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便的顏色是黃到褐色之間,受到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有時顏色會深一些,有時會淺一些,也都是正常的。
大便顏色發黑,是一種異常狀態。排便往往會和排毒聯繫在一起,而黑色往往又會和毒素聯繫在一起,大便顏色發黑,有些人認為這是體內毒素多的表現,排出黑色大便,是身體在往外排毒。但事實真相併非如此。
大便顏色發黑,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大便是食物經過消化產生的代謝物,大便和飲食有密切的聯繫,大便發黑可能是飲食不當引起的。飲食中吃了比較多的豬血、鴨血、豬肝等食物,大便的顏色可能會發黑,吃得越多,大便顏色往往會越黑。
動物血和動物內臟等食物,其中含有的鐵元素比較高,攝入太多的鐵,人體吸收不了,多餘的鐵在體內會被硫化,然後會被身體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大便的顏色就會變黑。
除了吃動物血和動物內臟,常吃三七粉這種活血的東西,或者吃了某些藥等,也會使得大便顏色變黑。等到不吃之後,大便顏色會恢復正常。因為飲食引起的大便顏色發黑是正常的,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大便顏色發黑,也有可能是便秘引起的。大便的顏色有時會深一些,有時候會淺一些,顏色的深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便在體內待的時長,大便在體內時間越長,顏色往往就越深,會呈現深褐色,看著有些輕微發黑。而這意味著便秘的人,大便顏色往往都會深一些,便秘的時間長了,大便顏色會發黑。
正常人應該每天排一次便,兩天排一次也算正常,若超過三天都沒有排便,大便顏色會變深,顏色可能會微微發黑,不過不會特別黑。
大便是腸胃的代謝產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便就是腸胃健康的監測器,腸胃一出問題,會直觀的反映在大便上。大便偶爾發黑,可能是飲食或便秘造成的,若大便顏色長時間發黑,多半就是腸胃出問題了。
胃出現潰瘍、腸胃內有炎症、腸胃內長了異物、消化道出血等腸胃問題,會引起出血,血液會和大便混合,還會與腸道中的硫化物結合,變成硫化鐵,大便就會呈現黑色。因腸胃問題引起的黑便,往往多是亮黑色,看起來有點像瀝青的顏色。
若出了腸胃問題,除了大便顏色會發黑,還會伴有腹痛、腹脹、打嗝等不適,並且拉黑便的時間持續的會比較久。
大便是腸道健康的監測器,平常排完便,要多看一眼,觀察大便的形態。若發現大便顏色異常或者形狀有異常,例如大便顏色發黑、大便顏色呈現灰白色、大便顏色發紅、大便變成顆粒狀、大便變成稀水泥狀等,預示著腸胃很有可能出現問題了,要引起重視。
發現大便顏色發黑,要及時調整飲食,少吃含鐵量較高的食物,要多喝水,多揉腹,多運動,多吃些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緩解便秘,讓大便儘快的排出,大便顏色會逐漸恢復正常。若大便顏色恢復不了,說明腸胃有異樣了,要儘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