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古詩《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備課筆記,知識點總結。
《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是兩首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唐詩,描繪了大自然的雄壯、美麗。
《登鸛雀樓》是一首五言絕句,作者是邊塞詩人王之渙,他登上鸛雀樓極目遠眺,看到日落西山,黃河東流入海,情不自禁地道出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人生哲理,抒發了積極向上的胸襟和抱負。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遊歷廬山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詩歌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體現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一、識字指導重點
讀音方面,注意讀準後鼻音「窮、層」,前鼻音「盡、煙、川」。「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聲母的兩個字連在一起,孩子容易混淆。
字形方面,還是以形聲字為主,「川」是河流的意思,象形字,比較好記。
二、寫字指導重點
容易寫錯的字是「黃」,中間是個「由」,不要寫成「田」。
「川」三筆分立,間距相等,第二筆豎在豎中線上。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要注意筆畫之間的穿插。「爐、煙」左側「火」的「捺」應變成點。
三、學習古詩
《登鸛雀樓》前兩句寫了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是遠景,「黃河入海流」是近景,景色遼闊,氣勢雄渾。
「白日」和「黃河」,景物相對,色彩相對。「依山盡」和「入海流」動詞相對,對仗工整,氣勢磅礴。
後面兩句寓哲理於詩句,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胸襟和抱負。
《望廬山瀑布》全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後面兩句中的「飛流」二字表現出瀑布凌空而下,奔湧飛瀉。「直下」二字表現了巖壁陡峭,水流之急。
「三千尺」是虛數,極盡誇張地寫出了山之高聳和瀑布飛流的宏大氣勢。
「疑」字寫出了詩人亦直亦幻的感覺,明知是瀑布,卻又似乎覺得是九天上的銀河,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的由衷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