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學生對事物有效的觀察方法 ——作文教學

2020-12-13 楓林大橋

教師指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有效的觀察,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特別是作文質量。因為觀察是智慧的源泉。寫作離不開觀察。同樣,小學生作文也離不開觀察。可以說,觀察是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素。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要講究方法, 只有講究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幾種有效的觀察方法。

一、比較法

觀察一種事物或幾種事物,可以藉助參照,或互為參照,用它們之間最顯著、最本質的特徵進行比較。開始比較時,兩者的差別應大一一些,明顯一些,使學生易於分辨,然後逆步向花別小的方面發展。如開始用正方形跟圓形比較,爾後用正方形跟長方形比較,圓形跟橢圓形比較。例如下文就用了比較的觀察方法。

小燕子又飛到簷下,住進去年就已經築好的窩裡。可院子裡的棗樹,好象還不知現在已是春天。看它那枝丫,還跟冬天時一樣,幹棍棍的,沒有一片小葉。桃樹好一些,在那乾瘦的樹枝上長出了稀疏的小時,滿樹的花蕾已綻開了。隔壁叔叔院裡的梨花已快落完了。葉子有綠的,有嫩黃色的。屋後的楊樹,葉子最稠密,也最大,綠綠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風一吹,還譁譁作響呢1

文章中寫了棗樹、桃樹、梨樹和楊樹。作者抓住了它們各自的特徵比較寫,因而也抓住了他們的區別所在,寫出了我國北方春末的特徵來。

比較觀察時,可以確定一個觀察對象,也可以同時確定幾個觀察對象。對每個觀察對象的觀察,主要是為了認識這一觀察對象不同於其他事物所獨具的特點;而對於幾個觀察對象的同時觀察,卻是為了抓住這幾個觀察對象之間相互區別的各自特點。前者的觀察是比較單一的,後者則是多元的。但它們的觀察結果都是由比較而來的。從單一到多元,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進一步都要有利於學生清晰地把握觀察對象的特徵。運用比較的方法,易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也易於使學生較具體地說出或寫出不同事物的特點。

二、提問法

這種方法是提醒、啟發的做法;是間接的點撥。提問法的觀察,首先要設計好觀察順序,先提問什麼,後提問什麼,都要有所講究。其次,不要成了簡單的問答式。在提問時要善於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既看又想,使觀察成為思維的先導。提問法的觀察,最便於學生口頭表達觀察結果,但是,要要求學生把觀察情況有順序地聯綴成文,通過書面表達出

如提問法的觀察短文《壁虎》:壁虎的頭部象蛇頭,全身的顏色象土一樣,眼盛的睛也是土色的。它的後肢比前肢又粗又大,每條肢上有一小爪,小爪上有五趾,有的爪上還有一顆很顯眼的紅痣。壁虎的尾巴由粗到細,很象老鼠的尾巴。

作者對壁虎的觀察,注意了從頭到尾的順序:頭、體、色、肢、爪、尾巴,一個一個,很便於運用提問的方法。在觀察事物的主體的同時,還可通過提問方法引導學生注意容易忽略的地方,使他們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例如壁虎的「紅痣」,不細心觀察是看不到的。

三、描述法

小學生不大會觀察,往往把觀察對象看得很簡單。這就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使他們受到感染,從而悟到觀察對象的特徵所在。運用描述的方法,就便於達到這一目的。例如觀察缸裡的小蝦,不過是幾隻小蝦遊來遊去,小學生感到平淡無奇,既沒有觀察興趣,也沒有觀察必要。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認真看缸裡的小蝦,教師進行口頭描述:

缸裡的小蝦遊來遊去。

忽然,一隻小蝦咬住另一隻小蝦尾巴,那隻也不甘示弱,回過頭米就反咬一口。那小蝦連忙鬆開口,兩隻小蝦互相瞅著,準備繼續搏鬥。看,一隻撲上去了。嘿,另一隻巧妙地一躲,你們看,它猛地咬住對方長長的須子。

看得準確,把觀察對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徵或動靜狀態生動地描述出來。上面一段描述觀察,把學生帶進了小蝦生活的小小世界裡,許許多多這樣的有趣動作,使學生懺得觀察時必須動腦筋,不動腦筋就達不到觀察的目的。

描述法的觀察,實際上是對觀察對象的形象說明,即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幫助學生揭示事物真相的方法。因此,描述時要努方做到形象生動,使無趣變有趣,無神變有神,意會變言傳。

小學生的觀察作文是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教師不僅耍交給他們觀察方法,還要告訴他們觀察規律。

相關焦點

  • 觀察是獲取材料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如何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解決材料的問題,而觀察生活獲得真實材料是學生作文素材的重要來源。好多學生怕寫作文,煩寫作文,或寫起來空洞,言之無物,其原因主要在於不會留心身邊的各種事物,不注意觀察、體驗自己的生活,缺乏動腦分析的能力。社會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識為基礎,經常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積累材料,聚神凝思,寫作才會境界高遠,個性凸現。
  • 中考作文指導:寫作文需要哪些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作文指導:寫作文需要哪些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 觀察是寫如作文的關鍵
    觀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言為心聲,文以載道,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細心觀察,理解、體驗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寫前指導是寫好記實類作文的根本。我們經常發現,剛舉行完活動,讓學生寫作文,有的學生寫作文像流水帳,有的作文像記憶碎片,有的乾脆半天寫不出來一段話,甚至大腦出現空白等現象。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寫作前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場面,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觀察,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在生活中養成觀察事物,仔細認真,抓重點的習慣,寫文章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言之有物。
  • 淺談雙語教學中習作教學方法的指導
    淺談雙語教學中習作教學方法的指導楊紅蘭(新疆克州烏恰縣實驗小學,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845350)摘要:近年來,隨著雙語教學改革的迅速推進和新教材實施計劃的全面推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同時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不難發現,雙語寫作一直是少數民族學生們的薄弱環節。
  • 三年級寫好作文的具體措施與方法指導
    我班現有50名學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18人,有3人從外班轉入。經過一年級下學期和二年級兩個學期的日記訓練,學生的寫話水平明顯提升,傾訴欲望顯著增強。從一年級下學期,我就指導我班4名學生把作文發表在我市菏澤市教育周刊上,此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與寫作興趣。確保了同學們對練筆的熱情,保持比較高漲的學習情趣。
  • 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
    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應該教得分明、學得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必須講到點子上、練到實在處,每一堂作文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有所長進。簡單地說,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學生的作文應該寫自己覺得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義的;學生的作文可以用兒童自己的話語系統來表達,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話語方式。如此,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暢所欲言,才會流露真性情,表達真思想,才能真切地體認作文之於生活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使作文與做人統一起來,學作文的過程就是學做人的過程。
  • 教育解析:如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看完長知識了!
    論文導讀::引導學生「從讀知寫。從讀練寫」來把自己的作文寫具體。從讀知寫從讀學寫從讀練寫-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這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是難免的,因為小學生接觸事物少,觀察能力差,又不懂得表現手法。因此,在近幾年的作文教學中,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從讀知寫,從讀學寫,從讀練寫」來把自己的作文寫具體。一、從「六要素」入手,明確「寫具體」的要領小學階段的習作重點是記敘文,而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章。
  • 作文教學中,童話作文能夠激發低段學生的寫作興趣
    現行教改對小學低段如何開展作文教學的研究較少。實踐證明,童話作文是一種適合低段學生開展作文訓練的形式。教師可以從擴大閱讀量、鼓勵想像、指導寫作手法三方面入手,通過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童話作文水平,為以後的寫作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探索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實踐模式,帶來了學科教學方法、途徑和手段的根本性變革,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極大提升,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大膽嘗試翻轉課堂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寬鬆的寫作氛圍,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 支招 軼事記錄:學生行為觀察的有效方法
    「軼事」就是有意義的、典型的行為事件,「軼事記錄」就是對有意義的、典型的學生行為事件進行記錄和分析的一種觀察方法,也稱逸聞趣事記錄、重要事件記錄。在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課堂觀察的焦點逐漸從教師轉向學生。然而,學生的行為是複雜多變的,如果教師不知道要觀察和分析什麼樣的學生行為,就會被龐雜的行為信息所幹擾,淪為單純的記錄和分析,很難為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診斷與評價。
  • 作文教學教什麼,怎麼引導學生訓練,過程要注意什麼
    作文教學教什麼:1.破題——確定題目要求寫什麼注重審題,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藉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
  • 陳先雲:以交際活動理論為指導開展作文教學
    根據這一原理,交際活動作文強調:兒童語言的發展必須以現實的交際活動為背景,重視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激發學生的作文動機。蘇聯心理學教授瑪爾柯娃深入研究了維果茨基學派的語言心理學理論以及教學論研究成果,認為培養語言的交際功能應該成為語文學科的主線。並且以此思想為指導,編制實驗教材,開發「語言表達課程」,在語文學科體系構建上進行了積極嘗試。這一研究為交際活動作文的體系建構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 小學一年級作文指導
    作文難寫,是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文為什麼難寫呢,難在哪裡?仔細分析,最終還是因為腦子裡沒有「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事可寫,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合抱之木,始於毫末,作文也一樣,一定要從基礎做起,從說話,寫話抓起。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我們平時進行的組詞、造句、看圖說話、每單元後有口語交際訓練,實際上都是作文教學,只是對低年級階段的說話、寫話訓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三年級突然出現的命題作文,才一下子把學生難住了。這樣,作文難寫,也就成了普遍現象。
  • 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小學觀察寫作這樣教,學生一看就明白
    小學第二學段的觀察寫作,與第一學段的區別就在於擴大觀察的範圍,要更注重教授觀察的方法,並且一定要系統化地教。我們來看一個國外的觀察作文的案例——《觀察周圍的蟲》。內容是這樣的:「我們周圍有很多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把觀察到的事寫成文章。」這是要求的前半部分,這裡提醒學生去發現奇怪有趣的事,觀察的指向非常明確。再往下看,可以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這就提示了觀察的工具。不同的事物觀察工具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講得非常清晰。這就是一種到位的寫作指導。
  •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作文指導——介紹一種事物
    導語:部編版五年級上冊作文指導——介紹一種事物一,幫助你構思1.認真觀察,收集資料選好要寫的事物後,首先要對介紹的對象進行細緻的觀察,了解其形態、性質、構造、功能等,對於不了解的內容及需要拓展的內容,要查資料弄明白,只有對要寫的事物很熟悉,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作文,家長如何指導他們寫作文呢?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作文,家長如何指導他們寫作文 最近有一些家長還有老師問我,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寫作文,應該怎麼教他們寫好作文。我認為作為老師,教三年級學生作文,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活動或遊戲帶動寫作。即在寫作文之前先設計好活動或遊戲方案,儘量讓全體同學參與。
  • 吳非:作文教學過多的指導會令學生無從下筆
    如果教師不會寫作、心中無愛,自然無法通過作文與學生對話,更無法發現字裡行間跳動著的一顆顆靈動、真摯、獨特的心。正如吳非老師所說:「你的胸襟有多寬廣,學生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大。」我在教學中有過類似的教訓。在指導某位學生作文時,我會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寫」「最好還是能那樣寫」……我給出的那些具體建議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是按照我希望的「樣子」去改。
  • 新寫作教學:管建剛作文教學革命主張下的思考
    一、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對小學作文教學從理論、教材改編上施以了足夠的重視,但是目前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依然存在寫作難、教學難的問題。      第一、看重寫前指導,看輕寫後評講。目前學校作文教學往往從單元習作的要求出發重視作前技巧方法指導,讓學生寫作四十分鐘,作後批改幾天,這種習作教學越來越模式化,重文本、重技巧,輕評講,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寫作數量目標達到了,質量目標遠遠沒有跟上。寫後評講僅僅讓學生自己修改,或者讀讀優秀作文,缺少評價系統,動力機制。      第二、看重閱讀,看輕寫作。
  • 說課備考指導—說教學方法
    因此,如何說好教學方法成為很多考生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授課前有哪些教學方法可以選擇、如何去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方法在說課中一般放置在活動重難點之後,活動準備之前。包括老師採用的教法和幼兒使用的學法兩部分。
  • 作文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寫作中,好的作文與學生的觀察有關
    所以學生想要提升作文的水平,就需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 寫出優作文應先學會觀察,那麼學生應該如何將進行觀察呢? 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獵為自己寫作的材料 著名的散文作家魯迅曾經說過,想要寫出好的文章:一就是多看,二是多寫,這裡的多看就是學生要多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後用自己觀察到的事物作為寫作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