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科研女神在解決水滴在超疏水植物葉片沉積難題上取得...

2020-12-18 騰訊網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宋美榮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Enhancing Droplet Deposition on Wired and Curved Superhydrophobic Leaves」(增強水滴在條紋和彎曲結構超疏水植物葉片的沉積)的文章,闡明了通過添加極少量柔性聚合物聚氧乙烯醚(PEO)和表面活性劑(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鈉(AOT)複合助劑,解決了水滴在水稻、小麥、蔥類等超疏水植物葉片上的各向異性撞擊損失問題,該雜誌影響因子達到13.903。其中宋美榮教授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該校研究生段虎為第二作者。

文章正文(部分)

自然界有很多超疏水葉片,由於其極低的表面能,使得水滴撞上去後極易反彈和濺射。這一特性,使得農用化學藥品在噴灑過程中,有超過50%的浪費和損失,造成利用率低下。由於滯留困難,需要多次重複噴灑,造成過度使用,對食品安全和農藥殘留有重大影響。同時,沒有滯留在葉片表面的農藥會流入土壤、湖泊,造成二次生態汙染。因此,研究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沉積問題對提高農用化學品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和環境汙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水滴在單條紋超疏水表面的沉積策略(左圖)以及在水稻背面的證實(右圖)

水滴在超疏水表面沉積的困難,源於撞擊接觸時間短暫。一般而言,毫米級的水滴在平面超疏水基底撞擊的接觸時間只有10 -12 ms左右,水滴越小,撞擊接觸時間越短。該研究團隊曾於2017年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文章,闡明了囊泡性表面活性劑AOT有效抑制超疏水平面上彈射和濺射問題。然而,農藥在超疏水植物葉片上的沉積問題更為嚴重,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在超疏水表面添加一些單條紋、交叉條紋、平行條紋或者彎曲結構,可以誘發各向異性鋪展和回撤,水滴的接觸時間將繼續降低50%左右,變得更容易反彈和濺射。大多數超疏水葉片都具有條紋和彎曲結構特徵,如甘藍和花菜葉片上大大小小單獨和交叉的葉脈;再如水稻和小麥葉片表面是以平行條紋為特徵的超疏水表面;還有管狀葉大蔥、小香蔥、比較粗的葉柄,都是彎曲表面。超疏水植物葉片表面的這些條紋和彎曲結構,會使水滴在撞擊時的接觸時間顯著降低,極大增加液滴沉積的難度。

該研究團隊認真研究了水滴在水滴撞擊在條紋和彎曲結構超疏水表面的共同特點,即都是各向異性撞擊,導致水滴在某個方向上動量集中,伸長率增大,從而接觸時間縮短,且容易分裂。根據這一特性,該研究團隊提出了「分裂——持留——鋪展」的解決辦法,即首先採用極少量(

組合助劑增強水滴在條紋(水稻、花菜)和彎曲(蔥)以及平面對照(甘藍)超疏水植物葉片上的沉積

該團隊還通過實驗證實了研究思想和沉積策略。聚合物PEO和表面活性劑AOT成功解決了水滴在水稻、小麥、花菜、蔥類等條紋和彎曲超疏水植物表面上的沉積問題。不僅如此,在沉積機理上,文章也直接發現和闡明了PEO的拉伸性能在增強液滴沉積上的作用,解決了這一過去19年來爭吵不休的問題。自2000年Nature報導PEO顯著的拉伸黏度是增強水滴在疏水表面上的沉積的主要原因以來,很多學者認為浸潤性改變才是增強沉積的主要原因。此外,文章提出的策略對表面活性劑必須動態表面張力低才能增強沉積的機理提出了小小的挑戰,提出了動態表面張力不用那麼低就可以沉積,極大降低了表面活性劑的用量,擴展了表面活性劑可選的種類,使沉積變得更容易。該研究還證實了該組合助劑在狗尾巴草、仿生條紋和彎曲超疏水表面上,甚至在解決彈性超疏水表面的沉積問題上也是有效的。

「ACS nano」為美國化學會旗下刊物,ISSN號:1936-0851,大類學科為工程技術,中科院SCI/JCR 1區,小類學科含化學綜合/物理綜合/材料綜合,均為中科院SCI/JCR 1區,主要刊登研究性論文,2018年影響因子為13.903。

該文章2019年7月3日在線發表後,中國聚合物網、中國流變網、高分子科技/材料人等媒體平臺在第一時間翻譯文章主要研究思想和數據,並進行了推送和宣傳。此前,宋美榮教授團隊等曾在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2017年 IF=11.511), Nature 子刊NPG Asia Materials(2016年IF=9.157)上面發表兩篇相關文章。

來源:

植物研究進展

河南農業大學

相關焦點

  • 盤點 | 一文了解超疏水材料技術
    20 世紀90 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波恩大學Barthlott等揭示了荷葉表面的結構,發現荷葉的「自潔性」源於其表面的微納結構,荷葉表面具有微米級的乳突,乳突上有納米級的蠟晶物質,這種微-納米級的粗糙結構可以大幅度提高水滴在其上的接觸角,導致水滴極易滾落。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 通過研究得知,經過疏水改性後紙張表面具有一種類似於玫瑰花瓣的結構,水滴在其表面雖然具有氣—液—固三相接觸界面,但液—固接觸面積較大,使得水滴與紙張表面之間有很強的粘附力。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
  • 親水疏水,一步切換的金屬表面
    通過研究自然界植物的表面結構與功能關聯,科學家製備了多種具有特殊潤溼性和斥液性的表面。譬如,通過模仿荷葉和豬籠草的表面,分別合成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微納結構表面和具有優異斥液性能的潤滑液浸漬表面(SLIPS)。最近,界面性能隨外界刺激響應的表面(智能表面)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它們的合成過程通常需要多個複雜步驟。
  • 科研人員開發出既「親水」又「疏水」的高效集水材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3月30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研人員從大自然中的水稻葉子和豬籠草獲得啟發,開發出一種既能夠快速收集空氣中水分、又能使水分快速脫落便於收集的材料。
  • 北京大學在簡單製備純無機T型超疏水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悉,超疏水材料在防水防霧、防結冰、水中減阻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是界面科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由於超疏水性能的實現大多需要含F,Si的有機低表面能物質修飾,其機械、高溫穩定性以及耐久性都受到極大挑戰。2014 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Chang-Jin Kim教授提出設計特定T型結構改變液滴潤溼受力方向,即可使任何高表面能材料實現超疏水性能[Science, 2014, 346(6213): 1096-1100]。然而這種上寬下窄型微納結構的製備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無法實現大面積的簡單製備。
  • 成都這所大學,上了全球頂級科研期刊《Nature》封面!
    到底是什麼樣的論文能登封全球頂級的科研雜誌電子科技大學團隊研究的這項工作提出:去耦合機制將表面浸潤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通過在兩個結構尺度上分別進行最優設計,為超疏水表面創造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鎧甲,解決了超疏水表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
  • 中外科研人員為超疏水表面披上「鎧甲」
    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成都6月4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4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Nature》近日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鄧旭教授團隊和芬蘭阿爾託大學RobinH.A.Ras教授的研究成果「Designofrobustsuperhydrophobicsurfaces(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並被選為當期封面。
  • 為超疏水材料披上「鎧甲」
    其實,這些都與動植物「身體」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係。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
  •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琳: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無論是豔陽高照,還是風雨交加;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無論在高等院校還是到綠色田園,她幾十年如一日,不停地努力奔跑著。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她就像一個長跑健將,攻艱克難、逆風而行。在漫長的科研生涯中,她多次突破極點,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她就是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農藥學省級重點學科第一帶頭人周琳。
  • 中國高校之河南農業大學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所在菸草專業方面實力不容小覷的高校——河南農業大學。C:生物學、植物保護、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C-:馬克思主義理論、園藝學、草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特色專業1975年,河南農業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辦菸草本科專業。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業內人士表示,對超疏水材料領域來說,塗層機械穩定性不足問題就像是喜馬拉雅山一樣難以翻越 ●有了「鎧甲」,超疏水塗層耐磨程度提高了100倍。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985大學首次登上Nature封面,這所學校可太不容易了!
    讓超模君感興趣的是,雖然電子科技大學建校64年了,但是已經很多年沒在頂級科學期刊上取得過特別大的進展,這還是它第一次以學校的名義登上《Nature》封面。事實上,能讓水滴自動滾落的不只有植物,動物中也有。比如有複眼的蒼蠅:
  • 答考生問-河南農業大學
    1952年9月,河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合併給江西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合併給華中農學院。同年,平原農學院併入河南農學院16人。   1957年2月,河南農學院遷校至鄭州市。   1959年10月,偃師小麥學校併入河南農學院。   1960年,鄭州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併入,組建河南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
  • 疏水性自清潔塗料的原理及研究進展
    20世紀70年代,德國波恩大學植物家W.Barthlott和Neinhuis等系統地研究了荷葉表面的自清潔效應,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荷葉表面生長著無數微米乳突,並且其表面覆蓋著納米蠟質晶體。2002年,中科院化學所江雷等研究發現荷葉表面微米乳突上還存在納米結構,乳突的平均直徑為5~9μm,每個乳突表面還分布著直徑約為124nm的絨毛,研究還發現這些乳突之間也存在納米結構(圖1)。
  • 河南農業大學一周概覽(11.30~12.06)
    、作物模型與智慧農業」創新分論壇成功舉辦●學校舉辦2020年「禮讚憲法」 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專家來校作學術報告●省委宣講團成員王建國為植物保護學院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副校長楊喜田為理學院師生黨員上黨課●後勤處(後勤發展總公司)舉辦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會●保衛處開展校園安全大檢查
  • 河南農業大學2019年新年獻詞
    在這裡,我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和海內外校友,向關心和支持河南農業大學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願!  2018年,是學校事業發展中十分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成功召開校第七次黨代會。
  • 不一樣的風格的皇家學院——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簡稱河南農大,位於河南省省會鄭州,共有文化路校區,龍子湖校區,許昌校區。河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河南農大肩負著農業研究和農業創新的使命。河南農業大學是由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菸草專賣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為此研究者提出了多種構建疏水MOFs材料的合成策略, 其中合成後修飾是一種重要的實現方法.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韓寶航課題組和中國礦業大學袁寧課題組將MOFs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分為四類, 即配體功能化修飾、金屬位點功能化修飾、顆粒外表面修飾與其他方法等, 綜述了合成後修飾構築疏水MOFs材料的研究進展, 並對疏水MOFs材料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河南大學緣何恢復重建農學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胡舒彤百年河大,農業學科發展、農業科學教育又迎來一個新起點。12月26日,河南大學農學院恢復重建成立大會暨現代農業高端論壇在開封金明校區舉行。作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河南大學農學研究與教育歷史悠久。
  • 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團隊在植物細胞膨壓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18年8月18日,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