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古詩《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備課筆記,知識點總結

2020-08-27 舒夏老師說教育

二年級古詩《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備課筆記,知識點總結。

《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是兩首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唐詩,描繪了大自然的雄壯、美麗。

《登鸛雀樓》是一首五言絕句,作者是邊塞詩人王之渙,他登上鸛雀樓極目遠眺,看到日落西山,黃河東流入海,情不自禁地道出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人生哲理,抒發了積極向上的胸襟和抱負。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遊歷廬山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詩歌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體現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一、識字指導重點

讀音方面,注意讀準後鼻音「窮、層」,前鼻音「盡、煙、川」。「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聲母的兩個字連在一起,孩子容易混淆。

字形方面,還是以形聲字為主,「川」是河流的意思,象形字,比較好記。

二、寫字指導重點

容易寫錯的字是「黃」,中間是個「由」,不要寫成「田」。

「川」三筆分立,間距相等,第二筆豎在豎中線上。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要注意筆畫之間的穿插。「爐、煙」左側「火」的「捺」應變成點。

三、學習古詩

《登鸛雀樓》前兩句寫了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是遠景,「黃河入海流」是近景,景色遼闊,氣勢雄渾。

「白日」和「黃河」,景物相對,色彩相對。「依山盡」和「入海流」動詞相對,對仗工整,氣勢磅礴。

後面兩句寓哲理於詩句,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胸襟和抱負。

《望廬山瀑布》全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後面兩句中的「飛流」二字表現出瀑布凌空而下,奔湧飛瀉。「直下」二字表現了巖壁陡峭,水流之急。

「三千尺」是虛數,極盡誇張地寫出了山之高聳和瀑布飛流的宏大氣勢。

「疑」字寫出了詩人亦直亦幻的感覺,明知是瀑布,卻又似乎覺得是九天上的銀河,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的由衷讚美之情。

相關焦點

  •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教案:《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後,明白了這個道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於是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板書課題)(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教師以畫的形式再現了這首古詩的內容:「鸛雀樓、高山、夕陽、詩人、黃河」,並啟發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使學生對作者、詩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三、指導朗讀古詩。
  •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學習,看了這位學生的筆記,才明白差距在哪
    到了二年級的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很是必要的,古詩一般都是必考的題目。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副精美的畫卷,凝結著詩人真摯的感情。《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這兩首古詩,也是二年級的重點內容。《登鸛雀樓》向人們揭示了站得高才看得遠的人生哲理;《望廬山瀑布》為我們描繪了壯麗的大好河山。第一首是古詩《登鸛雀樓》又名鸛雀樓,樓體非常壯觀,結構也很奇巧,加上周圍的風景秀麗,在唐宋時期很多文人學士來到這裡,登樓賞景留下很多的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最有名氣。
  • 【課文範讀】——《古詩二首》
    請猛戳暹至傳媒關注   更多精彩推文繼續8 古詩二首——登鸛雀樓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認本課生字,會寫本課字
  • 從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淺析同題詩作意境的不同再現
    說起廬山瀑布,首先想到的唐詩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七絕「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但細細問自己讀懂或弄明白好在何處,恐怕好多人會感到疑惑。小學時課本裡就學過了,不說會默寫得一字不差,來上一句,說個理沒有什麼困難。
  • 第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預習
    二年級上冊第8課是一篇古詩課文,分別選取了王之渙的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他的詩歌以寫邊塞風光聞名於世,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古詩二首(《登鸛雀樓)《登鸛雀樓》《登鸛雀樓》是一篇對仗工整的五言絕句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4單元知識點+複習卡,需要的家長收藏吧!
    本單元圍繞「家鄉」這個主題編排了《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和《黃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溝》三篇課文,寫出了祖國的遼闊和美麗,激發學生讚美家鄉的感情和認識家鄉的渴望。本單元的第一個語文要素是「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了解詞句的意思」。
  • 部編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 8古詩二首 教學設計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字。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板題示標(一)板題導入1.揭示並解釋題目《登鸛雀樓《登鸛雀樓》3.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二、小組討論,組內糾錯。大聲讀兩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做到不錯讀,不漏讀。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登鸛雀樓等4篇課文,預習和課時練習題
    《登鸛雀樓》描述了黃河岸邊夕陽西下的場景,又升華到「更上一層樓」的佳境;《望廬山瀑布》描述了它的壯觀氣勢,全文韻律極佳,沒有詩眼,渾然天成;《黃山奇石》是對我國名山大川的介紹,通過多種奇石,引發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我國名山大川的嚮往;《日月潭》同上;《葡萄溝》的人文色彩要更濃重一些,既介紹了吐魯番的葡萄溝,也介紹了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
  •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4單元《古詩二首》預習學案+課時練習
    《登鸛雀樓》寫了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色,不僅描繪出萬裡山河雄渾壯麗的景象,還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表達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望廬山瀑布》一詩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壯與美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畫中有高高的香爐峰,有銀河一樣的瀑布飛流直下,多麼令人震撼!多麼雄偉壯觀!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要學習的古詩共有7首,它們分別是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夜宿山寺》和北朝民歌《敕勒歌》。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
  • 試講|望廬山瀑布
    開場白:各位老師好,我是今天的3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望廬山瀑布》,下面開始試講。一、導入師: 上課, 同學們好, 請坐。師: 同學們,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了很多很多詩歌, 而且他寫的詩想像豐富, 特別妙, 簡直不像出自人間, 因此他被後人稱為什麼?
  • 望廬山瀑布,佳作不止一篇
    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或陳運和等詩文名家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通常提到廬山瀑布,我們往往會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二年級語文期末複習三:第四單元課本複習清單,難題都考這些
    前面小徐老師已經總結了三個單元,今天總結第四單元,第四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而寫景的文章都不乏精彩語句,無論是按課文內容填空還是仿寫句子,這些句子都會成為重點考查的內容。一、《古詩二首》(背誦兩首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寫,這首詩寫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想,表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 《望廬山瀑布》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廬山瀑布,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一開始教學古詩,我便設問:知道廬山在哪嗎?之後馬上放廬山的風景圖還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自己的解說詞,一下便把孩子們帶入了景色迷人的廬山。當播放結束時,孩子們還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態,我心中一陣暗喜:接下來的朗讀和領悟詩情不會有問題了。的確,後面的朗讀真的不錯。之後,我們真的看到了搖頭晃腦的小詩人抑揚頓挫的誦詩聲。
  • 二年級《望廬山瀑布》,小學生:早就會了!老師:重點考點也會?
    二年級語文上《望廬山瀑布》,跟老師夢回唐朝,領略李白詩歌之美《望廬山瀑布》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那時候的李白五十歲左右,這是在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詩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 唐詩天天背 |《望廬山瀑布·其二》《早發白帝城》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唐詩三百首·073《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注釋】(1)「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2)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3)疑:懷疑。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第一首《望廬山瀑布》極富浪漫主義想像,情懷豪邁,詩句奔放,瀑布形象雄奇瑰麗。第二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寫"離別",但詩意卻隨著江水蕩漾,表達的友情既真率又含蓄深厚。兩首詩均有"語近情遙","含吐不露","弦外有音,使人神遠"的藝術效果。後一首《楓橋夜泊》為張繼之作,是一首情思纏綿、意境悠遠的佳篇。張繼的藝術風格有"清麗自然",不事雕飾之美譽。
  • 一課一練:二年級上冊課文8《古詩二首》參考答案
    樓層 依傍 盡力 黃色 光照火爐 香菸 掛著 山川 遙遠二、比一比,再組詞。1、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二年級《古詩二首》,小學生都會背了,卻還有這麼多知識沒學會!
    昨天我們兩節課把《古詩二首》學習完了。原本以為:孩子們早已經把兩首古詩完全背誦了,課堂上的學習應該會很輕鬆!但是沒想到,即使兩節多的時間裡面孩子們還是沒有完全掌握字詞,讀懂詩意,讀出感情。生字相對簡單,組詞需要多幫孩子積累詞彙量兩首古詩中的生字,無論是需要會認讀的還是需要書寫的,都相對簡單,需要注意的是「廬」和「爐」,可以用擴詞並反覆讀的方法,讓孩子在詞彙中理解字義,當然,也可以結合偏旁區別識記。
  • 暑假,二年級的娃跟著課本去旅遊:永濟登鸛雀樓
    跟著課本去旅行,永濟登鸛雀樓—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二年級上冊第八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表達出作者的遠大抱負和不凡胸襟,也反映了人們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鸛雀樓看點一層主題千古絕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層悠遠流長(華夏根祖文化),三層亙古文明,四層黃土風韻,五層曠世盛榮,六層極目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