叢書」並約稿時,劉兵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主動地承擔了《科學史與教育》一書的寫作任務。而如今面世的這本書,是他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與博士生江洋合作完成的。 「《科學史與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教育工作者。」劉兵說。
  • 科學簡史:科學史概論
    科學史,是人類認識世間萬物的歷史。從一開始人類並不是用「科學地方法」來認識世界,那個時候雖然有認識,但是沒有科學,也沒有科學史。當「科學」成為主流意識形態之後,人們開始追溯「科學認識」的起源,一般認為起源於古希臘對自然萬物的思考。
  • 感受科學史的力量
    前幾年,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江曉原開始主編「科學人文叢書」並約稿時,劉兵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主動地承擔了《科學史與教育》一書的寫作任務。而如今面世的這本書,是他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與博士生江洋合作完成的。 「《科學史與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教育工作者。」劉兵說。
  • 專訪|吳國盛:對科學史無知,便容易對科學盲目崇拜或反對
    科學擁有確切的價值標準和研究目的,並對公眾產生深刻影響,得到社會認可,則是近幾百年才有的事情。為了向大眾普及科學與科學史,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這個領域深耕數十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先後創作了《科學的歷程》《什麼是科學》《科學史筆記》等相關通俗論著,每一本都極為暢銷。
  • 劉兵 科學史與相對主義(二)
    在此基礎上,作者側重於過去300年的歷史,集科學、技術和醫學於一體,將它們的歷史與人類的其他歷史聯繫起來,將科學、技術和醫學分解為組成元素——各種認識方式,及其不同的歷史,並關注將這些認識方式作為多種製造和修複方式相聯繫的工作形式,通過檢視多種知識的相互作用和「嵌套」,重新構造了科學、技術和醫學史的一幅「大圖景」(big picture)。
  • 作為科學史的文明史
    關於薩頓的價值,譯者魯旭東在前言中說,「讀科學史不能不讀薩頓的著作,就像讀哲學不能不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一樣。之所以如此,不僅因為薩頓是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傑出奠基者和一代巨匠,他的著作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經典,而且因為他告訴了我們如何正確理解科學史以及科學史對於溝通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重大作用。」
  • 科學史||科學史上最「意外」的發明
    科學史上有不少純屬撞大運的發現,它們如天上掉下的餡餅,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在笑氣的作用下,他們陷入失控的大笑中,發出如鴨叫般難聽的聲音,有幾人還因為腿部的不可控動作而失去平衡,連站都站不穩,比如一個名叫薩繆爾·庫萊(Samuel Cooley)的人(威爾斯指給妻子看的就是他),他的腿撞到了木凳上,鮮血直流,而他似乎對此毫無察覺。
  • Bingbon大冰棒騙局大揭露,保險入金騙局
    摘要 Bingbon大冰棒揭露騙局,保險入金騙局。Bingbon大冰棒帶你認識保險騙局中的蹊蹺,Bingbon大冰棒幫助用戶維權,Bingbon大冰棒為投資者維護權益。
  • 對科學史無知,便容易對科學盲目崇拜或盲目反對|專訪科學史家吳國盛
    科學擁有確切的價值標準和研究目的,並對公眾產生深刻影響,得到社會認可,則是近幾百年才有的事情。為了向大眾普及科學與科學史,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這個領域深耕數十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先後創作了《科學的歷程》《什麼是科學》《科學史筆記》等相關通俗論著,每一本都極為暢銷。
  • 科學史究竟能做些什麼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在慶典上回顧科學史學科的發展歷程時指出:1957年中國科學院創辦了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1975年升格為研究所,20世紀80年代該所培養了中國第一代科學史中堅力量,1999年上交大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成為中國首創,2012年升格為研究院,這些都是科學史學科建制化歷程中的裡程碑事件。
  • 「皮爾當人」騙局
    「皮爾當人」是科學史上最著名的騙局之一,在近百年之後,它的真相仍然沒有完全搞清。1912年2月15日,業餘研究古生物學的英國律師查爾斯·道森交給著名古生物學家、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地質部主管史密斯·伍德沃德一些顱骨碎片,據他說,這是在1908年一些工人在皮爾當的礫石層挖掘時發現的,不幸被工人用鎬敲碎了。
  • 世界讀書日,推薦一些《科學史》著作!
    #《科學史》對於讀者來說,不僅僅有利於從「知識」產生的背景來理解知識內容,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催生了這一門學科?《科學史》對於作者來說,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意味著,著作者不僅要了解科學知識的內容,還需要對歷史的發展深入研究,同時還需要一定的文筆功夫。能寫了《科學史》應該都是「文理通才」吧!儘管多少年來,許多人吐槽「文理分科」是不合理的,但是這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你可以自己選擇交叉學習,比如很多理工科的大學生,考歷史、哲學專業研究生。
  • 科學史上的「張冠李戴」!
    沙門氏菌不姓沙門 沙門氏菌是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中最臭名昭著的一種,科學史介紹說,它於1885年在獸醫丹尼爾·埃爾默·沙爾門的實驗室裡發現,
  • 餐飲加盟大騙局——餐飲加盟騙局的五大特徵
    (正餐面積不能小,快餐面積不能大,為什麼?這關係到營業面積、毛利率、翻臺率三者之間的複雜關係,三言兩語說不明白,以後會詳細論述。)        漢堡類        這類項目最可笑。自認為有幾臺能做漢堡、炸雞、炸薯條的機器就能開西餐廳。可以說西餐廳是最難經營的。
  • 「科學史」真的很重要——一生太過短暫
    我們可以分別稱之為一階科學史和二階科學史。(百度百科 科學史)按百度百科的說法 科學史劃分為一階與二階。一階就是:述說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二階就是:對述說這件事情背後所起支配作用的觀念進行反思和解釋。科學史十論(席澤宗/著)有這句話:當一位久遠的科學家的思想方法或理論能被用為現今理論形式的一部分時,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現代的」。科學史真要和現代的劃分,這個界限就很難劃分了。
  • 科學網—專訪上海交大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
    我們一直在作的許多研究都屬於科學文化的範圍,現在只是更突出這些作為科學文化方面的工作。研究院的名字是由學校研究定下的,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到科學文化已開始為更多的人所接受。這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 對黃禹錫事件的發展進行跟蹤,並給出這個事件的真相,無疑是屬於科學史研究的範疇。但實際上遠遠不止如此。 黃禹錫事件之所以產生是美國人打擊他的結果,最終雖然黃禹錫沒有被判學術造假,美國學者也承認了黃禹錫的方法是成功的,但黃禹錫還是蒙受了巨大傷害,專利和成果都算在西方人名下了。
  • 《現代科學史》,科學的終極發展,對人類是有益還是有害?
    在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的墓碑上,鐫刻著後世對這位第1位科學家的敬仰:"這是一位聖賢,又是一位天文學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國裡,他頂天立地萬古流芳。"科學史上還流傳著不少這位古希臘聖賢的趣聞軼事,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一邊走路一邊抬頭仰望星空,以此預測明日天氣,一不小心掉進腳下的深坑,摔了個大跤,被救起後的他脫口而出的是明天肯定有雨。
  • 描繪現代科學發展的全貌,《現代科學史》出版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由英國科學家彼得·J.鮑勒和伊萬·R.莫魯斯合著的《現代科學史》一書, 以科學發展為輪廓,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為讀者描繪了現代科學發展的全貌。《現代科學史》按時間順序記錄了科學思維演變中的所有重要進展。
  • 《現代科學史》出版,迅速了解現代科學的全貌
    開篇介紹了過去三十年間科學史的發展以及對科學史的積極研究所引發的爭議,隨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討論了現代科學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包括17世紀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以及科學家在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領域取得的個人成就。
  • 科學史上的少年天才,他更是13歲上大學,16歲獲碩士學位
    科學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例如牛頓、伽利略這些科學大神,讓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崇拜的五體投地。科學史上還有一批科學家,擁有出眾的天賦,年紀輕輕就做出了一番不俗的偉業,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科學史上的少年天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