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了「 2019年日產智能交通技術巡迴賽」(以下簡稱NIMTT),以預先體驗將在2019年東京車展(以下簡稱TMS)上展出的一些新技術。這次是針對TMS量身定製的,但日產在過去15年中定期展示新技術。從基礎研究技術到即將在商用車中安裝的技術,介紹範圍很廣,同時可以直接說明開發人員的功能,因此進行訪談的我們將能夠理解車載技術的方向。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這次NIMTT在兩個地點舉行。第一個面試地點是「 Oppama試驗場GRANDRIVE」(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有測試課程。在此,在某些車輛中實施了配備有新的四輪控制技術的電動駕駛測試車的試駕,以及將互聯汽車的真實和虛擬技術連接起來的「不可見光(I2V)」技術。有關下一代「智能房間鏡」的演示。
第二個採訪地點是日產先進技術開發中心,該中心位於神奈川縣厚木市。在此,對ProPILOT /車載技術/電氣化技術/日產能源共享/聯網汽車進行了概述,並對開發人員進行了採訪。
NIMTT最大的主題是新型4輪控制技術?
在GRANDRIVE上測試的電動駕駛測試車是NIMTT的最大主題。我們測試騎行的測試車配備了一種新的採用電驅動的四輪控制技術,該技術集成並控制了日產培育的「電氣技術」,「 4WD控制技術」和「底盤控制技術」。如您所知,日產在這三個領域中的每個領域都升華了技術。
在電氣化方面,截至2019年8月,「葉子」汽車在全球範圍內銷售了431,000輛,始於1947年的電動汽車「多摩」。在四輪驅動控制中,1989年面世的R32 Skyline GT-R完善了前後輪自動驅動力分配系統「 Atesa E-TS(用於所有電子扭矩分配的先進的總牽引工程系統)」。此外,在底盤控制方面,1985年面世的R31 Skyline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四輪轉向技術「大容量主動控制懸架」的量產汽車。
這款電動測試車的目的是將這三個領域與電氣化技術整合在一起。結果,維持了電動車輛特有的平穩行駛,同時改善了舒適性和操縱性能,並且即使在溼滑的路面上也表現出穩定的行駛性能。
基本車輛是當前「 Leaf e +」的62kWh規格,但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雙電機規格的四輪驅動,後輪上帶有leaf e +電動機。系統輸出功率為227kW(約308PS)/ 680Nm,前後懸架和轉向機構也進行了修改
實際上,這次是時間允許的一次試乘,但是在10月底,您實際上可以握住方向盤,所以我想在那時報告詳細信息。但是,即使是乘車,整合了上述三個領域的控制技術的協同效果也非常好,我能夠感覺到溼路面上穩定的圓形轉彎就好像是乾燥路面一樣。
此外,電動駕駛測試車是一種「扁平控制」,通過優化前後電動機控制,可在突然加速踏板OFF(通過電子踏板產生再生制動)的情況下減速時,大大減少車身的向前運動(俯仰)。也被採用。詳細信息將在以後的報告中給出,但是通過平面控制,在減速過程中使頭部和上身向前移動的身體運動大大減少,大腿被壓在座椅表面上。我感覺到了。
在「不可見可見(I2V)」中,有一個演示,演示了舒適地移動到目的地,同時與通過護目鏡可見的AR頭像進行了互動對話。該I2V 在2019年的CES上展出,因此很多讀者可能都記得它。
順便說一句,日產汽車在2007年展出了一款電動原型車「 PIVO2」,該車在TMS中執行四輪轉向,但該車中有一個通訊機器人,其駕駛員名為「機器人代理」。已安裝。這就是HMI,應稱為AR Avatar的前身。
與NEC共同開發的機器人代理將安裝在儀錶板的中央,並將通過汽車導航功能監視器和在儀錶板右側設置的人工語音與駕駛員進行通訊。機器人代理使用內置攝像頭對駕駛員進行身份驗證,例如,如果到目的地的交通擁堵,機器人代理會說「讓我們保持冷靜,安全駕駛!」努力防止事故發生。
日產汽車研究所機動性服務實驗室專家負責人Tetsuro Ueda表示,「 I2V是處於研究階段的技術,但適用於4級或更高SAE的移動車輛,這是通過MaaS(移動即服務)等實現的。您可以快速交流本地信息並提高旅行質量,並且AR頭像實際上是在偏遠地區玩的,因此即使您戴著護目鏡也有經驗,這需要5分鐘。 ,您將獲得親和力,就好像您在與人聊天一樣。
下一代智能室內鏡採用了新的無框結構,可改善車載攝像機的圖像質量(100ppi→162ppi),改善夜間可視性(HDR 100dB→120dB),並提高可視性。它將在半年內安裝,但是與當前類型相比,它無疑是高清晰度且易於理解的。但是,由於這將減少在現有房間鏡子位置的必要性,因此我們希望將其放置在無需向上看即可看到的位置。
此外,作為預防老花眼的一種措施,它應該距離裸眼至少520mm,並且使用試用安裝的「 X-Trail」進行測量時,身高170釐米的作者(遠視)採取了正確的駕駛姿勢。當它被擊中時,確保了大約540mm。
轉移到日產先進技術開發中心,日產研究中心主任三井美弘先生的演講,以及ProPILOT概述/生命機載技術/電氣化技術/日產能源共享/聯網汽車。
這兩種技術都是將來引起人們關注的技術,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電氣化技術的「聲學超材料」和互聯汽車的「無縫組合顯示」。
聲學超材料是一種所謂的隔音材料。如您所知,提高電動汽車的隔音性能非常重要。過去,為了提高隔音性能,通過使諸如鐵板,玻璃和橡膠之類的隔音材料增厚而獲得了相應的效果,但是車輛的重量相應地增加了。
與普通的隔音材料(例如鐵)相比,聲學超材料的四分之一重量(m 2當量)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具體而言,將傳聲損耗(500Hz / dB)與重量密度(kg / m 3)接近的普通隔音材料氨基甲酸酯泡沫進行比較,該聲學超材料的性能為其5至7倍。此外,通過將重量密度與玻璃(2毫米厚)相比較,具有接近的傳輸損耗,該聲學超材料的性能是其40到300倍。這也將很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